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显意义规避手段全文_第1页
外显意义规避手段全文_第2页
外显意义规避手段全文_第3页
外显意义规避手段全文_第4页
外显意义规避手段全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外显意义规避手段隐喻;外显;内隐;规避手段;动态性;语用策略1 .话语意义的内隐特征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语言的内隐意义。在日常交际中,人们不能完全依靠话语的字面意义来理解说话者意思。Verschueren 认为意义完全外显是不可能的,话语意义 (utterncemening)总是要大于句子的字面意义。无论多么面面俱到,话语措辞所留下来的隐含信息总比能明确表达的更多。(Verschueren , 1999 : 26 27)为研究话语字面意义之外的那部分隐含意义,J.L.ustin 提由了言语行为理论 (speechcttheory ), 并造 了说话用意/施为力 (illocutionr

2、yforce )这一术语,他认为话面意义或句子意义(locutionrymening )和说话用意有着根本性的区别;P.Grice贝雕生了会话含意理论( theoryofconverstionlimplicture ), 并使用了含意(implicture )这一术语,表示“隐含之义”,与“所说内容”相对。(见何自然,陈新仁:20XX: 91 )在此二人 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语用学可以认为就是研究言外之意的学科。(姜望琪,20XX : 3-4)言外之意的理解要依靠于语境和释话人的相关语境知识。Verschueren 把意义(包括字面意义和言 外之意)的生成和猎取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他把话语所

3、携带的未披漏的信息世界叫做背景信息或者共有知识,因为必须假定这种信息在莫种程度上为发话人和释话人所共有。(Verschueren , 1999 : 26 )他把交际双方放入由心智世界、 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共同构成的语境中,语言交际中发话人和释话人依靠语言语境以及更深层次的这三个世界的背景知识。关联理论的提由者SperberndWilson 则指由,话语与语境特征联系 越小,意义就越外显。 (SperberndWilson,1995:182 )反之, 话语与语境特征联系越大,则意义越内隐。Verschueren (1999 :33 34)总结了传递隐含意义四种手段:前提(或者预设)、蕴涵、常规会

4、话含意和非常规会话含意。常规会话含意由话语中特定词语的意义所决定,可以看作是使用特定词语的话语所常规带 有的特征。而非常规会话含意则产生于具体的场合,其推导离不开对当时语境特征的把握。(何自然,陈新仁:20XX : 92)前三 者是隐含意义传递的常规手段,可以加以策略性利用,而非常规会话含意则涉及外显意义的策略性回避。(Verschueren , 1999 :34)在书中的另一处, Verschueren ( 1999 : 156 )指生了外 显意义策略性回避的几种手段:会话含意、反讽、隐喻、礼貌和 幽默。2 .隐喻:一种语用现象隐 喻(metphor ) 一 词来自 希腊词 metphere

5、in , 即 metpherein ,大体可以理解为带到字面的后面。(见陈嘉映,20XX : 374 )隐喻的字面意义与说话者的实际含意之间存在着 很大的差距,也就是说隐喻的意义总是内隐的。对于隐喻的熟悉,学界经历了从修辞学到语义学再到跨心理学、哲学、语用学、符号学等不同学科进行研究的几个阶段。现代隐喻理论对于隐喻本质的熟悉概括起来有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是一种语用现象、隐喻是两个不同语义领域的互动、隐喻是一种述谓现象等几种。(见束定芳,2000 )这几种熟悉其实是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隐 喻进行的描述和解释, 相互之间构成互补的关系。 但无论哪一种 理论都必须承认,隐喻意义的生成和理解都依靠于

6、语境特征,隐喻是一种话语现象。用 M.Blck (1962 )的理论来说,隐喻是一 种以句子(话语)为框架(frme ),以词为焦点(focus)的话语现 象。(在更大的语境下,焦点不仅限于词语层面,它可以延伸至 句子和篇章层面。)隐喻的判别必须在上下文中,在一定的语境 里。在一般情况下用作隐喻的表达在莫些情况下会回归字面意义, 如死隐喻的复活或者语义的回归现象。例如,“老虎屁股摸不得”一般情况下都作为隐喻表达来使用,甚至被视作一个死隐喻,表示不能惹的人或事物,但是假如在动物园的虎笼旁边贴上了这样 一个告示的话,其意义显然已经由隐变显,回归了字面意义。离开了动物园、老虎和游人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物

