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009-2010(1))学习教案_第1页
第二章(2009-2010(1))学习教案_第2页
第二章(2009-2010(1))学习教案_第3页
第二章(2009-2010(1))学习教案_第4页
第二章(2009-2010(1))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第二章第二章(2009-2010(1)第一页,共26页。 养分平衡法是国内外配方施肥中最基本和最重要(zhngyo)的方法。此法根据农作物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来计算实现目标产量(或计划产量)的施肥量。由农作物目标产量、农作物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和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等五大参数构成的平衡法计量施肥公式,可告诉人们该施多少肥料。 第1页/共26页第二页,共26页。 在施肥条件下农作物吸收的养分来自土壤和肥料。养分平衡法中“平衡”之意就在于土壤供应的养分满足不了农作物的需要,就用肥料补足。譬如,计划亩产粮谷500公斤。而某一农田只能供应农作物300公斤产量需要的养分,那么有200公

2、斤产量所需的养分必须通过施肥来解决。施肥量不足,达不到预期目标;施肥量过多,就会造成浪费,甚至因肥害而减产。因为养分平衡法采用目标产量需肥量减去土壤供肥量得出施肥量的计算方法,故本法亦称“差减法(jinf)”,有的人也称此为“差值法”或“差数法”。第2页/共26页第三页,共26页。作物吸收养分土壤供应施肥供应养分平衡示意图肥料(filio)施用量=作物吸收养分土壤供应养分第3页/共26页第四页,共26页。 养分平衡法计量(jling)施肥原理是著名的土壤化学家曲劳(Truog)于1960年在第七届国际土壤学会上首次提出的,后为斯坦福(Standford)所发展并试用于生产实践。某养分元素的合理

3、用量=一季作物的总吸收量土壤供应量肥料中养分的当季利用率如 何 计 量 肥 料 用 量?著名(zhmng)的斯坦福公式! 问题:养分平衡式计算出的施肥量仅仅是补充目标产量(chnling)所需养分量与土壤供肥量差值那部分,年复一年,是否会引起土壤养分的耗竭?第4页/共26页第五页,共26页。经二、三十年的实践,证明该法实施结果不会造成上述(shngsh)后果,并为现时世界各国公认。60年代中期,斯坦福式始见于我国有关教科书和资料中,近十年来被我国广大肥料工作者应用于配方施肥实践。(目前我国正进行的测土配方施肥即是该法的应用)。 若要真正做到准确配方施肥,必须掌握目标产量、农作物需肥量、土壤供肥

4、量、肥料利用率和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等五大参数,这是平衡法配方施肥的基础。第5页/共26页第六页,共26页。 作物的目标(mbio)产量即是计划产量。确定方法有: 1.以地定产 2.以水定产 3.以土壤有机质定产 4.模型估产第一节 作物(zuw)养分吸收量一、作物(zuw)目标产量 由于作物产量与养分需要量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目标产量的确定是配方施肥技术的前提,定得过高过低都会失去配方施肥的意义。怎样确定作物的目标产量?第6页/共26页第七页,共26页。 目标产量通常用经验公式来Ya+bX表达。利用(lyng)此公式即可求出目标产量。 Y目标产量 X空白区产量(一)以地定产 土壤肥力是决

5、定产量高低的基础,所以(suy)目标产量可以根据土壤肥力来确定。第7页/共26页第八页,共26页。 大量研究表明,在作物吸收的养分中,土壤所提供的养分总是占有一定(ydng)的比例,而且肥力越高,比例越大! 经验(jngyn)公式可以通过田间试验获得。 选择代表性的地块,依据肥力的不同分别设置(shzh)空白(不施肥)和施肥两个处理,收获后分别计产为X、Y,计算“”即X/Y:农作物对土壤肥力依存率(%)=无肥区农作物产量完全肥区农作物产量100% 以X/Y对X作图,配置方程,再经转换即可得到经验公式。土壤基础肥力对农作物产量的效应农作物对土壤肥力的依存率第8页/共26页第九页,共26页。X/Y

6、4050607080X300400500 600700 800 9001000XY( %) =18.92+0.063Xn=28 r=0.8507沈阳市第9页/共26页第十页,共26页。 但在推广(tugung)配方施肥时,常常不能预先获得空白产量,一般可采用当地前三年作物的平均产量为基数,再增加10%15%。第10页/共26页第十一页,共26页。(二)以水定产生育期降水量生育期降水量 (mm)春小麦产量范围春小麦产量范围 (公斤(公斤/ /亩)亩) 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公斤(公斤/ /亩)亩)水量效能指数水量效能指数150609075155120090125108185.512501251751

