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凝集试验报告_第1页
间接凝集试验报告_第2页
间接凝集试验报告_第3页
间接凝集试验报告_第4页
间接凝集试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篇一:直接凝集反应实验报告免疫学直接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一:玻片凝集实验1. 实验原理:颗粒性抗原(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通常是0.85%nacl )存 在的条件下出现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凝集反应的方法有两种:直接法;间接法。 颗粒性抗原(如完整的细菌或细胞)与相应抗体在体外直接结合而出现的凝集反应,称为直接凝集反应。如玻片凝集反应和试管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预先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颗粒性载体表面,然后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反应。如rf因子检测 玻片凝集试验是使用已知抗体与未知颗粒性抗原在玻片上直接结合而出现的凝集反应。此类反应较简单迅速

2、,常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性检测。本次实验使用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进行人类abo血型的鉴定。abo血型系统是按照血液中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分子来命名的。人类abo血型抗原有两种:a抗原和b抗原。a型血红细胞表面具有a型抗原,血液中具有抗 b抗体;b型血红细胞表面具有 b型抗原,血液中具有抗 a抗体;ab型血红细胞表面具有 a抗原和b抗原,血液中不具有抗 a、b抗体;o型血红细 胞表面不具有a、b抗体,但血液中含有抗a、b抗体。若用已知的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与受 试者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结合,即可引起红细胞凝集,根据凝集反应结果便可判断出受试者的 血型。2. 实验方法:(1)取洁净载玻片一张,用马克笔分为两格

3、并注明a、b分区。(2)倒置标准抗血清试剂瓶,悬空轻挤出抗a血清一滴,滴在a区内;同法在b区内滴加抗 b血清一滴。(3)使用消毒液对左手无名指进行消毒,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使用无菌三棱采血针快速刺破手指。(4)用木棒的两端取血,分别在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中搅拌均匀。(5)用无菌棉棒压迫手指止血 。(6)静置玻片数分钟后,观察红细胞凝集反应结果。3. 实验结果:4. 结果分析:实验二:试管凝集实验1. 实验原理:试管凝集反应是在试管内将待检血清对倍稀释后,加入等量的已知颗粒性抗原与待检血清混合,然后观察试管内有无凝集快出现。如出现凝集块者为阳性反应。混合后仍均匀浑浊,无凝 集块出现者为阴性反应。根

4、据血清凝集效价判定待检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含量。即在试管内用已知颗粒性抗原检测未知抗体的相对含量的半定量试验。本次实验是以定量的伤寒杆菌为抗原,;根据各试管凝集程度的不同,来判根据是否发生凝集反应来检测血清中是否含有对应的抗体 断抗体的效价。2. 实验方法:(1)取试管6支,用马克笔进行标记,依次放入试管架中。(2)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生理盐水0.9ml ,其余各管加生理盐水 0.5ml 。然后在第一只试管中加入伤寒免疫血清 0.1ml ,用吸管将它与生理盐水吹打混匀后 ,取出0.5ml加入第二支试 管中;再将第二只试管的液体吹打混匀,取出0.5ml加入到第三支试管中,其余各管依次按照上述步骤将血清

5、对倍稀释。至第五支试管时,将试剂混匀后,取出0.5ml弃之不用。是第六支试管不含伤寒免疫血清,作为实验的阴性对照管。最后在各管中都加入0.5ml伤寒杆菌 菌液。(3)轻摇试管架,混匀试管内液体,56 c水浴1小时后,观察实验结果。3. 实验结果:(1)对照组:即第六支试管,上清液浑浊,管底可有沉淀的细菌,轻摇后分散呈均匀浑浊。(2)实验组:按1-5管依次观察。阳性者管底出现不规则凝集物,较松散。阴性者与对照组 相同。(3)凝集程度:+ :液体澄清透明,细菌全部凝集于管底,轻摇可见大的凝集块。+ :液体稍浑,细菌大多数凝集于管底,摇动后凝块较前者小。+:液体中等混浊,液体中有明显的凝集物,凝集块