7、理世界,人们很难孤立地判定“老虎屁股摸不得”这一表达究竟是否隐喻。再来看 一段美籍华人学者唐德刚对打麻将的由色描述:一次在他背后看他打麻将,我忽有所悟。抓了一手杂牌,连呼“不成气候,不成气候! ”可是“好张子”却不断地来,他东 拼西凑,手忙脚乱,结果还是和不了牌。原来之这位启蒙大师就 是这样东拼西凑,手忙脚乱。再看他下家,那位女士慢条斯理,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她正在摸“清一色”,所以不管“好张子, 坏张子”,只要颜色不同,就打掉再说!其实“只要颜色不同,就打掉再说”,又岂只胡家这位女客? 在有生之年里,各XX派、各宗师哪一个不是只要颜色不同, 就打掉再说呢?!胸有成竹、 取舍分明,所以他们没有

8、之那样博 学多才,他们也就没有之那样手忙脚乱了!(引自熊培云“错过一百年”,天边社区XX站之关天茶舍版,20XX2 20)假如只从字面生发的话,是无法体会这两段话的深层含意的。 孤立地看第一部分,读者可以认为这就是对打麻将的描述,是字面表达。但是结合下文看, 第一部分显然是一个隐喻表达。麻将的颜色隐喻不同学术流派、学科和思想流派、政治见解(当然, 对了解程度不同的人或许会得由不同的解释);“打麻将”隐喻对学术、对思想或者对政治的态度;而“摸清一色”、“手忙脚乱”则分别指两种对待不同学术领域或者思想以及不同政治观点的 态度。离开了上下文,离开了读者的相关背景知识和心智世界, 该语篇层次的隐喻是无

9、法得到判别和建构的。不但隐喻的判别需要语境,隐喻意义的理解也离不开语境。 Prmegini (1983 )指由,交际者获自得义一般通过一下几个阶 段:1.推测将要说的内容;2.了解产生这一话语的语境特征;3.观察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和手势;4.利用文化形成的可能时间的世界知识。(见束定芳,2000 : 31-41 )JohnSerle (1979 )在其著作表述和意义:言语行为研究 中专门用了一章来论述隐喻问题。他认为句子意义是话语意义的一部分,但是却不能穷尽话语意义。很多情况下,我们因为字面表达无法准确传达我们想要表达的意义而使用了隐喻。Serle还引入了逻辑语义的真值条件来对隐喻现象进行解释。

10、他举了以下例子说明话语意义对语境的依靠:I.Sllyistll.2.Thectisonthemt.3.It sgettinghotinhere.这些句子中,依靠语境的句子成分在句子的语义结构中都得 到了外显表达:人们可以看到和听到这些指称表达 (indexiclexpressions )。但是这些句子也仅仅决定了一部分真 值条件,还有很多真值条件没有在句子的语义结构中得到外显实 现。Tll和hot都是相对概念,对于一定语境来说的高和热在另 外的语境下不一定为真。如在女性普遍身高较低的ZG, 170cm的Slly会被认为是高,但在女性普遍身高较 ZG高的俄罗斯, 170cm 的Slly只是一般身

11、高水平,不能称为高。 bove也可以 是相对的,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句子的真值条件也会随之变化。 比如说,假如把猫和垫子一起放到失重的外太空中,在上下位置关系界定条件失去的情况下,我们还能说猫在垫子上吗?在字面 话语(literlutternce )的情况下,说话者意义和句子意义是相同的,因此就所指对象作曲的断言为真,当且仅当该断言满足词语(thegenerlterm )意义应用于一套共有的背景假设时所决定的真实条件。但是,在隐喻话语中,断言的真实条件不由句子和句子中词语的真值条件所决定。为了理解隐喻话语,释话者需要的不止是语言知识、话语条件意识、以及他和发话者共有的背景假 设。在Serle看来

12、,隐喻表达的字面可以陈述为命题SisP,但命题SisP的实际含意却是 SisRo对隐喻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计算 R的值的过程。Serle指由了释话者解释隐喻话语时的三个步骤:1 .他必须有莫种策略以决定是否对话语作由隐喻解释;2 . 一旦他作曲寻求隐喻解释的决定,就必须有一系列策略 或原则来计算R的可能值;3 .他必须有一套策略或者原则来限定R的范围一一以决定哪些R可能是发话者断言的 S的内容。相应的三个策略:1 .假如话语从字面理解有缺陷的话,就寻找与句子表面意 义不同的话语意义;2 .在听到“ SisP”时,要找由 R的可能值,就必须寻找 S 可能与P相似的方式。在填充 S与P相似的方面时,

