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推拿科诊疗常规_第1页
2015推拿科诊疗常规_第2页
2015推拿科诊疗常规_第3页
2015推拿科诊疗常规_第4页
2015推拿科诊疗常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推拿科中医诊疗方案 ( 2015.03 修订)落枕病(颈部肌肉扭伤)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001.9-94)进行诊断。( 1) 一般无外伤史多因睡眠姿势不良或感受风寒后所致。( 2) 瘀滞证: 晨起颈项疼痛, 活动不利, 活动时患侧疼痛加剧, 头部歪向患侧,局部有明显压痛点,有时可见筋结。舌紫暗,脉弦紧。( 3) 风寒证:颈项背部僵硬疼痛,拘紧麻木。可兼有淅淅恶风,微发热,头痛等表证。舌淡,苔薄白,脉弦紧。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简明脊柱外科学(张貂文主编,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年)。( 1)

2、突然发病,常因睡觉姿势不当所致。( 2) 颈部疼痛及活动受限, 疼痛主要在颈部, 也可以模糊地放射至透、 背和上 肢。( 3) 受累的肌肉多为斜方肌、 肩胛提肌及胸锁乳突肌等区域, 或颈部筋膜和韧带组织等;发病时该处肌肉痉挛,有广泛压痛。( 4) 颈椎 X 线片检查常无明显异常,少数患者侧位片可见颈椎生理性前凸减少或变直,关节间隙增宽等。(二)证侯诊断1、瘀滞证:晨起颈项疼痛,活动不利,活动时患侧疼痛加剧,头部歪向患侧,局部有明显压痛点,有时可见筋结。舌紫暗,脉弦紧。2、风寒证:颈项背部僵硬疼痛,拘紧麻木。可兼有淅淅恶风,微发热,头痛等表证。舌淡,苔薄白,脉弦紧。二、治疗方法(一)推拿治疗患者

3、坐位或俯卧位,医者以揉法、滇法沿着肩背部、项背部肌肉起止点方向,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必要时可配合颈椎板法。2、辨证加减|( 1)瘀滞证以松解类手法为主,可加推揉颈肩部肌肉,从颈枕部向肩峰部,顺着肌肉走行;施术时可配合外用药膏。( 2)风寒证以松解类手法为主,可施拿法于风池、肩井、曲池等腧穴,颈项部施以擦法。(二)其他疗法1、针灸疗法(1)针刺取穴:后溪、风池、颈夹脊、阿是穴,针用泻法。风寒证可艾灸大椎及阿是穴。 .2、物理治疗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湿热敷、超声、微波等治疗。3、刮痧疗法风寒证颈项部肌肉痉挛明显者, 在颈项部施以刮痧治疗, 从颈枕部顺着肌肉走行方向刮向肩峰部;可配合外用药膏。4、

4、小针刀疗法对反复发作的落枕患者,于痉挛肌肉的反应点,行小针刀疗法。(三)健康指导1、适枕休息,注意颈部保暖,忌劳累。2、适当颈部功能锻炼。三、难点分析:落枕病与环枢椎半脱位的鉴别:环枢椎半脱位它是指在外力作用下, 造成环枢关节结构失常, 而发生的关节半脱位。由于儿童的颈椎关节面接近水平,齿状突发育不完善,韧带松弛,故 本病常见于青少年及儿童。X 线检查:1 .侧位片示环枢正中关节的前关节间隙超过2.5 毫米,提示环椎前脱位。2 .环齿间距大于环枕线前段1/3,或齿状突轴线与环枕线夹角小于70度,提示齿突后移位。3 .开口位齿状突轴线与环椎轴线不重叠,提示寰枢椎半脱位。四、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

5、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保准 。治愈:颈项部疼痛、酸胀消失,压痛点消失,颈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好转:颈项部疼痛减轻,颈部活动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二)评价方法1、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哦他那个症状的改善情况。2、颈椎活动度;通过测量就能够追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旋转的角度来评价颈椎活动共更能的改善情况。推拿科中医诊疗方案胸椎错缝 ( 胸椎后关节紊乱) 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推拿学第1 版(范炳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年) 。(1)症状一般有牵拉、过度扭转外伤史。局部疼痛

