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沉降观测总结报告_第1页
住宅小区沉降观测总结报告_第2页
住宅小区沉降观测总结报告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工程概况受某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对某小区进行基坑变形监测。拟建的某小区(高层部分)场地位于某处。场地地貌属湟水河南岸I级阶地后缘。地形南高北低,场地南段最高点高程:左右,北段最 低点高程:。场地最大相对高差达。场地不受泥石流及崩塌、滑坡 等地质灾害的影响,无其它不良地质现象。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依据地勘报告,场地与基坑支护有关的岩、土层类型: 本场区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自上而下分为 5层,其中 5个主层2个亚层,场地上部为层耕土,层黄土状土,层饱和黄土,中部层为第四纪全新世(Q4呵)冲洪积形成卵石,下部层岩性为 第三系早更新统(E3m)吗哈拉沟组的泥岩组成,各层岩性特征如下: 耕土 (

2、Q4ml): 黄褐色,成分以粉土为主,含有植物根系及碳屑 等成分,腐植质成分含量高,稍湿-湿。该层厚度:,平均;层底标 高:层底埋深:,平均。 黄土状土(Q4al-pl):黄褐色,以粉土为主,混少量粉质粘土, 土质较均一,孔隙发育,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 性中等,稍湿 湿、可塑,该层具有湿陷性,该层分布连续。 厚 度: ,平均;层底标高 :,层底埋深 :。 饱和黄土 (Q4al-pl): 黄褐色,以粉土为主,混少量粉质粘土, 土质较均一,孔隙发育,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 性中等,饱和、可塑 软塑,该层分布不连续,水平方向分布不均 匀。厚度:,平均;层底标高:,层底埋

3、深:。 卵石(Q4al-pl):灰色一青灰色。卵、砾石主要成分为石英岩、花 岗岩,灰岩及片麻岩等。据颗粒分析计算各粒级评均值为:漂石、 卵石含量占,般粒径 2-20cm,最大漂石长轴直径达60cm以 上。砾石占 %,粗砂占 %,中砂占 %,细砂及泥质占 %。卵石、砾石 多为次圆状,少量为棱角状,磨圆度中等,分选性较差,大小混杂, 颗粒表面微风化 -中等风化。由卵石,漂石组成骨架,砂砾石充填于 骨架空隙之间,该层局部夹有粗砂透镜体。该层不易钻进,无胶 结,属稍密中密的卵石层,该层分布稳定,顶面分布有起伏,厚 度:,平均。层底标高 : ,层底埋深 :。 -1强风化泥岩(E3Q:砖红、青灰色,夹少量

4、石膏及芒硝, 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具水平层理,岩体风化成碎块状,风化裂隙 发育,节理、裂隙间泥化程度强烈,岩心破碎,部分地段上部左右 为全风化,具有粘性土特征,可塑,很湿。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破碎,岩石质量指标(RQD)为25-50。场 区普遍分布,揭露厚度 :,平均。其中商铺场地内该层未穿透。层底 标高: ,层底埋深 :。-2中风化泥岩(Esm):棕红、灰绿色,夹石膏、芒硝,泥质 结构,层状构造,岩心软硬相间,岩体风化成碎块状,节理裂隙发 育,裂隙间偶夹有针状石膏晶体充填。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 体完整程度为破碎-较破碎,岩石质量指标(RQD)为50-75,岩体 基本

5、质量等级为V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平均、未穿透 基坑开挖深度为7m,其从开始开挖至回填这整个过程中,有各种因素产生水体、土体等侧压力,在侧压力的作用下基坑容易发 生流沙、管涌、甚至坍塌等险情。在基坑施工中应进行系统的变形 观测,以便及时反馈动态设计、动态施工信息,指导施工和必要时 修改设计,检验支护和止水效果。因此基坑监测是基坑工程的占据重要地位。3、监测依据及平面、高程系统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 GB 12897-2006)2、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 GB 50497-2009)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 JGJ 120-

6、99)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6、城市测量规范( CJJ8-2010) 本项目基坑竖向位移监测采用独立高程;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采用独立坐标。4、监测目的及监测内容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 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支护结构承受荷载并导致支护结构的变形,支护结构的变形量超过允许的范围,容易造成基坑的失稳破坏。影响基坑状态的因素很多,主要的 影响因素有地质状况、基坑支护设计、开挖等,随机的因素有暴雨、 大型机械振动、材料堆积等,很难比较准确地预测基坑的状态。只 有经常巡视,勤监测,才能准确掌握基坑的安全状态,预测基坑的 变形

