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教育_第1页
G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教育_第2页
G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教育_第3页
G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教育_第4页
G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隋唐时期的教育l隋(隋(581618年)唐年)唐(618907年)时期的教年)时期的教育,是在隋唐育,是在隋唐社会政治、经社会政治、经济等发展的基济等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础上产生的。第一节第一节 隋唐的文教政策隋唐的文教政策l 一、一、崇儒兴学崇儒兴学l 隋唐统治者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积极推崇儒学,隋唐统治者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积极推崇儒学,提倡儒家的礼乐教化,并采取了很多措施维护儒学的大一提倡儒家的礼乐教化,并采取了很多措施维护儒学的大一统地位。统地位。 二、兼用佛、道二、兼用佛、道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佛教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古印度,东汉末年世纪左右的古

2、印度,东汉末年(公元(公元3世纪)传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世纪)传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隋唐时进入繁荣时期。隋朝以前主要是翻译和介绍佛经,到隋唐时进入繁荣时期。隋朝以前主要是翻译和介绍佛经,隋唐开始创立中国化的佛经。隋唐开始创立中国化的佛经。l 唐朝统治者也重视佛教,由于佛教盛行,佛塔、佛寺唐朝统治者也重视佛教,由于佛教盛行,佛塔、佛寺广泛建立,大量钱财流入佛门,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广泛建立,大量钱财流入佛门,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正常生产,同时激化了世俗地主和寺院地主之间的矛盾,正常生产,同时激化了世俗地主和寺院地主之间的矛盾,因此佛教在唐朝也屡遭打击。因此佛教在

3、唐朝也屡遭打击。l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它在隋朝时受到一定的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它在隋朝时受到一定的重视,但其影响没有佛教大。重视,但其影响没有佛教大。l 道教的创始人是李耳(即老聃),到唐朝时由于道教的创始人是李耳(即老聃),到唐朝时由于皇帝都姓李,因此对道教格外重视,曾把老子封皇帝都姓李,因此对道教格外重视,曾把老子封为为“太上老君太上老君”、“玄元皇帝玄元皇帝”、“大圣祖大圣祖”,在各州设立道观,在京都设立专门讲习道教的崇在各州设立道观,在京都设立专门讲习道教的崇玄学,在考试中加试玄学,在考试中加试老子老子、庄子庄子、文文子子、列子列子等道经。道教在唐朝统治者的倡等道经。道教在唐朝统

4、治者的倡导下,逐渐兴旺发达。导下,逐渐兴旺发达。l儒、佛、道的融合儒、佛、道的融合l 三教都具有各自独特的诱惑力,这些三教都具有各自独特的诱惑力,这些思想对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有吸引力,思想对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有吸引力,因此在当时没有哪一方能取得独尊的地位,因此在当时没有哪一方能取得独尊的地位,而出现了而出现了三教并存三教并存的局势,这不仅开阔了的局势,这不仅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活跃了人们的思想,也为人们的视野,活跃了人们的思想,也为宋宋明理学明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l 三、发展科举三、发展科举l 隋朝统一中国以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在政隋朝统一中国以后,为了加强中

5、央集权、巩固统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首先着手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首先着手的就是官制和与官制密切相关的选士制度的改革。因为:的就是官制和与官制密切相关的选士制度的改革。因为:l 第一,要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把选用人才的大权集中在中第一,要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把选用人才的大权集中在中央政府手里;央政府手里;l 第二,要巩固统治,必须最大限度地网罗和笼络知识分子,第二,要巩固统治,必须最大限度地网罗和笼络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参政的机会;为他们提供参政的机会;l 第三,全国统一,封建官僚机器日益完备,必须选拔大量第三,全国统一,封建官僚机器日益完备,必须选

6、拔大量的适应封建统治需要的人才来充任各级吏员。这样,被地的适应封建统治需要的人才来充任各级吏员。这样,被地方官员操纵的察举制和被士族所操纵的九品中正制显然不方官员操纵的察举制和被士族所操纵的九品中正制显然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是科举制产生的历史原因。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是科举制产生的历史原因。l隋炀帝大业二年(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秋七月年)秋七月“始建进始建进士科士科”,标志着科举考试制度的形成,标志着科举考试制度的形成。l到唐代,科举逐渐成为定制,宋、元、明、到唐代,科举逐渐成为定制,宋、元、明、清,历代相袭,直至清,历代相袭,直至1905年废止,在中国年废止,在中国历史上推行历史上推

