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针灸治疗疑难症验案四则_第1页
[医药]针灸治疗疑难症验案四则_第2页
[医药]针灸治疗疑难症验案四则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针灸治疗疑难症验案四则 陕西省中医医院 张争昌 黄丽萍 张晓霞 陕西省子洲县中医院 白慧波一、动眼神经麻痹案马某,男,15岁。2020年4月13日初诊。主诉:左眼睑下垂6年。查:患儿面黄,体瘦,左眼睑下垂遮盖全眼球,左额纹变浅,上翻左上睑方能看到眼球,舌淡红,苔薄,脉沉弱。诊断:左动眼神经麻痹。辩证: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治则:健脾益气,补血通络。取穴:百会、攒竹(左)、太阳(左)、四白(左)、头维(左)、中脘、关元、阴陵泉(双)、太冲(双)。头维用正极,攒竹用负极。太阳用正极,四白用负极。选用连续波,每次通电15分钟,隔日治疗1次。嘱患者家长,每日用温和灸灸百会,神阙20分钟,15次为1个疗

2、程。治疗5次,患者无任何好转反应。仍按原方继续治疗至第8次时,患儿眼睑可看见上提反应,治疗至第15次时,患眼可露睛约0.5厘米。休息一周,继续按上法治疗1个疗程,患者的左眼的眼裂,额纹外观和右眼对称无异样。巩固治疗1个疗程告愈。2020年9月5日,电话随访,患儿病情稳定。按语:患儿2002年在上学期间突然发烧,身上出现疱疹,后班上十几名同学都出现此症状,经权威医院诊断为“水痘”。发病后曾在儿童医院治疗,腰穿的当天下午出现左眼睑下垂,后西安某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诊断为左动眼神经麻痹。经维生素理疗等治疗效不佳,后咨询北京同仁医院,专家告知该病无好的办法治疗,等待自然恢复。患儿面临中考体检,父母着急到

3、医院请笔者给患儿试治,取得良效。二、顽固性面瘫案白某,女,46岁。2020年3月9号初诊。主诉:右侧面部不适,活动不灵20年。查:右侧额纹变浅,右眼闭合不全,露睛0.3厘米。右鼻唇沟平坦,右口角下垂,右耳后无压痛,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弱,血压130/90mmHg。头颅CT示:()。诊断:面神经麻痹后遗症。中医诊断:口僻。辨证:气血不足,经络阻滞。治则:补益气血,疏通经络。取穴:百会、头维(右)、攒竹(右)、太阳(右)、下关(右)、地仓透颊车(右)、口禾髎(右),挟承浆(右),合谷(左),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太冲(双)。头维接电针正极,攒竹接电针负极。下关接电针正极(配温针灸),地仓接电

4、针负极。每次通电20分钟,选连续波。肢体穴位的针继续留针,将右侧面部的针按原处方穴位针刺左侧面部腧穴,再留针2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起针后针双侧风池穴,于肝腧,胃腧,肾腧拔罐,留针留罐10分钟。起针起罐后,在右侧面部闪罐20下左右。隔日治疗1次,12次为一个疗程。第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患侧额纹浮现,原变浅的额纹变深了。右眼已基本能闭合,已不露睛,但仍觉右眼不适,眼睑无力,右鼻唇沟较前变深,右口角下垂程度好转。休息一周后进行第2个疗程的治疗,效不更方,遵原方继续治疗1个疗程,患者表情肌在静止状态下已五官端正,但在大笑和鼓腮检查时,仍见右口角较左口角力量稍差。休息1周后进行第3个疗程的治疗,

5、第3疗程治疗结束后,患者在说话或笑时已无不适感,亦无五官不正表现。患者甚为感激,对笔者讲没想到能治疗到这个程度,我原想我这个歪嘴没救了。按语:患者1988年去海南工作,由于天气炎热,洗凉水浴,加上劳累休息差而致右侧面瘫。发病后曾在当地中医医院治疗,稍好转。一年后回西安,找名中医头针治疗3个月余,未见好转。后又曾去山西太原行穴位注射治疗,效不佳。又去外县进行穴位帖敷治疗,未效。后去北京军区总医院行穴位埋线治疗,未效而放弃治疗。2020年3月其女儿突发面瘫,经好友介绍来诊,治疗8次痊愈,患者要求笔者对自己的面瘫试治看能否见效。治疗不到1疗程,病情有所好转,患者信心倍增,坚持治疗3个疗程,病情基本获

