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登高教案17 一、课件简要说明 (1)教学对象的说明: 登高这首诗选自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7课近体诗六首。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主要鉴赏唐代诗歌。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全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唐诗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唐诗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虽然高二学生是刚刚接触诗歌鉴赏,还比较陌生,但在登高之前,本单元已经鉴赏了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
2、别和白居易的新乐府诗琵琶行,学生懂得了一些鉴赏诗歌的门路,有助于学习杜甫七言律诗登高。 (2)课件的教学功能与特点的说明: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我用ppt制作了教学课件,同时还编辑了声音文件和图片文件,以创设诗歌教学的情境。 1)由于本文属于诗歌,如果单纯的直接读课文会觉得枯燥乏味,加上诗歌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所以本次教学采取多媒体教学法.利用ppt的形象性,直观性和生动性来丰富并填补诗歌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 2) 该课件还插入音频,所以同学可以欣赏我国注明朗诵家的精彩朗诵。使得本文更加的优美动听。通过欣赏名家的朗诵还可以让学生学习朗诵的一些方法
3、和技巧,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 3) 该课件采用的图片和背景颜色较为亮丽,清雅。且紧扣教学内容. (3)使用方式说明: 该课件主要是教师课堂上辅助教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配上该课件,可以让学生对该篇文章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通过该课件图片、文字、以及朗诵的展现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眼球,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的制定 1、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阅读教学要不断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完善学生的人格,提升人生的境界;要从把握文本的内容,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感受作品中的形象等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独立的阅读能
4、力。同时,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感受艺术中的美,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并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登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册书共有两个单元的古代诗歌内容,依据教材中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并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诗歌单元教学的总目标,即以典型诗歌为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一些技巧,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高二学生是刚刚接触诗歌鉴赏,还比较陌生,故依据学生的实际情
5、况,围绕单元教学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及其作品;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对作品进行反复阅读,从诗歌的内容、意象、语言这几个方面体会此诗所要表达的感情思想;使学生掌握鉴赏古诗的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体会忧国忧民的思想,用现代的观念去审视、理解杜甫的思想。 2、重点、难点分析 鉴于古代诗歌体裁特点和学生的阅读水平,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
6、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据此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景、境、情的关系。 2)教学难点;根据新课标和大纲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在理解诗人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的同时,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悲国家之秋、社会之秋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这也是本诗的关键。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语的设计 导入语:我们中国的文学起源于诗歌,而诗歌最鼎盛的时期是在唐朝,唐朝几百年的历史中,诞生了两位声名显赫的诗人:李白和杜甫。有这样一个比喻,说李白走到山顶的时候,盛唐的太阳已经过午,对于李白这可能是件幸事。但对于比他小十二岁的
7、杜甫来说,不幸或许才刚刚开始。杜甫与李白张扬的个性、显赫的声名相比却显得那么窘迫与暗淡,反差之大,真可谓泾渭分明。的确如此,李白给我们的感觉永远是沿着大道一路醉酒当歌,俊傲狂放;而杜甫恰恰相反,他的一生都很郁闷。幼年丧母,少年多病,青年赶考不幸落榜,正值风华岁月,却赶上了战火连连的“安史之乱”,他一生流离失所,晚年又疾病交加,但庆幸的是他没有就此沉迷下去,正是这些苦难,这些经历锻造了他穿越世纪的千载辉煌。 下面我们来就学习一首被世人称为“七律之冠”的古诗登高,借此来体味杜甫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悟忧国忧民的思想。 首先看诗的标题为登高。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以前曾学过的有关“登台”的诗歌。
8、如:陈子昂登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王勃登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李白登宣州谢眺楼: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范仲淹遥想登上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师生一起背诵)这是他们登台后的感受,现在让我们来一起走近杜甫的登高,看看他登高的感受是怎样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感受? 设计意图:这段导入语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放下自我,了解杜甫,走近杜甫,走近诗人的生活,进而走进诗歌,推动自我与作品的交融和互动。同时创设学习诗歌的情境,回顾所学内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2简介 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
9、让学生在对诗歌内容鉴赏之前,对有清晰的了解,做到“知人论世”,有助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简介:(运用多媒体展示)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
10、“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3.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
