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各论-1-20151026_第1页
病毒学各论-1-20151026_第2页
病毒学各论-1-20151026_第3页
病毒学各论-1-20151026_第4页
病毒学各论-1-2015102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1.掌握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结构、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漂移、抗原转变抗原漂移、抗原转变与与流行的关系流行的关系2.熟悉熟悉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疫苗的制备及使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疫苗的制备及使用现状;冠状病毒和用现状;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的形态结构、冠状病毒的形态结构、SARS冠状病毒致病性(传播规律)、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冠状病毒致病性(传播规律)、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风疹病毒的传播特征、则;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风疹病毒的传播特征、致病特点及与先天畸形的关系;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致病特点及与先天畸形的关系;

2、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的致病性。胞病毒、腺病毒的致病性。3.了解:了解:其它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种类、致病特点;副粘病毒的其它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种类、致病特点;副粘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结构和分型;腺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结构和分型;腺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主要生物学性状。2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是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入侵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据统计,官病变的病毒。据统计,90%以上的以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由该

3、类病毒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由该类病毒引起。3呼吸道病毒的分类呼吸道病毒的分类呼吸道病毒包括:呼吸道病毒包括: 流感病毒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 胞病毒、麻疹病毒、腮胞病毒、麻疹病毒、腮 腺炎病毒腺炎病毒 腺病毒、风疹病毒、鼻腺病毒、风疹病毒、鼻 病毒、冠状病毒、呼肠病毒、冠状病毒、呼肠 病毒病毒4第一节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正粘病毒科,有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正粘病毒科,有甲、乙、丙三型,其中,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是反复流行最甲型流感病毒是反复流行最为频繁和引起流感全球流行的重要病原体;为频繁和引起流

4、感全球流行的重要病原体;乙型仅感乙型仅感染人且致病性较低;丙型只引起人类不明显或轻微的染人且致病性较低;丙型只引起人类不明显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5流感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流感病毒的生物学性状n流感病毒呈球形或丝状,球形直流感病毒呈球形或丝状,球形直径径80-120nm,新分离株丝状或新分离株丝状或杆状杆状n有包膜,单链分片段的有包膜,单链分片段的RNA病毒病毒。6流感病毒的结构流感病毒的结构 核心核心:核衣壳核衣壳分节段的分节段的(-) SSRNA核蛋白(核蛋白(NP) RNA多聚酶多聚酶包膜包膜1 2435 6 7 8PB2PB1RNPRNAM2M1NAHA分节段的分节段的(-)

5、 SSRNAPA RNA多聚酶多聚酶核糖核蛋白(核糖核蛋白(RNP)n甲型和乙型:甲型和乙型:8个节段;个节段;丙型丙型7个节段个节段n功能:分别编码不同的功能:分别编码不同的蛋白质:蛋白质:PB2、PB1、PA、HA、NP、NA、M1、M2、NS1、NS2。8 流感病毒的表面结构流感病毒的表面结构n血凝素血凝素(HA)柱状,为三聚体,它基本上以柱状,为三聚体,它基本上以相同的间距覆盖了病毒的全部相同的间距覆盖了病毒的全部表面表面 n神经氨酸酶(神经氨酸酶(NA)四个亚单位组成的四聚体,并四个亚单位组成的四聚体,并不平均分布在病毒表面,而是不平均分布在病毒表面,而是聚合成群。聚合成群。9 流感

6、病毒的内部结构流感病毒的内部结构病毒分片段的病毒分片段的RNA,结合有核结合有核蛋白(蛋白(NP)以及与复制和转录以及与复制和转录有关的三种依赖有关的三种依赖RNA的的RNA多多聚酶蛋白聚酶蛋白。呈螺旋对称。呈螺旋对称。覆盖在核衣壳外面覆盖在核衣壳外面,M蛋白抗蛋白抗原性稳定,也具有型特异性。原性稳定,也具有型特异性。来自宿主细胞的脂质双层膜。来自宿主细胞的脂质双层膜。10流感病毒的增殖流感病毒的增殖n病毒侵入病毒侵入n遗传物质的释放遗传物质的释放n病毒的复制与病毒蛋白病毒的复制与病毒蛋白的合成的合成n病毒的装配病毒的装配n出芽出芽11流感病毒的分型与抗原变异流感病毒的分型与抗原变异1.1.可

