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面积与容积率计算规定_第1页
建筑面积与容积率计算规定_第2页
建筑面积与容积率计算规定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印发无锡市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定和建筑面积与容积率计算规定的通知无锡市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定第一条 为规范建设项目日照分析工作,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年版)(以下简称规范)、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 年版)(以下简称省规)、无锡市城市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无锡市城市规 划条例实施办法,结合本市规划管理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日照分析是指相关专业技术部门利用计算机采用分析软件, 在特定 日期进行模拟计算拟建高层建筑群内部的日照情况或高层建筑 (群)对北侧(含东北侧、 西 北侧)保留地块或已规划地块建筑的日照影响情况,并编制日照分析报告。日照分

2、析结 果作为规划管理部门进行建筑管理(审核方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的依据之一。 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除符合日照要求以外,还应符合省规的其他规定。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拟建高层建筑或多、高层建筑群及其周边受影响建 筑,其中的建筑是指 省规 第 3.1 条规定的居住建筑和医院病房楼、 休(疗) 养院住宿楼、 幼儿园、 托儿所生活用房和大中小学教学楼等建筑。 多层住宅建筑不作日照分析要求, 其建 筑间距根据省规要求控制。第四条 调整建筑设计方案导致场地标高、 建筑高度、 位置、外轮廓、 户型、 窗户等改变的,应随调整方案重新报送日照分析报告。第五条 日照分析应采用建设部或江苏省建设厅评估或鉴定

3、通过的分析软件。第六条 日照分析应保证受遮挡建筑主要朝向受阳面的窗户的日照有效时间 满足规范,次要朝向按规定的建筑间距控制,不作日照分析。第七条 日照分析参数为:(一)地理位置:无锡市区,东经120° 18',北纬31° 35'。(二)有效日照时间带指大寒日北京时间8 时至 16 时,冬至日北京时间 9 时至15时。(三)时间统计采用累计日照时间方法进行分析, 但小于 30 分钟的时间段不得累 计。(四)采样时间间隔可为 1-5 分钟。 总平面分析时, 可采用 5 分钟采样时间间隔; 局部放大分析时,可采用 1 分钟采样时间间隔。(五)采样点间距不超过1米x

4、i米。(六)采用“窗户分析”或“沿线分析(沿建筑物外墙轮廓线)”的方式;根据 实际需要,可附加“单点分析”等其他分析方式 。第八条 窗户日照的计算,以经确认的日照分析计算基准面左右两个端点为计算点;窗户(或阳台)的宽度小于等于 2.0 米的,按实际宽度的左右两个端点为计算点;宽度大于 2.0 米的, 按 2.0 米计算, 以窗户(或阳台) 的中点两侧各延伸 1.0 米为计算范围 (见附图一) 。计算基准面按以下规则确定(见附图二、三):(一)一般窗户以外墙窗台面为计算基准面;(二)转角直角窗户、转角弧形窗户、凸窗等,一般以居室窗洞开口为计算基准 面;(三)两侧均无隔板遮挡也未封窗的凸阳台,以居

5、室窗户的外墙窗台面为计算基 准面,对阳台顶板所产生的遮挡影响可忽略不计;(四)两侧或一侧有分户隔板的凸阳台,凹阳台以及半凹半凸阳台,以阳台栏杆 面与外墙相交的墙洞口为计算基准面;(五)设计封窗的阳台,以封窗的阳台栏杆面为计算基准面。 满窗日照的窗户计算高度(含落地门窗、组合门窗、阳台封窗等门窗形式) 按离室内地坪 0.9 米的高度计算。第九条 日照分析客体建筑指在拟建建筑遮挡范围内, 需做日照分析的居住 或文教卫生建筑、幼儿园及其活动场地。日照分析客体建筑范围和对象的确定应符合以下规则:(一)按拟建高层建筑高度 2 倍的扇形阴影范围确定;(二)依据上述规定计算的范围最大不超过拟建建筑北侧 20