7、行1300年之久。年之久。l四、任立私学四、任立私学第二节第二节 隋唐学校教育的发展隋唐学校教育的发展l 一、学校教育发展概况一、学校教育发展概况l 隋文帝即位初期,对教育事业有所重视,从中央隋文帝即位初期,对教育事业有所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广泛建立了学校,号召人们到地方广泛建立了学校,号召人们学经习礼学经习礼。他。他亲临国学视察,奖励学业优敏的学生。亲临国学视察,奖励学业优敏的学生。l 为了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和领导,在中央设置为了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和领导,在中央设置了了国子寺国子寺,内设祭酒,内设祭酒1人,总管教育事业,下有人,总管教育事业,下有属官主簿、录事各属官主簿、录事各1人。人。l

8、 国子寺负责管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和国子寺负责管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和算学算学。国子寺及国子祭酒的设置,是我国历史上。国子寺及国子祭酒的设置,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和官第一次由中央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和官员,标志着我国封建教育已经发展到了成为独立员,标志着我国封建教育已经发展到了成为独立部门的时代,这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部门的时代,这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意义。l 书学和算学的创建也标志着我国封建专科学校的书学和算学的创建也标志着我国封建专科学校的多样化。多样化。l 唐朝学校教育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不完备到完唐朝学校教育的发

9、展也经历了一个从不完备到完备、从单一到复杂的过程。备、从单一到复杂的过程。 二、中央官学二、中央官学l 官学,尤其是中央官学是隋唐时期封建教育的主官学,尤其是中央官学是隋唐时期封建教育的主干,也是隋唐时期封建教育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干,也是隋唐时期封建教育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l 隋朝的中央官学有五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隋朝的中央官学有五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和算学书学和算学,五学统归国子寺(后改为国子监),五学统归国子寺(后改为国子监)管理。律学和医学尚在萌芽中,只设律博士、医管理。律学和医学尚在萌芽中,只设律博士、医博士,并未出现律学和医学的独立组织机构。隋博士,并未出现律学和医

10、学的独立组织机构。隋朝对中央官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数量做了规定(见朝对中央官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数量做了规定(见下表)。下表)。隋朝中央官学共有教师隋朝中央官学共有教师38人,其中博士、助教各人,其中博士、助教各19名,学为生共名,学为生共980人,人,师生之比为师生之比为1:25.78,可见其效率较高。后来,隋朝的统治者不重视发,可见其效率较高。后来,隋朝的统治者不重视发展教育,也就展教育,也就“空有建学之名,而无弘道之实空有建学之名,而无弘道之实”。但这套教育制度被唐朝。但这套教育制度被唐朝继承下来,在唐朝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继承下来,在唐朝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唐朝中央官学的主干有唐朝中央官学的主干

11、有国子监领导下的六学一馆国子监领导下的六学一馆。六学。六学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和律学,一馆是指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和律学,一馆是指750年设立的广文馆。年设立的广文馆。 唐朝官学教育管理制度:唐朝官学教育管理制度:l1.学礼制度学礼制度:l(1)束脩之礼:学生初入学时)束脩之礼:学生初入学时l束帛一篚:束帛一篚:国子学和太学学生每人送绢国子学和太学学生每人送绢3匹匹四门学学生每人送绢四门学学生每人送绢2匹匹律学、算学学生每人送绢律学、算学学生每人送绢1匹匹地方的州县学生也送绢地方的州县学生也送绢2匹。匹。l酒一壶,脩一案。酒一壶,脩一案。l (2)国学释奠礼)国学释奠礼

