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6讲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第37讲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第38讲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第39讲 人类与环境 考试说明考试说明知识内容知识内容要求要求(1)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I(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3)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4)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5)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的环境问题(6)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实验实验 掌握程度参考生物掌握程度参考生物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说明中的:(一
2、一)考试的能力与要求考试的能力与要求(二二)实验与探究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 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淡水区域的水质 知识框架知识框架 复习策略复习策略 本单元知识是高中生物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也是历年高本单元知识是高中生物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也是历年高考必考的内容。常出现的题型有:考必考的内容。常出现的题型有: (1)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如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如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基础性知识,这部分内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环、能量流动等基础性知识,这部分内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呈现。 (2)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食物链
3、与食物网、物质循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食物链与食物网、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等,该类知环与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等,该类知识点常以实例分析、识图作答的方式进行考查。识点常以实例分析、识图作答的方式进行考查。 (3)注重生活中的热点、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以及生态学注重生活中的热点、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以及生态学原理的实际应用: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群落演替、原理的实际应用: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群落演替、 复习策略种群数量的变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联系;生态农业、种群数量的变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联系;生态农业、生物多样性、沙尘暴、温室效应、西部大开
4、发等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沙尘暴、温室效应、西部大开发等环境问题都是现实社会的热点,也是高考的重点。都是现实社会的热点,也是高考的重点。 针对该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学生在复习本针对该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学生在复习本单元时应注意:单元时应注意: (1)熟悉掌握主要考点知识:如加强生态系统成分、物熟悉掌握主要考点知识:如加强生态系统成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各种稳定性的概念等基础知识的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各种稳定性的概念等基础知识的记忆。记忆。 (2)学会综合分析知识点间的关系:如食物网中各生物学会综合分析知识点间的关系:如食物网中各生物的联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互依存、生
5、态系统结构的联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互依存、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等。的复杂程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等。 复习策略 (3)整理知识并使之系统化:本单元的知识点间直接或整理知识并使之系统化:本单元的知识点间直接或间接地相联系,利用这种特点构建知识网络,使零碎的知间接地相联系,利用这种特点构建知识网络,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以便理解、记忆和整合。识系统化以便理解、记忆和整合。 (4)培养图文转换能力:食物网、食物链、物质循环与培养图文转换能力:食物网、食物链、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常以图示的形式出现,要想彻底明确题目所表达能量流动常以图示的形式出现,要想彻底明确题目所表达的含义,必须正确地
6、进行图文转换。的含义,必须正确地进行图文转换。 (5)多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本部分内容与生产、多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本部分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通过对知识的理解与训练提高自身理生活实际联系密切,通过对知识的理解与训练提高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学会灵活运用教材中的原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学会灵活运用教材中的原理(如生态学如生态学原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原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正确处正确处理生活实际问题。理生活实际问题。 使用建议使用建议 1由于该部分内容重、难点较多,与前面知识点及生由于该部分内容重、难点较多,与前面知识点及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又是高考的重要知识点,因此,教师在引
7、活实际联系密切,又是高考的重要知识点,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应注意:导学生复习时应注意: (1)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本单元中的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本单元中的概念、原理、过程等进行提问或以习题的方式强化。原理、过程等进行提问或以习题的方式强化。 (2)建立知识结构:使学生将零碎的知识点系统化并在建立知识结构:使学生将零碎的知识点系统化并在头脑中构建知识网络。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较高层次,与头脑中构建知识网络。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较高层次,与其他层次的关系密切,故可以其他层次的关系密切,故可以“元素元素分子分子细胞细胞个体个体种种 使用说明群群群落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物
8、圈生物圈”为主线,将不同模块的知识为主线,将不同模块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条理化、系统化,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3)注重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的培养:教科书中对许多知注重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的培养:教科书中对许多知识或原理以图、表、曲线等形式进行了表示,其中蕴涵了大识或原理以图、表、曲线等形式进行了表示,其中蕴涵了大量信息,需要启发诱导学生将其解读,同时对一些抽象的原量信息,需要启发诱导学生将其解读,同时对一些抽象的原理,也需要转换成图表、曲线等以便形象表达其规律和特点。理,也需要转换成图表、曲线等以便形象表达其规律和特点。这项内容往往是学生的弱点,高考题的喜好点,教师须结