6、剧烈,甚则牵掣肩背作痛,俯仰转侧困难,常固定于某一体位,不能随意转动。疼痛随脊柱运动增强而加重,且感胸闷不舒、呼吸不畅、入夜翻身困难。重者可有心烦不安、食欲减退。部分患者可出现脊柱水平面有关脏腑反射性疼痛:如胆囊、胃区等疼痛。(2)体征棘突偏歪: 脊柱病变节段可触及偏歪的棘突, 表现为一侧偏突, 而对侧空虚感。压痛:脊柱病变节段后关节处有明显压痛,多数为一侧,少数为两侧。肌痉挛:根据病变节段的不同,菱形肌、斜方肌可呈条索状痉挛,亦有明显压痛。功能障碍:多数无明显障碍,少数可因疼痛导致前屈或转侧时活动幅度减小,牵拉痛。(3)辅助检查胸椎 X 线:胸椎后关节错缝属解剖位置上的细微变化,两侧关节突关

7、节间隙宽度可能存在1mm 以上差异。严重者可见脊柱侧弯,棘突偏歪等改变。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软组织损伤学第 1 版(张万福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年)(1)症状有急慢性脊背损伤史。有急慢性脊背疼痛或脊背累、沉重等不适感局部疼痛剧烈。部分患者可出现脊柱水平面有关脏腑反射性疼痛,如胆囊、胃区等疼痛。(2)体征自上而下顺序检查胸椎棘突有压痛、叩击痛或偏歪,棘突隆起或凹陷。韧带钝厚或剥离, 棘突、 棘突间和棘旁软组织可有不同范围和程度的损伤与疼 痛。(3)辅助检查胸椎 X 线:显示后关节间隙宽度改变,并可排除结核、肿痛、骨折等疾患。(二)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证:痛处固定,或胀痛不适,或痛

8、如锥刺,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舌质暗青或有瘀斑,脉弦涩或细数。常有外伤、扭挫伤病史。2、风寒湿痹证: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遇阴雨天或感风寒后加剧,痛处喜温喜按肢体欠温。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二、治疗方法(一推拿治疗-治法: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操作:( 1)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于其一侧,以滚法、按法、揉法在胸背部交替操作,时间约 58 分钟。( 2)继上势,医者沿脊柱两侧竖脊肌用按揉法、弹拨法操作或点按背部华佗夹脊穴,以病变对应区域为主, 35 分钟。( 3)胸椎关节调整方法一:患者俯卧,术者站立在患侧,一手向上扳动一侧肩部,另一手掌抵压处棘突,两手同时相对用力扳压。方法二

9、: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其身后,采用抱颈提升法,或采用胸推对抗复位扳法操作,以整复关节错缝。(二)其它疗法1、针灸治疗可选用肺俞、风门、心俞、膈俞、肝俞等,并根据症状所累及的部位,按照“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选用相应穴位针灸或拔罐治疗。对风寒湿痹证,可选用温针灸治疗。2、刺络拔罐对气滞血瘀证,可选择痛点进行刺络放血治疗。3、理疗低频脉冲、红外线透热照射疗法等,可根据证型选择性应用。4、小针刀疗法选择痛点,行小针刀疗法。(三)对症处理疼痛严重者可选用非甾体类药物,如双氯芬酸纳、布洛芬等。(四)健康指导1、急性期发作时应停止活动,卧硬床休息。2、缓解期治疗期间避免胸椎过度活动,避免劳累。3、康复

10、期避风寒、畅情志、注意劳逸结合。三、难点分析:本病应与劳损性胸椎侧凸症,强直性脊柱炎,胸背肌筋膜炎相鉴别。劳损性胸椎侧凸症是指因慢性劳损, 导致上段胸椎关节紊乱、 侧凸, 刺激胸脊神经引起系列症状。临床表现为自觉胸背不舒服,酸胀,安静时加重;或疼痛时加重,影响工作,或日轻夜重,影响睡眠。病程一年以上者,往往合并胸闷、恶心或呃逆,甚至心悸 一心律紊乱,或胃脱不舒服等。一些患者合并有颈椎病或腰腿痛。强直性脊柱炎有明驼背,活动障碍, X 线片有韧带钙化,竹节样改变。胸背肌筋膜炎因劳损或风寒湿邪侵犯, 导致胸背筋膜、 肌肉损伤、 粘连或变性, 刺激神经引起疼痛, 临床表现为初起感胸背不适, 麻痹胀感,

