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勾股定理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勾股定理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勾股定理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勾股定理同步练习一. 选择题(共12小题)点 D在 BC上,/ ADC=2/ B, AD= ,则 BC 的1. 如图,在 ABC中,/ C=90° AC=2,长为()A. 近-1C. -1D. +12. 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我国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是由汉代的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他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图案被称为“赵爽弦图”.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大会选它作为会徽下列图案中是“赵爽弦图”的是()B3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b、c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半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上述四种情况的面积关系满足SI+S2=Sb图形个数有(A. 1B. 24.勾

2、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C. 3D. 4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SLK2中早有记载.如图1,以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再把较小的两张正方形纸片按图2的方式放置在最大正方形内.若知道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则一定能求出()A.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B.最大正方形的面积C.较小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D.最大正方形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5 .如图,四边形 ABCD中,AD/ BC,Z ABC+Z DCB=90°,且 BC=2AQ 以 AB、BC、DC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i、S2、9,若Si=3, S3=9,则S2的值为()A. 12B. 18C. 24D. 486

3、. 如图,在 ABC 中,AC=8,Z ABC=60 ,线交AD于点E,则AE的长为()A. -Z C=45°, AD丄BC,垂足为 D,Z ABC的平分D. 37. 如图,在RtAABC中,Z ACB=90°, CD丄AB,垂足为D, AF平分Z CAB,交CD于点E, 交CB于点F.若AC=3, AB=5,则CE的长为()A8 如图, ABC ADE中,C、E两点分别在 AD、AB上,且BC与DE相交于F点,若/A=90°,/ B=Z D=30° , AC=AE=1,则四边形 AEFC的周长为何()A2 B. 2C. 2+D. 2+V19.如图,将两

4、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ABC和厶A' B' C'拼在一起,其中点 A'与点A重合,点 C'落在边 AB上,连接B' C.若/ ACB=Z AC' B'长为()A. 3B. 6C. 3-=90D.10 .如图,正方形 ABCD的边长为2,其面积标记为S1,以CD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以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标记为,按照此规律继续下去,则S9的值为()11. 如图,在 RtAABC中,/ BAC=90。,/ 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 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点E是垂足已知DC=8, AD=4,则

5、图中长为4的线段有()A. 4条B. 3条C. 2条D. 1条12. A ABC中,AB=AC=5, BC=8,点P是BC边上的动点,过点 P作PD丄AB于点D, PE± AC于点E,则PD+PE的长是()A. 4.8B. 4.8 或 3.8C. 3.8D. 5二. 填空题(共5小题)13.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3, 4)到原点的距离是 1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4, 0) , B( 0, 3),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负半轴于点 C,则点C坐标为 .1615. 三角板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帮手.将一对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 点C在FD的延长线上,点

6、B 在 ED上,AB/ CF, / F=Z ACB=90°,/ E=45°,Z A=60°, AC=10,贝U CD 的长度是16把两个同样大小的含45°角的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一个三角尺的锐角顶点与另一个的直角顶点重合于点A,且另三个锐角顶点 B,C,D在同一直线上若 AB=,贝H CD=17.如图,在 ABC中,AB=BC=8 AO=BO,点M是射线CO上的一个动点,/ AOC=60°,则当 ABM为直角三角形时,AM的长为三. 解答题(共6小题)18.在 ABC中,AB=15, BC=14, AC=13,求厶 ABC的面积.某

7、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1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事实上,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个结论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请利用这个结论,完成下面活动:(1)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12,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 (2) 如图 1, AD丄 BC于 D, AD=BD, AC=BE AC=10, DC=6,求 BD 的长度.(3) 如图2,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 请用类似的方法在图 2数轴上画出表示数-r的B点(保留痕迹)20如图,已知线段 a和/EAF,点B在射线AE上画出 ABC,使点C在射线

8、AF上,且BC=a.(1 )依题意将图补充完整;(2)如果/ A=45°, AB=4 , BC=5,求厶 ABC 的面积.21.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 ABCD中,/ ABC=90°, CD丄AD, AD2+CD2=2AB2.(1) 求证:AB=BC;(2) 当BE丄AD于E时,试证明:BE=AE+CD22. 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中,/ ABC=90°, D为AC边上中点,过D点作DE丄DF,交AB于E,交BC于F,若AE=4, FC=3求EF长.23. 已知,如图,在 RtA ABC中,/ ACB=90°, / A=30°, CD丄

9、 AB交 AB 于点 E,且 CD=ACDF/ BC,分别与AB、AC交于点G、F.(1)求证:GE=GF(2)若BD=1,求DF的长.参考答案1-5: DBDCD 6-10:CABAA 11-12:BA13、514、(-1 , 0)15、15-5V116、V3-I17、我宀门魚A18、解:却匡 在掩丹厂中r 4B- 15 . R厂二14 4( - 1 .BD_£ f S'JCD-14-j ,田勾35定理得:t AD?-AC7-CD7-3?- ( 14-x) 眾 15:二 1呼- 4_広)',解之得:"助.AD=2 .儿Ssm二+肮m二$XI4X】2二乂4

10、一19、解:(I )由勾股定理可得这金直角三第形斜边长为V53+122=B p6®普案为:门;(2 )在£/?匸中.Z/fDC=90fl f C=10 ( DC-b ,则由勾股定理彳= K r 'AD丄BCTQ f AD-BD f(3 )如图2所示羸月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仆+卫二皿 ,点甘表顾的数为-"2十芋2二-*0 *3 -2 -1012320、解;(1 )如图fA3C2为所求t 2 )过点占作龙丄AFD .jLadb- ,在/££>中.厶二4列 | AB-4/2, r.ZABD-45° t AD-BD .T/DE+

11、RD二丿炉r.2AD2-(4V1)2 .*-A D _BD r由(门柞图可知;SCi=BC2=5 f在R心BD6中,同理可得;DC.-3 -BG6是聲腰三角形<i.DC1=DC2=3 j.4C| = £?-ClD=4-3=lAC-ADC.D-l tI x4=2 j£gv5Aj4£C2yC2'fiD1x7x414 21、4 i ( 1 )涯接必. ZJ3C=9flJ ,CD±/ID r-肿:+厂dCrAD: CD2=2ABZ ,.ABp-BlASr t.fiC2-Ati2 ,:aB> 0 , 500,(2 )过C作CF丄RE于F .:B

12、ELAD r CF1. BE t CD1AD tMFEE二二时 t 四边形匚DEF是矩形.'.CDEF . Z.A8E, BAE=0° t £ABEACSF= t:£BAE=£CBF f:.BAECBF 中ZAES-ZBFC ZWK=Z«F . ( #邮)/.AE-BF .&EE二BF+EF=AE+CD ,23、(1)证明: DF/ BC,/ ACB=90°,/ CFD=90CD 丄 AB,/ AEC=90 .在 RtAAEC和 RtA DFC中,/ AEC=/ CFD=90 , / ACE=/ DCF, DC=AC RtA AEC RtA DFC. CE=CF DE=AF.而/ AGF=/ DG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