9、合这项内容往往是学生的弱点,高考题的喜好点,教师须结合具体题目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和训练。具体题目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和训练。 (4)多理论联系实际:生态学原理不仅可用于指导生态多理论联系实际:生态学原理不仅可用于指导生态农业,而且也是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重要农业,而且也是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重要理理 使用说明论基础。引导学生将其与生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可以深论基础。引导学生将其与生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可以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他们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他们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本单元分为本单元分为4讲,建议共讲
10、,建议共8课时完成,每讲课时完成,每讲1课时,单课时,单元训练卷及滚动卷和讲评各元训练卷及滚动卷和讲评各1课时。课时。 使用说明 2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本单元分为本单元分为4讲,建议讲,建议6课时完成,每讲课时完成,每讲1课时,单元训课时,单元训练卷和讲评各练卷和讲评各1课时。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考点整合考点整合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统一整体统一整体生物圈生物圈生产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种子的传播种子的传播无机物无机物生产者生产者分解者分解者物质循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能量流动 考点整合保持或恢复保持或恢复保持原状保
11、持原状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恢复到原状恢复到原状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探究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 1.组成成分组成成分(如下表如下表)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组成。其基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组成。其基本成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本成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量。 要点探究比较项目比较项目 归类归类作用作用组成内容组成内容地位地位联系联系非生物非生物的物质的物质和能量和能量无机无机环境环境为生物成分提供为生物成分提供物质和能量,是各物质和能量,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和种生物赖以生存
12、和发展的基础发展的基础阳光、热能、空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无机盐气、水分和无机盐等等必备必备成分成分 生产者和分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物群落和无机环 境 的 两 大环 境 的 两 大“桥梁桥梁”,生,生产者和各级消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以捕食关费者以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系建立的食物链、食物网是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质循环的渠道。各成分之间的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关系如下图:生产者生产者自养自养型型生生物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光能转变成机物,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稳储存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是一定的化学能,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
13、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物质和能量来源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光能自养型光能自养型(如如绿色植物、光合细绿色植物、光合细菌、蓝藻菌、蓝藻)和化能和化能自养型自养型(如硝化细如硝化细菌菌)主要主要成分成分(基石基石)消费者消费者各类各类动物动物(异养异养型型)加快生态系统的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有着重要作用播等有着重要作用 大部 分 动 物 、大部 分 动 物 、寄生生物寄生生物(蛔虫、蛔虫、大肠杆菌、病毒、大肠杆菌、病毒、根瘤菌等根瘤菌等)、非绿、非绿色植物色植物(菟丝子等菟丝子等)、食虫植物食虫植物(猪笼草猪笼草)最活跃最活跃的成分的成分
14、要点探究比较比较项目项目归类归类作用作用组成内容组成内容地位地位联系联系分解分解者者腐生腐生生物生物将 动 植 物将 动 植 物的 遗 体 残 骸的 遗 体 残 骸中 的 有 机 物中 的 有 机 物分 解 成 无 机分 解 成 无 机物 , 归 还 无物 , 归 还 无机环境机环境腐生细菌腐生细菌(枯枯草杆菌草杆菌);腐生;腐生真菌真菌(酵母菌、酵母菌、霉菌等霉菌等);腐生;腐生动物动物(蚯蚓、蜣蚯蚓、蜣螂等螂等)物质循物质循环的关环的关键成分键成分 要点探究 【注意】【注意】 生产者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生产者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1)生产者生产者生态系统的基石。生产者是任何一
15、个生态生态系统的基石。生产者是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最主要成分,没有生产者的生态系统是不存在的。系统的最主要成分,没有生产者的生态系统是不存在的。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类型看:在生态系统中,动物和微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类型看:在生态系统中,动物和微生物都是依附于生产者而生存的,植物的种类越复杂,为动生物都是依附于生产者而生存的,植物的种类越复杂,为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的生活环境就越多样,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物和微生物提供的生活环境就越多样,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就越丰富,从而组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就越丰富,从而组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是食物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生态系统
16、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而食物链的起点是绿色植物。链和食物网,而食物链的起点是绿色植物。 从物质循环来看: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从物质循环来看: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 要点探究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出氧,因此生产者是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出氧,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环节。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环节。 从能量流动来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绿从能量流动来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它是生态系统运行所需能量的最主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它是生态系统运行所需能量的最主要来源,所以生产者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要来源,所以生产者是
17、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2)分解者分解者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分解者将动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是沟通生物群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是沟通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桥梁,植物同化的落到无机环境的桥梁,植物同化的CO2等物质,大约等物质,大约90%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要点探究 总之,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中总之,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中的任何一种成分都不能形成生态系统,缺少消费