6、0 米半径扇形阴影范 围(见附图四);(三)上述范围内,设计方案经规划管理部门审定、或经批准尚未建设、以及正 在建设的居住建筑和文教卫生建筑、幼儿园及其活动场地也应确认为客体建筑 ;(四)客体建筑范围以外的建筑不进行日照分析。第十条 日照分析主体建筑指对客体建筑产生日照遮挡的建筑。 日照分析主体建筑范围和对象的确定应符合以下规则:(一)以已经确定的客体建筑为中心, 调查了解周围可能对其产生遮挡的建筑。 应以 200 米为半径作出扇形图,在此范围内进行调查(见附图五);(二)在上述范围内,采用本规定第九条提出的规则,排除对客体建筑不形成 遮挡的建筑,明确主体建筑的具体对象;(三)在上述范围内,现

7、有主体建筑应按实测图纸进行模拟分析;未建设或正 在建设的项目, 设计方案已经规划管理部门审定的高层建筑也必须纳入主体建筑范围。 该项 目设计方案,应由规划管理部门提供 ;(四)除高度大于等于 4 米的旧建筑的围墙作为日照分析主体外,其他围墙一 般不作为日照分析主体。(五)主体建筑参与投影的主要建、构筑物均应纳入分析。 第十一条 主要日照分析资料应符合以下规定:(一)覆盖所有主客体建筑范围的由具备规定资质的测绘单位测绘的数字地形 图。(二)拟建建筑的总平面图、屋顶平面图和平立剖面图的电子盘片(附有建筑 坐标和屋顶标高)。(三)已确定的客体建筑的平立面图(视具体情况确定是否提供)。(四)已确定的主

8、体建筑的总平面图和屋顶平面图(附有各屋顶详细标高)。(五)根据本文规定,已确定纳入主客体建筑范围的正在建或已批未建的建筑 的资料。(六)本条第(三)(四)项规定的主客体建筑资料可按有关规定向市、区城 建档案管理部门收集或请具备规定资质的测绘单位测绘; 本条第 (五) 项规定中的主客体建 筑资料可按有关规定向市、区规划管理部门收集。(七)资料来源及提供资料的单位应在日照分析报告中注明。第十二条 日照分析时, 应先分析客体建筑的现状日照状况, 再分析拟建高层建筑建设后的日照状况,以便作出对比,明确遮挡影响。日照分析时,应对拟建高层建筑和拟建项目周围原有建筑(含设计方案经 规划管理部门审定的、 或经

9、批准尚未建设、 以及正在建设的) 产生的日照遮挡影响进行叠加 分析,叠加分析的先后次序以设计方案的批准日期为准。第十三条 日照分析报告应当包含以下内容:(一)委托方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二)受托方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三)日照分析项目情况:1 、建设项目名称、地点、用地范围;2 、本基地拟建主体建筑的基本情况(编号、使用性质、层数、高度、 位置等);3 、根据本基地主体建筑的阴影覆盖范围确定的客体建筑的基本情况 (编号、使用性质、层数、高度、位置、窗位编号、窗台高度等);4 、参与叠加分析的本基地外主体建筑的基本情况 (编号、名称、层数、 高度、位置等);5、以上资料的来源说明;6 、进行

10、日照分析所采用的分析软件及来源证明;7 、日照分析技术参数。(四)日照分析结论:1 、沿线分析:明确在拟建建筑建设前后客体建筑是否符合日照要求, 所能达到的日照时数。2 、窗户分析: 计算出客体建筑每一分析窗位在拟建建筑建设前和建设 后的日照时间段和有效日照时数, 并列出每幢客体建筑的日照时间表, 注明不满足日照要求 的窗位;明确在拟建建筑建设前后不符合日照要求的客体建筑的窗户数及位置。(五)附图:1、 客体建筑范围图(日照阴影覆盖范围图)(1: 1000- 1: 2000);2、主体建筑范围图(1 : 10001 : 2000);3、日照分析计算图(1 : 5001: 1000 )。第十四条