6、较小。+ :液体混浊,仔细观察可以看见液体中有很小的凝集颗粒。-:与对照管相同。(4)凝集效价:出现明显可见凝集物(+)时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为血清效价。篇二: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山东大学科目 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细胞凝集反应细胞凝集反应【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2. 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3. 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应的方法 。 【实验原理】1. 凝集素凝集素是一类含糖(少数例外)并能与糖转移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 的作用。目前已发现近千种植物中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无脊椎动

7、物、脊椎动物,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通常一起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伴刀豆凝集素a、麦胚凝集素、花生凝集素和大豆凝集素等,凝集素是他们的总 称。在细胞表面,组成细胞膜的糖脂和糖蛋白伸出寡糖链,形成细胞外被(又称为糖萼)。凝集素能与细胞外被中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 桥”,从而引起细胞凝集。凝集素引起的血细 胞凝集,其细胞膜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与血液凝固中发生的复杂生物化学过程完全不同;另外,凝集素能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结合,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但是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因此,ponder提出应称凝集素组织化学”而不能称

8、为 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人们利用凝集素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识别和研究不同类型膜结构的生物学特征,以及进行血型鉴定。abo血型鉴定主要用于临床输血,在皮肤、肾等器官移植的时候选择 abo血型相符的供体;不孕症和新生儿溶血症病因的分析及亲子鉴定等。另外,凝集素在临床疾病防治、机体生理活动调控以及生物工程等方面展示出了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如:植物凝集素可抑制受精;芸豆凝集素可直接抑制 hiv-1 反转录酶的活性,减少hiv感染者的病毒载 量;细胞膜表面糖复合物的糖链结构与肿瘤细胞增殖、侵染、转移等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凝集素芯片技术实现了对癌症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有助于筛选出癌症相关的糖链

9、标志物。2. 细胞凝集细胞凝集是指细胞彼此聚集在一起,成为一簇不规则的细胞团。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结构,脂和蛋白质又能与糖分子结合为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外被。目前认为,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分子有关。凝集素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如植物血球凝集素,伴刀豆凝集素和土豆凝集素等,它具有凝集细胞核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 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 凝集。3. 细胞凝集的反应技术一、直接凝集反应技术颗粒性抗原(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血

10、清混合后,在电解质的参与下,经过 一定时间,抗原抗体凝聚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这种现象称为凝集反应。血清中的抗体称为凝集素。抗原称为凝集原。细菌或其他凝集原都带有相同的电荷(阴电荷),在悬液中相互排斥而呈均匀的分散状态。抗原与抗体相遇后,由于抗原和抗体分子表面存在着相互对应的化学基团,因而发生特异性结合,称为抗原抗体复合物。由于抗体与抗原结合,降低了抗原分子间的经典排斥力,抗原表面 的亲水基团减少,由亲水状态变为疏水状态,此时已有凝集的趋向,在电解质(如生理盐水) 参与下,由于例子的作用,中和科目 细胞生物学实验 题目细胞凝集反应了抗原抗体复合物外面的大部分电荷,使之是去了彼此间的经典排斥力,分

11、子间相互吸引,凝集成大的絮片或颗粒。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但是,直接凝集反应技术也有缺点:特异性不高、抗原抗体无法获得或无法用于实验。二、间接凝集反应技术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免疫学反应无关的颗粒 (称为载体)表面上,当这些致敏的颗粒 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相遇时,就会产生特异性的结合,在电解质参与下,这些颗粒就会发 生凝集现象。这种借助于载体的抗原抗体凝集现象就叫做间接凝集反应。载体的存在使反应的敏感性得以大大提高。间接凝集反应的优点:(1)敏感性强:间接凝集反应是最敏感型的血清学反应方法之一,可以检测到微量的抗体和抗原;(2)快速:一般1h-2h即可判定结果,若在玻板上进行,则只需