18、者的生态的任何一种成分都不能形成生态系统,缺少消费者的生态系统不是成熟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系统不是成熟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2.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表示:草而形成的一种联系。表示:草兔兔狐狐(注意:注意:箭头方向,箭头方向,第一环节一定是生产者第一环节一定是生产者) 3.捕食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级的划分捕食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级的划分 消费者等级与营养等级的区别:消费者等级始终以初消费者等
19、级与营养等级的区别:消费者等级始终以初级消费者为第一等级,而营养等级则以生产者为第一等级级消费者为第一等级,而营养等级则以生产者为第一等级 要点探究(即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即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同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处在不;同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处在不同的营养等级和不同的消费者等级;同一种生物在同一食物同的营养等级和不同的消费者等级;同一种生物在同一食物链中只能有一个营养等级和一个消费者等级,且二者仅相差链中只能有一个营养等级和一个消费者等级,且二者仅相差一个等级。一个等级。草草鼠鼠蛇蛇鹰鹰所属
20、所属类型类型绿色植物绿色植物植食性动植食性动物物小型小型肉食肉食性动物性动物大型肉食大型肉食性动物性动物成分成分生产者生产者初级消费初级消费者者次级消费次级消费者者三级消三级消费费者者营养级营养级第一第一营营养养级级第二营第二营养级养级第三营养第三营养级级第四营第四营养级养级 要点探究 【注意】【注意】 (1)食物链食物链(捕食链捕食链)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食物链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分解者不能参与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分解者不能参与食物链。 (2)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是从食物链的起点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是从食物链的起点(生产者生产者)数起的,数起的,
21、即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是从第二营养级即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是从第二营养级(即植食即植食性动物性动物)开始的。开始的。 (3)在食物网中计算食物链的条数,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在食物网中计算食物链的条数,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一直到具有食物关系的最高营养级为止,中间不能断开。一直到具有食物关系的最高营养级为止,中间不能断开。 4.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可能有多条食物链,各个食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可能有多条食物链,各个食物链并不是彼此分离的,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的复杂营物链并不是彼此分离的,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养关系,叫做食物网。(如图如图361所示所
22、示) 要点探究 图图361 5.生物所处的营养级与消费的级别是不一致的,一生物所处的营养级与消费的级别是不一致的,一条食物链中生物所处的消费者级别比营养级的级别少一级,条食物链中生物所处的消费者级别比营养级的级别少一级,在食物网中,某生物营养级的级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食物网中,某生物营养级的级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6.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有捕食关系;而食物网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有捕食关系;而食物网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可能是竞争关系。外,还有可能是竞争关系。 要点探究如图中的鹰与蛇,鹰和蛇都捕食鼠,
23、属竞争关系;而鹰又如图中的鹰与蛇,鹰和蛇都捕食鼠,属竞争关系;而鹰又捕食蛇,属捕食关系。捕食蛇,属捕食关系。 7.某种生物数量的减少对其他生物的影响某种生物数量的减少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1)在某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则在某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则该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将减少。这是因为第一营养级是该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将减少。这是因为第一营养级是其他各种生物赖于生存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这一营其他各种生物赖于生存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这一营养级生物的减少必会引起连锁反应,致使以下各营养级的养级生物的减少必会引起连锁反应,致使以下各营养级的生物依次减少。生物依次
24、减少。 (2)若一条食物链中处于若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因此而迅速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无限则被捕食者数量因此而迅速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无限 要点探究的,的,而是随着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密度加大,种内斗争势而是随着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密度加大,种内斗争势必加剧,再加上没有了天敌的必加剧,再加上没有了天敌的“压力压力”,被捕食者自身素质,被捕食者自身素质(如奔跑速度、警惕灵敏性等如奔跑速度、警惕灵敏性等)必会下降,导致流行病的蔓必会下降,导致流行病的蔓延,老弱病残者增多,最终造成种群密度减小,直至相对延,老弱病残者增多,最终造成种群密度减
25、小,直至相对稳定。即天敌减少,造成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稳定。即天敌减少,造成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向稳定。少,最后趋向稳定。 (3)若处于若处于“中间中间”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另一种生物的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另一种生物的变化情况应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例如如图变化情况应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例如如图362所示的食所示的食物网中,若蚱蜢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蜥蜴减少,蛇也物网中,若蚱蜢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蜥蜴减少,蛇也减少,则鹰就更多地捕食兔和食草籽的鸟,从而导致兔及减少,则鹰就更多地捕食兔和食草籽的鸟,从而导致兔及食食 要点探究草籽的鸟减少。在这里必须明确鹰并非只以蛇为食,所以草
26、籽的鸟减少。在这里必须明确鹰并非只以蛇为食,所以蛇的数量的减少并不会造成鹰的数量减少,它可以依靠其蛇的数量的减少并不会造成鹰的数量减少,它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以维持数量稳定。他食物来源以维持数量稳定。 图图362 要点探究 (4)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线路分析所得结果不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线路分析所得结果不同时,应遵循以下规律:同时,应遵循以下规律:A、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应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考虑方向和顺序应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B、