11、愁的悲哀,于是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4对诗歌的赏析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体现了诗歌阅读鉴赏的一般规律。也就是说,我们在读一首诗的时候,要从诗歌写了什么入手,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再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中的语言,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对诗歌进行鉴赏。本课主要从理解内容、分析意象、体会语言这三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初步的赏析。 四,问题呈现 四个问题: 1,全诗写了什么?倾诉了怎样的感情? 2 ,诗中每联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 ,登高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都寄托了怎样的感情? 4 ,你最欣赏这首诗中的哪句话?说说理由。 (1)诗歌的内容分析 问题一:全
12、诗写了什么?倾诉了怎样的感情?(整体感知部分) 问题二:诗中每联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要点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象,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修饰。“急风”使人感到冷,主要是心冷。“天高”让人感到人的渺小和孤单。“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便觉悲凉。 “飞鸟”让人觉得它是一只无家的鸟,到处盘旋,寻找着自己的巢。同时我们把它想成一只离群失散的鸟,感到孤独无助。所以在赏析时要敢于想象联想,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人给我们留下的空白。
13、这样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的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诗人由落木,想到了树,由树及人。看到落叶飘零,想到自己也像树一样,已到了生命的晚秋。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应该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永不停息的感觉。面对萧萧落木,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有些无可奈何。但同时,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
14、个有阔大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不仅仅是无可奈何,也不是对生命的短暂想不通,更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祈求长生不老,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规律。于是诗中又传达出一种豁达、坦荡和开阔的感觉。 颈联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此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表明了诗人独自站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与心中情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不定的生涯。“百年”是指到了暮年。“悲秋”更增添了诗人无限悲愁的心绪。同时,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加之老年又是拖着多病的身体,这时的杜甫深感自己孤苦伶仃,形
15、单影只,无所依傍,这就使诗意更加的深沉。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句写出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那么,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诗人两鬓斑白了。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这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致使其白发丛生,两鬓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个人的艰难。我们从句法角度来讲:这两句是对偶句,句法的结构是相同的。后一句是“潦倒新停浊酒杯”,“新停”与“浊酒杯”之间是动宾结构,是“刚刚停下浊酒杯”的意思。那么上句相应的词“苦恨”与“繁霜鬓”也应该是动宾结构,是“极度痛恨两鬓染霜”的意思
16、。故“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有个人艰难。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我们从杜甫的一个独特之处来讲: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的。这就造成了他自身的艰难。我们从杜甫的生活条件来讲: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似乎惟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化的感情。而且此时是重阳节呀,按习俗应该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
17、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借酒才能浇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我们读的时候,也应该把这种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闷表达出来。 (2)诗歌中的意象 问题三:登高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都寄托了怎样的感情? 点拨要点 首联中的意象:如猿啸哀凄凉,悲伤;鸟飞回孤独,无助。 颔联中的意象:如落木生命的凋零 颈联中的意象:如悲秋悲愁 尾联中的意象:酒愁 (3)诗歌的语言 问题四:你最欣赏这首诗中的哪句话?说说理由。 点拨要点 首联绘出了一副精美的图画。天、风、渚、沙、鸟飞、猿哀,这些景物真是天造地设,
18、自然成对。同时,这联不仅上下两句相对,而且句中也是相对的。如上句的“天”对“风”,“高”对“急”;下句的“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颔联中“无边”和“不尽”这两个修饰语,使“萧萧”和“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会使人听到木叶下落的声音,看到长江汹涌之状,也会使人感受到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颈联中“悲秋”两个字写得沉痛。(重点分析八悲)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同时此联中的“万里”“百年”和上联中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即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在了一起。 尾联中的“苦”字是极度的意思,表现出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 (4)小结鉴赏诗歌的思路和方法(板书) 了解背景反复吟, 联想想象创意境 欣赏韵律品语言 把握题旨入诗情 (5)课堂实践(小试牛刀 )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同学们大致了解了鉴赏诗歌的方法,所以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有关诗歌鉴赏的知识,从诗歌内容、诗歌意象和诗歌语言三个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厂房物业管理合同范例二零二五年
- 二人合伙经营简单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研究生委托培养协议书范例
- 二零二五版门头房出租合同模板
- 栽树劳务合同范例
- 创业板“框架协议”披露全面规范
- 关于导管的护理
- 住宅分开出租合同样本
- 易居地产客户分类工具(外地版)
- 绩效激励政策优化与实施计划
- 工程项目管理(第五版)第三章
- 客户受电工程竣工检验意见书(南网)
- 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图
- MT_T 695-1997 煤矿用高倍数泡沫灭火剂通用技术条件_(高清版)
- 《商业发票》word版
- 土地使用权(住宅用地)市场比较法评估测算表
- DFMEA全解(完整版)
- 《教案封面设计》word版
- 奥迪A4L汽车驱动桥的结构设计毕业设计
- (最新整理)世界水利发展史
- 超市新员工进职[新版]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