12、几分钟;(3)特异性强;(4)使用方便、简单三、载体具有吸附抗原(或抗体)的载体很多,如聚苯乙烯乳胶、白陶土、活性炭、人和多种动物的红 血球、某些细菌等。良好的载体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1 )在生理盐水或缓冲液无自凝倾向;(2)大小均匀;(3)比重与介质相似,短时间内不能沉淀;(4)无化学或血清学活性(5)吸附抗原(或抗体)后,不影响其活性。目前应用最广的是人的 o型红血球和绵羊红血球。而后者应用更广,因为其来源方便。另外 绵羊红血球的表面有大量的(约1000个以上)糖蛋白受体,极易吸附某些抗原物质,吸附性能好,且大小均匀一致。【实验用品】1. 材料土豆块茎、家兔2. 试齐IJ抗凝血剂、pbs

13、、土豆块茎、生理盐水和其他等渗液。3. 器材5ml注射器、酒精棉球、双凹片、载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托盘天平、滴管、离心管。【操作步骤】1, 取土豆去皮块茎2克,切碎并加10mlpbs 缓冲液,浸泡24小时,浸出的粗体液中即含有可溶性土豆凝集素;2, 用针管抽取一定体积的抗凝剂(1%肝素溶液),并使抗凝剂充分浸润针管各部以及针头。然后从兔子耳根处或心脏抽取兔子静脉血1ml ,加生理盐水3ml ,在1000r/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重复三次离心,最后按沉淀的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配成1%的红细胞悬液;3, 在双凹片的左孔滴加一滴pbs缓冲液,同时在双凹片的右孔处滴加一滴土豆凝集素;4, 在双凹

14、片的左右孔同时滴加一滴1%的红细胞悬液,然后使左右孔内的液体都充分混匀;5, 左手捏住双凹片的一端,右手轻轻摇晃双凹片,使凹槽内的液体充分的混合,如此摇晃510分钟,观察结果。科目 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细胞凝集反应6, 先以白纸为衬托,直接观察双凹片凹槽内混合样品发生凝集的现象,注意左右凹槽内不同现象的对比,对于发生凝集的一边注意观察凝集与不发生凝集的区别。直接观察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两凹槽内现象的区别,并用照相机拍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1.肉眼观察,对照组中红细胞沉积在双凹片凹槽底部呈大红点;用凝集素处理的实验组。颜色越来越浅,透明度逐渐变高,经过1分30秒,背景颜色变为透明,红细胞呈颗粒

15、状聚集2.低倍镜下可以看到对照组中红细胞分布较均一,无凝集;实验组中红细胞聚集在一起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结果分析与注意事项】分析:1, 把液体滴加到双凹片上时,注意用量,防止悬液过多而溢出,使两个细胞悬液接触,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科目 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细胞凝集反应2, 滴加1%的红细胞悬液时,可适当的多加点儿,便于实验结果的观察。3, 用手晃动双凹片时,注意摇晃的姿势:一只手用手掌处贴紧双凹片,另一只手抵住双凹片的另一侧上下晃动。4, 摇晃的时间可适当延长,提高红细胞凝集程度。5, 浸出土豆凝集素时选发芽的或发青色的土豆。由此可知发芽土豆不宜食用,因其所含土豆凝集素可让血细胞发生凝集。6, 区

16、分血清与血浆,血清指血液自然沉降后所得上清液,而血浆是血液加抗凝剂后离心所得上清液。7, 凝血是指多个细胞聚集成不规则细胞簇,溶血是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作用下,肿胀破裂放出血红蛋白的过程。篇三: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科目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题目细胞凝集反应【实验题目】细胞凝集反应【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的表面结构。2、掌握细胞凝集的原理。3、掌握细胞凝集实验的操作方法 。【实验材料与用品】1. 试剂:pbs缓冲溶液、0.9%的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2. 器具:酒精棉球、双凹片、载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托盘天平、滴管、离心管3. 材料:兔子静脉血【实验原理】1.