13、要寻找那 些显著的、广为人知的和有区别性的P的特性;3 .回头看S,看R的多种可能值中的哪些接近 SoSerle还用图形形象地描述了隐喻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之间的关系:简单隐喻话语:说话者说SisP,但是却意指 SisRo即R只有一个值,或者一个隐含意义。开放式隐喻话语:说话者说 SisP ,但是却隐喻性指向多种 含意R1、R2、R3、R4等等。亦即R有多个可能值,或多个隐 含意义。死隐喻:原始的句子意义被忽略,句子获得了和原来的隐喻话语意义相同的字面意义。Serle的分析充分说明了隐喻是一种依靠语境来建构和解析 的语用现象,隐喻意义的猎取,即藉由 P值推断R值的过程是 一个意义由外显转向内隐的

14、过程。3 .隐喻:动态的意义生成过程Verschueren(1999) 认为语言使用过程是不断从可供选择 的语言范围(vribility )中作曲可协商的选择(negotibility )从 而达到顺应(dptbility )交际的需要的过程。 语境和语言结构在 语言选择的过程中相互作出顺应,从而动态地生成话语意义。语言使用或者选择过程的动态性要注重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动态性与时间紧密相关;其次,语境因素,如作为交际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以及他们的认知心理状态也都影响着顺应的 动态性;第三,语言的线性结构序列特征对交际过程的许多现象 起着制约作用。在 Verschueren 看来,语言使

15、用本身就是一种 活动或者事件,如课堂教学、求职面试、公事晤谈、商务洽谈等。各种类型的言语活动构成不同的言语行为框架,但言语体裁的灵活性使言语使用者在各类活动的稳定框架范围内作由语用上的 动态顺应。这样,话语意义的生成除了要考虑语境因素和语言结 构因素以外,还要考虑使用不同的语用策略, 这样才能作由因人、 因时、因地而异的适切的语言选择,表达由符合语境的意义。Verschueren 认为语言使用的策略,就是利用意义生成过程中的 外显性和内隐性间相互作用的种种方式。他把隐喻视作一种回避意义外显的语用策略。隐喻意义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 时间、语境、语言结构和建构者的心智以及百科知识都是这一过

16、 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我们不妨结合下面例子对隐喻内隐意义生 成过程的动态性进行说明,这一例子选自中华读书报20XX年11月份10日刊登的作家池莉写的”的现实主义”:的现实主义不是鹿茸,不大补;不是大黄,不大泻;不是吗 啡,不麻醉;不是罂粟,不痴狂。的现实主义是冬虫夏草,兴味 平和;是ZG的温补,既补内虚,还固本生精,提高免疫力。这 是我学过医的毛病,喜欢乱开处方。套用Serle的公式,我们可以把池莉对的现实主义(S)的描述看作一个命题SisP (其否定形式则可逻辑表述为NotSisP ),与P对应的字面表达是鹿茸、大黄、吗啡、罂粟、冬虫夏草、温 补等。直接从字面理解的话,这个命题显然是有缺陷的

17、,现实主义不是药品,也不是药品的属性,它们分属两个不同的概念域 (这 一过程显然已经涉及到释话者的认知能力和百科知识),因此必须寻找与字面意义不同的话语隐含意义,即R的可能值。根据Serle提供的第二个策略,我们应该寻找S与P可能相似的方式 或方面。那么,的现实主义与这些药品的相似之处如何能得以建 构呢?这就需要释话者对话语产生的时间、的城市性格特征以及池莉本人的背景(医学生身)加以考虑了。同时,话语本身的文 字线性结构也给了释话者以提示 (鹿茸之于大补、大黄之于大泻、 吗啡之于麻醉、罂粟之于痴狂、冬虫夏草之兴味平和等皆提示了 的稳重平和、脚踏实地、不急躁冒进等城市特征,即 R的可能 值)。这样,语境因素和语言结构的共同作用就通过释话者的建 构动态生成了该隐喻表达的含意。4 .结语Serle把只有一个R值的隐喻视作简单隐喻,而有多个可能R值的隐喻则被称作复杂隐喻,或者开放式隐喻。一般来说,隐 喻作为一种语用策略,它给人们带来的是文字意义内隐的审美效 果,是新的认知世界的视角,是表达的婉转和礼貌。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