12、l (3)贡士谒见及使者观礼)贡士谒见及使者观礼l 2.教学制度教学制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从学习的课程内容来看是儒家经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从学习的课程内容来看是儒家经典。典。律学,以学习唐律令为专业。律学,以学习唐律令为专业。书学以学习书学以学习石经石经、说文说文、字林字林为专业。为专业。算学,以学习算经为专业。算学,以学习算经为专业。广文馆,以进士科三场考试的帖经、杂文、时务策为学广文馆,以进士科三场考试的帖经、杂文、时务策为学习内容。习内容。l3.考核制度考核制度每阶段都有考试,考试形成系列。每阶段都有考试,考试形成系列。旬试、月试、季试、岁试、毕业试。旬试、月试、季试、岁试、毕业试。l

13、4.惩罚制度惩罚制度不率师教;学业无成;假违程限;作乐杂戏不率师教;学业无成;假违程限;作乐杂戏l5.休假制度休假制度旬假、田假、授衣假旬假、田假、授衣假唐朝中央官学的旁枝有在中央各专职行政机构中附设的学唐朝中央官学的旁枝有在中央各专职行政机构中附设的学校。现列表如下:校。现列表如下: l 总的来说,唐代的中央官学是较为发达的,其种类之繁多,人数之众总的来说,唐代的中央官学是较为发达的,其种类之繁多,人数之众多,等级之森严以及学习内容之丰富,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多,等级之森严以及学习内容之丰富,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 三、地方官学三、地方官学l 隋朝在地方上实行州县二级制,设立了隋朝

14、在地方上实行州县二级制,设立了州县学州县学。l 唐承隋制,在地方上也推行州县二级制,县以下有乡,乡唐承隋制,在地方上也推行州县二级制,县以下有乡,乡以下有里。唐代地方官学有三种类型:以下有里。唐代地方官学有三种类型:经学、医学和崇玄经学、医学和崇玄学学,由府州的长史主管,具体事务归司功掌管。唐代尊崇,由府州的长史主管,具体事务归司功掌管。唐代尊崇道教,不仅在中央讲设置了崇玄学,而且在各州也建立了道教,不仅在中央讲设置了崇玄学,而且在各州也建立了一所崇玄学,设玄学博士一所崇玄学,设玄学博士1人,授人,授道德经道德经、庄子庄子、文子文子、列子列子等道教经典,学生毕业后可参加道举等道教经典,学生毕业

15、后可参加道举考试。考试。l 唐代对地方官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名额做了明文规定。唐代对地方官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名额做了明文规定。四、私学四、私学l 私学一直是和官学相并存的。隋唐时期,官学的发展非常私学一直是和官学相并存的。隋唐时期,官学的发展非常令人注目,以致使人们产生私学并不发达的错觉。其实,令人注目,以致使人们产生私学并不发达的错觉。其实,这一时期,私学也很发达,社会上每一种专门学术都有私这一时期,私学也很发达,社会上每一种专门学术都有私学传授。学传授。l 具有不同层次、办学灵活、机构简单、形式多样、内容丰具有不同层次、办学灵活、机构简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覆盖面较广的唐代私学,成为唐代教育制

16、度中不可缺富、覆盖面较广的唐代私学,成为唐代教育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为唐代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作出了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为唐代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重要的贡献。l(一)初级私学(一)初级私学l乡学(乡校)、村学、私塾、家塾、家学。乡学(乡校)、村学、私塾、家塾、家学。初级私学入学年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六七初级私学入学年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六七岁;岁;春季始业,以年为阶段,无固定学习年限;春季始业,以年为阶段,无固定学习年限;单班教学;单班教学;教学基本内容为读、写、算。教学基本内容为读、写、算。l唐朝流行的识字阅读教材:急就篇、劝学、唐朝流行的识字阅读教材:急就

17、篇、劝学、发蒙记、启蒙记、开蒙要训、千字文、训发蒙记、启蒙记、开蒙要训、千字文、训俗文字略、兔园册府、蒙求、太公家教等。俗文字略、兔园册府、蒙求、太公家教等。l (二)高级私学(二)高级私学l 高级私学的教育对象,是已受过初级私学教育而高级私学的教育对象,是已受过初级私学教育而具有一定文化基础,要求进一步提高而受专业教具有一定文化基础,要求进一步提高而受专业教育的青年,各社会阶层出身的人都有。育的青年,各社会阶层出身的人都有。l 高级私学以教师为中心,自由设置。高级私学以教师为中心,自由设置。l 求师受教不限于当面传授,也可采取书信来往的求师受教不限于当面传授,也可采取书信来往的函授形式。函授

