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斜视与弱视题库-阴主任_第1页
第十七章斜视与弱视题库-阴主任_第2页
第十七章斜视与弱视题库-阴主任_第3页
第十七章斜视与弱视题库-阴主任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十章斜视与弱视一、选择题:A1 型:(25 道)1关于眼外肌的数目,正确的是(B) 1.11A,共有 4 条B共有 6 条C共有 8 条D共有 5 条E共有 7 条2上斜肌的主要作用是(D) 1.11A上转B下转C外转D 内旋E外旋3动眼神经支配(E) 1.11A外直肌B内直肌C内斜肌D 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E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4先天性内斜视一般发生在生后(C) 3.12A 1 岁以内B 2 岁以内C6 个月以内D1,3 岁E3 岁5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的特点是(B) 3.22A见于轻度远视眼B当远视矫正后眼位可正位或内隐斜C斜视角大D 看远与看近斜视角不等E治疗以手术为主6下列哪项不是甲

2、状腺相关眼病的表现(E) 3.22A 多数有甲亢病史B CT 示眼外肌梭型肥大C视力减退D 如不伴有甲亢,称为眼型Graves 病E 常以上睑下垂为首发症状7下列哪项不符合眶下壁骨折的表现(B) 3.33A 下斜肌可嵌入骨折处D 眼球上转受限E 下直肌可嵌入骨折处8用角膜映光 (Hirschberg)法检查眼位,角膜映光点位于瞳孔缘时,其偏斜度大约是(B) 3.11A 25°B 15°C 20°D 5°E以上均不是9下列哪种眼病不出现代偿头位(D) 3.33A上斜肌麻痹B散光眼C下直肌麻痹D 共同性外斜视E内直肌麻痹10诊断内斜 A 征,眼球向上、下各转

3、25 °时的斜度差应是 (A) 5.11A 10B 15C 25°D 15°E 10°11下列那条肌肉不受第颅神经支配(E) 1.22A上直肌B下直肌C下斜肌D 内直肌E上斜肌12在判断 A 、 V 型斜视时,需检查眼球向上、下各转多少度时的斜视角(C) 5.11A 20°B 30°C 25°D 15°E 10°13鉴别眼性斜颈与外科斜颈的简便方法是(B) 5.23A同视机检查B遮盖一眼C散瞳检查D 斜视角检查E胸锁乳突肌检查14在眼外肌手术中,为避免眼前节缺血,同一眼行直肌手术,一次不能超过几条肌肉(C

4、) 6.11A3 条B4 条C2 条D1 条E无限制15在眼外肌中,哪条肌肉的起始点不在Zinn 总腱环 (D) 1.11A内直肌BL 直肌C上斜肌D 下斜肌E下直肌16 AC A 比率的正常值平均为(E) 1.23A 3B 4C5D 6E 3617麻痹性斜视的第一斜视角 < 第二斜视角,其遵循 (B) 3.34 A Sherrington 法则B Hering 法则CDonders 法则D Listing 法则E以上均不是18内直肌附着点距角膜缘(B) 1.11A 5.0mmB 5.5mmC6.5mmD 6.9mmE 7.7mm19外直肌附着点距角膜缘(D) 1.11A 5.0mmB

5、5.5mmC6.5mmD 6.9mmE 7.7mm20下列哪项不是眶上裂综合征的表现(D) 1.23A眼球运动障B瞳孔散大C角膜知觉消失D 视力障碍E调节麻痹21低视力是指双眼最佳矫正视力(C) 1.11A低于 0.2B低于 0.5C低于 0.3D 低于 0.4E低于 0.122左眼内直肌麻痹时复视像分离的最大方向在 (C) 3.34 A左下方B右下方C右侧方D 右上方E正上方23在各种眼外伤中,不易合并眼外肌损伤的外伤是(A) 3.12A化学烧伤B眼球顿挫伤C爆炸伤D 严重的结膜撕裂伤E角膜穿通伤24直肌附着处的巩膜厚度为(C) 1.33A 0.1mmB 0.8mmC0.3mmD 0.5mm

6、E 0.4mm25肌腱长度最短的眼外肌是(D) 1.22A外直肌B内直肌C上直肌D 下斜肌E上斜肌A 2 型题:( 10 道)1一病例的散瞳结果为:右:+5.00DS+1.00DC× 90°0.9,左:+8.00DS+2.00DC× 85°0.3 ,应诊断为 (E) 5.11A屈光不正B斜视性弱视C形觉剥夺性弱视D 屈光不正性弱视E屈光参差性弱视2患儿内斜视,眼球外转明显受限,试图内转时睑裂变窄,最可能的诊断是A外展神经麻痹B Duane's 眼球后退综合征C共同性内斜视D 固定性内斜视E内斜视合并上睑下垂(B) 5.333患儿双眼上睑下垂并有复

