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CC技术规范PART5-修订稿checked-0530_第1页
BICC技术规范PART5-修订稿checked-0530_第2页
BICC技术规范PART5-修订稿checked-0530_第3页
BICC技术规范PART5-修订稿checked-0530_第4页
BICC技术规范PART5-修订稿checked-053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BICC技术规范PART 5-修订稿 checked-0530中国移动通信CHINA MO&LE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XX- XX X-XXXX与承载独立的呼叫控制(BI CC)规范第 5部分:BI CC 所支持的补充业务、BI CC与I SUP的信令配合XXXX - XX - XX 发布XXXX - XX - XX 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修订稿版本号:V2. 0. 0(征求意见稿)#QB-XX- XX X-xxxx目次1范围12引用标准13术语和定义34符号和缩略语75 BICC所支持的补充业务 146 BICC 与ISUP的信令配合 156.1 概述156.2 BICC

2、与ISUP的信令配合 176.2.11 AM发送捽制176.2.12 载通道的连接206.2.13 落的处理216.2.14 叫的释放25编制历史26iiiQB-XX- XX X-xxxx修订说明本修订稿主要对原稿进行了以下几方面修订:?对原稿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 BICC协议应支持的补充业务集?对已确认“可选”的内容进行了标记。?对原稿文字描述加以补充和完善。5QB-XX- XX X-xxxx刖百本规范共包含如下标准文件,本文件是第五 部分。第1部分:BICC的功能描述第2部分:BICC的消息和参数的基本功能和格式第3部分:BICC的程序第4部分:BICC的APM隧道和IP承载控制

3、协议。第5部分:BICC所支持的补充业务、BICC与ISUP 的信令配合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负责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研发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冰、王冰本标准解释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QB-X X-XX X-XXXX1范围本部分主要规定了在软交换移动通信网中需要由BICC所支持的补充业务以及 BICC与ISUP 之间的信令配合问题。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 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 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

4、版 本的可能性。1Q.1912.1ISUP-BICCINTERWORKING2 ITU-T Q.761 (1999),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SDN user part functional description .3 ITU-T Q.762 (1999),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SDN user part general functions of messages and signals.4 ITU-T Q.763 (1999),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SDN user part formats and c

5、odes.5 ITU-T Q.764 (1999),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SDN user part signalling procedures .6 ITU-T Q.730 (1999), ISDN user part supplementary services7 ITU-T Q.1902.1 (2001), 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protocol (BICC) (Capabilityset 2): Functional description .8 ITU-T Q.1902.2 (2001), Bearer Inde

6、pendent Call Control protocol (BICC) (Capabilityset 2) and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SDN user part: General functions of messages andparameters9 ITU-T Q.1902.3 (2001), Bearer IndependentCall Control protocol (BICC) (Capabilityset 2)and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SDN user part: Formats and codes10 ITU-T

7、 Q.1902.4 (2001), 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protocol (BICC) (Capabilityset 2): Basic call procedures.11 ITU-T Q.767 (1991), Application of theISDN user part of CCITT Signalling System No.#QB-X X - XX X - xxxx7for international ISDN interconnections .3术语和定义骨干网连接(BNC):表示骨干网内边缘到边 缘传递连接,它由一个或多个BNC

8、L (骨干网连 接链路)构成,BNC表示端到端网络承载连接(NBC)的一段。骨干网连接链路(BNCL):表示两个相邻骨 干网实体(包含BCF功能)之间的传递设施。承载控制功能(BCF):在功能模型中有五种 类型的 BCF : BCF-G、BCF-J、BCF-N、BCF-R 和 BCF-T。承载控制接合功能(BCF-J):提供承载交 换控制功能、与两个相关 CSF的通信能力以及 建立和释放BNC所需的信令能力。承载控制网关功能(BCF-G):提供承载交 换控制功能、与相关 CSF-G的通信能力以及建 立和释放BNC所需的信令能力。承载控制节点功能(BCF-N):提供承载交 换控制功能、与相关 C