18、形式。答刘正夫书答刘正夫书、答韦中立论师道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书。l 高级私学是进行专经传授或其他专业知识技术传高级私学是进行专经传授或其他专业知识技术传授的。授的。l 按照教授内容分为:按照教授内容分为:三礼三礼学、学、易易学、学、春秋春秋学、学、汉书汉书学、谱学、谱学、学、文选文选学、文学、科学技术。学、文学、科学技术。l (三)书院的创立(三)书院的创立l 书院是由私人读书藏书的场所演化为讲学授徒的书院是由私人读书藏书的场所演化为讲学授徒的场所而产生的场所而产生的,也是实行科举考试制度选士之后,也是实行科举考试制度选士之后,要求应试者必须博学广识这种现实需要推动而形要求应试者必须博学广识这种

19、现实需要推动而形成的。成的。l 书院承担起培育人才和传播、发展中华文化的双书院承担起培育人才和传播、发展中华文化的双重任务,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重任务,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l 书院产生于唐朝,发展于五代,而繁荣和完善于书院产生于唐朝,发展于五代,而繁荣和完善于宋代。宋代。五、隋唐时期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五、隋唐时期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一)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一)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二)形成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二)形成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三)增添教育内容,扩大知识范围(三)增添教育内容,扩大知识范围(四)教育的等级性明显(四)教育的等级性

20、明显(五)学校类型的多样化(五)学校类型的多样化 (六)学校的分布面较广(六)学校的分布面较广 (七)重视医学教育(七)重视医学教育 (八)教育、研究和行政机构三者合为一体(八)教育、研究和行政机构三者合为一体 第三节第三节 隋唐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隋唐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l 依据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的科举制,既不同于以依据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的科举制,既不同于以德取人的两汉察举制,又不同于以门第取人的魏德取人的两汉察举制,又不同于以门第取人的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前的选士制度是以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前的选士制度是以荐举为主,考试为辅;隋唐以后的科举制是以考荐举为主,考试为辅;隋唐以后的科

21、举制是以考试为主,荐举为辅。试为主,荐举为辅。l 科举制的产生,既是隋朝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科举制的产生,既是隋朝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发展的结果,又是中国古代选士制度发展的必然发展的结果,又是中国古代选士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产物。 一、科举制度的建立一、科举制度的建立 科举始于隋代科举始于隋代隋炀帝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大业元年(公元605605年)。年)。隋炀帝大业三年隋炀帝大业三年(607(607年年) ),设十科举人,设十科举人: :孝悌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文才秀美、

22、才堪将略和膂力骁壮。才堪将略和膂力骁壮。l 十科举人中十科举人中, ,文才秀美文才秀美科科就是进士科。就是进士科。进士科的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产生式产生。 隋炀帝隋炀帝l隋炀帝写的隋炀帝写的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潮水带星来。 野望野望寒鸦飞数点,寒鸦飞数点, 流水绕孤村。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一望黯消魂。l 二、唐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发展二、唐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发展(一)考生的来源和报考的办法(一)考生的来源和报考的办法l 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主要有两个来源:

23、一是生徒,二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生徒,二是乡贡。是乡贡。l 生徒生徒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生通过学校的选拔考试合格后,由学校举荐到尚书省参加各科考试,称作“生徒”。 乡贡乡贡自学或在民间私塾学成的士人,向本县、州投请应试,经地方预试合格,并随进贡物品送至尚书省,参加考试的称“乡贡”。l 报考时间大约是从每年的十一月一日开始。报考的办法是,报考时间大约是从每年的十一月一日开始。报考的办法是,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业成者。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业成者。l (二)考试的科目和内容(二)考试的科目和内容 l 科举考试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科举考试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