6、愈。在古医籍治疗面瘫的记载中,有先针患侧,后针健侧的文献记载,笔者在30年的临床工作中,对面瘫后遗症采取此法,每获良效。三、刺血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潘某,男,51岁。2007年5月8日初诊。主诉:左侧面肌无力3个月。查:左侧额纹消失,左眼闭合困难,流泪,露睛0.5厘米,下睑下垂,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左口角不能鼓起,漏气,左耳鸣,左耳后无压痛,舌暗红,苔黄腻,脉沉滑,血压130/80,头颅CT示:()。诊断:面神经麻痹后遗症。中医:口僻。辩证:痰热阻络。治则:清利湿热,化痰通络。取穴:头维(左),攒竹(左),太阳(左),四白(左),下关(左,配温针灸),地仓(左),合谷(右),丰隆(双),太冲(

7、双)。头维接电针正极,攒竹接电针负极。下关接电针正极,地仓接电针负极。留针通电20分钟,选连续波。肢体继续留针,将左面部的针按左侧的治疗方案针刺于右侧面部穴位,留针2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起针后针风池(双),肝腧(双),胃腧(双),10分钟后起针,上穴拔罐留罐10分钟,于左侧面部闪罐20下左右。隔日治疗1次,12次为一个疗程。第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效甚微。在针刺时,笔者感觉到患者左侧面部的腧穴进针时阻力大,特别是下关穴,笔者一直在思考此问题。第二个疗程治疗时,在针刺左侧面部腧穴前先在左翳风,下关处常规消毒,用梅花针重叩然后加以适宜的火罐,留罐10分钟,出血量约20ml。起罐后再按上方案继

8、续治疗,每周放血加罐一次。第二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患者左侧额纹浮现两条,左眼闭合较前自如,流泪止,不露睛,左口角下垂漏气亦好转。休息1周后继续第三个疗程的治疗,方法同第2疗程方案。第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患者双侧额纹对称,左眼闭合自如,唯左口角仍微无力。休息1周后,患者未再来复诊,一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言其已基本好了,多谢大夫,不用治疗了。按语:患者2007年3月乘车去外地开会,回西安后觉左侧面部不适,漱口时左口角漏水。经人介绍去外县行穴位帖敷治疗,贴3贴后未见好转。又经友介绍,去宝鸡针灸治疗,治疗两月效不佳,后来我科门诊,要求笔者针灸治疗。该患者用笔者针灸治疗面瘫后遗症的方法,效不佳。细思考,该

9、患者痰热阻络,瘀血阻滞,是久病难愈的关键。于患者患侧翳风、下关穴处每次放血后,患者感觉面部僵硬板直感顿减,面部感到轻松。经放血治疗后,患侧下关等穴处进针时阻力明显减轻,瘀血除,痰热清,经络通,面瘫愈。四、下肢瘫痪伴外旋外翻案程某,男,56岁。2020年4月8日初诊。主诉:右侧上下肢活动不灵3月。查: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可,语言流利。上肢肌力3级,不能抬肩、屈肘,右手握物不能。右下肢肌力3级,伴外旋外翻。血压140/90mmHg,头颅CT示:脑梗塞。诊断:中风(中经络)。辩证:气虚血瘀。治则:补气活血,疏通经络。取穴:颞三针(左),肩髃(右),手三里(右),合谷(右),内髀关(右),血海(右),阴

10、陵泉(右),漏谷(右),三阴交(右),太溪(右),公孙(右),隐白(右)。电针肩髃加正极,手三里加负极。内髀关加正极,阴陵泉加负极。选连续波,每次通电20分钟,辅以患足穿纠偏鞋,隔日治疗1次,12次为1个疗程,配以口服舒经通络颗粒12.0每日3次。第1个疗程结束后,患者右侧上下肢肌力均有明显提高,右上肢抬肩约60度,屈肘约70度,右下肢直腿抬高约70度,其外翻外旋距水平面约30度夹角。休息一周后进行第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12次后,其右侧肌力达到约4级,右肩抬高约120度,屈肘约80度,右下肢抬高约85度,其右下肢外翻外旋距水平面约80度,用劲后接近90度。其整体行走的步态及自然程度均明显好转。

11、休息一周后进行第3个疗程的治疗,依上法治疗12次。其右侧肌力接5级,右侧上肢抬肩约90度,屈肘约达90度。其右下肢外翻得到纠正。患者可基本生活自理,嘱其做适量的功能锻炼,促进功能的继续恢复。2020年1月电话随访,病情稳定。按语:在中风病的治疗上,古今针灸医籍及学者均主张在阳经取穴。在患者及家属对针灸治疗中风的评价中,有些患者认为中风偏瘫进行针灸治疗对病情的恢复至关重要。部分患者认为中风偏瘫针灸作用不大。还有一些患者认为中风偏瘫越扎越重。多年来笔者对此评价一直在思考。初步悟出,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核心是整体观念,辩证论治。在针灸治疗中,其选穴,组方应严守辩证论治,否则难得佳效。笔者在30年的针灸临床治疗中对中风的治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