7、溶性抗原:可溶性抗原: 核蛋白、核蛋白、 M M蛋白(抗原性稳定)蛋白(抗原性稳定)n命名命名:型别型别/ /宿主宿主/ /分离地点分离地点/ /病毒株病毒株/ /序号序号/ /分离年代分离年代(HA(HA与与NANA亚型号亚型号) )。如:。如:A/HongKong/1/68(H3N2)A/HongKong/1/68(H3N2)12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n抗原漂移(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 因因HA或或NA的点突变造成,变异幅度小,属量的点突变造成,变异幅度小,属量变,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变,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 n抗原转换(抗原转换(antigenic

8、shift) 因因HA或或NA的大幅度变异造成,属质变,导致的大幅度变异造成,属质变,导致新亚型的出现,引起世界性的暴发流行。新亚型的出现,引起世界性的暴发流行。13致病性与免疫致病性与免疫致病因素:致病因素:2.侵袭力侵袭力 上呼吸道黏上呼吸道黏 变性变性 干咳无痰干咳无痰病毒病毒 膜柱状纤毛膜柱状纤毛 坏死坏死 严重者波及严重者波及 上皮细胞增殖上皮细胞增殖 局部脱落局部脱落 气管气管、支气管支气管、肺肺1.病毒的类型与毒力病毒的类型与毒力 是甲型还是乙型是甲型还是乙型?致病性致病性:传染源传染源-病人或病毒携带者病人或病毒携带者致病机理致病机理-病毒不入血病毒不入血14致病性与免疫致病性

9、与免疫3.病毒的毒素样物质和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的产物病毒的毒素样物质和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的产物吸收入血后可引起全身中毒吸收入血后可引起全身中毒 高热、全身肌肉高热、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关节酸痛乏力4.继发细菌感染继发细菌感染 上呼吸道及肺组织受病毒损害后导致上呼吸道及肺组织受病毒损害后导致细菌继发感染细菌继发感染(如如: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乙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型溶血型链球菌)5.抗原抗体在黏膜表面结合后可引起带病毒细胞的破损抗原抗体在黏膜表面结合后可引起带病毒细胞的破损15致病性与免疫致病性与免疫v抗抗HAHA抗体为抗体为中和抗体中和抗

10、体,能阻断病毒吸附,防御病毒侵,能阻断病毒吸附,防御病毒侵入细胞,仅对同型病毒有牢固免疫力。入细胞,仅对同型病毒有牢固免疫力。 v抗抗NANA抗体能抑制病毒从感染细胞释放,阻止病毒在细抗体能抑制病毒从感染细胞释放,阻止病毒在细胞间扩散,不能中和病毒的感染性。胞间扩散,不能中和病毒的感染性。 v呼吸道局部分泌的呼吸道局部分泌的sIgAsIgA抗体能清除呼吸道病毒、抵抗抗体能清除呼吸道病毒、抵抗再感染。再感染。n感染后免疫维持时间不长感染后免疫维持时间不长n流感病毒三个型别之间无交叉免疫流感病毒三个型别之间无交叉免疫16流感病毒的其他生物学特性流感病毒的其他生物学特性培养特点培养特点 1最常用的鸡

11、胚培养最常用的鸡胚培养 初次分离接种初次分离接种1113日龄羊膜腔,传代日龄羊膜腔,传代尿囊腔尿囊腔 血凝试验血凝试验测定羊水、尿液中是否有流感病毒测定羊水、尿液中是否有流感病毒 血凝抑制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定型定型2动物接种:雪貂最敏感,其次地鼠、小鼠滴鼻感染动物接种:雪貂最敏感,其次地鼠、小鼠滴鼻感染3细胞培养:首先狗肾传代细胞,人胚肾、猴肾、鸡胚细胞培养:首先狗肾传代细胞,人胚肾、猴肾、鸡胚(肝肺)也可选用。并使之发生病变。(肝肺)也可选用。并使之发生病变。17流感病毒的其他生物学特性流感病毒的其他生物学特性抵抗力抵抗力1 1对光、热、干燥、紫外线敏感对光、热、干燥、紫外线敏感,5630mi

