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本》导学案_第1页
《论民本》导学案_第2页
《论民本》导学案_第3页
《论民本》导学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论民本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重点字词(今、苟、胜、就、刑、衣、王、诸、盍、几、者、莫、虽等),总结归纳宾语前置的规律并能举一反三;学习本文运用比喻、排比、用典的语言特色。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孟子民本思想的内涵。【重点难点】在哲学思想上,孟子提出著名的“性善”论, “人之初,性本善” ,应发扬人的善性,才能国治家齐。孟子特别强调民为邦本的学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高见。他认为,诸侯如果施行了他这一套“民本”说以及他的治民之术,民就能各自安分守己,统治者也能长治久安,达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即稳定统治秩序的太平境界。在天、地和

2、民之间,孟子明确地强调人民的作用和地位。他针对当时一些国灭家亡的事实说: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时期,当法家学派极力强调专制主义国君集权的情况下,孟子的这种“民本”思想是对其消极面的一个极大限制和约束。这种主张在我国两千年封建社会里,一直成为制约君权,强调皇帝应该顺乎民心民意的思想,对于历朝政治的开明,起了莫大作用。重点:诵读全文,积累重点字词;难点:理解孟子民本思想的内涵。【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整体感知与精细分析相结合来理解课文,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知识链接】作者介绍孟子,名轲

3、,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即今山东邹城人,约生于公元前372 年,【自主预习】1. 正音(给加点字注音)圹()鹯()獭(社稷()庠序()孝悌(粢盛()桀纣()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鸡豚狗彘 ()涂有饿莩 ()2. 诵读与感知))载胥及溺 ()死于公元前289 年。他虽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但是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相传,孟子的母亲十分贤惠,辛劳地抚养他长大成人,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邻里环境, 孟母曾三迁其家, 最后找到一个读书人作邻居,使孟子终成大器, “孟母三迁”的故事也传为佳话。晚年时孟子回到故乡,与万章等亲密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一方面整理阐发儒家典籍,一

4、方面把自己的言论、事迹编著成书。至今,我们了解、研究孟子的思想,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孟子一书。孟子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生于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代,是继承和发展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新儒家代表,是儒家第二大宗师,后世尊号“亚圣”。初读课文,感知孟子的在文章中主要体现了怎么的核心思想?【文本研读】第一部分:1.重点词(给词语或句子中的重点词加点并解释):社稷:是故:丘民:变置:牺牲既成:则变置社稷:2.句式特点:祭祀以时第二部分:1.重点词(给词语或句子中的重点词加点并解释):桀纣之失天下也:得天下有道:斯得天下矣: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犹水之就下:圹:为丛驱爵者:则诸侯为之驱矣

5、:虽欲无王:苟为不畜:苟不至于仁:终身忧辱:其何能淑:载胥及溺:2.特殊句式: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 此之谓也3.文言词条积累:就【课后作业】总结本课的词类活用现象、宾语前置句和通假字。【拓展阅读】 关于孟子的作文素材孟子:当我们周围狼烟四起的时候手捧战国典籍,目视诸侯纷争。硝烟还未散尽,土尘又重重扬起。刀与戟相撞的声响,王与侯争霸的号角,合成战国流动的历史图画。我站在历史画面前,看着你昂着头挺着胸自信地走来。用你洪钟般的嗓音,诵读你传世的儒经。彻耳清心之音,拨开茫茫历史雾霭,穿越重重山水阻隔,震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撼山川,响彻华史。多年的战乱,河山早已满目疮痍;俯视中原大地,“民有饥色,野有饿殍”

6、,你心中是怎样的酸楚。于是你慈悲的心肠,你为民请命的豪举,便显现在一次次的苦心游说中。你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王则勃然大怒:哼,君为轻?君为轻我当什么王?!你说,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可梁襄王心里嘀咕:不杀人?不杀人打什么战?又怎夺得了天下?你又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者们于是以“善其身”来自我安慰,而“达”者们谁又能“兼济天下”?多数是明哲保身,躲得远远的罢。自古才子多孤独!任你跑破了鞋底,凭你走短了春秋;哪怕你说破了唇舌,还是话断了历史, 仍然没有一个君王愿意实施你心中的王道。于是你由孤独变得孤傲了。 齐宣王称病, 你也称病。 君王有什么了不起呢? “舜何

7、人也, 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可历史决定了你只能做思想的传播者,不能做“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君王。你开始蔑视统治者,见了梁襄王后说,“望之不似人君。 ”要知道这样的话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可你不怕。难怪后来的李大诗人也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激越之语,是受到了你的影响的吧?“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周围烟尘这么重,你显然已经“昭”不过来了。你渐渐疲惫了,但仍心存希望,于是向当权者发出最后的“通牒”:“老吾老及人之老, 幼吾幼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齐国田氏却废姜氏而成为诸侯;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仍然是齐国因“附于秦”得一夕安寝,失去民心失

8、去警惕之心, “终继五国迁灭” 。唉,他们不听,也只能随他们去吧!硝烟仍在不断地涌起,纷争还在无奈地继续。 你也只能泪眼朦胧地心痛万分地看着哀鸿遍野尸骨满地。硝烟埋没你的救民之心,亦使你的爱民之情显得更为真切,使你想“兼善天下”的博大情怀显得更为高贵!关上孟子,我已被孟子感动得泪流满面。【反思评价 】学习必备论民本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诵读全文,识记重点字词;2. 理解孟子民本思想的内涵并了解它的进步性和局限性;3. 学习本文运用排比、比喻、用典的语言特色。【重点难点】重点:诵读,识记重点字词;难点: 1. 理解孟子民本思想的内涵并了解它的进步性和局限性;2. 学习本文运用排比、比喻、用典

9、的语言特色。【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整体感知与精细分析相结合来理解课文,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课前检测】回顾上节课学到的重点字词、特殊句式和通假字。【文本研读】第三部分:1. 重点词(给词语或句子中的重点词加点并解释):河内凶:粟:亦然: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民不加多: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欢迎下载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数罟不入洿池: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王道之始也:树之以桑: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

10、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然而不王者: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非我也,岁也: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2. 特殊句式: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 申之以孝悌之义未之有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3. 通假字(给词语或句子中的通假字加点并解释):为丛驱爵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涂有饿殍4. 词类活用(给词语或句子中的活用词加点并解释):虽欲无王苟不至于仁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终身忧辱填然鼓之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然而不王者勿夺其时5. 一词多义:莫 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死也从者病,莫能兴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就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4.民为贵,社稷次

11、之,君为轻。(孟子 ?尽心上)某业所就,孰与仲谋多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 ?离娄下)畜苟不为畜,终身不得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尽心上)鸡豚狗彘,无失其时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公孙丑)王王无罪岁8.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 ?尽心上)然而不王者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孟子 ?滕文公)食七十者可以食肉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梁惠王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1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1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如日月食焉1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老者衣帛食肉1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然然而不王者15.其进锐者,其退速。填然鼓之1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17.长幼有序孟子太后曰:“然。”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