24、常科常科,每年定,每年定期举行。一种是期举行。一种是制科制科,由皇帝根据需要下诏举行。,由皇帝根据需要下诏举行。l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其等。其中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中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为常设科目。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为常设科目。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是非常设科目。等是非常设科目。 l 秀才科秀才科: :所谓秀才,指文才杰出,对策高第之人所谓秀才,指文才杰出,对策高第之人 。唐以此科。唐以此科最

25、高,考选较严,宁缺毋滥,每年所取不过一、二人,很难最高,考选较严,宁缺毋滥,每年所取不过一、二人,很难考取。考取。l 明法科明法科:该科注重考核法律知识,选拔司法人才。该科注重考核法律知识,选拔司法人才。l 明书科明书科:该科注重考核文字书法,也称明字科。该科注重考核文字书法,也称明字科。l 明算科明算科:该科注重考核算术知识。该科注重考核算术知识。l 参加这三科考试的人数不多参加这三科考试的人数不多, ,主要是在这些专科学校学习的生主要是在这些专科学校学习的生员。员。 l 明经科明经科: : 所谓明经所谓明经, ,指通晓儒家经典。该科注重考核儒家经典。指通晓儒家经典。该科注重考核儒家经典。它

26、侧重于考察记忆力,只要熟读经文和注释就能通过,故有它侧重于考察记忆力,只要熟读经文和注释就能通过,故有“三十老明经三十老明经”的说法。该科的说法。该科录取人数较多,每年约一百人录取人数较多,每年约一百人左右。左右。l 进士科进士科: :该科注重考核该科注重考核诗词歌赋诗词歌赋。这也是唐诗繁荣发展。这也是唐诗繁荣发展的一大动力。该科录取率为百分一、二。的一大动力。该科录取率为百分一、二。因此,该科因此,该科的竞争相当激烈,考取很难,故有的竞争相当激烈,考取很难,故有“五十少进士五十少进士”的的说法。说法。在科举考试科目中,进士科最受重视,在科举考试科目中,进士科最受重视, “缙绅缙绅虽位极人臣虽

27、位极人臣, ,不由进士者不由进士者, ,终不为美。终不为美。”帝系高祖太宗高宗武后 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年均人数391422262827232524292826l (三)常科考试的程序(三)常科考试的程序 乡试乡试:在唐代,乡试主要是资格审查,尚未见规范化的考试。考:在唐代,乡试主要是资格审查,尚未见规范化的考试。考生须在本县报名,由县令考选后送州;由州刺史复核称乡试。中生须在本县报名,由县令考选后送州;由州刺史复核称乡试。中央央“六学二馆六学二馆”的生徒可免去此手续。的生徒可免去此手续。 省试省试:在京城尚书省举行、由礼部主持的考试。这是正规考试,:在京城尚书省举行、由礼部主

28、持的考试。这是正规考试,以一日为限。以一日为限。 吏部试吏部试:亦称:亦称“释褐试释褐试”,由吏部主持,所考为,由吏部主持,所考为“身、言、书、身、言、书、判判”四项,只有通过此项考试,才能授给官位。四项,只有通过此项考试,才能授给官位。l 武则天载初元年(武则天载初元年(689年),曾年),曾“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日方了”。这是殿试的开始,但未成定制。这是殿试的开始,但未成定制。(1)(1)乡试乡试l自学或在民间私塾学成的士人首先参加县自学或在民间私塾学成的士人首先参加县试试, ,合格的人员再参加州试。州试通常在秋合格的人员再参加州试。州试通常在秋天举行天举行, ,

29、称称“秋试秋试”, ,又称又称“发解试发解试”( (秋闱秋闱), ),第一名称第一名称“解元解元” ” 。(2)(2)省试省试l 乡贡与生徒于每年的春天集中于京师长安尚书省的礼部应乡贡与生徒于每年的春天集中于京师长安尚书省的礼部应试试, ,谓之谓之“省试省试”或或 “ “春试春试” ” ( (春闱春闱) ) 。 l 唐玄宗开元年间唐玄宗开元年间, ,科举考试改由礼部负责科举考试改由礼部负责, ,此后历朝相沿不此后历朝相沿不变变, , 故故“省试省试”又称又称“礼部试礼部试”或或“礼闱礼闱” ” 。礼部下设贡。礼部下设贡院院, ,考试、阅卷、放榜等均在贡院举行。考试、阅卷、放榜等均在贡院举行。(