12、n ,5630min 即被灭活,即被灭活,室温很快失去传染性。室温很快失去传染性。2 2对乙醚、乙醇、酚、甲醛、氯均敏感。对乙醚、乙醇、酚、甲醛、氯均敏感。3 3不耐酸,不耐酸,1%1%的盐酸的盐酸3min3min均灭活,醋熏蒸法预防。均灭活,醋熏蒸法预防。 18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 )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 )是英国人是英国人john huzxam在在1743年创造的字,他依据意年创造的字,他依据意大利语中用来描述这个疾病起源的片语大利语中用来描述这个疾病起源的片语“un infuenza di freddo”,即即“寒冷的影响寒冷的影响 ”

13、。它它主要发生在深秋、冬天和早春季节。每年都有主要发生在深秋、冬天和早春季节。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群受到感染。数以百万计的人群受到感染。19常见症状常见症状 n临床上按病情的性质分四个型:临床上按病情的性质分四个型: 1.1.单纯型流感单纯型流感:此型最多见,病起突然高热、畏寒、剧烈头痛、:此型最多见,病起突然高热、畏寒、剧烈头痛、关节肌肉发酸、鼻咽炎症、甚为明显。关节肌肉发酸、鼻咽炎症、甚为明显。 2.2.肺炎型肺炎型:多见老年人及幼儿,往往因循环衰竭而死亡。:多见老年人及幼儿,往往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3.3.中毒型中毒型:临床上肺部病变不大明显,高热、有全身血管系统:临床上肺部病变不大明

14、显,高热、有全身血管系统及及N N系统损害,伴有脑炎症状,患者极度疲乏、神志不清(成人系统损害,伴有脑炎症状,患者极度疲乏、神志不清(成人有谵妄,儿童则有惊厥。)有时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如颈强直)有谵妄,儿童则有惊厥。)有时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如颈强直)少数可由血管少数可由血管N N系统紊乱或肾上腺出血,导致血压或休克系统紊乱或肾上腺出血,导致血压或休克. . 4.4.胃肠型胃肠型:主要症状是呕吐、腹泻及腹痛:主要症状是呕吐、腹泻及腹痛并发症:并发症:肺炎(细菌性肺炎),大流行时,肺炎是主要死亡的原因。肺炎(细菌性肺炎),大流行时,肺炎是主要死亡的原因。n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主要以呼吸道飞沫传染

15、极易引起流行。主要以呼吸道飞沫传染极易引起流行。20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n病毒分离病毒分离 取患者咽漱液或鼻咽拭,接种鸡胚或培养细胞取患者咽漱液或鼻咽拭,接种鸡胚或培养细胞n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诊断 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免疫测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免疫测定定n抗原检测抗原检测 直接从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脱落细胞中检测抗原直接从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脱落细胞中检测抗原n分型鉴定分型鉴定 核酸杂交、核酸杂交、PCR、序列分析序列分析21流感的防治流感的防治n药物治疗药物治疗 盐酸金刚烷氨、干扰滴鼻素、板兰根、大青叶盐酸金刚烷氨、干扰滴鼻素、板兰根、大青叶n接种疫苗接

16、种疫苗 流感病毒灭活疫苗流感病毒灭活疫苗 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 裂解型疫苗:多用裂解型疫苗:多用n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需要每年接种最新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需要每年接种最新的才能达到预防效果。每年推荐流感的才能达到预防效果。每年推荐流感疫苗生产毒株。疫苗生产毒株。 22第二节第二节 麻疹病毒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easles virus) 麻疹病毒是麻疹的病原体。是儿童时期最为常麻疹病毒是麻疹的病原体。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四季都可发生,但冬春季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四季都可发生,但冬春季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为高热、畏光,结膜炎、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为高热、畏光,

