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融合研究综述_第1页
中国媒体融合研究综述_第2页
中国媒体融合研究综述_第3页
中国媒体融合研究综述_第4页
中国媒体融合研究综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媒体融合研究综述李扬摘要对2021年我国媒体融合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梳理,发现2021年我国媒体融合研究主要聚焦于媒体融合内涵、媒介融合路径与对策、融合新闻业务、新闻教育改革及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其开展趋势等主题;研究方法上以定性研究为主,个案研究法运用较多。关键词媒体融合;对策;融合新闻业务;教育改革;趋势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360202107-0001-03近两年,随着“媒体融合被纳入国家战略,处于政策利好期加之互联网新技术的支撑,其开展势头猛劲。相应地,我国学界对“媒体融合的研究同样开展迅速,尤其是在2021、2021年里,国家领导人提出“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

2、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后,关于这一议题研究数量更是猛增。笔者对2021年学者们研究的“媒体融合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与以往相比,2021年关于媒体融合研究的侧重点有所变化,2021、2021年的研究中,对“媒体融合内涵及其本质动因的研究数量偏多,而2021年那么将研究侧重点放在了对媒介融合路径与对策的探讨上。此外,学者们对其他方面如:媒体融合背景下融合新闻业务、新闻教育改革及人才队伍建设等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个案研究方法运用较多。多数学者的研究基于新闻学、传播学的知识框架,也有一些学者运用了经济等全新角度的解读“媒体融合现象,为研究开拓了新视角。在对论文内容分析研究时发现

3、许多研究对“媒体融合及“媒介融合并无严格区分,因此本文将在论述中把二者等同对待,并依据具体研究成果的表述而选择使用。1关于媒体融合内涵解读的研究对于媒体融合内涵的解读,研究进一步深化,较之以往更多从新闻传播视角下的理解,2021年的研究有的从技术视角下分析其内涵;有的深入剖析了其经济层面的本质;此外,也有从媒介间性理论出发或跳出媒介内部,从社会形态角度重新理解媒体融合的。吴文涛等人从技术创新的视角,以卡尔·米切姆广义技术框架论为支撑,构建了“四维一体的媒介融合内涵体系:首先,是工具维度的物品融合,强调物质技术层面的融合;其次,是知识维度,强调智力成果,包含媒介知识的融合;再次,是过程

4、维度,强调媒介使用者活动方式的融合;最后,是意志维度,即有不同形态的主体“人个体主体、群体主体、社会主体、人类主体的不同状态的融合【1】。吕铠和钱广贵从经济学角度对媒介融合的进行了解读:媒介融合是由于技术进步及管制放松带来的“媒介市场边界的模糊和产业革命的发生,本质是产业间的产业融合,这其中不仅包含着“各媒介产业之间的融合,更指媒介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开展【2】。还有研究者从媒介间性理论出发指出,随着新旧媒介之2021年中国媒体融合研究综述李扬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摘要对2021年我国媒体融合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梳理,发现2021年我国媒体融合研究主要聚焦于媒体融合内涵、媒介融

5、合路径与对策、融合新闻业务、新闻教育改革及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其开展趋势等主题;研究方法上以定性研究为主,个案研究法运用较多。关键词媒体融合;对策;融合新闻业务;教育改革;趋势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360202107-0001-03间的融合走向纵深阶段,过多强调技术层面的“媒介融合并不能对融合现象做出准确的诠释,而“媒介间性那么可成为理解新旧媒介之间融合的另一个视角,它以媒介文化为研究主体,把每种媒介都看作是有独特内容生产体系和文化特征的个体。媒介融合侧重技术维度,而媒介间性那么侧重媒介文化维度,两者的相加交融,恰恰解释了“媒介边界的消解现象【3】。有研究者指出无论是从多媒

6、体生产环节及资源的整合,还是放大到消费者及产业形态理解媒介融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黄旦、李暄综合曼纽尔·卡斯特的“网络社会、延森的“三重媒介以及pool对“网络特征的观点,从社会形态层面对媒介融合进行了界定,指出媒介融合是“以数字技术为元技术平台,将不同维度上的媒介整合为一体,在社会形态上反映的便是形成一个全球化、涌动的“网络社会,在这其中,媒介机构是网络中的一个以多项连接和分享为目的的节点式渠道【4】。2关于媒体融合的路径与对策研究伴随着媒体融合的进一步深化,2021年更多学者将研究侧重点放在了对媒介融合路径及对策的研究上。但学者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内容为王或“渠道为王,而是从更廣阔的

7、视角去思考,以期对我国媒体融合实践开展提供新的开展思路。有研究者对中国报业现状进行研究,针对纸媒广告收入、报业经营、创新动力欠佳,中高层离职转型成潮流等,提出了媒体自救转型的建议举措:以“报业+模式使报业集团多元化开展,实现“跨界经营;将“读者角色转变为“客户,以满足客户需要凸显用户价值;充分利用资本,创立“新媒体+新闻网站等模式促开展,实现上市经营。这也为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开展、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5】。有研究者针对媒体融合开展现状,提出了“搅局的概念,指出了媒介融合需要在以受众需求为导向的前提下,通过创造竞争独一性、强化资源控制力、转换开展思路等方式改变游戏规那么、创新思路以及竞

8、争方式,建立新的内容机制、渠道规那么、营销规那么、价值规那么,改变管理流程,重视渠道网络建设。通过对媒介市场新规那么“排序,获得颠覆性竞争优势【6】。严三九指出“渠道形态的进化及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媒体融合开展的格局,而“技术“产业“内容“资本“体制等五种驱动要素综合作用,将会促进渠道的生态融合。基于此,他提出假设干加快媒体渠道融合的具体策略:结合新兴媒体的渠道优势与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为平台化开展创造条件;在把握内容、用户、渠道等不同关系特征的根底上制定个性化渠道延伸策略;面向用户市场在不同场景中的需求思考渠道应用路径;跨界运营,满足用户需求以及市场需求,以“互联网+资本模式推动渠道融合【