27、生产、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其他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其他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用考虑生产者数量的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用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增加或减少。C、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且其食物有多种、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且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的数量不会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发生较大的变化。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答案答案】 C 【解析解析】 此食物网共有此食物网共有8条食物链,硅藻是植物,条食物链,硅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不是分解者,生产者遭到破坏对食物网属
28、于生产者,不是分解者,生产者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而磷虾在每一条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的影响最大。而磷虾在每一条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所以级,所以C项对。项对。 【点评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食物网以及食物网中各营本题考查学生对食物网以及食物网中各营养级之间关系的理解与分析。该题学生易出现数不清养级之间关系的理解与分析。该题学生易出现数不清食物链条数的现象。食物链条数的现象。 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探究点二 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
29、统的稳定性。 2.稳定性的形成: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生产者、稳定性的形成: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齐全,能量输入保持稳定,物质的输入和消费者和分解者齐全,能量输入保持稳定,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输出相对平衡。 3.保持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持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自我我调调节节能力能力,其基础是,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4.表现:表现:(1)结构稳定: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结构稳定: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种类和数量上保持动态平衡。分解者在种类和数量上保持动态平衡。 要点探究 (2)功能稳定: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
30、输入与输出基功能稳定: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基本相等,保持相对稳定。本相等,保持相对稳定。 5.种类: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比较如种类: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比较如下表:下表:项目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概念概念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到原状的能力 生 态 系 统生 态 系 统的稳定状态的稳定状态没有改变没有改变遭到破坏后,又恢复遭到破坏后,又恢复 要点探究项目项
31、目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与 营 养 结与 营 养 结构 复 杂 程 度构 复 杂 程 度的关系的关系正相关正相关(即生态系统的成即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分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越强)反相关反相关(即生态系统的即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恢复力稳成分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定性越强)联系联系一般情况下,二者的关系是相反的,即抵抗力一般情况下,二者的关系是相反的,即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二者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二者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
32、生态系统的稳定。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者与营养结构的关系如图二者与营养结构的关系如图364所示:所示: 图图364 要点探究 【疑难点拨】【疑难点拨】 冻原生态系统,它的生产者主要是冻原生态系统,它的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地衣对恶劣的环境变化很敏感,很容易被破坏,地衣,地衣对恶劣的环境变化很敏感,很容易被破坏,生长又很慢,一旦遭到破坏后就很难恢复,从而导致生生长又很慢,一旦遭到破坏后就很难恢复,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所以,冻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的态系统的崩溃。所以,冻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与恢复力都很低,稳定性当然也是很低。抵抗力与恢复力都很低,稳定性当
33、然也是很低。 6.各层面稳定性的关系模型各层面稳定性的关系模型(如图如图365所示所示) 要点探究图图365 要点探究 7.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比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比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
34、协调。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答案答案】 D 【解析解析】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功能;生多样性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功能;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
35、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差。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差。所以所以D不正确。不正确。 要点探究 【点评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是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综合考查。该题从生态系统稳定是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综合考查。该题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角度考查,而下面的变式题主要从提高生态系性的作用角度考查,而下面的变式题主要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来进行考查。统稳定性的方法来进行考查。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解析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营养结构也越复杂
36、,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杂,营养结构也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就越强。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就越强。【答案答案】 B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 考点整合考点整合传递传递散失散失输入输入阳光阳光(光能光能)固定的光能的总量固定的光能的总量有机物有机物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单向单向递减递减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探究点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1.能量的源头:太阳能能量的源头:太阳能 2.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是从绿色植物把太阳能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是从绿色植物把太阳能固定在体内开始的。固定在体内开始的。