11、 报送日照分析报告应当附送以下材料:(一)日照分析报告全文1 份(含附图);(二)进行日照分析的主要原始材料及其清单1 份。第十五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日照分析报告的报送材料和日照分 析软件是否符合本规定进行审查。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对报送的 日照分析报告 及其附送材料的真实 性负责, 并应如实按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提供或补充有关材料;报送材料不实或隐瞒有关情况而产生后果的,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单位或咨询机构应对编制的日照分析报告的质量和正确性负责;由于日照分析报告不真实、不正确而产生后果的,规划设计、建筑设 计单位或咨询机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 200

12、8 年 2 月 1 日起执行。 附图:请 下载一、满窗日照计算点示意图二、转角窗、凸窗日照计算基准面示意图三、阳台日照计算基准面示意图四、客体建筑范围示意图五、主体建筑范围示意图建筑面积与容积率计算规定第一条 为进一步明确建设项目审批阶段有关建筑面积与容积率计算的规 则,根据建设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有关技术标 准,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审批建设项目,应当执行建设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江苏 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本规定。第三条 建设项目的建筑面积计算分为核定建筑面积计算及可建建筑面积计算。核定建筑面积是指建设项目中,根据容积率计算出的建筑面积。可建建筑

13、面 积是指建设项目中, 根据容积率计算出的建筑面积、 奖励建筑面积及不计入容积率计算的其 他建筑面积之和。核定建筑面积计算公式为:核定建筑面积=可建设用地面积X容积率。第四条可建建筑面积计算公式为:可建建筑面积=核定建筑面积+奖励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计算的其它建筑面积。第五条 容积率计算公式为:容积率 =核定建筑面积 / 可建设用地面积。第六条 实施公共开放空间奖励面积,在符合消防、抗震、卫生、交通等有 关规定的前提下, 在自身功能需要以外为社会公众提供全天候开放空间的, 可奖励建筑面积, 但奖励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该建筑基地核定建筑面积的10;住宅建设项目的奖励建筑面积不得超过 5000

14、平方米,公共建筑建设项目的奖励建筑面积不得超过 10000 平方米。开放空间条件和计算方法及开放空间增加建筑面积指标按江苏省城市规划 管理技术规定执行。第七条 建筑基地内的以下建筑面积, 不计入该项目的核定建筑面积, 但须 计入可建建筑面积:(一)避难层中的避难空间。(二)在室外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不超过 1.2 米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三)沿街建筑沿公共空间部分设置的骑楼或过街楼底层;(四)设计作为交通、绿化、居民休闲健身等公共用途的非沿街建筑底层的架 空部分的面积(架空层应以柱、剪力墙落地,视线通透、空间开敞)。(五)多层及高层建筑与其它空间不连通设计上无实际使用功能无通风采光窗的坡屋顶。(

15、六)居住区内独立建设的地上停车库当其提供的停车位 (不含地面室外停车 位)小于等于居住区应配建停车位总量的30%时,独立停车库的面积不计入核定建筑面积。独立建设的停车库不得改做其它功能使用。第八条 建设项目的核定建筑面积按以下规定计算:(一)超高层建筑避难层中的非避难空间(如设备间、楼梯间、其它功能性用 房)按国家有关面积计算规范计算后计入核定建筑面积。(二)地下室及半地下室,其室外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大于 1.2 米小于 2.2 米 的,按A = KA折算核定建筑面积(A 折算的核定建筑面积,K地下室及半地下室地面以上的高度与其层高之比,A地下室及半地下室建筑面积);其室外地面以上高度超过 2

16、.2米的,全部计入核定建筑面积。(三)处于自然或人造坡地中的建筑,其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有一边在室外地面以上的部分大于 1.2 米小于 2 .2 米的(其地面以上高度超过 2.2 米的, 全部计入核定建筑面 积),按照A'= KA计入核定建筑面积与容积率(地下室或半地下室超出室外地面部分按最 大值计算,车库入口部分除外)(如图,请点击这里 )。(四)设计作为商业、娱乐等经营性功能用途的地下室、半地下室按其使用面 积计入核定建筑面积。(五)居住建筑,设置下沉天井或以大开挖形式改善地下室室内环境时,当天 井面积大于 15 平方米 / 户或开挖长度累计超过 8米/ 户时,天井地坪或开挖后形成的地

