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深入理解减灾防灾教学案_第1页
自然灾害深入理解减灾防灾教学案_第2页
自然灾害深入理解减灾防灾教学案_第3页
自然灾害深入理解减灾防灾教学案_第4页
自然灾害深入理解减灾防灾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自然灾害 ) 深入理解减灾防灾教学案第一节深入理解减灾防灾【教材分析】 防灾减灾是采取多方面的有效措施, 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的简称。 防灾是对自然 灾害采取的避防性措施, 它是最经济却是重要而有效的减灾措施。 防灾与减灾是综合性、 系 统性地维护地球健康与世界安全的有效措施。 进一步探讨包括生态、 环境治理在内的综合减 灾途径,仍然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防灾减灾的涵义 2学会区分减灾防灾中的社会行动和个人行为 3了解国际关注的减灾防灾的重点,减灾项目及减灾战略2、能力目标 1理解减灾防灾的重要作用 2掌握减灾防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

2、良好的个人行为规范。3、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形成: 以正确的人地观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形成人类可以有效减轻自然灾害危害的正确的 减灾观,增强减灾防灾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防灾减灾的涵义【教学难点】防灾减灾的作用【教学方法】 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你知道古代和现代哪些著名的水利工程?其中有哪些具有防灾功能?你能 说出他的结构和历史吗?课件展示都江堰风光,都江堰的结构、功能、历史。提出问题 都江堰工程是怎么实现分洪减灾、 引水灌溉、 泄洪排沙的?都江堰水利工 程设计思想有哪些优点?给你哪些启示?总结归纳 都江堰工程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减灾防灾工程。 它由三部

3、分组成, 巧妙利用 自然规律, 既解决了自然灾害的威胁, 也解决了引水问题。 都江堰工程为我们的减灾防灾做 出了示范和榜样。 我们要学习都江堰工程的设计理念巧妙利用自然规律, 和谐人地关系。板书 第一节深入理解减灾防灾 【一】减灾防灾的涵义 提出问题人类的技术水平进步很快, 生产力飞速发展,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征服自 然灾害”、“战胜自然灾害”了呢?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呢?学生活动阅读教材 P72,结合课件展示内容,回答以下问题。总结归纳 虽然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 但是我们的力量还是十分有限的, 对于 自然灾害我们只能“减灾防灾”,而不能“战胜”或“根治”或“杜绝”自然灾害。所以, 减

4、灾防灾的涵义就是尽力减少自然灾害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板书1. 减灾防灾的涵义提出问题“国际减灾十年”和“国际减灾战略”倡导:科学减灾。我们实现“科学 减灾”,必须要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如何看待减灾防灾与发展的关系?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总结归纳减灾防灾是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命及财产免受损失。那么我们做好了减灾防灾也就相当于增加了经济收入,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板书2. 减灾防灾与发展关系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唯一的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上,经济发展一定要注意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减灾防灾也应该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结合。同学们阅读教材P73后,对比两种减灾防灾观念,填下面表格。学生活动阅读教材 P73,

5、结合刚才所学内容,填表。板书3. 减灾防灾与生态环境减灾防灾观内涵表达人地关系是否注意与周边 环境结合举例传统减灾防灾观战胜自然、杜绝 灾害人类中心论来源:否鲧治水科学减灾防灾观顺应自然、因势 利导人地伙伴论是禹治水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填红色文字内容承转减灾防灾不是某个人的任务,他需要我们大家都参与进去。所以,减灾防灾既需要政府努力制定政策、科学研究、做好宣传,更需要公众和个人的积极参与、扩大宣传、 普及知识。板书【二】减灾防灾的社会行动和个人行为课件展示社会宣传图片、减灾防灾相关法律文件或图片、汶川地震中参与救援的社会人士。提出问题社会应该做哪些努力?这些工作有什么联系?如果你是一名政府的工作

6、者,你认为还应该做出那些努力?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4,和课件展示内容后, 分组讨论,总结意见,回答以下问题。注意问题的条理性、合理性、实用性总结归纳2017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 8.0级特大地震,国家及时反应,迅速 行动,为最大限度的拯救生命和财产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国内外社会人士也积极响应这场拯救行动,他们作出的贡献不可磨灭,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说明了,政府要做好减灾防灾的规划与指挥,必须要做到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和灾后评估;既要防灾,更要救灾、抗灾;灾后要做好灾区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同时完善法律, 做好灾害的宣传工作。板书1. 社会行动课件展示减灾防灾宣传画、漫画。提出问题你知道哪

