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教案(共4页)_第1页
苏轼词两首教案(共4页)_第2页
苏轼词两首教案(共4页)_第3页
苏轼词两首教案(共4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苏轼词两首教案【三维目标】1、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词的写作背景,2、 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3、 品味两首词不同的风格,感受豪放与婉约的不同魅力,培养诗词鉴赏能力。4、 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更加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教学设想】1、 合作学习,通过分析豪壮的景物,英武的人物,深入体会作者深沉的感情。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体会词中借景(人)写情的妙处。2、 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这两首词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要点】1、 理解这首

2、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2、 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教学过程】一、 导入,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1、 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嘉佑进士。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散文堪称大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等。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书李世南所画秋景等。其词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的开创者。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

3、歌头·中秋等。苏轼擅长书画,善写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有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注重提携后人,有出其门下的“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苏轼对词的革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线,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

4、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查慎行等,都是明显受到他影响的作家。背景。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谪。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以上由学生合作完成,教师适当补充)二、 指导朗读,正音,读出气势。完成导学案小试身手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英

5、俊杰出)惊涛拍岸(惊动)强虏灰飞烟灭(曹军惨败的情景)故国神游(旧地)早生华发(斑白、花白)羽扇纶(gun)巾酹(lèi)江月 樯(qiáng)橹 料峭(shào) 一蓑(shui)烟雨任平生2、辨形组词。纶( )墙( )瑾( )伦( ) 樯( ) 谨( )蓑( )峭( )啸()衰() 俏()潇()三、 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阅读词的上阙,回答问题。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来为人们称道,它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大”“淘”有气势;“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写尽雄伟

6、壮丽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赞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上阙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作者是如何突出其特点的。请划出重点词并分析其表达效果?明确: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这首词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勾勒古战场景象。先写江岸,后写江水。“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雪浪汹涌,现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声,蔚为壮观。阅读词的下阙,回答问题苏轼在词中集中笔力塑造了一个英雄人物形象周瑜。三国英雄人物众多,而赤壁之战中

7、涌现的豪杰也不在少数,词人为何独以周瑜为描写对象。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明确:这是由周瑜的形象特点、作者自身的处境和时代特点决定的。年轻有为是许多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理想,苏轼也是如此,而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边境危机使他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更为迫切。周瑜年少有为,苏轼时已年四十有七,只能将光阴虚度、抱负难展的苦闷和一腔报效疆场的热忱发而为缅怀周瑜的豪放之词,这就是苏轼缅怀赤壁之战并塑造周瑜这一形象的思想契机。要点: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苏轼四十多岁只任团练副使的虚职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苏轼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有人说“人生

8、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明确:这两句诗中含有消极成分。因为这与词作的前半部分描写赤壁景物、塑造周瑜英雄形象的豪壮情调不合。 “人生如梦”是诗人在被捕入狱,谪居黄州,身心受到巨大打击时的自慰之词。苏轼一生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致君尧舜”、爱国爱民、建功立业是其最高理想。即使遭贬谪,他也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诗人此时已年近半百,功业未成,眼望奔流不息的长江,感到自身生命的短暂,韶光的流逝,“早生华发”之慨叹纯属一种人之常情。“早生华发”的感叹是在诗人与周瑜的对比之后发出的。其实这种对比本身,就是词人追求奋发向

9、上的积极表现。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永存。 念奴娇·赤壁怀古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等警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子、庄子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他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佛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理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

10、,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既有积极进取精神,又交织着其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的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的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慨,具有感奋和伤感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5、 归纳主旨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第二课时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学要点】1、

11、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情怀。2、 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教学过程】一、 诵读,完成导学案一A先学生自读,根据课文注释了解词义;然后老师范读,体会作者感情;最后学生齐读。1、 填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一蓑( ) 萧瑟( ) 任( )平生二、 品味语言,鉴赏形象。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B明确:表现了词人闲适的心境。这几句话刻画了穿着草鞋,拄着竹杖,一个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又长啸的潇洒的抒情主体形象。2、当

12、时下雨,道路泥泞,为什么作者却说穿着草鞋比骑马还轻快呢?B明确:“竹杖芒鞋”是步行所用,用它的人当然是闲人、穷困潦倒的人,词人是说自己处于被贬境地,而“骑马”的当然是官员和忙人。此句词人认为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三、 联系上阙,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含义C明确:这一句作者运用了双关语,“雨”是既指自然的雨,也指政治风雨、人生风雨。这句写作者任由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表现了词人在潇洒镇静中的倔强、抗争之心。四、 问题探讨D有人认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归去”是用陶渊明“归隐”之意,词人被贬黄州日久,生发归隐之意。以上看法你认同吗?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分析:“归去”是归去到闲散江湖的处境。苏轼深受禅学的影响,颂扬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因而在仕途屡遭挫折后产生隐逸的思想是很自然的事。可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