机械加工检验规程_第1页
机械加工检验规程_第2页
机械加工检验规程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机械加工检验规程1总则1.1 检验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 且能满足现行产品对检验 工作的各项要求。1.2 检验人员所用的计量器具必须是经计量部门校验合格并在规定周期内。1.3 检验人员验收产品前应熟读相关图样和技术文件, 了解零件的关键尺寸及装配 关系要点。1.4 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图样和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要求对零件进行判 定。 1.5 检验人员应对车间在制品按规定进行标识。1.6 检验人员必须定期( 6 个月最长 1 年)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学习和接受先进的 检测方法,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2 目的和范围通过严格执行三检, “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完工检验”将检验工件

2、与工序控 制紧密结合,对每一工序的质量问题或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不放过,剔除不合格 品,使其不能投入下序或出厂,从而达到工序控制目的。 3 检验依据: 过程检验的检测依据按检验工艺卡执行。4 检验类别4.1 首件检验:4.1.1 在下述情况下, 必须首件检验后, 才能开始加工: 工作班开始加工的第一个工件;调换操作者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 更换(调整)工艺装备或更换模具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更换材料批(炉)号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代用材料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4.1.2 首件检验的依据:a) 工艺图纸或工艺卡片; b) 作业指导书(工艺控制点) 。4.1.3 检验内容: 根据检验工艺规程的要求,核对首件

3、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是否真正符合要求;对首 件检验 合格,批准生产加工,首件检验不合格,进行不合格品的处理,同时分析不合格 原因,采取改进措施后生产,产品继续首件检验,直至合格为止。4.1.4 检验要求: 对首件,根据加工工艺要求,核实首件产品或工件(毛坯)产品的质量特性是否 符合要求。对首批检查的工件(毛坯) ,操作者必须做好自检和标识,在操作者缺乏检测 手段时,也应对工件外观质量自检,合格后送检验员检查。无论在任何情况下, 首件检验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进行批量生产或继续加工作业。做好首件检验记录,要求按工件种类分类填写首件检验记录,以便追溯。 检验状态分为:合格、不合格、待检、检后待定;产品标识

4、要求填写“工件名称、 规格、数量、尺寸、首检合格”要素,并放在产品的最顶端。4.2 巡回检验:4.2.1 由检验人员在生产现场, 进行日常工艺纪律巡回监督检查, 重点监控工序质 量和工艺纪律。 4.2.2 根据检验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检验、核对巡检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是否真正符合 要求。4.2.3 若巡检某质量特性值不合格,应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同时。立即 对本次巡检与上次巡检(或首检)间隔中生产的产品的不合格质量特性值逐件100%检查,剔除不合格品。 4.2.4 对巡检中剔除的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对投入批量生产的工件某尺寸在机加工过程中有争议时,应立即报告生产技术

5、部 进行分析性检查、仲裁性检测,必要时核实模具或工艺卡片,严禁不合格模具或 工艺卡继续生产和现场毛坯流入下道工序。4.3 完工检验(终检)4.3.1 全部加工活动结束后, 对半成品或完工的产品、 零件进行综合性的核对工作, 核对加工件 的工序是否全部完成,有无漏序、跳序的现象存在,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4.3.2 完工检验依据: a) 工艺卡(图)或零件图; b) 产品设计图样及作业指导书; c) 合同规定或交 货验收技术条件及标准。4.3.3 完工检验的抽样规定:完工批抽样以该批总数量的 10%,但不低于 5 件,如果检测样件全部检测项目 (质 量特性)均合格,则判定该完工批为合格批。 如果

6、检测样件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检测项目(质量特性)不符合,则应对整个 完工批产品该检测项目(质量特性)全数( 100%)的检验,剔除所有不合格品,剔除不合格品后的完工批判定为合格批,并在检验卡上记录。4.3.4 完工检验内容和项目:检验加工后的几何尺寸;检验形状和位置误差; 检验外观,对零件的倒角、毛刺、磕碰、划伤应予以特别关注; 检查应有的标识是否齐全、正确,有无漏序、跳序的现象存在,在批量完工件中 有无尚未完工或不同规格的零件混入,并分析产生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必要时提出 防止再发生的措施建议。5 检验方法5.1 外径的测量5.1.1 测量零件外径尺寸时, 至少应在轴向两个部位进行测量,

7、并进行记录, 两次 测量的切点交角应在60120之间,最大与最小半径之差即为该外径圆度误差。5.1.2当零件同直径长度大于 50mnfl寸,应作直线度检查,利用刀口尺工作面与外径母线接触,观察漏光度,然后对照标准光隙进行判断。5.1.3当零件同直径长度大于 40mmB寸,应做圆柱度检查,即在同直径长度方向范 围内分别取较大间隔的三个位置进行外径测量,方法同 1.1a ,取其中误差值最大两组作记录并 计算圆柱度误差值。5.2 内径测量5.2.1 测量零件内径尺寸时, 至少应在轴向三个部位进行测量, 并进行记录, 三次 测量的接点连线交角应在5070之间,最大与最小半径之差为该内径圆度误差。5.2

8、.2当同直径长度大于40mm寸,应作圆柱度检查,即在同直径长度方向范围内, 分别取较大间隔两位置进行测量,方法同 1.2a ,选取其中误差值较大的两组数据记录,并计 算圆柱度误差。5.3 长度测量5.3.1 考虑到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误差, 在测量零件长度时, 至少应在轴向两个不 同位置上进行测量并作记录,两次测量的切点连线交角应在60 120之间。5.3.2 验收标准:图样或技术文件未注尺寸公差,按GB1804-m级,未注形位公差按 GB1184-10级规定验收。5.4 螺纹测量5.4.1 外螺纹中经用螺纹环规或三针测量。外螺纹小径用螺纹环规(同规)检测。5.4.2 内螺纹测量内螺纹外径用螺纹

9、塞规(通规)检测。内螺纹中径用螺纹塞规检测。 5.4.3 螺纹有 效长度内外螺纹的有效长度,应采用螺纹副旋合的方法进行测量。 5.4.4 验收标准 螺纹的大、中、小径应按图样要求的精度等级进行验收。5.5 表面平面螺纹的有效长度公差,按 HY /QT001紧固件验收规范中的要求执行检测5.5.1 表面粗糙度检测: 采用粗糙度样块比较法进行比较判断。5.5.2 平面度的检测: 应采用打表法检测,即平板上放置三个可调支撑,将零件测量面朝上放置于支撑 点上,调整支撑点,使三点等高(千分表在三点上的读数均为零) ,打表所测得峰 谷值即为该平面的平面度。5.5.3 验收标准:按图样规定的精度等级进行验收。 5.6 位置度检测5.6.1 平行度误差检测 采用厚薄差法,即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被测零件各测量位置的厚度,取最大与最小 值厚度之差,作为该平面度误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