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与时偕行趣时变通 周易 “时”之观念析 (一)摘要:本文围绕着周易经传中关于 “时”的观念问题进行辨析,综合考察了易学史上对 “时”之观念进行象数模拟和义理思考的主要形式与内容,并分析了周易“时”之观念的现代启示意义。关键词:周易;时;象数;义理Abstract:Analyzingtheideaof“ time ” intheTextandCommentariesofZhouyi,thispapercomprehensivelyexaminedmainformsandcontentsabouttheimagenumeralsimulationandphilosophicalconsiderat
2、ionon“ time ” inthehistoryofthei-ology.Inaddition,thepaperalsoanalyzedthemoderninspirationalsignificancKeywords:Zhouyi;timeliness;imagenumber;philosophicalconnotations“当代新儒学 ”八大家之一的方东美先生, 曾以人格类型拟喻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流派之格局,他将原始儒家(先秦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区别于宋明新儒家)称为崇尚“时”、“中 ”的“时际人 ”;将道家称为崇尚“虚”、“无”的“太空人 ”;称佛家为崇尚 “不滞 ”、“无住 ”
3、的“时空兼综而迭遣”者。对于原始儒家,方东美先生论曰:儒家代表典型之时际人, 意在囊括万有之一切 无论其为个人生命之尽性发展,天地万物自然生命之大化流衍,社会组织之结构体系,价值生命之创造成就, 乃至性体本身之臻于终极完美等等, 悉投注于时间之铸模中,而一一贞定之,使依次呈现其真实存在。问题的关键是:何谓时间?最简单之答复曰:时间之本质在于变易。由此,方东美追溯原始儒家作为 “时际人 ”的哲学思想之本根, 最终将其归结于周易这部古老而奇特的先秦典籍上。的确,“时”之观念,在周易经传的思想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周易用于名书之 “易”字含义为何,古今歧异之说颇多,然究其根本意旨,当在于 “变
4、易 ”。“变易”为周易一书丰富哲理意蕴之核心内容,而“变易 ”的根本及必要之条件, 就是 “时”。宇宙自然与社会人生,万物生命迁流不息,变动无居,剥复交替,否泰转化,动静行止,潜见跃飞,均离不开 “时”之因素、 “时 ”之背景、 “时”之偕同。此即系辞传所谓 “变通者,趣时者也 ”。一、周易经传中 “时”之辞句析“时”字在周易 “经 ”部分中仅一见,为归妹九四爻辞: “归妹愆期,迟归有时。 ”此仅见之 “时”字,似侧重于指 “时”的具体意义(即 “日期”),哲学的意涵并不显著,然而,统观 “经”之全部,却不难发现,卦爻辞中虽少有 “时”之名,但与 “时”相关联的实质性的思想内容 时间、时机、时
5、序、时势以及审时、待时、时变、时行等观念,却普遍而深刻地寓存于符号、言辞的象征之中。以干卦为例,该卦以“天”为象征体,以 “龙”为象征物,其六爻由初至上,潜、见、跃、飞至于亢,显示出一系列的变化、发展,而这种变化、发展,又必然是在时间条件下进行的,且呈现着特定的时间背景状态。其它诸卦,也都含有 “时”义。故而王弼之周易略例直截了当地说: “卦者,时也;爻者,适时之变者也。 ”“是故卦以存时,爻以示变。 ”3因此, “卦时 ”也就成为重要易例之一: 六十四卦表示六十四 “时”,即塑造出六十四种特定背景,从不同角度喻示自然界、人类社会中某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理。 每卦六爻的变化情状,均规限在特定的
6、“时”中反映事物发展到某一阶段的规律。因此,阅读六十四卦,不能不把握 “卦时 ”这一概念。如果说,周易“经”部分所蕴含的 “时”之观念是殷周之际的思想认识,那么,创作成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易传 ,正是承续了 “经”中的相关思想,并结合日益成熟的 “时”之观念,而得以进行更显明、 更充分的阐说与发挥。据统计,易传中出现 “时”字共有 57 处。虽然易传中“时”之观念,不仅仅体现在出现了 “时”字的辞句中,但出现 “时”字的 57 处辞句,毫无疑问地,是 “时”之观念的集中的、明显的体现。因此,对 57 处的归纳、分析,有助于我们对易传“时”之观念的初步把握。下面将易传中出现 “时”字的辞句略分为三
7、类加以分析解说。(1)“四时 ”之 “时”(及 “天时 ”、“治历明时 ”之“时”)在易传中,组合成 “四时 ”的“时”字凡九见:文言“与四时合其序 ”,豫 ·彖及观 ·彖 “而四时不忒 ”(两处同),恒 ·彖 “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革·彖“天地革而四时成 ”,节 ·彖“天地节而四时成 ”,系辞传 “变通配四时 ”,系辞传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系辞传 “变通莫大乎四时 ”。“四时 ”,即春夏秋冬四季,是自然时序的变化。 系辞传曰: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孔颖达周易正义释系
