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评价方案_第1页
学校课程评价方案_第2页
学校课程评价方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尚岩镇初级中学课程评价方案一课程评价的指导原则 课程建设的目标旨在运用学校课程实现对国家有关课程教 学的全面拓展 , 在拓展中形成研究问题 , 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 构建基础知识学习 , 基础知识拓展 , 研究性学习的新的课程学习 模式 , 为每一位学生搭建一个发展潜能的舞台, 以达到充分发挥教师智慧 , 发展学生潜能 , 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 的目的 .课程体系的基本机制 :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 , 特长 , 条件和基础选择不同的选修课 程. 在这种拓展性 , 发展性的学习中 , 学生要更多关注某些问题 并就该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 , 不断产生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冲 动 , 这样的冲动就

2、可以研究性学习中得到发展和实践, 学生潜能得以发展 .课程评价的指导原则 : 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 更好促进 学生潜能的发展是课程评价的根本性原则 , 所有的学校课程必 须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 .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拓展 , 要与基础型学科的教学密切相关 但又超越通常的学科课程教学 , 决不能成为学科课堂基础知识 教学的变相增加 . 学生能否实现学科知识的拓展是评价课程实 施成效的重要内容 .科学性 学校课程的提出和教学内容设计必须符合科学性的原 则, 要体现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特点与规律 . 理科类的学校课程要 尽量体现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与趋势, 文科类的学校课程要体现

3、文化性 , 社会性 . 学校课程的设计要尽量帮助学生认识科学规律, 自然或社会现象 .适用性 学校课程的开发必须与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 , 与学生的 兴趣爱好相一致 , 与地方人文相结合 . 在难度上不能超越学生发 展的基础 , 要尽量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当代科技与社会发展中 的热点问题 . 学生的选择是课程是否开设的重要基准 .广泛性 教师可以选择认为合适的任何内容用来设计学校课程 , 只要通过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的评审就可以列入学校课程目录 动态性,学校课程是动态滚动发展的 , 根据各方面的反映 , 每年 都进行课程目录的重新修订 , 新的 , 成熟的课程不断加入 , 一些 不受学生欢迎或准备不

4、足 , 教学效果不好的课程将淡出 . 二, 课程评价方法学校根据 " 以学为主 , 因学施教 , 培养智力 , 发展能力 " 的办 学理念对课程进行评价 . 课程评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着教 育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 课程评价应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 质和任务 , 重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 , 必须以尊重学生 为基本前提 , 符合客观公正原则 , 全面性原则 , 激励性原则 . ( 一 ) 考核方式(1) 考试考试是课程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 . 目前必修课程的思想政治 , 语 文, 数学 , 外语 , 物理 , 化学 , 历史 , 地理 , 生物实行考试 . 考试依据

5、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和标准确定考试方式和组织命题, 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 , 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校严格控制考试次数 ,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 考查选修课考查的内容学校根据不同选修课的内容 , 授课方式 , 主要考查以下方面1, 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 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包括 : 课程设计的意义 , 开 设课程的必要性 , 现实性 , 可能性 , 通过该课程希望达到什么样 的目标 , 这些课程目标与丰中培养目标的一致程度 , 课程目标实 现的基础 , 课程大纲的科学性 , 适用性 , 时代性等 .2 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 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主要判断

6、教师开设课程的准备程度 , 包括教师个人的知识准备 , 教学资料的准备 , 教学组织与教学安 排 , 实验参观调查等 . 以课程计划 , 教学设计 , 讲义等为主要标志 性信息 .3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 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 , 教师评价侧重了解教师的教学态 度, 教学方法 , 教学水平 , 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了解学生的兴趣 , 学 生的感受等 . 主要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学校组织同行专家听课, 对学生进行随堂问卷调查等 .4 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实施以后是否达到了 原来设计的教育目标 , 还存在哪些偏差 , 为此