17、结膜炎、鼻炎、咳嗽是三个主要的前驱症状。麻疹本身可鼻炎、咳嗽是三个主要的前驱症状。麻疹本身可自愈,但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而导致死亡。自愈,但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而导致死亡。23麻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及免疫麻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及免疫n副粘病毒科,球形、有包副粘病毒科,球形、有包膜病毒膜病毒 120250nm、n ()ssRNA、n包膜刺突:包膜刺突:HA(血凝(血凝素)、素)、HL(血溶素)(血溶素)n细胞培养:融合、多核巨细胞培养:融合、多核巨细胞病变、胞质和胞核内细胞病变、胞质和胞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嗜酸性包涵体n只有一个血清型只有一个血清型n抵抗力较弱抵抗力较弱胞浆和胞核内的嗜酸性包涵体24麻疹病毒

18、的传播麻疹病毒的传播n人是麻疹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人是麻疹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n急性期患者为传染源急性期患者为传染源n通过飞沫或鼻腔分泌物传播通过飞沫或鼻腔分泌物传播25病病 人人(传染来源传染来源)咳漱咳漱说话说话打喷嚏打喷嚏接触病接触病人鼻咽人鼻咽分泌物分泌物污染的污染的物品物品病毒病毒在上在上呼吸呼吸道局道局部淋部淋巴细巴细胞内胞内增殖增殖第一第一次入次入血血病毒血病毒血症症(出出现卡他现卡他症状症状)在全在全身单身单核巨核巨噬细噬细胞系胞系统细统细胞内胞内增殖增殖第二第二次入次入血血病毒病毒血症血症全身全身皮肤皮肤红色红色斑丘斑丘疹疹 发热,感染眼结膜、口腔黏膜、发热,感染眼结膜、口腔黏膜

19、、皮肤、呼吸道、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或消化道或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潜伏期潜伏期912d前驱期前驱期发疹期发疹期25d 恢复期恢复期35d致病性致病性26麻疹的临床表现麻疹的临床表现n潜伏期约潜伏期约1012dn体温略高、咳嗽、流涕、好打体温略高、咳嗽、流涕、好打喷嚏及泪眼,症状持续喷嚏及泪眼,症状持续35dn体温突然升高(达到体温突然升高(达到4040.5),口颊粘膜出),口颊粘膜出现现柯氏斑柯氏斑,随后出现,随后出现红色斑丘红色斑丘疹疹,从耳部开始,从耳部开始,23d后遍后遍及全身及全身n4d后消退,脱屑后消退,脱屑27针尖大小,灰白色,外绕红晕针尖大小,灰白色,外绕红晕28 皮肤红色斑

20、丘疹皮肤红色斑丘疹29麻疹的并发症n呼吸道最为常见:如呼吸道最为常见:如肺炎肺炎、肺结核、肺结核n消化道:消化道: 腹泻、阑尾炎或盲肠炎腹泻、阑尾炎或盲肠炎n神经中枢系统:神经中枢系统: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麻疹病毒的迟发麻疹病毒的迟发感染。患者童年时感染过麻疹,病毒在脑组织内持感染。患者童年时感染过麻疹,病毒在脑组织内持续存在,青少年发病,大脑功能渐进性衰退,最后续存在,青少年发病,大脑功能渐进性衰退,最后痉挛昏迷、死亡。痉挛昏迷、死亡。0.1发病率,发病率,15死亡率。死亡率。30免疫性免疫性31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 v病毒分离:早期取咽拭子或漱口液

21、病毒分离:早期取咽拭子或漱口液, 经抗生素处理后,经抗生素处理后,接种于传代细胞培养,观察多核巨细胞及细胞核、接种于传代细胞培养,观察多核巨细胞及细胞核、细胞浆内出现的嗜酸性包涵体。细胞浆内出现的嗜酸性包涵体。 v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诊断 :取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血凝:取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抗体滴度升高抑制试验,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倍以上有诊断意义。间接荧光间接荧光/ELISA/ELISAIgMIgMn快速诊断:间接荧光快速诊断:间接荧光测测AgAg; PCR/PCR/杂交杂交测核酸测核酸 32防治原则防治原则n主动免疫主动免疫:接种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接种麻