8、辞传之 “变通莫大乎四时 ”曰:“谓四时以变得通,是变中最大也。 ”3圣人作易,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而天地自然中最能体现变化之状态及变化之时间因素者,就是四季。四季更替,周而复始,具有恒常、准确、有序、循环的特点, 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又组合而形成生命的周期,这都给先民( “先王 ”“古圣 ”正是他们的智慧之代表)以直观形象、鲜明强烈的 “时”与“变”的印象, 先民由此积累了 “时间 ”的自然观念并进而发展完善了相关的哲学观念。因此,在易传中组合成 “四时 ”的上述九则句子中,已经具有了探究 “四时 ”变化之原因、 把握 “四时 ”变化之规律的哲理内涵存在了,如 “天地革而四时成 ”
9、, “天地节而四时成 ”,“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等,联系 “一阴一阳之谓道 ”的思想,可以说,在易传看来,“四时 ”变化乃阴阳刚柔相互间的变动在起着规律性的作用; 而“与四时合其序 ”,“变通配四时 ”,乃至于具有神秘主义倾向的蓍占中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都表现出了努力把握 “四时 ”变化规律的主体能动的积极性。与上述组合成 “四时 ”的情况相同或相近的,在易传中还有文言的“六位时成 ”,“时乘六龙以御天 ”,“时乘六龙 ”,“后天而奉天时 ”;革·大象的 “君子以治历明时 ”,无妄 ·大象的 “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等,而贲 ·彖的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在
10、这方面的内涵更为显著,故虞翻以“日月星辰为天文 ”,“历象在天成变,故以察时变矣 释之。(2)“与时偕行 ”、“时行 ”之“时”(及 “趣时 ”、“待时而动 ”之“时”)这类包含 “时”字的辞句在易传中出现最多。有干 ·文言的 “终日干干,与时偕行 ”,损 ·彖的 “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益 ·彖的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坤 ·文言的 “承天而时行 ”,大有 ·彖的 “应乎天而时行 ”,遁 ·彖的 “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 ”,艮 ·彖的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 ”,小过 ·彖的“过以利贞, 与时行
11、也 ”,以及干·文言的“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干干因其时而惕 ”,坤·六三·象的 “含章可贞,以时发也 ”,丰 ·彖的 “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系辞下传的 “变通者,趣时者也 ”、“待时而动 ”等等,而干 ·文言“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节 ·九二 ·小象的 “不出门庭,失时极也 ”等,则属于对反面的训诫。 这些辞句,寓有与 “时”相配合而行动 (主要是审时度势,积极而恰当地进取)的意义,具有多方面的哲理意蕴,下文将详析之。(3)十二则 “叹卦 ”中的 “时这是特殊的一个类别。 周易六十四卦中,有十二卦( 豫、随、
12、颐、大过、坎、遯、睽、蹇、解、姤、革、旅)的彖传,均以 “大矣哉 ”之辞叹美该卦所含哲理意义的广大闳深,而叹美之辞中又均含 “时”字。孔颖达论 “叹卦三体 ”曰:凡言不尽意者,不可烦文其说,且叹之以示情,使后生思其余蕴,得意而忘言也。然叹卦有三体:一直叹 “时”,如“大过之时大矣哉 ”之例是也;二叹 “时”并“用”,如“险之时用大矣哉 ”之例是也;三叹 “时”并“义”,如“豫之时义大矣哉 ”之例是也。 3南宋学者项安世于 周易玩辞 中,沿承孔氏之说, 进一步分析道:豫、随、遯、姤、旅,皆若浅事而有深意,故曰 “时义大矣哉 ”,欲人之思之也;坎、睽、蹇,皆非美事而圣人有时而用之,故曰 “时用大矣
13、哉 ”,欲人之别之也;颐、大过、解、革,皆大事大变也,故曰 “时大矣哉 ”,欲人之谨之也。 6可见,在古代学者看来, “叹卦 ”之形式, 乃是圣人的殚精竭虑而发之以慨叹,而圣人所 “叹”,又均含有 “时”之大义,突显出了对 “时”之因素进行认识、判断、把握、运用的重要性。从以上的分析中, 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 “时”之辞句及其所代表性地体现出的 “时”之观念,贯穿于周易经、传之全体,其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而这正是其哲理内涵丰富性的显露。二、对周易 “时”之观念 的象数模拟对周易“时”之观念的重视, 历代易家均有所认识,但在具体的把握与运用上,却有进路、取向的不同。与易学研究的整体上有着 “象数
14、 ” 与“义理 ”两种不同的侧重点一样,历代易家对周易 “时”之观念的阐发,也可大致地分为 “象数模拟 ”及“义理思考 ”两种形态。本节先论 “象数模拟 ”之形态。对周易“时”之观念的象数模拟,两汉易学乃是代表。 汉代是象数易学大昌的时期,汉代周易象数学所包容的领域至为广泛,所创立的易学条例也至为繁杂, 其中对后代最有影响的重要易说易例,约有“卦气 ”说的盛行、卦变爻变说的发展、用象方式的演变,以及纳甲、飞伏、互体、爻辰等具体条例的应用。在这些庞杂的形式与内容中,绝大多数与 “时”之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农业文明相适应,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创制、 发展,体现了先民们高度的思想