37、 3.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在各营养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流动主要是通过食物关系进行的。级之间的流动主要是通过食物关系进行的。 4.能量的转化形式:太阳能能量的转化形式:太阳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稳定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的化学能热能热能(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分解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分解 要点探究有机物而产生的能量,一部分形成有机物而产生的能量,一部分形成ATP,用于各项生命活,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动,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5.能量流动的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能量流动的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流
38、动 6.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而不是照射到生态系统的总光能。但不的太阳能的总量,而不是照射到生态系统的总光能。但不要误以为一切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都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要误以为一切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都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如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就不是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如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就不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其总能量取决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其总能量取决于人为地从其他生态系统输入能量的多少,人的因素对输于人为地从其他生态系统输入能量的多少,人的因素对输入城
39、市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起决定作用。入城市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起决定作用。 要点探究 7.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来源:流入到各级消费者的总能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来源:流入到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量是指各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计入排便生物所同化的能量。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太阳能,计入排便生物所同化的能量。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分解者的能量来自生产者的残枝落叶、消费者的尸体、粪分解者的能量来自生产者的残枝落叶、消费者的尸体、粪便。即流入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便。即流入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粪便中所含有粪便中所含有的能量属于分解者利用的能量的能量属于分解者利用
40、的能量) 8.各个营养级能量的去路:各个营养级能量的去路: (1)定量不定时分析:一般有三条:定量不定时分析:一般有三条:自身呼吸消耗自身呼吸消耗储存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中:储存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中:a、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下一营养级(被下被下一营养级同化一营养级同化)b、被分解者分解利用、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如残枝落叶、尸体、如残枝落叶、尸体、排泄物等排泄物等)。这一定量的能量不论如何传递,最终以热能。这一定量的能量不论如何传递,最终以热能 要点探究的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产者只有源源不断地固定太的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产者只有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能量传
41、递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能量传递如图如图371所示:所示: 要点探究 (2)定量定时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的能量在定量定时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有四条一定时间内的去路有四条 自身呼吸消耗自身呼吸消耗 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下一营养级 被分解者分解利用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暂时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暂时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即解者利用,即“未利用未利用”。如果以年为单位分析,则未被利。如果以年为单位分析,则未被利用的能量将保留给下一年。如图用的能量将保留给下一年。如图372所示:所示: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要点
42、探究 【答案答案】 B 【解析解析】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性和逐渐递减。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性和逐渐递减。A中中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处在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处在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因此容易成为濒危物种。蓝藻暴发是因为水体中含有大因此容易成为濒危物种。蓝藻暴发是因为水体中含有大量的量的N、P等元素,给蓝藻提供营养物质,利于蓝藻的生等元素,给蓝藻提供营养物质,利于蓝藻的生长,因此没有能量流动。长,因此没有能量流动。C中牛、羊等属于第二营养级,中牛、羊等属于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较多,因此成本低,产量高。获得的能量较多,因此成本低,产量高。D中蓝鲸以浮游中蓝鲸以浮游动物为
43、食,能量便由浮游动物流向了蓝鲸。动物为食,能量便由浮游动物流向了蓝鲸。 要点探究 【点评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对能量流动特点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容易在能量流动特点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容易在B项上出现错误。项上出现错误。本题从能量流动特点方面考查,而下面的变式题则是从能本题从能量流动特点方面考查,而下面的变式题则是从能量流动过程的理解方面设题。量流动过程的理解方面设题。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答案答案】 A 【解析解析】 生物的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分生物的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分解者和消费者都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