30、3)吏部复试l吏部选拔官吏的标准有吏部选拔官吏的标准有“身、言、书、判身、言、书、判”四个方面。四个方面。l吏部复试完毕吏部复试完毕, ,各科及第者就隶属吏部各科及第者就隶属吏部, ,候派候派官职。官职。 唐代科举考试示意图唐代科举考试示意图 吏部试吏部试 尚书省(省试)尚书省(省试)(春试、春闱)(春试、春闱) 生徒生徒 乡贡乡贡 (学校考试合格) 州试州试 (发解试、秋试、秋闱) 乡试乡试 县试县试 (私学、自学)l(三)考试的方法(三)考试的方法1.帖经帖经 2.口试口试 3.墨义墨义 4.策问策问 5.诗赋诗赋(1)(1)帖经帖经l 帖经相当于填空题。将帖经相当于填空题。将经书任揭一页

31、,将其左经书任揭一页,将其左右两边盖上,中间只开右两边盖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帖盖一行,再用帖盖3 3字,字,令应试者填出来。令应试者填出来。 (2)(2)墨义墨义l 是关于经文内容的小问答题,是关于经文内容的小问答题,只要按原文对答即可,所以只要按原文对答即可,所以也是考查熟悉儒经的功夫。也是考查熟悉儒经的功夫。 墨义有时也采用口试方式,墨义有时也采用口试方式,叫口义。叫口义。 l(3)口试。)口试。l即考生当场口头回答考官提出的问题,这即考生当场口头回答考官提出的问题,这种方法比较灵活,但随意性大,容易产生种方法比较灵活,但随意性大,容易产生舞弊现象。舞弊现象。(4)(4)策问策问l 策问

32、是从西汉沿袭而来策问是从西汉沿袭而来的,是有关时事政治的的,是有关时事政治的系列问答题。对策要求系列问答题。对策要求考生通晓经史,熟悉时考生通晓经史,熟悉时政,能提出合理和有效政,能提出合理和有效的见解,是考查政治才的见解,是考查政治才能较好的方法。能较好的方法。 (5)(5)诗赋诗赋: :l 要求考生当场作诗赋各一篇要求考生当场作诗赋各一篇, ,主要考察主要考察考生的文考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学创作能力。学修养和文学创作能力。l 唐代所试诗体是五言六韵十二句的排体诗唐代所试诗体是五言六韵十二句的排体诗, ,而且而且韵脚由试官限定韵脚由试官限定。 湘灵鼓瑟湘灵鼓瑟 钱起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33、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钱起(722780),),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吴兴(今浙江省湖州一带)人。一带)人。751年年(天宝十年)进士,(天宝十年)进士,大历年间(大历年间(766779)为翰林学士。为翰林学士。是是“大历十才子大历十才子”之一之一及第后的荣耀及第后的荣耀l 省试取中的称省试取中的称“及第及第”, , 进士第一名称进士第一名称“

34、状元状元” ” 。l 科举(尤其是进士科)是统治者网罗人才的主要手科举(尤其是进士科)是统治者网罗人才的主要手段,也是士人改变社会身份的根本途径。段,也是士人改变社会身份的根本途径。( (登龙门登龙门) ) l 放榜后新科进士要拜谢宰相、主考官等,然后参加放榜后新科进士要拜谢宰相、主考官等,然后参加各种名目的喜庆宴席。各种名目的喜庆宴席。 l 曲江宴曲江宴后,进士们前往位于现大雁塔下的慈恩寺题后,进士们前往位于现大雁塔下的慈恩寺题名,取流芳百世的纪念意义。名,取流芳百世的纪念意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