17、坪标 高视同该建筑的室外地坪标高,参照坡地建筑折算地下室面积计入核定建筑面积。(六)居住区内独立建设的地上停车库当其提供的停车位 (不含地面室外停车 位)大于 30%时,超出部分面积应按国家有关面积计算规范计算后计入核定建筑面积。(七)非沿街建筑底层的架空层中的电梯井、门厅等使用空间须计算实际面积 计入核定建筑面积。(八)住宅建筑的阳台(含入户有顶花园、空中花园)进深小于2.5 米的部分计算 1/2 面积;大于等于 2.5 米的部分,其沿外墙进深大于 2.5 米部分的面积应计算全面积。(九)住宅建筑当层高大于 3 米时,以 3 米为基准高度,按高度折算建筑面积后,计入核定建筑面积(如图);当户

18、型设计(如跃层式住宅)有特殊需要时, 住宅中的公共部位如起居室、餐厅可适当调整层高, 形成户内挑高空间, 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但该部 分面积不得超过该户型建筑面积的10%。(如图,请点击 这里 )。(十)标准层层高大于 4.6 米或裙房部分层高大于 6 米的办公、酒店建筑,不 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均按该层面积的 2 倍计算建筑面积后,计入核定建筑面积。(八)一层层高大于 6 米,二层以上层高大于 5.4 米时的商业建筑,均按该层 面积的 2 倍计算建筑面积后,计入核定建筑面积;单层面积达到 5000 平方米以上的大型仓 储式商业用房, 建筑层高可根据功能要求适当提高, 其建筑面积按国家面积计算规

19、范计算后, 计入核定建筑面积与容积率; 沿街商业建筑进深小于 25 米的,当层高大于 4.5 米时,以 3.6 米为基准高度,按高度折算建筑面积后,计入核定建筑面积。(十一)公共建筑中的门厅、大堂、中庭、内廊、采光厅等可按其实际建筑面 积计入核定建筑面积。(十二)建筑外墙外侧的保温隔热层,按保温隔热层外边线计算建筑面积,并 在报审方案中单独注明保温隔热层面积。第九条 本规定自 2008年 7月 1日起施行。建筑面积与容积率计算规定的补充规定无锡市规划局锡规总 20095 号关于印发 建筑面积与容积率计算规定 的补充规定的通知各处室、各分局: 为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审批阶段有关建筑面积与容积率计算

20、的规划管 理,现将 建筑面积与容积率计算规定 的补充规定印发给你们,自发布之日 起执行。此前已办理规划设计方案审查的建设项目 (单体建筑设计方案未报审的 除外),按原规定执行。执行中遇有问题,请及时与总师办联系。无锡市规划局二OO九年三月十二日主题词:面积 容积率 规定 通知抄 送 : 市各设计院无锡市规划局办公室2009年 3 月 12日印发共印: 22 份建筑面积与容积率计算规定的补充规定一、住宅(含酒店式公寓)户内入户花园、空中花园、花台、设备平台 等有永久性顶盖的开敞、 半开敞空间视同阳台, 以套为单位, 对应的“套内阳台 进深小于 2.5 米部分的底板水平投影面积总和”与“套内水平投

21、影面积”的比 值小于 12%的,按照建筑面积与容积率计算规定第八条第(八)项规定计算 建筑面积;大于等于 12%的,超出部分按“实际计算的套内阳台进深小于 2.5 米 部分的底板水平投影面积总和”与“套内水平投影面积的 12%”的差值, 计入核 定建筑面积。套内水平投影面积是指套内建筑面积与套内阳台所对应的底板水平 投影面积的总和。二、建筑设计含有飘窗的,须在申报图纸中提供飘窗大样,明确其构造 形式及窗台高度。出挑平均进深(建筑外墙至飘窗结构外沿的水平距离)超过0.9 米的,按其底板水平投影面积全部计入核定建筑面积;出挑平均进深小于等 于 0.9 米,且窗台与室内地面的高差大于等于 0.45