44、能量解者和消费者都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自身生命活动利用,所以,图中供自身生命活动利用,所以,图中“呼吸呼吸”指生物在呼吸指生物在呼吸等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中消耗的全部能量。等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中消耗的全部能量。 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探究点二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研究意义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1.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单向流动 单向流动是指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单向流动是指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 原因原因 a.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
45、结果;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形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生物无法利用的。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生物无法利用的。 要点探究 (2)逐级递减逐级递减 逐级递减是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逐级递减是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之百地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是逐级减少的。 原因:原因: a.各营养级的生物都因呼吸消耗了大部分能量;各营养级的生物都因呼吸消耗了大部分能量; b.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未被
46、下一营养级利用,如枯枝败叶。如枯枝败叶。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有10%20%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该比例只是大约数值,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该比例只是大约数值,反映了各类生态系统能量传递的一般规律。确切的比例会反映了各类生态系统能量传递的一般规律。确切的比例会 要点探究由于各种食物链的不同,食物链内营养级数目的不同,以由于各种食物链的不同,食物链内营养级数目的不同,以及食物链与食物链之间的交织等因素而有差异。及食物链与食物链之间的交织等因素而有差异。 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如下: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如下: 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一方面可
47、以帮助人们科学规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另一方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可以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面可以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关于能量流动的计算关于能量流动的计算 要点探究 (1)在能量流动的相关问题中,若题干中未作具体在能量流动的相关问题中,若题干中未作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的传递效率最低为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的传递效率最低为10%,最高传,最高传递效率为递效率为20%。 (2)在已知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求较低营养级
48、生在已知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求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时,若求物的能量时,若求“最多最多”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的能量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的能量按按“最低最低”效率传递;若求效率传递;若求“最最(至至)少少”值,则说明较低营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的能量按养级的能量按“最高最高”效率传递。效率传递。 (3)在已知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求较高营养级生在已知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求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时,若求物的能量时,若求“最多最多”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的能量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的能量按按“最高最高”效率传递;若求效率传递;若求“最最(至至)少少”值,则说明较低营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的能量按养级的能量按“最低
49、最低”效率传递。效率传递。 要点探究 具体规律如下表所示:具体规律如下表所示: 要点探究 【答案答案】 D 要点探究 【解析解析】 此食物网共此食物网共3条食物链,求条食物链,求“最多消耗多少最多消耗多少植物植物”应按最低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应按最低能量传递效率计算。 植物植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5 kg,最多,最多消耗植物为消耗植物为0.510%5 kg。 植物植物羊羊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 kg,最多消耗植物为最多消耗植物为0.2510%10%25 kg 植物植物植食动物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人,在此食物人,
50、在此食物链 中 , 人 要 增 重链 中 , 人 要 增 重 0 . 2 5 k g , 最 多 消 耗 植 物 为, 最 多 消 耗 植 物 为0.2510%10%10%250 kg,所以最多共消耗植物,所以最多共消耗植物为为525250280 kg。 要点探究 【点评】【点评】 本题由最高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求消耗生产本题由最高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求消耗生产者的量,本题告诉了能量的传递效率,相对比较简单,但者的量,本题告诉了能量的传递效率,相对比较简单,但学生容易理不清食物链的数目而出现错误。该题是从能量学生容易理不清食物链的数目而出现错误。该题是从能量的传递角度考查,而下面变式题是从获取能量
51、所需的面积的传递角度考查,而下面变式题是从获取能量所需的面积上设题。上设题。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答案答案】 D 【解析解析】 本题以生物的生活范围来反映所具能量的本题以生物的生活范围来反映所具能量的大小。由题意可知鹰处于最高营养级,按能量最高传递大小。由题意可知鹰处于最高营养级,按能量最高传递效 率 可 求 出 一 只 鹰 至 少 所 需 的 生 活 空 间 为 :效 率 可 求 出 一 只 鹰 至 少 所 需 的 生 活 空 间 为 :(120%20%20%)554 m2。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二) 考点整合考点整合C、H、O、N、P、S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无机环境无机环境CO2气体气体各种含
52、碳有机物各种含碳有机物化能合成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全球全球反复反复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同时进行同时进行相互依存相互依存动力动力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探究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物质循环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故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全球性,故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循环规律循环规律 (1)“物质物质”是指构成
