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下_第1页
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下_第2页
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下_第3页
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下_第4页
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下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订立会导致第三人的信赖,第三人有可能基于此信赖而有所行为,否定第三人利益合同,会使第三人的信赖利益受损,其忽视了第三人将会出于对合同的信赖而安 排自己事务的可能性,将使第三人的信赖落空。而且,允许合同当事人在形成利益 第三人的合意后随意反悔而不受约束,在道德上也不可接受,有违诚信。科宾(Corbin)先生 认为,“在所有司法管辖区内,都一直存在着承认和强制执行第三人权利的压力。通过对第三人实施了救济的几千个案件的研究表明,对被告人没有任何不公;相反,其研究表明,拒 绝给予救济可能与一般的正义与便利观念不符,而且那些被拒绝给予救济的案件经常在事后被认为与现存道

2、德有惊人的冲突。”3.成本节约的考虑否定第三人利益合同,使得第三人的正当利益只能通过向债权人主张来实现,债权人此后还得向债务人追偿,虽然最终也可达到与第三人直接向债务人主张权利 一样的效果,但无形之中当事人付出了更多的成本。有学者认为,允许第三人直接向债务人起诉,将不止一次地简化诉讼环节。台湾学者所称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缩短给付功能 ,也正体现的是此种成本节约的效果。学者认为,受益第三人的权利还基于这样一个事实, 即允许由受益人享有这种权利,可在尽可能少地采用诉讼的方式下,实现受约人的意向和满足受约人的希望。四、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效力(一)第三人的权利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效力,首先体现为第三人直接请求权

3、的取得。第三人是否知道当事人间订立的合同,以及是否有行为能力,对其权利之取得不发生影响。且第三人权利取得不以其 承 诺为必要,因为如须第三人承诺,则为普通合同,而非第三人利益合同了。(注:参见刘清波:民法概论(上册),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300页。)第三人在合同订立时是否存在或确定,也无关紧要,只要第三人在合同履行时能予确定即可。第三 人权利为合同权利,取决于创设这种权利的合同的有效性,如果该合同为无效、可撤销或不可强制执行,那么第三人的权利也受同样的影响。第三人权利的取得,系基于合同当事人的授予第三人利益的意思,此种意思可通过推定加以确定。合同确立的债务人的给付义务指向第三人,义

4、务履行的直接效果便是使第 三人受益,这样,效果的直接性与义务的确立为其意思,合在一起,构成了推定其有利益第 三人意思的基本前提。这里,债务人给付的方向是一关键因素,如果债务人的给付是指向债权人的,则即使第三人可因债务人的履行行为而获益,也不能推定当事人有利益第三人的意 思。当事人无利益第三人的意思,给付并非指向第三人,而第三人从合同履行中间接获益的,实际上属于经济学上所言的外部经济,此种情况下,第三人无法律上的权利。而 “如果合同当事人明确规定,某一合同因履行而会受益的第三人不应该有法律上可强制执行的权利,那么,法院应当赋予当事人这种明确的意思以效力,拒绝给该第三人以任何直接的 救济。”同样,

5、合同当事人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第三人取得权利的条件,对第三人的可强制执行的权利附加明确的先决条件这一事实,并不表明合同当事人希望第三人没有任何权利,或者表 明使第三人受益不是他们的目的。此时授予第三人以附条件的权利为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因而第三人的权利便受该条件的约束。第三人权利在性质上为合同债权,与普通合同债权具有相同的效力,在其遭受侵害时,便可发生损害赔偿请求权,同时第三人还享有债权人撤销权、代位权、债权处分权等。第三人 权利虽然系直接取得,但第三人也可拒绝接受该权利,一经拒绝即视为权利自始未发生。拒绝接受利益的权利是第三人独立人格的体现,实属当然。(二)债务人的抗辩第三人的权利为合同债权,因

6、而债务人得依合同所生一切抗辩对抗第三人。例如债务人在债权人未履行其合同义务时,可主张同时履行抗辩、先履行抗辩;可主张合同无效抗辩、合 同已被撤销抗辩等。此外,债务人还可以主张对第三人直接发生的抗辩,例如以第三人已免除其债务或第三人之请求权已超过诉讼时效为抗辩、以对第三人之债权为抵销抗辩等。 (注: 参见胡长清:中国民法债编总论,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406页。)但是,债务人不能以其基于第三人利益合同之外的关系而发生的对债权人的抗辩,对抗第三人,也不能以债权人可对抗第三人的抗辩来对抗第三人。第三人的权利受合同的制约,债务人拒绝应第三人的请求而为给付的抗辩权,主要便是基于该合同。除此之外,该合