22、米,不计算建筑面积。窗台 与室内地面的高差小于 0.45 米的,视同户内建筑空间,按规定计入核定建筑面 积。三、低层住宅建筑底层层高大于 3.6 米的,以 3.6 米为基准高度,按高 度折算建筑面积后,计入核定建筑面积;二、三层层高大于 3.3 米的,以 3.3 米为基准高度,按高度折算建筑面积后,计入核定建筑面积。四、建筑面积与容积率计算规定中部分条款内容修订如下: 第七条第(二)项修订为:“在室外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不超过 1.5 米 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第八条第(二)项修订为:“地下室及半地下室,其室外地面以上部分 的高度大于1.5米小于2.2米的,按A = KA折算核定建筑面积(A&#

23、39;折算的 核定建筑面积,K地下室及半地下室地面以上的高度与其层高之比,A地下室及半地下室建筑面积) ;其室外地面以上高度超过 2.2 米的, 全部计入核定建筑 面积。”第八条第(三)项修订为:“处于自然或人造坡地中的建筑,其地下室 或半地下室有一边在室外地面以上的部分大于1.5 米小于 2 .2 米的(其地面以上高度超过2.2米的,全部计入核定建筑面积),按照A'= KA计入核定建筑面积 与容积率(地下室或半地下室超出室外地面部分按最大值计算, 车库入口部分除 外)。”无锡市城市道路规划红线管理规定第一条 为了加强道路规划红线的管理和使用,规范和完善道路规划红线管理操作程序,制 定

24、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城市道路是指四类城市道路,即快速(道)路、主干道(包括市 区内公路)、次干道(路) 、支路等四个等级的城市道路,及其平面交叉口、立体交叉口等。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规划边界线。第四条 根据已编制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道路详细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市局职能 部门组织编制道路红线图, 并负责维护、 更新道路红线; 会同局信息所建立道路红线数据库。第五条 经确认的道路红线在局内部网上公布, 作为地区详细规划和建设项目管理的依 据,供各处室(分局)和市规划院使用,使用者对其一致性负责。第六条 未经确认的道路规划红线,道路周边有建设项目时,由相关处室(分局

25、)提出 初步方案, 经市局职能处室审核后提供。 并及时在网上公布。 市局职能处室在地形图上绘制 的城市道路规划红线,须加盖道路规划控制线章,签署出图日期,由市局职能处室和相关处室(分局)各留一份存档。第七条 道路规划编制单位在向市局报送规划成果时, 应一并报送相应道路规划红线电 子文件,由市局职能处归档。第八条 加盖道路规划控制线章和签署出图日期的城市道路规划红线,有效期与相 应的 “一书两证 ”的有效期相一致。第九条 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随意对外提供道路规划红线。第十条 在使用道路规划红线时,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随意修改。擅自修改或修改未经 审批程序及审批未获批准的,不能成为合法的道路规划红线。

26、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修改城市道路规划红线:(一)城市规划调整、修订或修编,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结构改变的;(二)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其它用地调整规划,影响原有道路规划红线的;(三)政府对重大交通设施的决策和实施,改变原道路规划红线的;(四)政府实施的建设项目,要求调整道路规划红线的;(五)道路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时须对道路红线作局部调整,并经市规划局同意的;(六)其他需要调整道路更好红线的。第十二条 规划编制单位编制 (包括修编) 各层次规划, 需调整道路网络结构或原有道 路红线,须提供道路和交通组织调整的专题报告,并应经市局职能处室初审和综合平衡后, 方可提交论证和报审。第十三条 市局职能

27、处室负责组织道路红线修改, 或委托市规划设计院提出道路规划红 线修改方案。第十四条 道路规划红线修改方案应包括详尽的分析研究过程、 结论或推荐意见, 并随 同送审图纸上报详细的规划修改文字说明。第十五条 城市道路规划红线有重大修改的,应报市政府批准。第十六条 经批准修改的道路红线应及时更新并在网上公布。第十七条 市局对各处室 (分局) 执行道路红线的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发现问题及 时纠正。第十八条 各处室(分局) 和市规划院应确定一名道路红线管理员, 负责本部门的红线 使用和管理工作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地块规划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第一条 为严格执行和落实控制性详细规划, 加强地块规划研究报

