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层监理细则_第1页
转换层监理细则_第2页
转换层监理细则_第3页
转换层监理细则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转换层施工监理细则一、编制依据1) 委托监理合同;2) 施工合同;3) 已批准的 XXX 地铁站上盖物业发展项目工程监理规划;4) XXX 站商住项目设计图纸;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6)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7) 钢筋机械连接器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8)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BJ59-99;、工程概况 :地铁 XXX 站商住项目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426645m 2,地下室两层,塔楼1、 塔楼 8 地上 27层,塔楼 2、塔楼 7 地上 35 层,塔楼 3、塔

2、楼 6 地上 45 层、塔楼 4、 塔楼 5 地上 50 层。其中一 三层为裙楼,第四层是转换层。三、监理工作流程:四、转换层施工特点:11、转换层处于第四层,为塔1塔 8 塔楼范围。塔 4、塔 5 转换梁梁面标高为+25.2m ,塔楼 1、 2、 3、 6、 7、 8 梁面标高为 +25.05m 。塔 1、塔8 转换层梁梁高为2500mm,塔2、7为2750mm, 塔 3、 6 为 2850mm, 塔 4、 5 梁高 3000mm 。转换层楼面分为两层, 厚度为150mm 、300mm 、 400mm , 500mm 四种 , 下层楼板底与框支梁底相持平。上下层楼板之间形成中空。上层楼面标高

3、与框支梁面标高相平。2、由于转换层梁板结构荷载大,高支模支撑利用了二、三、四层楼面作为支撑体系。高支模搭设完成后每座塔楼需进行静载试验以验证转换层高支模的承载能力。3、转换梁钢筋量较大、且密度大。框架梁交叉处, 钢筋特别稠密。由于施工有一定困难 , 箍筋采用上下开口箍及搭接焊封闭接头的施工方法以方便施工。41米 , 待首次浇筑时间满7天且 強度超、 转换梁分两次进行浇筑。先浇筑转换梁下面过 C30 后才能进行第二次浇筑。5、浇筑转换层过程中 , 需对高支模体系进行沉降位移监测以确保施工安全。6、由于转换层楼面梁板砼体积大, 砼浇筑需分层施工并全面振捣到位。养护时需做好大气温度及砼表里温差测量,

4、 并采取措施控制温差以防止温度裂缝。五、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 承包商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安全质量管理保证体 系、施工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制度。1、施工图、变更通知及施工方案1 )用于现场施工的图纸和变更应是正式有效的。检查施工图纸, 确认是否为正式有效的施工图及变更。2)熟悉施工图纸 , 了解设计要求。在此前提下, 对转换层施工进行全过程监理3)检查高支模施工方案及钢筋混凝土施工方案是否经过承包商和监理的审批。施工应严格按经审批的施工方案进行。2、材料质量控制1 )钢筋应有厂家建材产品认证证书、出厂质量证明书及试验报告单。应在监理见证下按炉批号、直径分批检验, 检验内容

5、包括查对标志, 外观检查 , 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试验内容应包括屈服强度、极限强度、伸长率、冷弯。合格后向监理公司申报进场,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场使用。不合格材料必须限时退场,严禁未检钢筋及送检不合格的钢筋用于现场加工及绑扎;2)钢筋表面或每捆(盆)钢筋应有标志。钢筋在运输和储存时,不得损坏标志,并应按分批堆2放整齐避免锈蚀及油污;3)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4)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应按规范在施工现场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5)焊条应有出厂合格证并有选用审批文件。6)当采用预拌混凝土

6、时,供应商应提供下列资料:( 1)水泥品种、标号及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骨料的种类及最大粒径;( 3)外加剂、掺加剂的品种和掺量;( 4)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坍落度;( 5)混凝土配合比和标准试件强度。3、放线测量质量控制1)检查放线测量仪器是否在检测有效期内,不符合检测标准的测量仪器不能用于现场施工;2)检查测量放线施工是否符合测量放线施工方案的要求;、3)监理应对测量防线进行复检,以确保轴线标高数据符合设计文件要求。4、高支模质量控制1)高支模应严格按经审批的转换层结构首次浇筑高支模施工方案进行搭设。2)高支模搭设材料(钢管和扣件)使用前应按规范要求进行见证送检,送检合格后方可使

7、用。3)检查模板安装是否平整光滑。模板接缝应严密不漏浆,若接缝宽超过2.5mm ,应与填封,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且浇捣前对模板浇水湿润;4)对跨度不小于4 米的支承梁及不小于2 米的悬臂梁应按设计要求起拱,跨度大于4 米的板,要求板中起拱1/400 ;3)每栋塔楼转换层高支模搭设完成后需进行静载试验,荷载取设计荷载的1.0倍标准值。静载试验过程中进行支模变形监测(沉降、水平位移及垂直度)。变形预警值为沉降5mm , 水平位移 10mm , 荷载依次按 30% 、70% 、 100% 标准值施加,观测也依次进行同步监测。根据静载试验数据验证高支模是否满足承受转换层荷载要求。4)转换层施工结构

8、变形监测在静载试验及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进行,对二、三、四层支撑体系进行监测,每间隔两小时连续监测。5)在第二次浇筑砼(转换层1m 以上部分)达到设计强度后承包商应向监理申请得以批准才可3拆除支撑体系。在此之前不得拆除二、三、四层转换层支撑体系。6) 高支模未经验收,不得进入下步工序。5、钢筋加工及绑扎质量控制1)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2) 钢筋切断、弯曲、调直采用机械方法进行;3)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干净、无损伤、油迹、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钢筋,带有颗粒状或片状锈的