9、SF的通信能力以及建立 和释放到对等BCF-N的BNC所需的信令能力。承载控制中继功能(BCF-R):提供承载交 换控制功能,中继承载控制信令请求到下一个 BCF,以完成边缘到边缘的骨干网连接。承载控制转接功能(BCF-T):提供承载交 换控制功能、与相关 CSF-T的通信能力以及建 立和释放BNC所需的信令能力。承载控制段(BCS):表示两个相邻的承载控 制功能实体(BCF)之间的信令关系。承载互通功能(BIWF): 一个功能实体,提 供了承载控制功能(BCF)、一个业务节点 (BCF-N、BCF-T或BCF-G)范围内的媒体映射/ 交换功能、一个或多个MCF及和MMSF ,从功 能上等效于

10、一个兼作承载控制的媒体网关。承载互通节点(BIWN):包含类似BIWF功 能的物理单元。呼叫控制偶联(CCA):定义了位于不同物理 实体上的呼叫和呼叫-承载状态机之间的对等信 令关联。呼叫协调节点(CMN): 一个功能实体,提供 了 CSF-C功能,且没有相关的BCF实体。呼叫业务功能(CSF):定义了以下四种类型:#QB-X X-XX X-XXXX呼叫业务节点功能(CSF-N):包含在ISN 中,提供业务控制节点行为,实现窄带信令和 BICC的互通,将呼叫特性送往对等层(CSF-N), 并且调用BCF-N实现窄带业务在骨干网中的传 输。呼叫业务转接功能(CSF-T):包含在 TSN中,提供业

11、务转接行为,以建立和维护骨 干网络呼叫和相关的承载关系。它在 CSF-N对 等层之间传递信令,并且调用 BCF-T以实现窄 带业务在骨干网中的传输。呼叫业务网关功能(CSF-G):包含在GSN 中,提供业务网关行为,以建立和维护网络呼叫 和相关的承载关系。它在 CSF-N对等层之间传 递信令,并且调用BCF-G以实现窄带业务在骨 干网中的传输。呼叫业务协调功能(CSF-C):包含在CMN中,提供呼叫协调行为,以建立和维护网 络呼叫。它在CSF-N对等层之间传递信令,不 与任何BCF关联,只是一种呼叫控制功能。接口业务节点(ISN):提供与非BICC网络 及终端设备接口的功能实体,包含一个或多个

12、呼 叫业务节点功能(CSF-N)、一个或多个与非BICC网络、终端设备以及宽带骨干网中对等交 互的互通功能(BIWF)。网关业务节点(GSN):提供两个网络域间的 网关功能的功能实体,包含一个或多个呼叫业务 网关功能(CSF-G)、一个或多个承载互通功能 (BIWF)。GSN可以与同网络域的TSN、ISN交 互,也可以与其他网络域的 GSN交互。GSN上 的信令流与TSN上的相同。转接业务节点(TSN):在ISN、GSN之间 提供转接功能的功能实体,包含一个或多个呼叫 业务转接功能(CSF-T)、一个或多个BIWF。TSN 可以与同网络域的isn、GSN及其他的TSN交 互。业务节点(SN):

13、 ISN、GSN和TSN的统称。媒体控制功能(MCF): 一个功能实体,和 BCF相互作用,提供对承载和 MMSF的控制。 不属于BICC规范范畴。媒体映射/交换功能(MMSF ): 一个功能实 体,提供两种承载间的受控互联,以及承载从一 种技术和适配/编码方式到另一种技术和适配/编 码方式的随意转换。信令传送层(STL):向BICC提供(传送)#QB-X X-XX X-XXXX和/或网络层业务的一组特定协议集。其功能、 协议和业务原语不属于本规范的范畴。信令传送转换器(STC):在STL和BICC之 间的协议层,它使得BICC协议独立于所使用的 STL 层。交换节点(SWN):在骨干核心网络