17、凝集素凝集素(lectin )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 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目前已发现近千种植物中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通常以其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凝集素为它们的总称。在细胞表面,组成细胞膜的糖脂和糖蛋白伸出寡糖链,形成细胞外被(糖萼)。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 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2. 细胞凝集细胞凝集是指细胞彼此聚集在一起,成为一簇不规则的细胞团,目前认为,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肿

18、瘤的发生与免疫反应都与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分子有关。3. 细胞凝集的反应技术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 同组者:科目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题目细胞凝集反应(1)直接凝集反应技术颗粒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血清混合后,在电解质的参与下,经过一定时间,抗原抗体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这种现象称为凝集反应。血清中的抗体称为凝集素。抗原称为凝集原。细菌 或其他凝集原都带有相同的电荷(阴电荷),在悬液中相互排斥而呈均匀的分散状态。抗原和抗体相遇后,由于抗原和抗体分子表面存在相互对应的化学基团,因而发生特异性结合,称为抗原抗体复合物,由于抗体与抗原结合,降低了抗原分子间的排斥力,抗原表面的亲水基团减 少,此时已

19、有凝集趋势,在电解质参与下,中和了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大部分电荷,使之失去了经典排斥力,分子间相互吸引,凝集成较大颗粒。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2)间接凝集反应技术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免疫学反应无关的颗粒表面上,当这些致敏的颗粒与相应的抗体 (或抗原)相遇时,就会产生特异性的结合,在电解质的参与下,这些颗粒就会发生凝集现象。这种借助于载体的抗原抗体凝集现象就叫做间接凝集反应技术。4. 载体具有吸附抗原(抗体)的载体很多,如聚苯乙烯乳胶、白陶土、活性炭、人和多种动物 的红血球、某些细菌等。良好的载体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1)在生理盐水或缓冲液中无自凝现象;(2)大小均匀;(3)比重与介质相

20、似,短时间内不沉淀;(4)无化学或血清学活性;(5)吸附抗原(或抗体)后,不影响其活性;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人的 o型红血球和绵羊红血球。后者使用更广,因其来源方便,另 外绵羊红血球的表面有大量的糖蛋白受体 ,极易吸附某些抗原物质,吸附性能好,且大 小均匀一致。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 学号同组者: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步骤】一、大体流程取兔子静脉血配置1 %红细胞悬液二、具体操作1、称取土豆去皮块茎2g ,加10mlpbs 缓冲液,浸泡24小时,浸出的粗提液中即含有可溶 性 土豆凝集素。(老师已做好)2、抽取兔子静脉血液 (加抗凝剂)1ml,加生理盐水3ml ,在1000

21、r/min 条件下,离心5min,显微镜下观察 摇晃5-10min 观察土豆凝集素+红细胞悬液混合pbs+红细胞悬 液混合(对照)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 学号同组者: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凝集反应重复3次离心,最后按压积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配成1%红细胞悬液。3、分别用滴管吸取土豆凝集素和1%红细胞悬液各一滴,置双凹片左孔内,充分混匀。4、同时分别用滴管吸取 pbs缓冲?和1%的红细胞悬液各一滴,置双凹片右孔内,充分混 匀,做对照实验。5、摇晃5T0min后,观察有无发生细胞凝集并置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结果与分析】i,如图1、图2所示:刚开始计时时,两侧溶液均无凝集现象;4min左右时,可看到双凹片 左侧溶液中出现凝集现象,一部分血细胞在中央聚集呈沙粒状 ,溶液周围较澄清;而右侧溶液 无凝集现象。说明土豆凝集素可以使血液发生凝集 ,而pbs缓冲液则不能。图1:刚开始时双凹片两侧溶液对比图图2: 4min时双凹片两侧溶液对比图ii .如图3、图4所示:在10X10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