7、视,朝轻暮重,最可能的诊断是A先天性上睑下垂(C) 5.33B共同性斜视C重症肌无力D 动眼神经麻痹E上直肌麻痹4患儿 5 岁,外眼及眼底未发现异常,眼位正,裸眼视力:右:0.3,左:0.1,矫正视力:右:0.8(+3.00D+1.00C× 90° ),左: 0.3(+7.00D+1.75C × 90° ),主要治疗方法为 (D) 6.11 A注视器训练B激光治疗C不戴眼镜,只做弱视训练D 配戴矫正眼镜联合健眼遮盖E药物治疗5一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病人,中间带 (nullpoint) 在右侧, 双眼配戴三棱镜时,其三棱镜底的方向(B)5.34A底均向右B

8、底均向左C一眼底向右,一眼底向左D 底均向内E底均向上6一交替性外斜视患者,视力:右:1.0,左: 1.0,当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处于偏斜位时,其偏斜眼可出现 (D) 3.11A 固定性抑制B旁中心注视C复视D 机动性抑制E视觉混淆7男, 50 岁,以复视就诊, 复视像检查: 左下方复像分离最大,周边物象是右眼,最可能的诊断是(C)5.12A左上直肌麻痹B右上直肌麻痹C右上斜肌麻痹D 右外直肌麻痹E左外直肌麻痹8女,7 岁,右眼 +20 °,矫正视力: 右 0.1,左 1.0,眼前节及眼底未发现异常, 不可能的诊断是 (D)5.11 A弱视B屈光不正C内斜视D 先天性白内障E屈光参差

9、9一麻痹性斜视病人的复视像检查:其左下方复像分离最大,周边物象是左眼应考虑哪条眼外肌麻痹(D) 5.11 A右上直肌B右下直肌C左上斜肌D 左下直肌E右上斜肌10一患者视网膜脱离术后复视,可能由于(D) 3.11A玻璃体混浊B术中神经损伤C两眼视力差别较大D 粘连E视网膜病变A 3 型题:( 16 道)女, 73 岁,有高血压病史,主诉复视3 天检查:眼位:33cm: +5° L R6°,眼球运动:双眼向右下方注视时左眼落后最明显,Bielschowsb 检查:左 (+),同视机检查:+3°L R1°+2°L R3°+2°L

10、 R6°+2°L R5°左眼注视+2°L R9°1. 诊断为 (C) 5.22A左上直肌不全麻痹B右上直肌不全麻痹C左上斜肌不全麻痹D 右外直肌不全麻痹E左外直肌不全麻痹2为寻找病因应进一步做A神经科及内科检查(A) 4.11B眼部 CTC试验性用药D 眼外肌肌电图E ERG3如保守治疗效果无效,患者仍症状明显,何时可采取手术方法矫正斜视A病情稳定1 个月后B病情稳定6 个月后C病情稳定3 个月后D 病情稳定2 个月后E病情稳定半个月后(B) 6.11女, 60 岁,双眼复视一周,有高血压病史。视力:异常,不同诊断眼位斜视度检查:OD :0.9

11、,OS:0.9,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发现明显左转 15+25 °第一眼位+15 °右转+2°LR左眼注视+2°L R9°4. 最可能的诊断是A共同性内斜视(C) 5.22B右外直肌麻痹C左外直肌麻痹D 共同性内斜视,有侧向非共同性E右内直肌麻痹5该病例发生最常见的代偿头位是(D) 3.11A头左倾B头右倾C面右转D 面左转E下颏上抬6该病例不需要马上做的处理是(A) 6.11A手术矫正眼位B请神经科、内科会诊C门诊观察眼位D 遮盖一眼E立即给予维生素口服7该病例的复视像性质(C) 3.22A水平交叉复视B垂直交叉复视C水平同侧复视D 垂直同侧复视