14、中提供 交换功能一个功能实体,包含 BCF-R。SWN能 够与其他骨干网络域的SWN交互,并且,BCF-R 能够与BIWF实体中的BCF-N交互。电路交换网(SCN):对任何使用电路交换 技术的网络的通称,例如,ISDN/PSTN/PLMN 。4符号和缩略语ACM Address Complete 地址全消息 MessageAEIApplication Entity 应用实体调用InvocationAPMApplication应用传送机制Transport MechanismAPP Application应用传送参数ASEATIIBATBCFBCF-GBCF-JBCF-NBCF-RBCF-TT

15、ransport Parameter Application Service Element Application Transport Instruction IndicatorsBearer Association TransportBearer Control FunctionBearer Control Gateway Function Bearer Control Joint FunctionBearer Control Nodal Function应用业务单元应用传送指令指示语承载关系传送承载控制功能承载控制网关 功能承载控制接合 功能承载控制节点 功能承载控制中继 功能承载控制转

16、接Bearer Control Relay Function Bearer Control#QB-X X-XX X-XXXXBCTPBICCBIWFBNC-IDCICCMNCOTCPGCSFTransit FunctionBearer Control TunnellingProtocol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Bearer InterWorking Function BackboneNetwork ConnectionIdentifierCall Instance CodeCall Mediation Node Continuity messageCall

17、ProgressmessageCallService功能承载控制隧道 协议与承载独立的呼叫控制承载互通功能骨干网连接识 别符呼叫实例码呼叫协调节点导通消息呼叫进展消息呼叫业务功能FunctionCSF-CCSF-GCSF-NCSF-TDPCEHGATGRSGSNIAMISDNCall Service Coordination FunctionCall Service Gateway Function Call Service Nodal FunctionCall Service Transit Function Destination Point Code Errors Handling Ge

18、neric Addressing and Transport呼叫业务协调 功能呼叫业务网关 功能呼叫业务节点 功能呼叫业务转接 功能目的信令点编 码差错处理 通用寻址和传 送群复原消息网关业务节点初始地址消息综合业务数字Group Reset message Gateway Serving Node Initial Address Message Integrated#QB-X X-XX X-XXXXISNISUPMCFMLPPMMSFMTPMTP3MTP3bServices Digital NetworkInterface Serving NodeISDN User PartMedia Co

19、ntrol Function Multi-LevelPrecedence and Pre-emption Media Mapping/Switchin g Function Message Transfer Part网接口业务节点ISDN用户部 分媒体控制功能多级过程和抢 占媒体映射/交换 功能消息传递部分消息传递部分 第3级(窄带)Message Transfer Part level 3 (Narrowband)Message Transfer消息传递部分Part level 3 第 3 级(宽带)(Broadband)OPCPLMNPSTNPDURELRLCRSCSACFSAMSAOSC

20、NSLSOriginating Point Code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ublic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Protocol Data Unit Release message Release Complete messageResetCICmessageSingle Association Control Function Subsequent Address Message Single Association ObjectSwitched Circuit Network源信令点编码公共陆地移动 网公共电话交换 网协议数据单元 释放

21、消息 释放完成消息CIC复原消息单偶联控制功 能后续地址消息单偶联对象电路交换网信令链路选择Signalling Link#QB-X X-XX X-XXXXSNSTCSTLSWNTETSNSelectionServing NodeSignalling Transport Converter SignallingTransport Layers Switching Node Terminal Equipment业务节点信令传送转换 器信令传送层交换节点 终端设备转接业务节点Transit Serving Node13QB-X X-XX X-XXXX5 BICC所支持的补充业务BICC应支持以下补

22、充业务:类别名称号码识别类 (NumberIdentificationSS)主叫号码识别显示(CLIP)主叫号码识别限制(CLIR)被连号码识别显示(COLP)被连号码识别限制(COLR)呼叫提供类(Call OfferingSS)无条件呼叫前转(CFU)遇移动用户忙呼叫前转(CFB)遇无应答呼叫前转(CFNRy)遇移动用户不可及呼叫前转(CFNRc)呼叫完成类(CallCompletion SS)呼叫等待(CW)呼叫保持(HOLD)多方通信类(Multi Party SS)多方通话(MPTY)呼叫限制类闭锁所有出呼叫(BAOC)(Call闭锁所有国际出呼叫Restriction SS) (B