35、十三人名字香。 及第谣及第谣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白居易漠漠轻烟晚自开,漠漠轻烟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青天白日映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曲江水满花千树,东马争先尽此来。东马争先尽此来。及第后宴曲江及第后宴曲江 刘沦刘沦l 及第新春造胜游,及第新春造胜游,l 杏园初宴曲江头。杏园初宴曲江头。l 紫毫粉壁题仙籍,紫毫粉壁题仙籍,l 柳色箫声拂御楼。柳色箫声拂御楼。l 雾景露光明远岸,雾景露光明远岸,l 晚空山翠附芳洲。晚空山翠附芳洲。l 归时不省花间醉,归时不省花间醉,l 绮阳香车似水流。绮阳香车似水流。 “我们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我们知道的

36、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试。” ” 英国大百科全书英国大百科全书 “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的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的。” ” 孙中山孙中山傅善祥(傅善祥(18331856)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南京人,女状元;南京人,太平天国女状元。太平天国女状元。考上后在东王杨秀清考上后在东王杨秀清府里供职,有关政事府里供职,有关政事文书全由她负责处理。文书全由她负责处理。 天京陷落,傅善

37、祥天京陷落,傅善祥下落不明。下落不明。 状元梦三、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三、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l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然后选拔人才的制度;学校教育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然后选拔人才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培养人才的制度。制度是培养人才的制度。l 在科举制产生以前,选士制度和育士制度基本上是脱节的。在科举制产生以前,选士制度和育士制度基本上是脱节的。科举制的诞生将选士制度和育士制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科举制的诞生将选士制度和育士制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l 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制的产生刺激了人们学习的积极性,科举制的产生刺激了人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的

38、发展。l 决定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发展的终极因素仍然是封建社会的决定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发展的终极因素仍然是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的发展状况,科举制只是一个辅助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的发展状况,科举制只是一个辅助的因素,科举制的产生并不一定会导致学校教育的衰败,相因素,科举制的产生并不一定会导致学校教育的衰败,相反,在一定程度上还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反,在一定程度上还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l 科举制和学校教育之间呈现着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科举制和学校教育之间呈现着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l 学校教育的兴衰直接影响着科举取士的质量和数量学校教育的兴衰直接影响着科举取士的质量和数量;科举科举取士的标准、

39、方法等指导着学校教育的内容、方法等取士的标准、方法等指导着学校教育的内容、方法等。l 学校教育是科举制的基础,科举制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指挥学校教育是科举制的基础,科举制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指挥棒。学校教育培养的学生,通过科举考试而得到社会的认棒。学校教育培养的学生,通过科举考试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封建社会通过科举制来操纵学校教育的发展,控制人可,封建社会通过科举制来操纵学校教育的发展,控制人们的思想。们的思想。四、科举制的影响四、科举制的影响 l (一)科举制的积极作用(一)科举制的积极作用1.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2.使选士与育士紧密结合使选士与育士紧密结合3.使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客观使

40、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客观l (二)科举制的消极影响(二)科举制的消极影响1.国家只重科举取士,而忽略学校教育国家只重科举取士,而忽略学校教育2.科举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科举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3.科举束缚思想,败坏学风科举束缚思想,败坏学风第四节第四节 韩愈的教育思想韩愈的教育思想l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一、生平及教育活动l 韩愈(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河年),字退之,唐代河内南阳(今属河南孟县)人。韩氏先世居内南阳(今属河南孟县)人。韩氏先世居昌黎,后人称其为韩昌黎。昌黎,后人称其为韩昌黎。l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高举儒家道统的大

41、旗,猛烈地反对家。他高举儒家道统的大旗,猛烈地反对佛老,提倡新古文运动,以复兴儒道为己佛老,提倡新古文运动,以复兴儒道为己任。韩愈的著作甚多,流行于世的有任。韩愈的著作甚多,流行于世的有韩韩昌黎全集昌黎全集。 二、复兴儒学与反对佛老二、复兴儒学与反对佛老l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维护中央集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维护中央集权;同情民众疾苦,主张减轻负担;反对权;同情民众疾苦,主张减轻负担;反对僧侣剥削,限制寺院经济。在思想意识上僧侣剥削,限制寺院经济。在思想意识上不满宗教猖獗,主张复兴儒学。不满宗教猖獗,主张复兴儒学。l他认为儒学纲领是仁义道德,这就是先王他认为儒学纲领是仁义道德,这就是先

