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第五版_第1页
颈椎病第五版_第2页
颈椎病第五版_第3页
颈椎病第五版_第4页
颈椎病第五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常规 (第五版)一、病名项痹中医释义: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正虚,经气不利等所致。以项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GB/T16751-1997)西医颈椎病概念:系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伤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另外,颈椎周围的组织如咽喉、食管等的病变可诱发颈椎病的发生。(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二、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诊断疗效标准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国康复医学会制定的指南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治疗1、中医分型标准: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

2、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肝肾亏虚: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2、西医诊断标准:21诊断要点: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颈部活动功能受限,

3、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22各型诊断标准 颈型: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上述颈项部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神经根型: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 / 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

4、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脊髓型:出现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管狭窄,并证实存在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的颈脊髓压迫;除外进行性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交感型:诊断较难,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果行星状神经节结封闭或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后,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a.耳源性眩晕:由于内耳出现前庭功能障碍,导致眩晕。如美尼耳氏综合征、耳内听动脉栓塞。b.眼源性眩晕:屈光不正、青

5、光眼等眼科疾患。c.脑源性眩晕:因动脉粥样硬化造成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腔隙性脑梗塞;脑部肿瘤;脑外伤后遗症等。d.血管源性眩晕:椎动脉的 V1 和V3 段狭窄导致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全;高血压病、冠心病、嗜铬细胞瘤等。e.其他原因:糖尿病、神经官能症、过度劳累、长期睡眠不足等。椎动脉型: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旋颈试验阳性;影像学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增生;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颈部运动试验阳性。三、治疗:中医治疗方案: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因人制宜,因时制宜。1、中药内服:1.1 风寒湿型证治则:疏风散寒通络选方:蠲痹汤方药:独活、羌活、秦艽、桂心 木香、当归、川芎、乳香

6、桑枝、海风藤、甘草1.2 气滞血瘀证治则:舒筋活络、活血通痹主方:身痛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地龙、香附、羌活、甘草秦艽、灵脂、没药、牛膝1.3 痰湿阻络证治则:祛湿化痰主方:二陈汤加减制半夏、陈皮、茯苓、当归川芎、 生地、红花、香附 赤勺、 甘草1.4 肝肾不足证:治则:补益肝肾,通络止痛主方:虎潜丸加减黄柏、龟板、知母、熟地黄陈皮、白芍、锁阳、虎骨干姜1.5 气血亏虚证: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主方:八珍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地黄、当归、白芍、川芎2、 中成药治疗:采用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止痛类药。风寒湿阻证: 草乌甲素片 0.4mg Bid、附桂骨痛颗粒 5g Bid等中成

7、药。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片 4-6片Bid 、虎力散胶囊 0.3 Bid、独一味软胶囊 0.6 Bid、龙血竭胶囊 0.6 Bid等中成药。痰湿阻络证:通滞苏润江胶囊 1.2 Bid等中成药。肝肾不足证:筋骨痛消丸 5g Tid等中成药。气血亏虚证:四君子合剂 10ml Tid等中成药。3、牵引治疗: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常用且有效的方法。(1)牵引方式:常用枕颌布带牵引法,通常采用坐位牵引,但病情较重或不能坐位牵引时可用卧式牵引。可以采用连续牵引,也可用间歇牵引或两者相结合。(2)牵引角度:一般按病变部位而定,如病变主要在上颈段,牵引角度宜采用 0-10°,如病变主要在下颈段(颈 5

8、7),牵引角度应稍前倾,可在15°30°之间,同时注意结合患者舒适来调整角度。(3)牵引重量:间歇牵引的重量可以其自身体重的 10 20确定,持续牵引则应适当减轻。一般初始重量较轻,如6 kg开始,以后逐渐增加。(4)牵引时间:牵引时间以连续牵引 20 分钟,间歇牵引则 20 30 分钟宜,每天一次,1015天为一疗程。(5)注意事项: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年老体弱者宜牵引重量轻些,牵引间短些,年轻力壮则可牵重些长些;牵引过程要注意观察询问患者的反应,如不适或症状加重者应立即停止牵引,查找原因并调整、更改治疗方案。(6)牵引禁忌症:牵引后有明显不适或症状加重,经调整牵引参数后