7、同的类型对第三人与债务人间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合 同为保管合同的场合,债权人与债务人约定,债权人为债务人保管一定物品,债务人直接向第三人支付保管费,此时如果第三人向债务人提出请求,债务人便能以保管物未交付、保管 合同为实践合同为理由拒绝。另外,第三人利益合同与赠与的关系,颇值探讨。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第三人系纯受利益,但能否因而将第三人定位为受赠人?本文认为,在债务人已从债权人处收取对价的情况下 ,债务人不应享有赠与人可享有的权利;而在债权人系为了清偿其所欠债务而订立合同时, 债权人也不应处于赠与人的地位。因而可区分以下两种情况:(1)债权人欲向第三人为赠与 ,而与债务人约定,由债务人直

8、接向第三人为给付。此种情况下,不管债务人是否同样是基 于 赠与的意思而订立合同,赠与规则对该合同均应有适用余地,债权人享有合同法规定的赠与人享有的权利,例如合同标的物权利移转之前,债权人有撤销的权利。因为此时第三人 实际上是受赠人,让第三人处于比普通受赠人更优越的地位,无正当基础。(2)债权人非基 于赠与的意思,而与债务人约定,由债务人直接向第三人为给付。这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 债务人同样非基于向债权人为赠与的意思而订立合同,以及债务人基于赠与的意思订立合同 .前者自无赠与规则适用的余地,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债务人应享有赠与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此时让债务人处于比普通赠与人更劣的地位,也无正当基础

9、。(三)当事人变更、撤销合同的权利当事人变更、撤销合同可包括单方变更、撤销和双方变更、撤销。当事人单方变更、撤销合同的,以享有变更、撤销权为前提,这可包括法定变更、撤销权和约定变更、撤销权。在 法定撤销权发生的情况下,当事人应可依法行使撤销权,这对第三人利益合同也不应例外。不应为保护第三人的利益,而剥夺合同当事人基于法律规定而发生之权益。但对于债权人能 否独立地行使法定撤销权,学者有不同的观点,王泽鉴先生认为,在第三人表示接受利益后,债权人行使法定撤销权应经第三人同意。(注: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7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9 、162页。)而在合同约定的条件具备,一方当

10、事人 的撤销权发生时,该当事人也可行使,因为此项权利与第三人的权利一样均产生于同一合同 ,合同中发生约定撤销权条件的设定,也可视为对第三人权利的一项限制。总之,第三人的权利为一合同权利,该权利应受该合同的制约。当事人是否有权协议变更、撤销合同,这涉及当事人与第三人利益的平衡。英国法否认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理由之一便是,如果第三人可强制执行合同,那么合同当事人撤销或变更合 同的权利则被不当限制了。承认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各国,均对平衡当事人与第三人 的利益作出了一定的努力,这体现在具体的规则设计之上。首先,在第三人表示接受合同利益前,当事人可以变更、撤销该合同。此时,当事人不必为是否接受利益尚未确定的第

11、三人的利益,而丧失变更、撤销合同的权利。第三人的接受的 意思表示,可使其权利确定而不可撤销。这一定程度上是基于要约与承诺的法理。第三人的接受意思可为明示,也可以通过其行为加以推定,例如,第三人的起诉行为或向债务人提出 请求的行为本身,便表明其有接受的意思。其次,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保留了不经第三人同意而协议变更、撤销合同的权利,则当事人享有协议变更、撤销合同的权利,而不管第三人是否已表示接受利益。保留该权利的条款 是合同的一部分,也构成对第三人权利的限制。但在第三人不知道合同中有此条款并已表示接受的情况下,当事人是否仍可协议变更、撤销合同,难下定论。这里需考虑的因素有:第 三人有无基于信赖而作出

12、了一定的行为、该信赖是否合理、当事人有无告知义务、第三人的不知是否有过错等。笔者倾向于,在第三人基于合理的信赖而改变了自己的地位的情况下, 限制当事人协议变更、撤销合同的权利,以保护第三人的信赖利益。在合同当事人未保留协议变更、撤销合同的权利,且第三人未表示接受时,当事人是否均可协议变更、撤销合同,仍需探讨。这里,关键在于,如果第三人已基于对合同的合理信赖 而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变更、撤销合同就可能损害第三人的信赖利益。而不为此种信赖利益 损害提供救济,可能与我们的正义观念不合。因而在第三人基于合理的信赖而作出了一定行 为时,应保护第三人的信赖利益,排除当事人协议变更、撤销合同的权利。我国合同

13、法第19条规定:“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的,要约不得撤销。”其所体现的正是此种信赖利益的保护。这里合同当事人与要约人的法律 地位相同、第三人与受要约人的法律地位相同,为第三人信赖利益提供救济,与为受要约人信赖利益提供救济,系基于相同的法理。其救济方式均为,使受救济人得到其相信其能得到 的东西。美国第二次合同法重述也有相似的规则,其第311条规定,在受益人基于对合 同的正当信赖而实质性地改变自己的地位时,当事人协议变更、撤销合同的权利消灭。(四)发生在债权人与债务人间、第三人与债权人间的其他效力债权人依第三人利益合同,可取得的对债务人的请求权,其可请求债