12、E以上均不是8该病例的治疗方法是(A) 6.11A以治疗原发病为主B立即手术矫正眼位C3 个月内如保守疗法无效则考虑手术矫正眼位D 1 个月内如保守疗法无效则考虑手术矫正眼位E半个月内如保守疗法无效则考虑手术矫正眼位男性, 8 岁, 3 岁发现斜视, 5 岁经散瞳验光后配戴远视眼镜并治疗弱视,戴镜后眼位偏斜度减小,但未完全屈光矫正,裸眼: 33cm:+50 , 5m:+45 ;戴镜: 33cm: +30 , 5m: +259. 应诊断为 (C) 5.11A先天性内斜视B非调节性内斜视C部分调节性内斜视D 屈光调节性内斜视E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10对这类型的斜视应采取的治疗方法是(E) 6.11A

13、只戴全屈光矫正远视眼镜B不戴镜,手术矫正眼位C戴过矫眼镜D 戴低矫眼镜E戴全屈光矫正远视眼镜后,手术矫正非调节部分斜视度男性, 30 岁, 2 年前头部外伤后复视,检查:视力:右:-0.50DS 1.2,左: -0.50DC× 10° 1.2,眼位:右眼: -10 ° R L5 °,眼球运动:向左上方注视时左眼落后,右下斜肌功能亢进,复视像:垂直交叉复视,左上方物象分离最大,周边物象属左眼,Bielschowsky 歪头试验,右:(-)。11. 最可能的诊断是( D) 5.22A右上斜肌麻痹B右下直肌麻痹C左上斜肌麻痹D 左上直肌麻痹E左下斜肌麻痹12对

14、于这种斜视需与哪种麻痹性斜视鉴别(D) 5.22A右上直肌麻痹B左上斜肌麻痹C右下直肌麻痹D 右上斜肌麻痹E左下直肌麻痹13鉴别这两种斜视的关键性检查是(B) 5.23A 周视机检查B Bielschowsky 歪头试验C遮盖一眼D 马氏杆 + 三棱镜E复视像检查男, 9 岁, 3 岁外斜,眼位:5m: -30 ,向上 25 °:-40 ,向下 25 °:-10 。14. 确切的诊断应为 (C) 5.11 A 伺歇性外斜视B共同性外斜视C外斜 V 征D 麻痹性外斜视E先天性外斜视15可能采取的代偿头位(C) 3.32A头左倾B头右倾C下颏上抬D 下颏内收E面右转16应采取的

15、治疗力法(C) 6.11A戴镜B门诊观察C手术D 集合训练E同视机训练A 4型题:( 11 道)男, 7 岁,其家长诉患儿视物不清晰,视力:右:0.4,左: 0.1,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1.首先应考虑做哪项检查 (D) 4.11D 散瞳验光E诊观察2该病例的散瞳结果为:右:+5.00DS+1.00DC× 90 ° 0.9,左: +8.00DS+2.00DC× 85 ° 0.3 ,应诊断为 (E) 5.11 A屈光不正B斜视性弱视C形觉剥夺性弱视D 屈光不正性弱视E屈光参差性弱视3对于该病例患儿,目前应考虑如何治疗(C) 6.11A因患儿小,暂不

16、配镜B戴屈光矫正眼镜C屈光矫正,遮盖右眼,左眼精细作业,D 遮盖右眼E左眼弱视训练女, 5 岁,两岁发现内斜视。检查:视力:右:0.3,左: 0.1,眼位:左眼+15 °,眼球运动:各方向均不受限,眼底像清晰未发现明显异常,散瞳验光结果为中度远视。4. 下一步如何处理 (B) 6.11 A门诊观察B配戴全屈光矫正眼镜C戴低矫眼镜D 戴减去总屈光量1 3 的眼镜E手术矫正眼位5. 为观察其眼位变化情况 , 戴镜至少应该 (D) 6.11 A1 个月B2 个月C3 个月D3-6 个月E1 年6. 该病例戴镜 1 年后的检查记录 : 眼位 : 裸眼 : +15° , 戴镜 : 内

17、隐斜。确切诊断应为: (D) 5.11 A先天性内斜视B非调节性内斜视C部分调节性内斜视D 屈光调节性内斜E非屈光调节性内斜7对于该患儿,矫正眼位的方法是(C) 6.11A早期手术B如患儿不愿戴镜,可脱镜观察C坚持戴屈光矫正眼镜D 成人后手术E单眼遮盖男性, 8 岁, 3 岁始发现内斜视,眼位:5m:裸眼: +50 ,戴镜: +25 ,33cm:裸眼: +55 ,戴镜:+30 ,验光后配戴中度远视眼镜8应诊断为 (C) 5.11A完全调节性内斜视B先天性内斜视C部分调节性内斜视D 残余性内斜视E非调节性内斜视9该病例由远视引起的内斜度是(B) 3.11A +50B +25C+10D +30 E