53、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是指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 (2)循环范围:生物圈循环范围:生物圈 (3)循环是指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往返循环是指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往返 要点探究出现出现 (4)循环通道:食物链和食物网循环通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3.循环特点:循环特点:具有全球性;具有全球性;反复出现、循环出反复出现、循环出现现(物质具有不灭性物质具有不灭性) 应注意以下几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1)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2)基本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通过光合基本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通过光合作用,也可以通过化能合
54、成作用。作用,也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 (3)基本元素由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主基本元素由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主要是呼吸作用。要是呼吸作用。 (4)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是靠食物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是靠食物链链 要点探究和食物网。和食物网。 4.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项目项目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形式形式以有机物为载体以有机物为载体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和有机物过程过程沿食物链沿食物链(网网)单向流动单向流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反复循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反复循环特点特点单向传递、逐级递减单向传递、逐级递
55、减反复出现,循环流动反复出现,循环流动范围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生物圈(全球性全球性) 要点探究项目项目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物质循环联系联系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固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网)流动;能量流动;能量是推动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是推动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机环境之间循环
56、往返图示图示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答案答案】 A 【解析解析】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存,不可分割。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量沿着食物链(网网)流动;能量是推动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流动;能量是推动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能量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金字塔不可倒置。 要点探究 【点评点评
57、】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之间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之间关系的理解。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强化,该题中学生容关系的理解。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强化,该题中学生容易出现能量也能循环利用的错误判断、能量只能在食物易出现能量也能循环利用的错误判断、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的错误认识。该题主要从对二者关系的理解方链中流动的错误认识。该题主要从对二者关系的理解方面设题,而下面的变式题是从参与物质循环的生物角度面设题,而下面的变式题是从参与物质循环的生物角度考查。考查。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答案答案】 B 【解析解析】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绿色植物将无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绿色植物将无机物转
58、变成有机物,供生物生命活动的利用;微生物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供生物生命活动的利用;微生物(分解者分解者)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二者实现了物质的循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二者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环利用。 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探究点二 碳循环过程碳循环过程 1.碳存在形式碳存在形式 (1)无机环境:无机环境:CO2和碳酸盐和碳酸盐 (2)生物群落:含碳有机物生物群落:含碳有机物 (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的形式进行的 (4)生物群落中的含碳有机物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生物群落中的含碳有机物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59、被分解成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被分解成CO2和和H2O,归还到无机环,归还到无机环境中的境中的 2.大气中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动植物的细胞呼吸、微的主要来源:动植物的细胞呼吸、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 要点探究 3.过程过程 4.温室效应温室效应 (1)概念:温室效应是指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概念:温室效应是指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除二氧氧化碳等气体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除二氧化碳外,对产生温室效
60、应有重要作用的其他气体还有甲烷、化碳外,对产生温室效应有重要作用的其他气体还有甲烷、臭氧、氯氟烃和水汽等。另外引起酸雨、臭氧层破坏的主臭氧、氯氟烃和水汽等。另外引起酸雨、臭氧层破坏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二氧化硫和氟利昂。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二氧化硫和氟利昂。无无机机环环境境(无无机机物物)生生物物群群落落(有有机机物物) 光光合合作作用用、化化能能合合成成作作用用呼呼吸吸作作用用、微微生生物物分分解解作作用用、燃燃烧烧 要点探究 (2)成因: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成因: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而形成。氧化碳含量增加而形成。 (3)缓解温室效应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读书演讲稿模板集合八篇
- 感谢老师感谢信集锦九篇
- 2024全新数据中心维护工人劳务分包合同下载3篇
- 交通安全学生演讲稿15篇
- 第二次课堂练习道德与法治试卷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 油橄榄种苗基地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地方金融条例
-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计划-2.0
- GB/T 7106-2008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 冷却塔检查保养表
- GB/T 5121.27-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7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 GB/T 20001.5-2017标准编写规则第5部分:规范标准
- GB/T 1839-2008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
- GB/T 1713-2008颜料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 PAC人流术后关爱
- 年产12万吨甲烷氯化物可行性研究报告
- 脑积水的护理演示文稿
- 《中级微观经济学》考试复习题库(附答案)
- 方形真空干燥机验证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