22、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我国接我国接种年龄为种年龄为8个月,发达国家一般为个月,发达国家一般为15个月,个月,7岁时再次免疫;孕妇不宜接种疫苗岁时再次免疫;孕妇不宜接种疫苗n紧急被动免疫(紧急被动免疫(5d内)内):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盘球蛋白n治疗:控制高热;保持室内湿度;及时补液;治疗:控制高热;保持室内湿度;及时补液;注意饮食营养;儿童应补充维生素注意饮食营养;儿童应补充维生素A;注意;注意并发症。并发症。33第三节第三节 冠状病毒冠状病毒n多呈球形,大小约多呈球形,大小约60200nmS蛋白与蛋白与吸附穿入吸附穿入细胞有关细胞有关34 冠状病毒最先是冠状病毒最先是1937

23、年从鸡身上分离出来的。年从鸡身上分离出来的。1968年,年,一个叫秦瑞的科学家将其命名为一个叫秦瑞的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直径大约,直径大约60-220纳米。因为其形态在电子显微镜下外膜呈日冕状或者叫做纳米。因为其形态在电子显微镜下外膜呈日冕状或者叫做皇冠状突起。造成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皇冠状突起。造成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35SARSSARS冠状病毒冠状病毒nSARS冠状病毒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病原体)的病原体n2002 年年 11 月:在广东佛山发现第一个月:在广东佛山发现第一个 SARS 病例。病例。n2003 年年 3 月

24、月12日:日: WHO全球警报全球警报 n2003 年年 4 月月8日:我国法定传染病日:我国法定传染病n2003 年年 4 月月16日:日: WHO 正式宣布,正式宣布,SARS的病原体是一种以的病原体是一种以前未知的新的冠状病毒,其为冠状病毒(前未知的新的冠状病毒,其为冠状病毒(Coronavirus)的一个)的一个新种,并命名为新种,并命名为SARS 冠状病毒(冠状病毒(SARS Coronavirus)。)。n2003 年年 8月月7日:日: SARS 疫情波及疫情波及32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各地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各地采取果断防范措施,使采取果断防范措施,使SARS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短

25、期内得到有效控制。36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n形态结构:不规则形,直径约形态结构:不规则形,直径约 80-160 nm,有包膜,有突起有包膜,有突起(Spike),状如),状如花冠。花冠。+ ssRNA ,29.7kb,是所有是所有RNA病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并且通过独特的毒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并且通过独特的复制机制导致高频率的重组,螺旋对称核复制机制导致高频率的重组,螺旋对称核衣壳。衣壳。n培养:培养:Vero-E6 FRhK-4n抵抗力:对脂溶剂敏感。对热比普通冠状抵抗力:对脂溶剂敏感。对热比普通冠状病毒强病毒强 37 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n传染源:传染源:SARS患者,野生动物

26、(蝙蝠、果子狸等)。患者,野生动物(蝙蝠、果子狸等)。 n传播途径:传播途径:近距离飞沫、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经口、鼻、近距离飞沫、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经口、鼻、眼传播。眼传播。n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为高危人群。普遍易感,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为高危人群。n潜伏期:潜伏期:210dn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以以发热发热为首发症状为首发症状(38),),偶有畏寒;可伴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可有咳嗽,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可有咳嗽,多多为干咳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严重者

27、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闻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n肺部肺部X线片呈现明显病理变化,与体征不同步。线片呈现明显病理变化,与体征不同步。n免疫性:免疫性:IgM、IgG/T细胞亚群及细胞亚群及CK变化、免疫病理损伤变化、免疫病理损伤38第四节第四节 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毒n有包膜,单链负链有包膜,单链负链RNAn两种表面包膜蛋白两种表面包膜蛋白HN和和F蛋白蛋白n另外有四种结构蛋白另外有四种结构蛋白39传播方式传播方式n腮腺炎病毒是流行性腮腺炎的腮腺炎病毒是流行性腮腺炎的 病