18、 +2010该病例的这种内斜属于(A) 5.33A正常 AC A 型内斜视B低 AC A 型内斜视C高 ACA 型内斜视D 外展不足型内斜视E先天性内斜视11该病例剩余的内斜度应(B) 6.11A配戴过矫眼镜B手术矫正C缩瞳剂点眼D 散瞳剂点眼E门诊观察B2 型:( 27 道)A生后 6 个月内出现的内斜视为B戴全屈光矫正远视镜后,内斜视完全消失C戴全屈光矫正远视镜后,剩余部分内斜视D 戴全屈光矫正远视镜后,内斜度无变化E戴全屈光矫正远视镜后,视远正位,但看近处调节视标时仍有内斜视1屈光调节性内斜视(B) 1.112混合型调节性内斜视(E) 1.223非调节性内斜视(D) 1.114部分调节性

19、内斜视(C) 1.115先天性内斜视(A) 1.11A 阿托品B毛果芸香碱C全屈光矫正远视镜D 类肉毒杆菌毒素AE低矫远视镜6 AC A 过强型内斜视有效(B) 6.217降低 AC A 值 (B) 6.218可提高 ACA 值 (A) 6.219可作为弱视的压抑疗法之一(A) 6.2210可矫正屈光调节性内斜视(C) 6.1111适于远视外斜视者(E) 6.3112可用于外直肌麻痹(D) 6.23A 内转B下转C上转D 内旋E 外旋13下斜肌的主要作用是(E) 1.1114上直肌的主要作用是(C) 1.1115内直肌的主要作用是(A) 1.1116下直肌的主要作用是(B) 1.1117上斜肌

20、的主要作用是(D) 1.11A 角膜映光法D 优先观看法E 复视试验18婴幼儿视力检查用(D) 4.1119测定斜视角用(A) 4.1120测定麻痹肌用(E) 4.1121测定是否单眼抑制用(B ) 4.2222潜在融像功能检测用(C) 4.22A 隐斜B恒定性斜视C交替性斜视D 麻痹性斜视E 调节性斜视23患眼注视时的偏斜角大于健眼注视时的斜视角,提示(D) 5.2224高度远视或高 AC A 伴有低、中度远视,提示(E) 5.2125一眼正位另眼斜位,遮斜眼去遮双眼均不动;遮正位眼去遮,去遮眼从斜位到正位,另眼从正位到斜位,提示 (B) 5.2226无论遮盖任一眼,未遮眼始终注视视标,被遮

21、眼偏斜,去遮后双眼均不动,提示(C) 5.2227无论遮盖任一眼,去遮时均从斜位恢复正位,提示(A) 5.22C 型题( 12 道)A 内旋B上转C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1上直肌 (C) 1.222下直肌 (D) 1.113上斜肌 (A) 1.114下斜肌 (B) 1.22A 上转D 两者均无5上直肌 (A) 1.116下直肌 (B) 1.217上斜肌 (D) 1.118下斜肌 (C) 1.22A 外转D 两者均无9上直肌 (D) 1.2210下直肌 (B) 1.1111上斜肌 (C) 1.2212下斜肌 (A) 1.22X 型题:( 5 道)1双眼视觉功能一般分为:(AC) 1.11A.同时知

22、觉和立体知觉B.调节C.融合D.辐辏2注视性质一般分为(ABCD) 1.21A. 中心注视B.旁中心凹注视C.黄斑旁注视D.周边注视3儿童斜视散瞳检查的目的(ABCD) 4.22A.麻痹睫状肌确定屈光状态B.检查屈光间质及眼底C.检查注视性质D. 观察散瞳后的眼位变化4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 (D) 3.32 A.上睑下垂B.调节麻痹和瞳孔散大C.眼球外转不受限D.眼球外转下方突出5弱视的治疗方法(ABCD) 6.21A.配戴屈光矫正眼镜B.遮盖疗法C.后像疗法D. 压抑疗法二、名词解释:1.11 1.调节 :一个正视眼如欲看清近距离物体,就必须增加眼的屈光力,缩短焦距,