11、 逐渐出现疼痛,有时牵涉胸痛,胁痛;一侧上肢运动时,背痛加重。四、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推拿学第一版(范炳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年) 。治愈: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能胜任原工作和生活。好转:症状减轻,脊柱胸段能改善。未愈:原有症状无改善。(二评价方法1、根据胸椎错缝(胸椎后关节紊乱)症状、体征、生活质量量化指标观察表,评价治疗前后胸背酸胀痛、肌肉拘紧、活动受限的改善情况。2、根据疼痛视觉模拟标尺评估VAS 表格评价疼痛症状的改善情况。推拿科中医诊疗方案胯骨错缝(骶髂关节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

12、断疗效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 标准 ZY/T001.1 001.9-94 )。( 1)有急性腰骶部扭伤史或慢性劳损史,多见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 2)一侧或双侧腰骶部疼痛,不能弯腰,患侧下肢站立负重、行走抬腿困难,严重者疼痛向臀部和腹股沟处放射。( 3)骶髂部有明显压痛,两侧髂后上棘不等高,“ 4”字试验阳性,床边试验阳性, 髋膝屈曲试验及下肢后伸试验阳性, 严重者可见腰骶部脊柱侧弯。 根据 髂后上棘的位置,患侧高者为向前错位,患侧低者为向后错位。( 4)骨盆正位及骶髂关节双斜位X 线摄片:患侧骶髂关节间隙增宽,或无异常。2西医诊断:参照欧盟骨盆带疼痛诊疗指南( Euro Spi

13、ne, 2008, 17:794-819.) o( 1)多有外伤史或孕产史。( 2)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处及臀外上方疼痛,可有下肢活动受限症状。行走时出现歪臀跛行,不能持久;站立时多以健肢负重;不能久坐,坐位时常以健侧臀部触椅。严重者甚至仰卧时不能伸直下肢,喜屈曲患肢仰卧或向健侧侧卧。( 3)检查可见骨盆倾斜,脊柱侧凸,呈“歪臀跛行”的特殊姿势,不能挺胸直腰。骶髂关节周围肌肉痉挛,患侧骶髂关节较健侧凸起或凹陷,有压痛、叩击痛,有时可触及痛性筋结;两侧髂后上棘、髂后下棘等骨性标志不对称,髂嵴不等高、骶棘不居中或骶沟不对称;两下肢有外观上的不等长。骨盆分离、挤压试验, “ 4”字试验,下肢后伸试验,

14、单足站立试验等试验可出现阳性。( 4)骨盆X 线平片可见患侧骶髂关节间隙略为增宽,耻骨联合两侧高度不在同一水平; 部分病人可见关节边缘增生或骨密度增高。 其他间接征象可见两侧髂嵴左右不等高,髋骨左右不等宽,闭孔左右不对称,骶骨不居中。骶髂关节CT扫描可见关节间隙不对称。(二)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证:腰骶痛骤作、疼痛剧烈,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2寒湿阻络证:腰骶部冷痛重着,活动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疼痛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3肝肾亏虚证:腰骶部酸痛,痛连臀腿,遇劳则甚,动作不利,体倦乏力,面色无华。舌

15、质淡,脉细无力。二、治疗方案1推拿治疗:以松解类手法与调整类手法为主,先采用松解类手法,再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整复类手法。患者俯卧位, 施滚法于患侧腰部膀胱经及臀部、 下肢后侧 5 分钟, 以臀部为重点。以拇指弹拨患侧腰部膀胱经及髂嵴上缘、 髂腰三角等竖脊肌附着区域及臀部35次。骶髂关节前错位者, 采用屈膝屈髋压法: 骶髂关节后错位者, 采用骶髂关节后伸板法。2针灸治疗:取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秩边、环跳、殷门、委中等穴,得气后留针20 分钟,每日 1 次。可根据病情加用温针灸、电针或拔罐疗法。对风寒湿痹证,可选用温针灸治疗。3刺络拔罐对气滞血瘀证,可选择痛点进行刺络放血治疗。4、小针刀疗法选择痛点,行小针刀疗法。5其他外治法:选用中药熏蒸、中药热奄包治疗、贴敷疗法、理疗等。6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气滞血瘀证可加服用血腑逐瘀口服液,肝肾亏虚证可加服六味地黄丸。三、 难点分析: 骶髂关节内外有坚强的韧带固定, 关节面耳状面相互嵌扦咬合紧密, (对维持骨盆环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