9、仍无善者;脊髓受压明显、节段不稳严重者;年迈椎骨关节退行性变严重、椎管狭窄、韧带及关节囊钙化骨化严重者。4、推拿治疗:操作的基本要求:必须掌握“轻、稳、准”的原则,切忌暴力强行屈伸和旋转头颈。因手法不当造成颈椎骨折脱位损伤脊髓引起截瘫甚至猝死中已屡有报道,应吸取教训。推拿每次约15min左右,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一般对神经根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较好;对脊髓型效果较差,最好不要应用或禁用。5、针刺治疗:(1)普针:穴位:颈夹脊,风池,大椎,肩井、肩中俞,后溪。常规针刺。(2)电针:一般针刺得气后,选用以上穴位两组加电针治疗30分钟(通电以患者耐受作为限度),(3)浮针:找到局部疼痛点或

10、引起疼痛的触发点,以8号针头刺入,留针时间40分钟后根据辨证出针。6、五行灸治疗:沿针刺经络穴位进行悬灸或隔物灸。7、蜡疗:颈部介入1-4号中药介质,各症均可采用。8、中药外敷疗法:外敷我科自制中药散剂,辨证使用,消瘀止痛散+温经通络剂调敷。9 、物理疗法:9.1中频疗法: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9.2微波疗法: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9.3超激光照射法:每日1次,每次14分钟,5次为一疗程。9.4骨质增生治疗仪: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9.5红外线照射疗法: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9.6确定中西医结合新疗法,小针刀治疗颈椎病。9

11、.7阿是超声波治疗仪(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不适用):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9.8 药枕治疗、(我科专用)睡觉时颈部使用。9.9中药熏药:科内制剂。10、西医治疗:10.1镇静镇痛药物:如消炎痛25mg 每日三次,连服7天,或芬必得300mg 每日2次, 连服7天,先乐克50mg 每天2次, 连服7天。必要时,选用安定5mg,每日一次,连服3天10.2液体治疗颈型:扩血管松解肌肉痉挛,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5%的GS250ml+丹参粉针0.8g静滴每分钟50滴;5%的GS250ml+胞二磷胆碱0.75静滴每分钟50滴。神经根型:脱水抗炎,扩血管营养神经,20%甘露醇250ml+

12、地塞米松10mg静滴20分钟或20%甘油果糖液250ml,缓慢滴注,1次/日;10%GS250ml+丹参粉针0.8g每分钟50滴;10%GS250ml+维生素C 3.0+维生素B60.2每分钟50滴。脊髓型: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其药物治疗予以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0mg静滴20分钟或20%甘油果糖液250ml,缓慢滴注,1次/日;10%GS250ml+丹参粉针0.8g每分钟50滴;10%GS250ml+维生素C 3.0+维生素B60.2每分钟50滴。椎动脉型:予以倍他司汀、丹参粉针以改善大脑循环、活血化瘀,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0mg静滴20分钟,或20%甘油果糖液25

13、0ml,缓慢滴注,1次/日,低分子右旋糖苷250ml+维脑路通600mg;对呕吐症状明显或出汗多者,可适当补钾维持电解质平衡。三、难点分析 我科主要以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疗法,手段多、疗效较好、安全、无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但在该领域围绕针灸推拿如何提高临床疗效,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就其一部分效果不明显的病人,分析为祖国医学认为颈椎病属“痹病”范围,其病位深至骨骼,在临床中如果采用一般的针刺方法,深度不能达到病所,而不易气至病所,因此其疗效不如意。临床上少数病人急性期病人活动头颈部可以引起颈、肩、臂部痛,或呈上肢放射痛,常伴手指麻木感,晚间痛重,影响休息。慢性发病病人多感颈部或肩背部酸痛,上肢

14、根性疼痛或指端有麻木感。在治疗过程出现症状疼痛症状好转较慢。效果不理想。四、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五、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重症者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患者睡卧枕头不宜过高,要高低适度。(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座椅及床铺避免晃动。(4)急性发作期注意减少颈椎活动,必要时制动。2、病情观察(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3、用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2)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