28、告的编制和管理, 依据城 乡规划法、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 2004)和无锡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结合 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地块规划研究以适应精细化管理需求为导向,落实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关 上位规划的要求,通过对地块开发建设条件进行多方位评估,细化明确各项建设控制要求, 为拟定地块出让条件提供依据,并指导下一步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第三条 除工业地块外的所有地块在出让前均应当进行地块规划研究。列入无锡市年度经营 性地块出让计划的地块,应当提前编制地块规划研究报告。第四条 地块规划研究报告应当委托有规划资质的设计单位组织编制。经规划部门批准后可 以作为地块出让条件

29、的依据。第五条 若经地块规划研究确定原计划出让用地的出让条件尚不成熟,应与国土部门就用地 出让时序问题作进一步研究。第六条 地块规划研究报告已批准,但出让条件有可能变化的地块,应当重新编制地块规划 研究报告。第七条 编制地块规划研究报告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与上位规划相衔接的原则;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原则;集约利用土地的原 则;公众利益优先的原则;市场与计划兼顾的原则。第八条 地块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前期调研与资料收集:对地块及周边环境进行现状资料收集,分析区位、开发条件、 交通条件、 环境景观、历史文化等方面因素; 收集、整理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关上 位规划,汇总管控

30、要求。(二)规划设计:落实和细化上位规划内容,明确地块控制线、经济技术指标、两类配套设 施、六线控制等方面的规划管控要求。(三)城市设计:综合考虑交通、景观和空间组织等方面因素,进行概念性形体规划设计, 提出城市设计控制和引导要素。(四)预交通影响评估: 对地块周边道路的交通承载力进行分析,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 分析方法,对地块的用地性质、开发强度、出入口设置、停车配建标准、道路网优化调整、 公建配套布局等规划控制内容可行性进行验证和反馈。(五)日照影响分析: 在城市设计意向方案的基础上对地块内建筑和周边可能造成日照影响 的区域进行日照影响分析,验证地块各项控制要求的可行性。(六)经济分析

31、:通过成本 收益分析, 对地块开发强度的经济合理性进行校核。 经济分析 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符合地块的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 并实现地块最优价值; 二是促进周 边地区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三是各地块间能够互相协调;四是具有基本的投资可行性。第九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地块,应当进行城市设计研究:(一)地块形态极不规整的、开发条件限制较大的地块;(二)功能复杂、开发强度大的地块;(三)重要景观控制区和生态敏感区、历史文化街区内及周边地块。第十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地块,应当进行预交通影响评估 :(一)容积率大于等于 3 的地块;(二)市中心(解放环路内) :核定建筑面积超过 2 万平方米的公建类开发地

32、块(如商业、;核定建筑面积超过体育馆(场)、影剧院、展览馆、会议中心、旅馆餐饮、医院、学校等)5 万平方米的居住类开发地块;机动车泊位大于150 个的地块;(三)中心城(除解放环路内) :核定建筑面积超过 3万平方米的公建类开发地块(如商业、 体育馆(场) 、影剧院、展览馆、会议中心、旅馆餐饮、医院、学校等) ;核定建筑面积超过 8 万平方米的居住类开发地块;机动车泊位大于250 个的地块;(四)中心城以外: 核定建筑面积超过 5 万平方米的公建类开发地块 (如商业、 体育馆(场)、 影剧院、展览馆、会议中心、旅馆餐饮、医院、学校等) ;核定建筑面积超过 12 万平方米的 居住类开发地块;机动

33、车泊位大于 350 个的地块;(五)大型城市交通设施开发地块(如铁路客货站场、公路客货站场、码头、公交枢纽、加 油站、轨道交通设施、港口等) ;(六)各类大型市场、游乐设施场所、物流中心的开发地块。 第十一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地块,应当进行日照影响分析:(一)凡要求进行城市设计、且用地性质为居住的地块;(二)对周边居住建筑有可能产生影响日照的地块;(三)地块可能受周边建筑影响,且用地性质为居住的地块。第十二条 地块规划研究报告成果包括研究报告、地块规划设计条件两部分。其中,地块规 划研究报告包括说明和图纸; 地块规划设计条件包括地块规划设计要点及要求表和地块规划 设计条件图,统一采用 A3

