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二轮变式复习——圆锥曲线与方程_第1页
高考数学二轮变式复习——圆锥曲线与方程_第2页
高考数学二轮变式复习——圆锥曲线与方程_第3页
高考数学二轮变式复习——圆锥曲线与方程_第4页
高考数学二轮变式复习——圆锥曲线与方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圆锥曲线与方程变式试题XYPODM1(人教A版选修11,21第39页例2)如图,在圆上任取一点P,过点P作X轴的垂线段PD,D为垂足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的中点M的轨迹是什么?变式1:设点P是圆上的任一点,定点D的坐标为(8,0)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求线段PD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解:设点M的坐标为,点P的坐标为,则,即,因为点P 在圆上,所以w.w.w.k.s.5.u.c.o.m即,即,这就是动点M的轨迹方程变式2:设点P是圆上的任一点,定点D的坐标为(8,0),若点M满足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求点M的轨迹方程解:设点M的坐标为,点P的坐标为,由,得,即,因为点P在圆上,所以即,即,这就

2、是动点M的轨迹方程变式3:设点P是曲线上的任一点,定点D的坐标为,若点M满足当点P在曲线上运动时,求点M的轨迹方程解:设点M的坐标为,点P的坐标为,由,得,即,因为点P在圆上,所以即,这就是动点M的轨迹方程2(人教A版选修11,21第40页练习第3题)已知经过椭圆的右焦点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A B,交椭圆于A,B两点,是椭圆的左焦点(1)求的周长;(2)如果AB不垂直于x轴,的周长有变化吗?为什么?变式1(2005年全国卷):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过F2作椭圆长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若F1P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是A B C D解一:设椭圆方程为,依题意,显然有,则,即

3、,即,解得选D解二:F1P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D变式2: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点P在双曲线的右支上,且,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e的最大值为 解一:由定义知,又已知,解得,在中,由余弦定理,得,要求的最大值,即求的最小值,当时,解得即的最大值为解二:设,由焦半径公式得,的最大值为变式3(2005年全国卷):已知椭圆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焦点在轴上,斜率为1且过椭圆右焦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与共线()求椭圆的离心率;()设M为椭圆上任意一点,且,证明为定值解:()设椭圆方程为,则直线AB的方程为,代入,化简得.设A(),B),则由与共线,得又,即,所以,故离心率()证明:由()

4、知,所以椭圆可化为设,由已知得 在椭圆上,即由()知又,代入得故为定值,定值为1.3(人教A版选修11,21第47页习题2.1A组第6题)已知点P是椭圆上的一点,且以点P及焦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1,求点P的坐标变式1(2004年湖北卷理):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在椭圆上,若P、F1、F2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点P到x轴的距离为A B3 C D解:依题意,可知当以F1或F2为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时,点P的坐标为,则点P到x轴的距离为,故选D(可以证明不存在以点P为直角顶点的三角形)变式2(2006年全国卷):已知的顶点B、C在椭圆上,顶点A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

5、的另外一个焦点在BC边上,则的周长是AB6 C D12解:由于椭圆的长半轴长,而根据椭圆的定义可知的周长为,故选C4(人教A版选修11,21第47页习题2.1B组第3题) 如图,矩形ABCD中,E,F,G,H分别是矩形四条边的中点,R,S,T是线段OF的四等分点,是线段CF的四等分点请证明直线ER与、ES与、ET与的交点L,M,N在同一个椭圆上变式1: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A、B.若双曲线C的右焦点F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时,则实数 解:将直线代入双曲线C的方程整理,得 依题意,直线L与双曲线C的右支交于不同两点,故解得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则由式得 双曲线C的右焦点F 在以AB

6、为直径的圆上,则由FAFB得:整理,得把式及代入式化简,得解得,故变式2(2002年广东卷):A、B是双曲线上的两点,点N(1,2)是线段AB的中点()求直线AB的方程;()如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双曲线相交于C、D两点,那么A、B、C、D四点是否共圆?为什么? 解:()直线AB的方程为(求解过程略)()联立方程组得、由CD垂直平分AB,得CD方程为代入双曲线方程整理,得记,以及CD的中点为,则有从而又即A、B、C、D四点到点M的距离相等故A、B、C、D四点共圆变式3(2005年湖北卷):设A、B是椭圆上的两点,点N(1,3)是线段AB的中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椭圆相交于C、D两点. (