23、OIC )闭锁除归属PLMN国家外 所有国际出呼叫(BOIC-exHC )闭锁所有入呼叫(BAIC) 当漫游出归属PLMN国家 后,闭锁入呼叫(BAIC-Roam )至忙用户的呼叫完成CCBS(Completion of Calls to Busy Subscribers)(可 选)6 BICC与ISUP的信令配合6.1 概述BICC协议如ITU-T Q.1902.1所定义;ISUP协议 如ITU-T Q.761所定义。BICC与ISUP的配合发生在ISN的CSF15QB-X x- XX X- xxxxBICCBearer controlnetw/orkoetworcaetwodkbeangr

24、sepaaate iog图1 ISUP和BICC协议的配合模型当CSF具有ISUP的信令转接功能时,信令 信息将在这两种协议接口上传递。除了本文下面 所提的部分不同外,ISUP和BICC协议之间的 信令消息都是对应的。且在ITU-T Q.1902.49中定义了 BICC 与在 ITU-T Q.7644 中定义的ISUP 一样的兼容性处理进程。当中 CSF功能模块可作为A类或B类交换处理。6.2 BICC与ISUP的信令配合原则而言BICC与ISUP基本可以实现 对应,具体的细节差别如下:1 . IAM发送控制。2 .承载通道的连接。3 .回落的处理。4 .呼叫的释放。5 .2.1IAM发送控制

25、6.2.1.1 入局 ISUP、出局 BICC当发送IAM消息时,连接特性指示符 (Nature of Connection Indicators ) 参数的导通 检验指示符(Continuity Check indicator )的设 置参照Q.7644的过程而进行(“期望CO或 “不期望COT”)。当从ISUP收到导通检验指示符被设置为 “导通检验成功”的导通消息后,发送导通消息 (导通检验指示符设置为“导通”),参见Q.7644 的中介交换过程。6.2.1.2 入局 BICG 出局 ISUP 17QB-X X-XX X-XXXX两种方法可以控制IAM消息的发送。(1)先发送ISUP IA

26、M消息,使用导通检 验协议来抑制呼叫的完成,直到承载建立。(2)抑制ISUP IAM消息的发送,直到承 载建立。在方法(1),要求后继网络支持导通检测协 议。当入局处理进程判断该呼叫可路由出去时即 向后继网络发送ISUP IAM消息。其中IAM消息 中的连接特性指示符(Nature of Connection Indicators )参数的导通检验指示符 (Continuity Check indicator )可以设置为“在前端电路实施(continuity check performed on previous circuit )电路要求导通检测(continuity required o

27、n this circuit )或“该”以进行导通检查。当以下的某个条件满足时,都将发送导通指 示标志设为“导通检验成功”的导通消息。1)如果入局IAM消息中表示要求 “导通指示”,需要收到导通指示标志为 “导通”的导通消息。2)下列四种事件发生,也可以表示承载的成功建立。具体可参见7.5/Q.1902.46的入局承载建立流程2.1) 在前向承载建立中入 局连接类型为“无需通知”时 的承载建立通知2.2) 在前向承载建立中入 局连接类型为需要通知(无论 是否带承载控制隧道), BICC_Data指示原语中动作指 示已置为“连接”。2.3) 在后向承载建立中, 承载建立连接指示为连接2.4) 除

28、2.2)外其他使用承 载控制隧道的连接中,有骨干 网连接(BNC)建立成功指示 3)如果在出局ISUP电路上也使用 导通检测,要求检测成功完成。在方法(2)中,后继网络不支持导通检测 协议时,采用抑制ISUP IAM消息发送,直至以 下所有条件满足才发出ISUP IAM。1)如果入局IAM中要求导通检测, 则必须接到导通指示参数设为“导通”的19QB-X x- XX X- xxxx导通消息。2)参照7.5/Q.1902.46中入局承载 建立进程,以下某个事件发生也可认为承 载建立成功完成2.1) 在前向承载建立中入局连接类 型为“无需通知”时的承载建立通知2.2) 在前向承载建立中入局连接类