28、原体,病原体,只有一个血清型,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其唯一宿主人是其唯一宿主n病毒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病毒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n咳嗽、喷嚏甚至说话都可传播病毒咳嗽、喷嚏甚至说话都可传播病毒n学龄儿童为易感人群学龄儿童为易感人群n出现症状前出现症状前23天及症状消失后天及症状消失后9天仍有天仍有传染性传染性40致病性致病性n潜伏期潜伏期23周周n在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内增殖在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内增殖n入血,出现病毒血症入血,出现病毒血症n病毒随血侵入腮腺及其它器官病毒随血侵入腮腺及其它器官n病程病程12周,主要症状为腮腺肿大,但约周,主要症状为腮腺肿大,但约30%的感染无症状的感染无症状n并

29、发症有睾丸炎、卵巢炎及病毒性脑炎并发症有睾丸炎、卵巢炎及病毒性脑炎n病后可获牢固的免疫力病后可获牢固的免疫力4142微生物学检查及预防微生物学检查及预防n分离时可取患者唾液、尿液或脑脊液分离时可取患者唾液、尿液或脑脊液n在鸡胚羊膜腔、鸡胚细胞内培养增殖在鸡胚羊膜腔、鸡胚细胞内培养增殖n血清学诊断病毒特异性的血清学诊断病毒特异性的IgM或或4倍上倍上升的升的IgGn血凝抑制试验、血凝抑制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检测和免疫荧光检测病毒抗原或抗体病毒抗原或抗体n预防可接种预防可接种MMR三联疫苗三联疫苗43第五节第五节 风疹病毒风疹病毒n单正链单正链RNA,有包膜有包膜n包膜刺突有血凝性包膜刺突有

30、血凝性n核衣壳为二十面立体对称核衣壳为二十面立体对称n只有一个血清型只有一个血清型n人是其唯一自然宿主人是其唯一自然宿主44致病性n儿童是主要易感者儿童是主要易感者n呼吸道传播呼吸道传播n局部淋巴节增殖后经病毒血症散播全身局部淋巴节增殖后经病毒血症散播全身n可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先天性感染可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先天性感染45预防及免疫n自然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自然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n母亲抗体可保护胎儿母亲抗体可保护胎儿n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n三联疫苗(三联疫苗(MMR)麻疹、腮腺炎和风疹 46第六节第六节 呼吸道合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简称合胞病毒,简称合胞病毒,分类学上属于分类学上属

31、于副粘病毒科肺副粘病毒科肺病毒属。病毒属。47 病毒形态为球形,基因组为线性、不分节段的病毒形态为球形,基因组为线性、不分节段的- -ssRNAssRNA,病毒体有包膜,膜上有刺突,由糖蛋白组成,病毒体有包膜,膜上有刺突,由糖蛋白组成,无无HAHA、NANA和和HLHL。一般认为一般认为RSVRSV只有一个血清型。只有一个血清型。 病毒抵抗力较弱,对热、酸及胆汁敏感。对冻融病毒抵抗力较弱,对热、酸及胆汁敏感。对冻融也很敏感,因此标本宜直接接种至培养细胞,不要经也很敏感,因此标本宜直接接种至培养细胞,不要经过冻存。过冻存。48 RSVRSV传染性较强,也是医院内交叉感染主要病原之传染性较强,也是

32、医院内交叉感染主要病原之一。一。RSVRSV经过呼吸道传播,病毒开始于鼻咽上皮细胞中经过呼吸道传播,病毒开始于鼻咽上皮细胞中增殖,进而扩散至下呼吸道,不形成病毒血症。增殖,进而扩散至下呼吸道,不形成病毒血症。 它是它是6 6个月以下婴儿患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等下呼吸个月以下婴儿患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等下呼吸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对较大儿童和成人可引起鼻炎、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对较大儿童和成人可引起鼻炎、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 49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一章 肠道病毒肠道病毒n经消化道感染和传播,能在肠道中复制经消化道感染和传播,能在肠道中复制并引起人类相关疾病的胃肠道感染病毒并引起人类相关疾

33、病的胃肠道感染病毒50肠道病毒(肠道病毒(Enterovirus)属于小属于小RNARNA病毒科病毒科(Picornaviridae)肠道病毒属,包肠道病毒属,包括:括:1 1、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3 3个型个型2 2、柯萨奇病毒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A A组组 1 12222、2424型型 ,B B组组1 16 6型型(2929个型个型)3 3、人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病毒、人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病毒/ /埃可病毒埃可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ECHO):):1 1 9 9、