34、幅面。第十三条 地块规划研究报告的图纸包括区位图、现状图、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地块规划设 计条件图和其他图纸。(一)区位图:反映地块在行政区范围内的空间位置;(二)现状图:标示地块规划范围、可建设用地范围与面积、保留建筑、文保单位或历史建 筑保护范围、古树名木、市政设施等内容,并配重要建(构 )筑物的现状照片;(三)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反映地块在已批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用地性质、 各项控制指标及 控制要求及相关上位规划的管控要求;(四)地块规划设计条件图:在地形图上绘制,标注地块规划范围线、 地块可建设用地范围 线、建筑控制线、规划道路红线及中心线、代建道路、禁止机动车出入口控制线、机动车出 入口

35、、绿化控制线、绿化控制用地、河道蓝线、基础设施黄线(高压线及高压走廊、轨道交 通控制线、微波通道等) 、文保单位或历史建筑保护范围、风玫瑰、比例尺、重要标注(地 块名称、路名、主要控制距离、主要道路坐标及转弯半径、高度控制区与要求等) (详见附 表 1);(五)其他图纸。城市设计意向图、日照影响分析图、预交通影响评估图。 第十四条 地块规划设计要点及要求表应包括地块名称、地块编号、建设地点、用地面积以 及规划控制、配套设施、规划引导、建设要求和相关规定五大部分(详见附表2)。配套设施、规划引导、 建设要求和相关规定应根据地块具体情况, 明确标示所有相关控制及引导要点。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9

36、年4月1日起施行。无锡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操作规程第一条 为落实无锡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相关要求,做好无锡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管理工作,依据规定制定本规程。第二条 控规动态更新由规划处扎口负责。各处室、分局根据职责做好相关工作。第三条各部门进行控规动态更新的相关工作,应严格遵守本操作规程。第四条 已按照控规审批实施的项目,各部门应根据各自项目审批情况定期汇总,交由信息 处组织及时更新控规。第五条 控规动态更新应符合受理、研究、审查、公示、公布、发送与入库归档、备案的程 序规定。第六条受理规划处受理控规动态更新的申请,并填写控规动态更新审查表(见附件一)。第

37、七条研究经规划处初审通过后,由申请人委托具有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控规更新可行性研究报 告。控规动态更新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内容和成果要求必须符合第十三、十四条的规定。第八条会审动态更新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 由规划处会同相关处室, 对研究报告进行审查, 必要 时可会同建设、市政公用、园林、教育等相关部门联审,并填写控规动态更新审查表。经分管领导同意后,由局业务会研究确定更新方案。第九条公示控规动态更新方案,应交信息处依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5个工作日。规划处负责组织整理公示意见,完成控规动态更新成果。第十条公布信息处负责控规动态更新正式成果的公布。第十一条发送与入库存档控规更新成

38、果完成后,规划处负责在10个工作日内将控规动态更新正式成果发送至各相关部门,并组织规动态更新正式成果的入库存档。规划处、资料室应对归档材料进行验收,并登记造册;信息处负责组织及时将更新内容反馈到规划成果数据库。第十二条备案规划处负责每半年将控规动态更新情况汇总整理后报市政府备案。第十三条控规动态更新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一)阐明控规更新的原因和依据;(二)明确更新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及所属的控规编制单元和管理单元;(三)分析现状土地利用、道路交通、人口构成、设施配套和环境景观等情况;(四)明确具体更新内容和相关联的控制要求和控制指标,明确上位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对 申请更新内容的控制原则、要求及相关强制性和指导性内容;(五)提出控规更新方案;(六)分析控规更新对原控规控制意图和现状发展情况的影响程度;分析控规更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经济测算,对控规更新所产生的投入、产出资金的变化进行测算和平衡;(七)研究控规更新对相邻区域、相关联的经济技术指标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