7、502561300175250213387.31.3350250350300508.51.5黑龙江省春小麦水量(shu lin)效能指数*水量效能指数(zhsh):每10毫米降水量生产的小麦公斤数第11页/共26页第十二页,共26页。(三)以土壤(trng)有机质定产 在非障碍性土壤上,农作物基础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有密切关系,可以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推断土壤的基础产量(不施肥(sh fi)产量),再根据“以土定产” 公式确定“目标产量”。 安徽江淮之间(肥东59点),中稻基 础 产 量 与 土 壤(trng)有机质的关系:y = 1 0 4 + 4 6 7 x 82.2x2y = 1 0

8、4 + 4 6 7 x 82.2x2n=591.02.03.04.0400500600700800900yx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稻产量(斤/亩)第12页/共26页第十三页,共26页。以土定产:100 x35.8 + 0.0624xy=y:目标(mbio)产量x:基础(jch)产量第13页/共26页第十四页,共26页。(四)模型(mxng)估产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Earth,Oceans and Space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第14页/共26页第十五页,共26页。二、作物(zuw)需肥量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kg)目标产量(

9、kg)100(kg)百公斤产量所需养分量(kg)=百公斤产量(chnling)所需养分量(kg)例:计算亩产玉米600kg需要(xyo)的N、P2O5、K2O数量。第15页/共26页第十六页,共26页。N=600100 2.57 = 15.42kgP2O5=600100 0.86 = 5.16kgK2O=600100 2.14 = 12.84kg第16页/共26页第十七页,共26页。第二节 土壤(trng)供肥量 不施养分(yngfn)区农作物产量所吸收的养分(yngfn)量为土壤供肥量。经典的做法是设置五个处理的田间试验:处理处理CKPKNKNPNPK产量产量280300388372400水

10、稻(shudo)三要素五项处理产量结果(公斤/亩)根据结果分别计算氮、磷、钾的吸收量。 方法麻烦,而且施肥会增加土壤有机氮的矿质化(10%)。现一般采用测土的方法确定土壤的养分供用量。第17页/共26页第十八页,共26页。一、土壤(trng)有效养分测定N碱解扩散(kusn)法P0.5molL-1NaHCO3(pH8.5)浸提,钼兰比色法K1molL-1NH4OAc(pH7.0)浸提,火焰光度法第18页/共26页第十九页,共26页。二、土壤养分(yngfn)校正(一)土壤(trng)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的概念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不施养分区农作物吸收的养分量(kg/亩)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mgkg-

11、1)0.15=第19页/共26页第二十页,共26页。 1.设置田间试验:PK、NK、NP 2.测定土壤有效养分 3.确定土壤有效养分系数 4.进行(jnxng)回归统计(二)土壤(trng)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的测定步骤2.04.06.08.0400500600700800900yx土壤有效养分含量(Pmgkg-1)有效磷系数(%)碱解氮:0.3-0.7Olsen-P:0.5-4.0有效(yuxio)钾:0.5-0.855.编制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换算表(便于实际使用)吉林第20页/共26页第二十一页,共26页。一、肥料中的有效(yuxio)养分二、肥料利用率第三节 肥料(filio)养分与利用率

12、第21页/共26页第二十二页,共26页。一、施肥量计算方法第四节 确定(qudng)施肥量施肥量(kg/亩)土测值(mgkg-1)0.15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kg/亩)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目标(mbio)产量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第22页/共26页第二十三页,共26页。二、注意事项1.土壤养分测定值是相对的。2.土壤有效养分校正值不是(b shi)恒定的。3.加强基础研究工作。第23页/共26页第二十四页,共26页。 某省红壤区一田块的玉米无肥区产量为275kg/亩,土壤有效磷(BrayP)15mgkg-1,土壤有效钾( 1molL-1NH4OAc (pH7.0) K )100mgkg-1,试计算秋玉米最高可得产量及相应的磷、钾肥施用量。 以地定产式:y=236.3+0.74x 百公斤产量的养分(yngfn)吸收量:P2O50.74(kg);K2O3.7 (kg ) 土壤养分(yngfn)校正系数:磷0.49;钾0.466 肥料利用率:磷肥13%;钾肥80% 第24页/共26页第二十五页,共26页。解:(1)目标产量=236.3+0.74275=439.8(kg/亩)(2)目标产量需肥量:P2O5=439.81000.74=3.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