23、使落在视网膜之后的焦点前移到视网膜上。这种为了适应看近距离,而增加眼的屈光力的现象,叫做调节。1.112.屈光参差:两眼屈光度相差大于2.00D(二百度)以上称屈光参差。屈光参差,如不及时矫正,度数高的眼会发生弱视,1.113.视轴:光从进入瞳孔到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所经过的轴线。1.214.V 型外斜:双眼 向上注视时的外斜度比向下注视时大,相差°1.225.部分调节性内斜视:部分是由于眼外肌的不平衡,部分是由于调节/ 集合的不平衡,是一种混和机制诱发的内斜视。1.216.A 型外斜:双眼向下看时外斜度比向上看时 大, 相差 0°1.217.双眼单视 :双眼共问注视的目

24、标同时成像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通过大脑融像作用成为单一清晰像。当双眼共同注视某一物体时,由于空间点与每眼的位置并个是一一对应,存在微小的差异,是感觉融像和立体视觉形成的基础,1.218.感觉融像:将双眼信息融合成单一像的能力,称为感觉融像。在融像过程中,一眼视网膜上的每一点能将另眼视网膜对应点(即两眼在视网膜上具有共同视觉力向的点)附近的刺激融合。融合忽略了两个图像的微细差异。1.219.立体视觉: 将双眼信息融合成单一像的过程中,一眼视网膜上的每一点与另一眼视网膜上对应点 (即两眼在视网膜上具合共同视觉方向的点)附近的刺激所产生的的图像有微细差异,这种差异被大脑融合就产生了立体现觉或双眼深度

25、觉。1.3110.异常视网膜对应:异常视网膜对应是一种感受器的适应。斜视者在双眼视的情况下,通过一眼的中心凹与另一眼中心凹以外的点建立点点对应关系,以消除复视现象。该种点点对应关系即称为异常视网膜对应。三、填空题:1.111双眼向正前方平直注视时的眼位称为原眼位(或第一眼位),此时眼肌的主要动作称为 主要作用,其次要动作称为次要作用。1.222棱镜度 是测量眼球偏斜量的单位,其一个单位代表光线在1m距离偏斜 1cm。3.323 A 型表现为上方注视较下方相差10 °为有临床意义,V 型相差15 °有临床意义。该类型通常伴有斜肌的功能过强,A 型一般为上斜肌过强,V型一般为

26、下斜肌过强。6.22459 岁年龄段,弱视治疗效果取决于年龄、弱视程度和对治疗的依从性。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四、简答题:5.211.试述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的鉴别诊断。答案:共同性斜视: (1)是视中枢在形成双眼视觉反射过程中发生障碍,其下神经单元正常,眼外肌检查无异常; (2)仟何方向注视时, 眼位偏斜度不变;(3)任何一眼注视时, 眼位偏斜度不变;(4)无代偿头位; (5)无复视。麻痹性斜视: ( 1)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核,神经或眼肌本身器质性病变引起此病故可以出现单条或多条眼外肌完全或部分麻痹(2)眼球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运动受限;( 3)对侧对抗肌的抑制麻痹; 4向不同方向注视时眼位偏斜

27、度不等(5)麻痹眼注视时的第二偏斜角大于健眼注视时的第一偏斜角;(6)有代偿头位; 7有复视。5.222.甲亢型 Graves 眼病与眼型 Graves 病的鉴别诊断答案:临床上将具有眼部症状,同时件有甲状腺机能亢进者,称为甲亢型Graves 眼病,而仅具有眼部症状,无甲亢及病史者称为眼型Graves 病。1.113.六条眼外肌的起止点答案:四条直肌均起始于眶尖部视神经孔周围的总腱环。各肌的肌纤维自成一束,包围视神经分别向前展开,附着在眼球赤道前方,距角膜缘不同距离的巩膜上。内、下、外、上直肌分别附着于角膜缘后 5.5mm、6.5mm、6.9mm、7.7mm 处。上斜肌也起始于总腱环,沿眶上壁

28、与眶内壁交角处前行,在接近眶内上缘处变为肌腱,穿过滑车的纤维环,然后转向后外方经过上直肌的下面,到眼球赤道部后方,附着于眼球后外上部。下斜肌起源于眶壁的内下侧,然后经下直肌与眶下壁之间,向外伸展至眼球赤道部后方,附着于眼球的后外侧。2.114.弱视的分类:斜视性、屈光性、形觉剥夺性和遮盖性。6.215.试述弱视的治疗方法答案:( 1)遮盖疗法:是治疗儿童弱视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单眼严格遮盖法:适用于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患儿。双眼交替遮盖法:适用于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单眼斜视性弱视。半遮盖法:适用于弱视眼视力上升到 0 7 以上的患儿。短小遮盖法:适用于弱视眼视力已恢复正常但仍低