7、下一轮应当如何改 革等 . 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考试完以后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 查 , 征询专家 , 同行教师 , 教学管理部门的意见等 .课程评价指标体系1 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 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用于课程的立项, 只有通过该项评价的课程才能获得正式的立项, 只有通过立项评审的学校课程才能列入学校课程计划 .1.1 课程设计的先进性 , 开设本课程的意义1.2 课程的拓展性 , 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 在国家课程计划基本要求之上进行了拓展深化 , 体现了培养目 标 (4 分 ) 在国家课程基本要求上有一定拓展 , 基本体现了培养目标 (3 分) 是国家课程的延伸而不是拓展

8、 , 某些方面体现了培养目标 (2 分) 仅仅是国家课程教学的继续 , 不能体现培养目标 (1 分 )1.3 课程设计与学校课程改革思想 , 整体课程改革要求的相容 性;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思想, 完全符合学校整体课程计划的要求 (4 分 )课程设计体现了课程改革思想 , 与学校整体课程计划基本符合 , 但还存在些微偏差 (3 分 ) 课程设计思想与学校课程改革思想有一定差异 , 与学校课程总 体安排有些冲突 (2 分 )课程设计与学校课程思想冲突 ; 或者与学校整体课程计划相矛 盾 (1 分 )1.4 课程设计与学校课程平台设置的一致行 , 课程的完整性 ; 是学校课程模块的重要组成

9、部分 , 与其他学校课程没有交叉 , 有 独立的知识体系和培养目标 (4 分 ) 符合学校课程模块的要求 , 知识体系的建构上还有所欠缺 , 或者 存在与其他课程协调的问题 (3 分 ) 符合学校课程模块的要求 , 但内容结构不完整 , 与其他学校课程 有明显交叉或冲突 (2 分 ) 不符合学校课程模块要求 , 或者可能会对其他学校课程目标达 成有负面影响 (1 分 )1.5 课程计划的科学性 , 适用性 ; 课程内容选择科学合理 , 结构清晰 , 呈现形式与学生发展水平相 适应 (4 分 ) 课程内容选择基本科学合理 , 结构清晰 , 课程呈现性是基本与学 生发展水平和特点相适应 (3 分

10、) 课程内容结构不尽合理 , 课程内容的呈现不太适合学生的发展 水平与特点 (2 分 ) 课程内容结构缺乏逻辑性或完整性 , 与学生现阶段发展水平脱 节 (1 分 )1.6 是否具有开设课程的条件和基础 ; 教师的知识基础 , 学生知识准备 , 学校现有的条件均完全支持课 程的开设 (4 分 ) 教师的知识基础 , 学生知识准备 , 学校现有的条件中尚有部分欠 缺, 但有可行的解决方案 (3 分) 课程开设基础与条件中有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 但可以预期经过努力能够解决 (2 分 ) 课程设计中存在近期无法克服的困难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1 分 ) 注: 评分可以选用两个等级之间 , 采用小数点后

11、 1 位. 评分解释 : 得分超过 18 分的通过立项 ( 含 18 分);得分高于 15 分,低于 18 分( 含 15 分, 不含 18 分) 的可以继续修 改;不够 15 分的直接否决 .2, 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 课程准备与课程投入评价是为课程开设服务的, 这是开课的必备条件 , 立项的课程只有通过此项评价才能被正式排入学生选课表中供学生选择 .2.1 教师的知识基础与师资准备情况 教师的知识基础完全能胜任本课程的教学 , 有开设本课程的经 验, 借助校外课程专家已经落实 , 合作教师已经有了充分的知识 准备 (4 分 )本校教师的知识基础基本可以胜任 , 但没有该课程的授课经验 . 主

12、要依靠校外的课程专家基本落实, 本校合作教师有了初步的准备 (3 分 )本校教师目前无法胜任该课程的教学 , 需要继续学习 , 主要依靠 校外专家的尚未落实 , 本校合作教师准备不充分 (2 分 ) 本校无法找到合适的教师担任该课程的教学 ; 校外落实相应的 专家也比较困难 (1 分 )2.2 教学材料准备的准备情况 教师系统全面掌握了本领域的知识, 课程计划完整 , 成熟 , 教材或讲义已经可以使用 (4 分 )教师全面掌握了本领域的知识 , 课程计划基本完整成熟 , 教材或 讲义等教学材料基本准备完毕 (3 分 ) 教师基本掌握了本领域知识 , 课程计划还在修改 , 教材或讲义上 处于编写