42、王之道,也是先王之教。之道,也是先王之教。l在道德规范方面,他把仁义与道德并重,在道德规范方面,他把仁义与道德并重,基本内容是仁义。基本内容是仁义。l韩愈还从政治、经济、思想理论多方面揭韩愈还从政治、经济、思想理论多方面揭露了佛教、道教与封建制度不可调和的矛露了佛教、道教与封建制度不可调和的矛盾。盾。第一,佛老是社会祸乱的根源。第一,佛老是社会祸乱的根源。第二,佛老是破坏仁义道德的罪人。第二,佛老是破坏仁义道德的罪人。第三,佛老求出世而破坏纲常。第三,佛老求出世而破坏纲常。三三、“性三品性三品”说及教育的作用说及教育的作用 本质本质品级品级内容内容表现表现与学习教育的关系与学习教育的关系性性与

43、生俱生与生俱生上上中中下下仁义礼仁义礼智信智信善。主于一而行于四善。主于一而行于四可导而上下。一不少有可导而上下。一不少有焉,则少反焉,其与四焉,则少反焉,其与四也混。也混。恶。反于一而悖于四。恶。反于一而悖于四。就学而愈明;可教就学而愈明;可教可导之上下可导之上下畏威而寡罪;可制畏威而寡罪;可制情情接于物而接于物而生生上上中中下下喜怒哀喜怒哀惧爱恶惧爱恶欲欲动而处其中动而处其中有所甚,有所亡,求合有所甚,有所亡,求合其中其中亡与甚,直情而行者也亡与甚,直情而行者也l 这种人性三品的理论,把封建的仁义礼智信等道这种人性三品的理论,把封建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原则,说成是人天生的本性,作为区分善恶的

44、德原则,说成是人天生的本性,作为区分善恶的标准,使各阶级各阶层的人,都遵从道德原则的标准,使各阶级各阶层的人,都遵从道德原则的制约,从而达到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目的。制约,从而达到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目的。l 韩愈制定性三品的理论,其先师的政治意义就是韩愈制定性三品的理论,其先师的政治意义就是以人性的等级来作为社会阶级划分的依据,统治以人性的等级来作为社会阶级划分的依据,统治者是上品,劳动人民是下品,处于两者之间是中者是上品,劳动人民是下品,处于两者之间是中品。品。l 既然人性三品不能变,社会的三个等级也不能变。既然人性三品不能变,社会的三个等级也不能变。l 统治者命定为统治者,被统治者命定为被统

45、治者,统治者命定为统治者,被统治者命定为被统治者,这种力量必然受统治者欢迎。这种力量必然受统治者欢迎。l(一)人性决定教育所起的作用(一)人性决定教育所起的作用l(二)由人性而规定教育的权利(二)由人性而规定教育的权利l(三)人性决定了教育的主要内容(三)人性决定了教育的主要内容 四、四、“学所以为道学所以为道”的教育目的的教育目的 l 在教育领域中,韩愈要求教育要在教育领域中,韩愈要求教育要“明先王之教明先王之教”,使人们明白使人们明白“学所以为道学所以为道”,这也正是教育目的,这也正是教育目的之所在。之所在。l 韩愈提出韩愈提出“学所以为道学所以为道”的教育目的,就是要求的教育目的,就是要求通过教育的手段,通过教育的手段,使人们重新认识儒家的仁义道使人们重新认识儒家的仁义道德,以便恢复儒学的独尊地位,对付佛教和道教德,以便恢复儒学的独尊地位,对付佛教和道教的挑战的挑战。“道道”是他思想的最高范畴,其内涵就是他思想的最高范畴,其内涵就是抽象化了的封建仁义道德。是抽象化了的封建仁义道德。l 在阐述在阐述“道道”的意蕴时,并没有过多地借助上天的意蕴时,并没有过多地借助上天的力量,而是更多地从人性论和伦理方面进行论的力量,而是更多地从人性论和伦理方面进行论证。他的证。他的“道道”已初步地从宗教异化的天命神权已初步地从宗教异化的天命神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