7、些灾害中自救的措施?这些措施科学吗?我们在应对自然灾害时 应该怎么做?如何理解个人应对自然灾害的“十字要诀”?学生活动阅读 P74-75,结合课件展示内容,分组讨论问题,总结规律和方法,回 答提出的问题。总结归纳自然灾害发生时,个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次自然灾害的生命损 失程度 科学的个人防灾行为不仅可以挽救自己的生命,甚至还可以救助他人,挽回更多人的生命。所以,在自然灾害中我们的个人行为要做到以下几点:1拯救生命优先是灾难救助的一项基本原那么2面对自然灾害要镇静、发扬团队合作精神、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励自己、感染他 人。3当灾难到来时,一定要采取科学的冷静的行动,这与要我们平时学习和积累

8、丰富 的经验。学生活动完成教材 P76 “活动”。分组讨论,总结答案。板书2. 个人行为总结归纳只有10正确。承转减灾防灾对于每一个国家的政府来说都很重视,所以国际上在减灾防灾方面的合作是非常多的。板书【三】减灾防灾的国际努力提出问题你认识教材 P76图片上的英文吗?试着翻译一下。学生活动翻译内容总结归纳国际上的减灾防灾的组织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联合国组织实施的“国际减灾十年”计划1990-2000年和其后续的“国际减灾战略”计划。课件展示“国际减灾十年”和“国际减灾战略”的相关材料和图片。学生活动自学教材 P76-77内容,并结合课件提供的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国际减灾十年”?他的主

9、要目的是什么?“国际减灾十年”起到了什么 作用?给你什么启示?2什么是“国际减灾战略”?为什么在“国际减灾十年”之后实行“国际减灾战略” 其目标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提出问题国际减灾精神ABC有什么含义?学生活动阅读教材 P78 “知识窗”内容,回答以下问题。课堂小结略【板书设计】第一节深入理解减灾防灾【一】减灾防灾的涵义1. 减灾防灾的涵义2. 减灾防灾与发展关系3. 减灾防灾与生态环境减灾防灾观内涵表达人地关系是否注意与周边 环境结合举例传统减灾防灾观科学减灾防灾观.【二】减灾防灾的社会行动和个人行为1. 社会行动2. 个人行为【三】减灾防灾的国际努力1“国际减灾十年”2“国际减灾战略”

10、【布置作业】课下分组合作,图书馆或网络上查阅资料,完成教材P78 “活动”。【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减灾防灾的第一节课。不仅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突出了学生的减 灾防灾科学方法的教育和抵抗自然灾害的必胜信心。在教学组织上要注意增加教学案例,比如:汶川地震的救援、我国南方雪灾的救援等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的深化理解,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学案设计课题:深入理解减灾防灾【学习目标】1、了解防灾减灾的涵义2、学会区分减灾防灾中的社会行动和个人行为3、了解国际关注的减灾防灾的重点,减灾项目及减灾战略4、理解减灾防灾的重要作用【知识预习】一、减灾防灾的涵义1、阅读教材P72 73内容,了解:1减灾防灾的

11、涵义:2核心是2、如何实现减灾目标 3、减灾防灾的重要作用有4、减灾防灾工作的重要原那么二、减灾防灾的社会行动和个人行为1、阅读P74教材内容,说一说为什么说“减灾首先是一项社会行动”?2、读图4-1-4 “减灾系统工程框图”,该图说明了在减灾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表达了减灾系统工程的复杂性。三、减灾防灾的国际努力1、看图4-1-6和图4-1-7,说出:IDNDR图标代表:ISDR图标代表:2、读P76 77教材内容,了解:1“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的时间 主要目的: 减灾活动重点:意义:2“国际减灾战略”活动由来:基本目标:主要减灾战略:【精讲点拨】1、减灾防灾的核心是 减少灾害发生的次

12、数战胜自然灾害杜绝自然灾害减轻灾害发生的损失A、BC、D分析:减灾防灾的核心在于“减”,就是强调减少灾害,减轻灾害,而不是根 本上“杜绝和战胜灾害”。答案:C2、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该图反映的是救助措施,其救助措施主要包括:一方面是,另一方面是。2A属于救助措施中的方式,另外常见的方式还有。3B和C均属于救助措施中的,其中 B属于主要方法中,C属于。4同地震的救助相比,洪水中的救助,主要是在进行,其中更为重要。【当堂检测】分析:从图中的信息提示可以看出.此图反映的杲洪水救助措施,此措施主要 包括两詔分,即=一星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日和匸图展示的分剂是科学控水和 做人工呼吸抢救潺水人员.答案