34、11 11 27 27、29 29 33 33型(型(3131个型)个型)4 4、新肠道病毒、新肠道病毒 6868、6969、7070、71 71 型型51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n形态:形态:小球形,小球形,无包膜,无包膜,直径直径2430nm n结构结构:核心为核心为+ssRNA,核酸有感染性,衣壳由核酸有感染性,衣壳由 60个个 壳粒组壳粒组 成的成的20面体立体对称型面体立体对称型,每个壳粒又由每个壳粒又由VP1、VP2、 VP3和和VP4四种不同的多肽组成。四种不同的多肽组成。n培养:培养:仅对灵长类细胞敏感(除柯萨奇病毒仅对灵长类细胞敏感(除柯萨奇病毒A组对新生乳组对

35、新生乳 鼠敏感),迅速引起明显鼠敏感),迅速引起明显细胞病变(细胞病变(CPE)。)。n抵抗力:抵抗力:强,耐酸、乙醚和去垢剂,对氧化剂敏感。强,耐酸、乙醚和去垢剂,对氧化剂敏感。n致病:致病:通过通过粪粪-口途径感染,多为隐性感染,一种病毒可引口途径感染,多为隐性感染,一种病毒可引 起多种疾病,一种疾病可由多种病毒引起。起多种疾病,一种疾病可由多种病毒引起。52n引起脊髓灰质炎,主要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引起脊髓灰质炎,主要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引起肢体弛缓性麻痹,儿童多见,故称细胞,引起肢体弛缓性麻痹,儿童多见,故称为为小儿麻痹症小儿麻痹症。可口服减毒活疫苗(糖丸)来。可口服减毒活疫苗(

36、糖丸)来预防。预防。n口服糖丸疫苗注意事项:宜在冬、春季进行口服糖丸疫苗注意事项:宜在冬、春季进行忌用热开水送服不要在哺乳前后服用。忌用热开水送服不要在哺乳前后服用。 第一节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53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球形,直径球形,直径27nm27nm,核,核 衣壳为二十面体对称,衣壳为二十面体对称, 无包膜。无包膜。 Fig EM of poliovirus54 抵抗力:抵抗力: 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在胃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在胃肠道能耐受胃酸、蛋白酶和胆汁的作用;肠道能耐受胃酸、蛋白酶和胆汁的作用;在体外能耐乙醚、去垢剂等脂溶剂。在体外能耐乙醚、去垢

37、剂等脂溶剂。 55致致 病病 性性56临床特征临床特征(1) 90%隐性感染隐性感染 (2) 5%顿挫感染:发热、头痛乏顿挫感染:发热、头痛乏力、咽痛、呕吐力、咽痛、呕吐 ( 3)1%2%非麻痹型脊髓灰质非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炎 或或无菌性脑膜炎:颈背强直、无菌性脑膜炎:颈背强直、肌痉挛肌痉挛 (4) 0.1%2%暂时性肢体麻痹、暂时性肢体麻痹、永久性迟缓性肢体麻痹永久性迟缓性肢体麻痹 (5)极少数延髓麻痹,导致呼吸、)极少数延髓麻痹,导致呼吸、心脏衰竭而死亡。心脏衰竭而死亡。57免疫性免疫性1、患者可获得牢固的型特异性免疫。、患者可获得牢固的型特异性免疫。2、sIgA 在粘膜局部阻止病毒吸附和初

38、步增殖。在粘膜局部阻止病毒吸附和初步增殖。 3、血清中的中和抗体、血清中的中和抗体可阻止病毒侵入可阻止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58双份血清双份血清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鉴定:病毒分离鉴定:细胞培养细胞培养PCR法法猴肾或人胚肾细胞猴肾或人胚肾细胞59计划免疫计划免疫口服减毒活疫苗口服减毒活疫苗缺点:回复突变缺点:回复突变60n 我国计划免疫我国计划免疫 从从2月龄开始连续月龄开始连续3次次口服口服OPV,每次间隔一个月,每次间隔一个月,4岁时加强岁时加强一次。为防止一次。为防止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炎(VAPP)的发生,建议最初两次免疫)的发生,建议最