7、趋势。本基坑监测的重点在基坑顶部变形情况,在基坑施工过程中, 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基坑周围的土体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 坑的安全性和周围环境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 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 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此次变形监测主要针对基坑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以及对北侧 的建筑物进行竖向位移变形监测。监测项目从 2015年 5月 31日开始监测截止到 2015年 9月 13 日基坑回填,共计 36 次观测,历时 106 天。已完成基坑变形 监测目的。5、监测技术要求及精度要求、监测技术要求工作基点应选在相对稳定和方便使用的位置。 在通视条件

8、良 好、距离较近、观测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可直接将基点作为工作基 点。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和基准点的稳定性。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且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经过校准或标定,且校核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并应在规 定的校准有效期内使用。监测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监测仪器、 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以 及监测元件的检查。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精度要求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的表变形监测的等级划 分及精度要求和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中 的表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要求观测。

9、等级垂直位移监测水平位移监测适用范围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变形观 测点的高差 中误差(mm)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mm)-三-等一般性的高层建筑、多层建筑、工业 建筑、高耸构筑物、直立岩体、高边 坡、深基坑、一般地下工程、危害性 一般的滑坡监测、大型桥梁等基坑围护墙(坡)顶水平位移报警范围基坑类别一级二级三级累计值(mm)25 3540 6060 80变化速率(mm/d)210415820坑底隆起(回弹)报警范围基坑类别一级二级三级累计值(mm)25 3550 6060 80变化速率(mm/d)23468106、监测方法及结果某小区支护监测共布设水平位移监测点 12个(A1-A1

10、4,不包 括),点位布设在距基坑约处;竖向位移监测点14个(A1-A14)点位布设在基坑边缘上,为了准确反映出基坑的变化,布设在基坑周 边的水平监测点同时进行竖向监测,详见附图1。水平位移监测基点3个,位于基坑西北角的多层上。由于场 地有限,且工程较紧,无法做水平监测“观测墩”,只能通过多次观 测分析水平观测数据。竖向位移监测点基点2个(分别为BM1、BM2), 分别位于场地东侧工程项目部院内。基坑深度为7-8米,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所以基坑类别为二级基坑。此 后所有观测数据,均以此等级为基准进行计算。水平位移监测采用徕卡TC402全站仪,仪器精度2,测量时首先检查

11、基准点和仪器的稳定性,在校验完成后进行水平位移监测。 测量方法采用极坐标法观测两个测回,取平均值。竖向位移监测设 备为索佳电子水准仪,仪器精度为+,采用几何水准的方法测定,在 水准测量时,首先用水准仪往返检校 BM1、BM2高程,在校验准确 无误后进行竖向位移监测。竖向位移监测分一个水准闭合环,(详见附图2)。水准网线路长度,36次水准观测闭合差最小值为,每公里 高程中误差为,闭合差最大值为,每公里高程中误差为。依据国 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2006,竖直角计算、监测点 高程中误差士、限差均满足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工程测量规范(GB 500

12、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 范(JGJ8-2007。内业处理软件采用“南方平差易 2005”进行平差 计算。监测过程中,均满足城市测量规范(CJJ8-2010三等前后 视距差w任一测站上前后视距累计差w某小区基坑变形监测共36次,其中水平位移共监测36次, 竖向位移共监测36次。通过水平位移36次监测日报表反映,水平位移最大值为59mm (A7),水平位移最小值为1mm (A3);竖向位 移36次监测日报表累计最大值为(A7),竖向位移累计最小值为(A10),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变化量较小。详见水平位移和竖向位 移监测日报表。(注:A7号点由于开挖以后支护不及时,没有放足 坡度,北侧边坡出现荷载问题,坡顶以外1-3米出现裂缝。解决方案依据地勘和设计要求,北侧边坡进行排桩支护。在此后观测中, A7号点位变化较为稳定。)7、监测结论及建议通过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日报表监测分析结果表明: 整个监测 期间基坑未发生流沙、管涌、拱起及坍塌等异常现象,但出现裂缝 现象,通过和甲方、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