29、型为需要通知(无论是否带承载控制隧 道),BICC协议数据原语中动作指示已置 为“连接”。2.3) 在后向承载建立中,承载建立连 接指不为连接2.4) 除2.2)外其他使用承载控制隧道 的连接中,有BNC连接建立成功指示6.2.2 承载通道的连接6.2.2.1 入局 ISUP、出局 BICC当以下两个条件满足时,承载路径被双向连接:DBICC出局承载发起过程被成功建立。(可参见 7.4/Q.1902.46)2)当入局电路允许,ISUP导通检验过程已被执行。(可参见2.1.8/Q.7644)另外,如果BICC执行“每呼叫的前向承载建立” 方式的出局建立过程并且连接类型为“不要求通矢口(notif

30、ication not required) ”,承载路径应该在 发送了承载建立请求(和ISUP导通检验完成)后 双向连接。6.2.2.2 入局 BICC 出局 ISUP当以下两个条件满足时,承载路径被双向连接: 1)入局承载建立过程已完成(可参见 7.5/Q.1902.46)2)当出局电路允许,ISUP导通检验过程已执行。 (可参见 2.1.8/Q.7644)6.2.3 回落的处理6.2.3.1 入局 ISUP、出局 BICC1)前向操作:1.1) 如果后续网络有完成回落的能力,CSF 将根据传输媒介要求(TMR )参数为“ 64kb/s 优选”选择可能的路由;如果该路由拥塞, 且没有其他可选

31、的路由支持这种允许回落 的连接类型,回落处理进程将根据1.2)所示 进行回落处理。21QB-X x- XX X- xxxx1.2) 如果后向网络没有完成回落的能力,没 有满足连接类型“64kb/s优选”要求的路由, CSF将继续呼叫,丢掉用户业务信息(USI) 基本参 数( User Service Information Prime ),保留USI参数。CSF将根据传 输媒介要求(TMR )基本参数的回落连接 类型继续呼叫,然后丢掉传输媒介要求(TMR )基本参数(Transmission Medium Requirement Prime parameter )。2)后向操作:如果后续网络有

32、完成回落的能力,CSF将从 TMU (Transmission Medium Used)参数得知 回落情况,这个参数标识了回落连接类型;但如 果后继网络没有完成回落能力,CSF将用在ACM 或 CPG 中的 TMU (Transmission Medium Used )参数(按照 Transmission Medium Requirement Prime parameter 中指示的回落连 接类型来设置)指示回落回落发生。此外,如果在连接中要求调用回声抑制,将会参考2.7/Q.7644进程调用。6.2.3.2 入局 BICG 出局 ISUP1)前向操作:1.1) 如果后续网络有完成回落的能力,

33、CSF将根据传输媒介要求(TMR )参数为“ 64kb/s 优选”选择可能的路由,同时透传Transmission Medium Requirement, Transmission Medium Requirement Prime, User Service Information and User Service Information Prime 等参数; 如 果该路由拥塞,且没有其他可选的路由支持这种 连接类型,回落处理进程将根据1.2)所示进行回 落处理。1.2) 如果后续网络没有完成回落的能力,当互 通的ISUP不支持传输媒介要求(传输媒介要求 (TMR )参数64kbit/s不受限优选或没有电路 能够满足64kbit/s不受限优选的连接要求时, CSF将继续呼叫,丢掉用户业务信息(USI)基 本参数(User Service Information Prime parameter ),保留USI参数。CSF将根据传 输媒介要求(TMR )基本参数(Transmission Medium Requirement Prime parameter )的回落 连接类型继续呼叫,然后丢掉传输媒介要求(T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