9、7】。有学者将注意力放在了出版业的融合转型上。有研究者指出,出版融合需要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的根底上,创新生产管理流程,建立健全生产流程、绩效考核一体化体系;开创融合型数字产品效劳体系;运用新技术促进数据出版、智慧出版等出版新业态的开展;强化配套保障措施,投入全方位、立体、多层次人、财、物资源;尝试体制机制革新,逐步形成“部门制+公司制+股权制的市场化出版融合开展机制8。孟育耀指出,出版产业在政策扶持、产业基地建设、并购重组等措施的实施下,加快了融合转型的步伐,但仍存在如内容存量资源开发缺乏、产业链开展不均衡、细分市场开拓缺乏等问题。对此,该学者对数字出版产业的运作提出了应对方法:加

10、快数字内容资源的深度整合;加强阅读终端市场的开发;建立产业链协商机制;形成出版产业集群创新扩散机制9。李宝玲将我国出版数字化与国外兴旺国家进行比较指出,我国传统出版企业存在数字化参与以及集中程度低、缺少对数字版权控制力、在竞争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等问题,并基于融合开展理念提出了开展策略:首先,走集团化道路,开展传统出版业数字化业务;其次,优化出版产业链,打造全媒体出版模式;再次,转型升级,打造功能完备的新型现代出版企业;最后,政府部门发挥积极作用,从法律、制度、标准、政策等方面优化出版数字化开展的生态环境10。3关于融合新闻业务的研究有研究者提出媒介融合成为了新闻业务开展的持续动力。由此,分析了

11、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闻采编开展新方向:无论在突发事件还是普通新闻报道及采编中,新闻传播主体开始向社会群众转变;数字网络平台等多种技术的使用使得媒体实施报道及编制等新闻业务流程实现了重新整合;媒介融合下新的新闻理念使得新闻报道模式强调方式多样、视角多元11。也有研究者看到了VR技术对媒体融合转型带来的机遇。赵金认为,VR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可以给媒体提供新的传播视角和叙事方式,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也可由此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基于此,他认为媒体融合正在深化,未来媒体可能统一成“采访平台+制作平台+传播平台的综合性媒体形式。此外,传统媒体的转型可以尝试跨界合作、自身内容与科技公司技术结合,以形成强大的

12、竞争力;最后,传统媒体转型需要真正以用户的需求为己任12。王成亮专门针对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编辑业务变革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假设干变革途径:首先,变革编辑理念,注重贴近用户读者;其次,在信息产品的内容、形态等方面变革,提供多种类型的信息产品;最后,编辑应提高对信息把握的敏感度,提升个人工作技能,正确认识自身职能13。4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教育改革及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当前媒介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为了更有效地应对媒体的转型,新闻教育的改革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不容无视,众多学者对此议题进行了研究。对于高校新闻教育改革,有研究者从需求侧的角度分析指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包含着更多内涵:需具备除专业

13、知识外的多元知识体系、数据可视化处理能力等专业性媒体技能、关注用户等开放式的思维观念、国际化视野等。据此,汤景泰等人提出了新闻传播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路径:第一,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媒体融合为导向培养人才;第二,重构实践的课程体系,如增开业界急需的新方向、新专业;第三,通过完善校内实习基地、寻求校外媒体合作等方式完善实践体系,拓展实践渠道14。张星等研究者认为跨媒介的信息策划与整合能力、熟练使用各种新媒体技术手段和工具的能力、超强的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是当下媒介融合的信息环境下对新闻人才的要求。并对新闻教育提出了相关的改进策略:要有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上强调打破专业壁垒,多科

14、融合,注重实践;注重师资队伍培养:整合现有师资力量,同时积极引进媒体业界精英,两者优势互补,促进新闻教育改革15。还有学者对媒融体合环境下具体新闻采写业务教学进行了研究。谢庆立以北外新闻采写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将“模拟融合新闻媒体引入课堂,从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两个层面对新闻采写课程进行教育改革。首先,结合新闻业最前沿开展,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提炼教学模块专题,精讲多练,注重强化学生能力;其次,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传统的讲授讲评模式,强调新闻采写课程实践性。采写过后,模拟现有新闻媒介组织结构方式,组建模拟融合媒介机构,定期发布学生作品。这为其他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启发16

15、。参考文献【1】吴文涛,张舒予.技术创新视角下“媒介融合动因、内涵及趋向J.中国出版,202114:9-12.【2】吕铠,钱广贵.媒介融合的多元解读、经济本质与研究路径依赖反思J.湖北社会科学,20212:193-198.【3】张玲玲.媒介间性理论:理解媒介融合的另一个维度J.新闻界,20211:12-18.【4】黄旦,李暄.从业态转向社会形态:媒介融合在理解J.现代传播,20211:13-20.【5】张晋升,郭凯.2021中国报业:融合与重构成为新常態J.传媒,2021上:20-22.【6】陈接峰,许凌虹2021.搅局:媒介融合与媒体转型的路径与方法J.编辑之友,20213:67-74.【7】严三九2021.中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渠道融合开展研究J.现代传播,20217:1-8.8张新新2021.出版业融合开展的趋势与对策建议J.中国编辑,20215:66-70.9孟育耀2021.基于融合视角的数字出版产业的运作策略J.科技与出版,20216:102-105.10李宝玲2021.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出版业数字化开展的路径选择J.科技与出版,20218:115-118.11朱妍2021.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采编的新方向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