7、)确定的取值范围,并求直线AB的方程;()试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使得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并说明理由.()解法1:依题意,可设直线AB的方程为整理,得 设的两个不同的根, 是线段AB的中点,得解得1,代入得,12,即的取值范围是(12,).于是,直线AB的方程为解法2:设依题意,()解法1: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的两根,于是由弦长公式可得 将直线AB的方程 同理可得 假设在在12,使得A、B、C、D四点共圆,则CD必为圆的直径,点M为圆心.点M到直线AB的距离为 于是,由、式和勾股定理可得故当时,A、B、C、D四点均在以M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注:上述解法中最后一步可按如下解法获得

8、:A、B、C、D共圆ACD为直角三角形,A为直角 由式知,式左边由和知,式右边 式成立,即A、B、C、D四点共圆解法2:由()解法1及.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解得.将直线AB的方程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解得.不妨设计算可得,A在以CD为直径的圆上.又点A与B关于CD对称,A、B、C、D四点共圆.(注:也可用勾股定理证明ACAD)5(人教A版选修11,21第59页习题2.2B组第1题) 求与椭圆有公共焦点,且离心率的双曲线的方程变式1(2002年北京卷文):已知椭圆和双曲线有公共的焦点,那么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ABCD 解:依题意,有,即,即双曲线方程为,故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即,选D变式2(

9、2004年全国卷理):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离心率,且它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的焦点重合, 则此椭圆方程为( )ABCD 解: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1,0),则椭圆的,又,则,进而,所以椭圆方程为,选A6(人教A版选修11,21第66页例4) 斜率为1的直线经过抛物线的焦点,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长变式1:如果,是抛物线上的点,它们的横坐标依次为,F是抛物线的焦点,若,则_解: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知(,2,8),变式2(2004年湖南卷理):设F是椭圆的右焦点,且椭圆上至少有21个不同的点使,组成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则d的取值范围为 解:设,则,于是,即,由于,故,又,故BNFAN

10、CNOXY变式3(2006年重庆卷文):如图,对每个正整数,是抛物线上的点,过焦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试证:;()取,并记为抛物线上分别以与为切点的两条切线的交点试证:证明:()对任意固定的,因为焦点,所以可设直线的方程为,将它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得,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对任意固定的,利用导数知识易得抛物线在处的切线的斜率,故在处的切线方程为, 类似地,可求得在处的切线方程为, 由减去得,从而, 将代入并注意到得交点的坐标为.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从而.现在,利用上述已证结论并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7(人教A版选修21第67页例5) 过抛物线焦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

11、两点,通过点A和抛物线顶点的直线交抛物线的准线于点D,求证:直线DB平行于抛物线的对称轴OBCFAXY变式(2001年全国卷):设抛物线()的焦点为 F,经过点 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点 C在抛物线的准线上,且BCX轴证明直线AC经过原点O证明1:因为抛物线()的焦点为,所以经过点F的直线AB的方程可设为 ,代人抛物线方程得 若记,则是该方程的两个根,所以因为BCX轴,且点C在准线上,所以点C的坐标为,FAXYD故直线CO的斜率为即也是直线OA的斜率,所以直线AC经过原点O证明2:如图,记X轴与抛物线准线L的交点为E,过A作ADL,D是垂足则 ADFEBC连结AC,与EF相交于点N,则OEBCN根据抛物线的几何性质,|AF|=|AD|,|BF|=|BC|, 即点N是EF的中点,与抛物线的顶点O重合,所以直线AC经过原点O8(人教A版选修11第74页,21第85页复习参考题A组第8题)斜率为2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且,求直线的方程变式1(2002年上海卷):已知点和,动点C到A、B两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2,点C的轨迹与直线交于D、E两点,求线段DE的长解: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知C的轨迹方程为联立得设,则所以故线段DE的长为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