15、智慧。 尚书 ·尧典云: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 敬授人时。 ”尚书 ·洪范云:“四曰协用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都体现了对天文历法的高度重视。逸周书 ·周月中对年岁、季节、月份、节气的记载,表明了沿用至今的农历(夏历)很早就已经趋于成熟。 逸周书 ·周月有“凡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又二月。中气以着时应:春三月中气,雨水、春分、谷雨;夏三月中气,小满、夏至、大暑;秋三月中气,处暑、秋分、霜降;冬三月中气,小雪、冬至、大寒;闰无中气,斗指两辰之间。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时之极,
16、不易之道 ”等语,见汉魏丛书 ·逸周书。逸周书虽未能遽定为先秦之书,或即为后人伪托,亦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为佐证。汉易的 “卦气 ”说,即与天文历法密切相关。 汉易 “卦气 ”说以气(气为周天流行的自然之气,为化生万物之根本)为本,取周易六十四卦与一年十二月的气候相配合。其中, 坎、离、震、兑为四正卦,分主春、夏、秋、冬四季,其各爻则主二十四节气;其余六十卦,卦主六日七分,以合周天之数;又以复 、临、泰、大壮、夬、干、姤、遁、否、观、剥、坤十二辟卦主十二月,其各爻则主七十二候。十二辟卦象征 “君”,余卦象征 “臣”;四正卦象征 “方伯 ”,值日各卦依次配以 “公”、“辟”、“侯”、“大
17、夫 ”、“卿”之名义,反复不已。于是,一年四季二至二分,风雨寒暑变迁流转,均以应合卦爻为节度。 “卦气 ”说旧传乃出于西汉易家孟喜,而后至京房(指 “后京房 ”,即焦赣之弟子,下同)更倡其说,余绪尚延及汉末魏晋,郑玄、虞翻、崔憬等家诸易说,都保留了以 “卦气 ”说注易之例(详见于李鼎祚周易集解所引及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所论)。从相关资料来看, “卦气 ”说用以占验的目的性是明显的。据学者研究,孟喜的 “卦气 ”说受到礼记 ·月令的影响 7,礼记 ·月令是关于天子因时行礼施政的记载, 可见 “卦气 ”说用以占验又显然与社会政治内容密不可分。由此可见, “卦气 ”说以对周易 “时
18、”之因素、 “时 ” 之观念的独特理解,建构起一整套象数模式,力图达到对宇宙自然乃至社会人生的规律性的把握,自有其思想文化史及古代科技史的价值。西汉易家京房是构建易学象数体系的重要人物。在京氏所创易例中,“八宫卦例 ”与“八卦六位 ”是两大核心,而 “八宫卦例 ”中的 “世卦起月例 ”(又称 “世月 ”、“世建 ”),乃用 “八宫卦 ”分值十二月, 其法与 “卦气 ”说又不同; “八卦六位 ”则以五行、干支配入 “八纯卦 ”,并推广于六十四卦,目的是用以占验。东汉经学大师郑玄, 又新创 “爻辰 ”条例,其例取干、坤二卦之十二爻,配地支之十二辰,又与古代音乐之十二律相配值,且与二十八宿、二十四气
19、相配值。东汉末的虞翻,是将汉易象数体系推至顶峰的易学家,他在继承前人易说易例的基础上,创立了各种“卦变 ”、“爻变 ”条例,不仅囊括了前人涉及过的领域,更开创了自成理绪的崭新的体式, 而他援引周易参同契 之说(东汉魏伯阳作 周易参同契则是采京房之说) 所立之 “纳甲 ”说,乃以天干十数纳配于八卦中以相比附。凡此种种,都是将周易 “时”之因素、 “时”之观念与天地自然 “时”之运行、 “时”之征候进行勾联, 以建立起相应的象数模式的努力。当然,汉易象数体系中,还包含着关于方位(空间)的因素与观念,且与 “时”之因素与观念也有所联系,也值得注意。至于宋代易学的新象数学“图书之学 ”,也有涉及到周易 “时”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498.4-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范第4部分:终端规范
- 会计变革与挑战试题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备考中有效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重要通知试题及答案
- 中医课题项目申报书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复习建议试题及答案
- 大数据存储系统数据去重重点基础知识点
- 项目管理的绩效评估工具应用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培养技术的关键知识点试题及答案
- 实践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试题及答案技巧
- 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 2023年胸痛中心质控报告-全国版
- GB/T 17630-2024土工合成材料动态穿孔试验落锥法
- 劳务派遣服务质量保障体系
- 电焊机操作培训课件
- 筛分机操作规程培训
- 建行企业文化理念 服务理念
- 电气设备安全操作培训
- 2016-2023年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31情绪管理ABC理论
- 如何建立与客户的信任关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