14、务人向第三人为给付 . 债务人拒绝为给付时,其可请求法院强制执行。而在第三人拒绝接受给付时,视为第三人自 始未取得权利,此时债权人能否请求债务人向其为给付不无疑问,胡长清先生认为,应根据当事人有无特定保留的意思表示而定,在当事人无此意思时,债权人即无权请求债务人向其 为给付。第三人不欲享受合同利益,使合同因原始不能而无效。在债权人为清偿其所欠第三人债务,而与债务人订立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情况下,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订立、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取得,对债权人与第三人间的债的关系发生何种影响 ?对此,方斯沃思(Farnsworth)先生认为,对债务人权利取得的同时,第三人仍享有在第三 人利益合同订立前存在的、

15、针对债权人的任何权利。也即,如果债权人已对第三人负有债务,那么不管是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订立,还是第三人对该利益的接受,均不能解除该债务。因 而第三人享有了两项请求权,一个指向债务人,一个指向债权人,而且第三人可以同时获得对二者的判决,虽然其只能就一项获得完全的满足。以上观点可资赞同,此时第三 人同时享有两项债权,任一实现,另一消灭。如果认为第三人对债务人权利的取得,便导致 其对债权人权利的消灭,则实际上是债务承担,即由债务人承担了债权人对第三人的债务,而债务承担需征得作为债权人的第三人的同意方可发生效力。五、我国的现状我国现无承认第三人利益合同的一般规则,合同法学者建议草案第68条、69条曾规定

16、 了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规则,承认了第三人的直接请求权,规定该权利自第三人向债务人表示接受时产生,债务人可以对抗债权人的抗辩对抗第三人。(注:参见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4卷,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454页。)随后的合同法草案第 65条仅规定了“第三人可以向债务人请求履行”。而合同法的正式文本中,却 进一步取消了第三人对债务人直接请求权的规定。合同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 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第64条位于合同法合同履行一章中,立法者是将向第三人给付作为债务履行的一种方式而加以规定的,该条规定坚持了合同相对性

17、原则,将此类合同的效 力仍限制在合同当事人之间。依该条规定,债务人对第三人不负任何直接义务,但债权人可请求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该合同应发生作为普通合同所应具有的效力。(注:有学者认为,根据合同法第64条的规定,债权人不能取得请求债务人向第三 人为给付的权利,只能享有对债务人主张违约责任的权利。同时认为,该条中“当事人约定 ”之表述具有不确定性,如果理解为“债权人与债务人约定”,则违背受益人为第三人的人 身保险合同、收货人为第三人的货运合同的基本准则;如果理解为“债务人与第三人约定” 或“债权人与第三人约定”,则会损害第三人合法利益(参见尹田:论涉他契约,载 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第4748

18、页)。笔者认为,上述观点系对合同法64条的 误读,该条“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的表述,意在强调责任指向于债权人,合同不生 第三人效力,而不是强调只能是承担违约责任。债务人对债权人承担了向第三人履行的义务,债权人当然可以请求债务人履行该义务。而该条中的“当事人约定”只能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 约定,不存在表述的不确定性的问题。这也不会冲击保险法和货运合同的规则,因为这些规 则作为特别法而可以优先适用。)虽然如此,我国在一些单行法规中,仍有一些承认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规定,这主要涉及保 险、货运、海商等方面。我国保险法承认了人身保险受益人的法律地位,赋予其受益权 ,人身保险合同发生使受益人享有合同权

19、利的效果,虽然其为合同当事人之外第三人。保险法还授予了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变更受益人的权利,这与普通赠与赠与人的撤销权的授 予,基于相同的基础。保险法第49条规定:保险人对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人造成的损害,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保险金。因而,在法律 有规定情况下,责任保险合同发生第三人效力。同时合同当事人使第三人直接受益的意思,也可使合同发生第三人效力,只是此种意思应为明示。另外,民用航空法第167条赋予 了受 害人一定条件下对保险人的直接诉权,使保险合同发生产生第三人合同权利的效果。货运合同也具有第三人效力,收货人虽不是货运合同的当事人,却可依该合同取得对承运人

20、请求交付货物的权利。这一规则在铁路运输规程、海商法等中均有规定。合同 法第308条规定:“在承运人将货物交付收货人之前,托运人可以要求承运人中止运输、 返还货物、变更到达地或者将货物交给其他收货人,但应当赔偿承运人因此受到的损失。” 这里,法律赋予了托运人变更、撤销合同的权利,该权利不受作为利益第三人的收货人的影 响。另外,信用证合同也具有使作为第三人的受益人取得直接请求开证行付款的权利,中国人民银行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中规定,开证申请书和承诺书是开证银行向受益人开立信 用证的依据,也是开证银行与开证申请人之间明确各自权责的契约性文件。受益人为有权收取信用证款项的人,一般为购销合同的供方。海商法中设有实际承运人制度,实际承运人是指接受承运人委托从事货物运输或者部分运输的人,包括接受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