29、于健眼者,为巩固疗效,可在做作业或看书时遮盖健眼,平时不遮盖。( 2)精细目力训练:这是一种对于弱视眼的特别应用锻炼,有利于视觉发育和提高视力。精细目力训练方法很多,应根据弱视患儿的年龄、智力和视力等情况选用,也可经常变更训练方法,例如:用红丝线穿缝针,缝针大小可根据视力情况决定。也可练习刺绣、描图、绘画、书法等。( 3)弱视治疗仪: 如脉冲红光疗法, 适用于各种弱视患儿。 后像灯适用于非中心注视的弱视, 。( 4)综合疗法:由于各种治疗方法机理不尽相同, 所以综合疗法比单一疗法优越。一眼弱视患儿,首先常规遮盖健眼,给弱视眼更多的注视锻炼,配合精细目力训练、脉冲红光刺激、穴位治疗等。有偏心注视

30、的弱视可选择后像法等,经数月治疗后如果弱视眼视力提高,可作进一步治疗(如视力上升至 0 6 时可用固视机进行融合训练) 。1.126.上斜肌的作用:上斜肌的主要作用为内旋,次要作用为下转、外转。2.227.调节性内斜视的病理机制如何?答案:调节性内斜的病理机制主要有两方面: 高度远视状态需要很高的调节, 因而出现内斜;高 AC A 同时伴有低度或中度远视 (约 15D 远视 ),而调节的生理机制是正常的。4.228.视觉感知检测的方法有哪些?其意义分别如何?答案:视觉感知的检测可了解双眼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潜在的融像功能恢复的预后。抑制试验: worth 4 点法,检测是否存在单眼抑制现象潜在

31、融像功能检测:红滤片加棱镜法,加镜后若能出现单像, 说明有潜在的融像功能, 治疗后的双眼功能恢复的预后较好 立体视功能测试:随机点立体图1.229.六条眼外肌的运动功能是什么?答案:内直肌的主要作用为内转,无次要作用。外直肌的主要作用为外转,无次要作用。上直肌的主要作用为上转,次要作用为内旋、内转。下直肌的主要作用为下转,次要作用为外旋、内转。上斜肌的主要作用为内旋,次要作用为下转、外转。下斜肌的主要作用为外族,次要作用为上转、外转。3.3310.简述歪头试验的意义及结果判断。答案:歪头试验用于鉴别上斜肌或对侧上直肌的麻痹。如左上斜视时,病人的头向左侧倾斜而左眼向上移位、向右侧倾斜左眼不移位,

32、则提示左上斜肌麻痹;若向左或右侧偏头,麻痹眼均不上移则为右侧上直肌麻痹。五、论述题:356.221.试述先天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其与获得性内斜视的鉴别。答案:临床特点:先天性内斜视占所有内斜视的50,出生6 个月出现显斜,各注视方向的斜角基本相等,不受调节的影响。偏斜角通常较大(,>40外展°功)能受限,由于过多使用斜肌,在18 个月左右可能出现垂直位偏斜。大部分先天性内斜视的屈光不正为低度或中度远视。若存在屈光参差,可能会发生单眼弱视;若经常双眼交替注视,则双眼视力或矫正视力比较均等。治疗:首先应治疗弱视。3D 以上的远视者,必须配戴眼镜,以确认调节的下降能缓解部

33、分偏斜。待弱视治疗完成后,可考虑手术,通常有两种方法:减弱双眼的内直肌;在同一眼上施行内直肌后退、外直肌缩短。获得性内斜视:一般在2 岁以后的儿童期发生,与调节无关,斜视角比先天性的小,但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这是与先天性内斜区别的要点。其治疗同先天性内斜视。36.322试述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答案 :临床表现:在外斜病例中约占一半。通常在1 岁左右就发生,但在5 岁左右表现较明显。追踪病史,可发现外斜程度随年龄增大而逐渐严重。远距注视时外斜明显,在近距一般能融像,不表现眼球偏斜。辐辏功能一般较好,一般与屈光不正无直接关系。由于间歇性外斜的儿童在部分时间能融像,因此较少发生弱视。治疗:分为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屈光不正矫正和弱视训练。若 AC A 很高,则可使用负镜来推迟手术时间。抗抑制训练或集合练习,也可暂时缓解外斜程度。手术治疗:当间歇性外斜患者的融像功能逐步减退时,即发现显性外斜出现的时间增多、外斜角增大、近距注视时也开始出现外斜,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偏斜角的测量结果。当远距偏斜角大时,可选择双侧外直肌后退术;当近距注视也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