9、钢筋不得使用。4)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钢筋的弯钩或弯折应符合有关规定。5)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mm )项目允许偏差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 10弯起钢筋的起折位置± 206下。)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7)梁与柱的箍筋,除设计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在柱中竖向钢筋搭设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的夹角,对矩形柱应为45。角,对圆8形柱弯钩平面应与模板的切平面垂直,中间钢筋的弯钩平面应与模板面垂直。4)钢筋绑扎网与绑扎骨架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

10、应符合下表规定:项目允许偏差绑扎网的长、宽± 10绑扎网眼尺寸± 20骨架的宽、高± 5骨架的长度± 104钢筋弯起点位置20箍筋间距± 20间距± 10受力钢筋排距± 55)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6)按设计要求,直径大于等于25mm 的纵向钢筋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小于25mm 的可采用焊接。7工考试合格证,) 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焊工必须有焊并在相应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8) 钢筋的接头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

11、个以上接头。9) 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 倍 d (d 为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 , 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在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10) 箍筋采用上下开口箍搭接焊,接头应交错设置。11)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钢筋隐蔽验收,其内容包括: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

12、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12) 现场进行隐蔽验收时必须严格按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设计要求检验,如发现有违反要求的应予整改,在浇筑过程中,应有铁工跟班,即时对浇筑过程中损坏的已绑扎好的钢筋网进行修补。6、砼浇筑质量控制1)混凝土工程所用的有关材料、机械设备须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意后方能使用,审核内容包括:材料品种、规格、性能是否满足国家有关标准和施工配合比规定,作业机械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配备及机械工作状态是否正常。2)检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使用高强砼应符合低水化热要求。53)转换层梁、板砼分两次浇筑,先浇筑梁下

13、部1000mm 的梁板混凝土,当下部混凝土浇筑时间超过7 天且强度达到C30 , 再浇筑上部梁板混凝土。4)泵送砼时:( 1)输送管线垂直 , 转弯宜缓 , 接头应严密 , 如管道向下倾斜 , 应防止混入空气 , 防止产生阻塞;( 2)泵送前应先用适量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沙浆润滑输送管内壁, 预 计泵送间歇时间超过 15mm 或当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壁内残留混凝土( 3)在泵送过程,受料斗内应具有足够的混凝土,以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52m,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 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

14、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 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沙浆。6)采用振捣器捣实混凝土应配合下列规定:( 1) 每一两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 2) 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捣实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小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 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 ;( 3) 当采用表面振捣器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震板能覆盖已捣实部分边缘。7)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等级不应小于1.2mpa ;( 2)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的石子及软

15、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8)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9)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10)检查督促施工单位按规定正确使用和移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浇筑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颗粒。11)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并按规定使用振动器。12)在重新开始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柱头、施工缝、梯级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木屑。13)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应用抹子认真抹平。614)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按规定进行检查,且在监理日志中详细纪录。( 1)检查混凝土在浇筑地点

16、的塌落度。( 2)检查混凝土质量应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制作,具体要求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中所规定。15)每一现浇按层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同一单位工程每一验收项目中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16)转换层混凝土浇筑要采取分层、分段措施施工。以每块楼板作为一个施工段,按浇筑顺序一个方向进行浇筑,避免出现冷缝。浇筑层的厚度按捣实混凝土的方法不同而加以控制,控制每次浇筑的厚度不超过50mm ,上层砼浇筑必须在下层砼初凝前进行,避免产生施工缝。17)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

17、歇时间不得超过初凝时间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如遇特殊情况,混凝土不得连续浇筑且超过初凝时间,需要采取应急措施,在已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上插 12 短插筋,长度1000mm , 间距500mm , 呈梅花型布置。同时用塑料薄膜覆盖混凝土表面保温。18)每浇筑 100 立方(或一个台班)制作3 组试块,分别在7d、 28d 各 1 组送实验室试压,1 组备用。同时按混凝土同条件养护的要求制作混凝土试块,同一強度等級的同条件养护试块留置数量不少于10 组。7、直螺纹接头和烊施工质量控制1 )工程中应用直螺纹接头时,该技朮提供单位应提供有效形式检验报告。2)连接钢筋时应

18、检查连接套出厂合格证,钢筋直螺纹加工的检验记录。3)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和接头进行工艺检验。( 1)每一种钢筋规格母材进行抗拉強度试验。( 2)每种规格钢筋接头的试件数量不少于3 根。( 3)接头试件应达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朮规程相应等級的強度要求。( 4)随机抽取同规格接头数10% 进行外观检查,应滿足钢筋与连接套的规格一致。接头无完整丝扣外露。( 5)接头的现场检验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的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級同规格接头,以500 个为一验收批进行检验与验收。不足500 个也作一个验收批计。( 6)对接头每一验收批应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3 个试件作单向拉伸试验。按7设计要求的接头性能等級进行检验和评定,幷作好拉伸试验报告。( 7)现场连续检验10 个验收批,全部单向受拉试件一次抽样均合格。验收批接头可括大一倍。( 8)钢筋焊接的接头形式,焊接工艺和质量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有关规定。钢筋焊接接头的试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