39、初两次免疫使用使用IPV。61 28nm球形颗粒球形颗粒62所致疾病所致疾病n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和轻瘫:所有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和轻瘫:所有肠道病毒肠道病毒n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柯萨奇A组病毒组病毒n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16,新肠,新肠道病毒道病毒71型型n流行性胸痛:流行性胸痛:柯萨奇病毒柯萨奇病毒Bn心肌炎和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包炎:柯萨奇病毒柯萨奇病毒Bn眼病:眼病:A24-急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 70-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63第二十七章第二十七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64急性胃肠炎病毒主要引起急性胃肠急性胃肠炎病毒主要引起急性胃肠炎

40、,临床主要症状为腹泻和呕吐。炎,临床主要症状为腹泻和呕吐。病毒主要包括:病毒主要包括: * * 轮状病毒轮状病毒 * * 杯状病毒杯状病毒 * * 星状病毒星状病毒 * * 肠道腺病毒肠道腺病毒65轮状病毒轮状病毒第一节第一节66n人类轮状病毒( human rotavirus, HRV )属于呼肠病毒科,是人类、哺乳动物和鸟类腹泻的重要病原体,是婴幼儿急性腹泻和引起婴幼儿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67n轮状病毒呈世界性分布,A组最为常见。 n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婴幼儿死于轮状病毒感染,3岁以上90%儿童曾被感染。n晚秋和冬季是主要发病季节。68轮状病毒的分组nA组 人类致病的主要病原体-婴儿

41、nB组 感染人-成人nC组 感染猪,偶尔也感染人 nD组 感染鸟类 nE组 感染猪nF组 动物nG组 动物69形态特征形态特征 病毒体呈球形,直径病毒体呈球形,直径6080 nm,二十面体立体对,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称,双层衣壳双层衣壳,无包膜。,无包膜。 电镜下观察,病毒外形呈电镜下观察,病毒外形呈车轮状车轮状。 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70轮状病毒轮状病毒11个基因个基因片段片段特征性的电泳图谱特征性的电泳图谱基因结构特征基因结构特征病毒基因组为双链病毒基因组为双链RNA, 由由11个基因片段个基因片段组成组成。分别编码。分别编码6个结构蛋白(个结构蛋白(VP1-VP4、VP6、VP7)

42、和)和5个非结构蛋白个非结构蛋白(NSP1-NSP5)。)。71* *VP7(表面糖蛋白)和(表面糖蛋白)和VP4(血凝素):位于外衣壳,是中和血凝素):位于外衣壳,是中和抗原,与病毒吸附有关。抗原,与病毒吸附有关。* *VP6:位于内衣壳,有组和亚组特异性抗原;位于内衣壳,有组和亚组特异性抗原;* *VP1-VP3:位于核心,分别为病毒位于核心,分别为病毒RNARNA多聚酶,转录酶和与帽多聚酶,转录酶和与帽状状RNA转录子形成有关的蛋白。转录子形成有关的蛋白。* *非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NSP1-NSP6):为病毒酶或调节蛋白,在病毒):为病毒酶或调节蛋白,在病毒复制和毒力产生中起主要作用

43、。如复制和毒力产生中起主要作用。如NSP4有肠毒素样的作用,与有肠毒素样的作用,与其致病有关。其致病有关。72抵抗力抵抗力 *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耐酸、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耐酸、耐碱;耐碱;*55 30 min可被灭活;可被灭活;*但在室温下相对稳定,在粪便中可存但在室温下相对稳定,在粪便中可存活数天到活数天到数周,经胰酶处理后,感染数周,经胰酶处理后,感染性增强。性增强。73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带毒者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带毒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 -口途径传播,少数可通口途径传播,少数可通过呼吸道传播。过呼吸道传播。*多发于深秋初冬季节,在我国常被称为多发于深秋初冬季节,在我国常被称为“秋季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