13、:洪水 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 如何抢救溺水人 员 (2)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 向落水者撻教主圏 向落水者撻教生衣或划骼、 滸泳去救人 (打如何抢敎35水人员 科学控水 拉直喉管做人工呼吸 (4) 洪水岌生过程中互敕1、关于都江堰的正确表达是是世界上最早的无坝引水工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历史上曾发挥重要的水利功能,现在已经荒废是典型的减灾防灾工程A、B、C、D、2、关于减灾防灾的正确说法是减灾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减灾防灾是由社会行动和 个人行为构成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减灾防灾工作必须与生存环境治理相结合只 要多建些防灾减灾工程,就能消除灾害A、B、C、D

14、、3、减灾防灾的作用有具有增产作用,能产生经济效益有利于保持政治、社会的稳定有助于人 类思想、文化、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A、B、C、D、4、减灾防灾的正确个人行为是增强减灾防灾意识抢救财产优先保持健康的心态实施减灾工程A、BC、D5、“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减灾重点针对的自然灾害是地震水灾旱灾海啸A、B、C、D、6、关于国际减灾精神的正确表达是A、防灾意识是核心B灾后救援是核心C、国际合作是途径D灾后救援是重点7、读下图,完成有关问题1上图中的 A B、C是泥石流自救中跑的方向,请判断出现其中哪种方向 是对的?哪种方向是错的? 。2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应该怎么做? 。8将

15、下面“减灾系统工程框图”中的空框填上相应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说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答案情景设責(1) 无坝引水<2)体现了老子之道法自然槨的思想和世顺应自煞,因势利导'的治水思鶴. 它噸应了自然擬律,既能分洪减灾又能灌瀛成都平嵐'是人地关系和诺的具体体(1)就是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减少灾害的发生井融轻灾害发生时的损失(2) 铁心在干减笃在观念上强调减少灾害,减轻灾情.2+依鞍于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 佐轅于人的观念的进步,即科学减灾现念 依轅于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齐 减少灾害损失,实际上相当于増加国内生产总値有利于保持经济、政治利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可持续发展

16、目标的实现4. 整治国土、改善坏境与减灾防灾工件进行给合規划和配套实施'注童減灾2列举5项减灾防灾的社会行动。工程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减灾防灾工作与生态环境相结合。5、 1这种认识错误。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是自然异常变化的结果,如台风 过境、地震、火山喷发等灾害是人类无法杜绝的,但通过预防措施可以减少灾害带 来的损失。2自然灾害的发生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很大关系,如在山区被坏植 被、乱挖矿石等活动会诱发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所以不注意生态环境治理,会添加新的灾害。三1、从自然灾害的科学研究、科技攻关、建立信息系统,判定减灾规划、健全 法划,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到开展灾害教育,加强国际

17、合作等都需要政府的组织领导 和协调。2、政府,各种社会行动只有通过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协调,才能有效实现减灾。3、1拯救生命优先是灾难求助的一项基本原那么。2图中救灾人员将顽强的幸存者从废墟中救起。我们可以从中培养保持健 康的心态。如镇静,要有团队精神,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3在不同的灾难和瞬息万变的灾情面向,需要冷静地采取适当应对方式, 切忌鲁莽行事。4、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政府领导下 的全社会行动,也需要广大社会公众的个人参与。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如强烈 地震发生时,个人行为和社会行动相结合,才能做到更好的减灾防灾。2避震方式:不要跳楼,可采用“伏而待定”避震法

18、;空间选择,易 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行动方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眼睛, 掩住口鼻;震后应设法离开室内,以防余震。四1、IDNDR指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SDR:指国际减灾战略。2、19902000年,通过国际社会协调一致的努力,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开发新技术,提高各国减轻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减轻自然灾害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重点针对地震、飓风、海啸、水灾、火山 爆发、火灾等突发性自然灾害。意义:培育了一种灾害预防文化,提高了减灾在政治上的地位,许多国家和地 区制定实施了各种减灾项目。 2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的后续发展。基本目标:提高社会对灾害的 防御能力,通过减灾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结合,将后来的对灾害的简单防御变 为与对灾害风险的综合管理。3、“让台风远离你我他” ,“关注北方雪灾”等有话可说即可。【五】基础过关1 、 B 2 、 A 3、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