13、或选择中 (2 分 )教师部分掌握本领域的知识 , 没有完整的课程计划 , 没有相应的 教材或讲义 (1 分 )2.3 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准备情况 有完整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安排 , 有明确且成熟的学生学业成绩 评价方案 (4 分 )教学计划与教学组织安排已经确定 , 尚需要继续完善 ; 有学生成 绩评价办法 (3 分 )教学计划与教学组织只有初步考虑,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正在酝酿中 (2 分 ) 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组织安排 , 没有形成学生成绩评价 的办法 (1 分) .2.4 教育教学设施的准备情况 教育教学设施使用已经落实 (4 分 ) 教育教学设施的使用基本落实,但尚需要进一步明确 (

14、3 分 ) 教育教学 设施有初步打算但没有更具体的落实 (2 分 ) 教育教学设施还没有安排 (1 分) 注: 评分可以选用两个等级之间 , 采用小数点后 1 位. 评分解释 : 得分达到 14 分(含 14 分)以上的可以列入学校目录 ; 得分 12 分以上的安排准备时间后可以列入学校目录 ; 得分在 10-12 分( 不含 10 分,12 分) 经过修改和进一步的准备后 可以申请重新评价 ;得分少于 10 分的原则上不能列入当年的学校课程开课目录 3,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教学的评价 , 这样的实施过程 包括了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环节( 比如参观 , 试验等均包括在内

15、), 评价集中在教师的 " 教" 和学生的 " 学" 两个方面 . 在课程投 入和准备一定的情况下 , 影响教师 " 教" 的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态 度, 教学方法 , 教学管理等方面 , 影响学生学校课程 " 学"的主要 是学习情趣 , 课程教学与学生经验 , 体验的联系 , 教师的教学管 理激励等 . 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结果可以用于对教师学校课程 教学工作的考核 .3.1 教师的教学态度对课程教学有很强的责任心 , 认真备课 , 精心组织教学 , 能 根据课堂情境和学生反映而不断改变教学 ; 教学计划得到认真 执行

16、 (4 分 )对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 能够认真组织教学 , 注意听取学 生意见 , 能够保证教学时间 , 完成计划的教学内容 (3 分 )课程教学的责任心一般 , 基本能够认真组织教学 , 有时能主动改 进教学方法 , 基本能够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 (2 分 ) 课程教学的责任心较差 , 缺乏充分的课前准备 , 教学失误较多 无法保证课程大纲得到全面执行 (1 分)3.2 教师的教学方法, 各种教学技巧运用, 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 教学方法基本恰当教师采用了与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娴熟 , 能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 ; 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4 分 ) 教学技巧运

17、用不够娴熟 , 能有意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 能根 据学生反映及时调整教学 , 基本能调动学生兴趣 , 学生有一定程 度的教学参与 (3 分 )教学方法呆板 , 与课程的针对性不强 , 较少运用教学技巧 , 教学手段单一 , 学生较少参与 , 兴趣不高 , 不能根据学生的反应 及时调整教学 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2 分)教学手段单一 , 学生没有参与 , 经常是教师自顾自地教学 , 学生 明显不满意 (1 分 )3.3 课堂教学状况观察 课堂气氛活跃 , 师生互动积极 , 探究气氛浓郁 , 学生表现出 了很高的学习兴趣 , 参与度高 (4 分) 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 师生有一定互动 , 能够共同

18、对一些问题进行 探究 , 基本没有学生做其他事情 (3 分) 课堂教学气氛有些沉闷 , 师生互动少 , 部分学生做其他事情 , 学 生基本没有积极的探究 (2 分)课堂沉闷 , 没有师生互动 , 没有探究 , 半数以上学生不能集中精 力于教学中 (1 分 )3.4 学生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学生调查对课程评价很高 , 多数学生愿意向其他同学推荐该课 程 (4 分 )学生调查对课程评价较高 , 但学生评价意见有分歧 , 部分学生愿 意向同学推荐该课程 (3 分 )学生调查对该课程评价较低 , 极少由学生给出高的评价 , 极少由 学生愿意向同学推荐该课程 (2 分 )学生调查评价很差 , 而且意见比较

19、一致 , 没有学生愿意主动向要 好同学推荐学校该课程 (1 分)注: 评分可以选用两个等级之间 , 采用小数点后 1 位; 虽然此项评价指标可以作为课程实施的评价 , 我们还是建议 采用听课 ( 教务部门 , 学科组 ) 和学生问卷调查对课程实施进行 评价 ,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可以与课程实施效果结合在一起进行 评价.评分解释 :得分达到或超过 14 分的为 "教学实施优秀 "得分超过 10 分,不满 14 分( 不含 10 分和 14 分)为"教学实施良 好"得分在 6-10 分的( 包括 6 分和 10 分) 为"教学实施合格 "

20、得分低于 6 分的为 "教学实施不合格 "4, 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学校 课程的实施效果评价需要与课程设计的目标联系在一起, 根据综合学校课程的总体设计 , 学校课程的开设主要是发展学生的 潜能 , 要对国家课程进行拓展 , 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 , 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因此学校课程的课程实施效果评 价主要是评价本门课程的目标达成度 , 学生的发展情况 , 学生的 满意度 , 其他方面对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等 .4.1 本门课程的目标达成度 本门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完全达到了课程大纲所设定的课 程教学目标 , 部

21、分方面甚至超过了预设目标 (4 分) 基本达到了课程设计的目标 , 部分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 目标的总体达成质量交稿 (3 分 ) 多数课程目标已经实现 , 部分目标未能达到 , 或者教学目标达成 的质量不高 (2 分 ) 勉强完成计划的教学任务 , 实施效果与原来的计划目标差异较 大 (1 分 )4.2 后续探究性问题的形成与发展 大多数学生在本门课程提出了探究性的问题 , 完成了探究性作 业, 一定数量的课题进入后续研究性学习 (4 分) 较多的学生提出了探究性问题 , 完成了探究性作业 , 但只有很少 形成后续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3 分 ) 部分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 , 完成了探究

22、性作业 , 基本没有形成后 续的研究性课题 (2 分 ) 个别学生提出了探究性问题 , 完成了探究性作业 , 没有形成后续 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1 分 )4.3 学生的满意度学生调查问卷表明 ,85%以上的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满意和比较满 意 (4 分 )学生调查问卷表明 ,70%以上的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满意和比较满 意, 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不高于 5% (3 分)学生调查问卷表明 ,50%以上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 非常不满意比例不超过 10% (2 分)学生调查问卷表明 , 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 低于 50%,或非常不满意的高于 10% (1 分)4.4 教务管理部门了解的

23、学生和家长反映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很高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较好 (4 分)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一般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较差 (3 分 )4.5 同行教师对课程本身及其课程实施效果的看法(4 分 )(3 分 )(2 分 )(1 分 ), 采用小数点后 1 位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很高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较好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一般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较差 注: 评分可以选用两个等级之间 4.1 指标由教务管理部门或年级组或学科组主持评价 4.3的问卷程度指标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比较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4.4,4.5 是综合性的指标,数据来源于另外的评价,因此在实 施中需要配套采用其它的评价方式或评价表 , 建立另外的一些 指标或概括性问题 .评分解释 :得分达到 18 分及其以上的为优秀 ( 含 18 分) 得分高于 14 分, 低于 18 分( 不含 14 分,18 分) 为良好 得分低于 14 分(含 14 分)高于 9 分( 不含 9 分) 的为合格 得分低于 9 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