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阳膀胱经PPT课件_第1页
足太阳膀胱经PPT课件_第2页
足太阳膀胱经PPT课件_第3页
足太阳膀胱经PPT课件_第4页
足太阳膀胱经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足太阳膀胱经(一)经脉循行(一)经脉循行 起于目内眦,上额,经巅顶,夹督脉下项,分成两支,沿背腰部第一侧线(督脉旁开1.5寸)、第二侧线(督脉旁开3寸)下行,经大腿后侧,汇合于腘窝正中,沿小腿后侧、足外侧下行,止于足小趾外侧端,与足少阴肾经相接。(二)联系脏腑器官(二)联系脏腑器官v 膀胱,肾; 脑,眼,鼻。(三)主治概要(三)主治概要v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头面五官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项、背、腰、下肢病证;背俞穴主治相关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如头痛、项强、目眩、鼻塞、腰背痛、癫狂、痫证等。(四)本经腧穴及经穴歌诀(四)本经腧穴及经穴歌诀 本经单侧共67穴,首穴睛明,末穴至阴。其穴位依

2、次为: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六十七穴足太阳,睛明目内红囟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过后是承光,通天络却下玉枕,天柱发际大筋上,大杼风门肺厥阴,心俞督俞膈俞当,肝胆脾胃俱挨次,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

3、胱,中膂白环寸半量,上次中下四髎穴,一孔二孔骶孔藏,会阳尾骨外边取,附分背脊第二行,魄户膏肓神堂寓,譩譆膈关魂门详,阳纲意舍胃仓随,肓门志室至胞肓,二十一椎秩边是,承扶臀股纹中央殷门浮郄委阳至,委中合阳承筋量,承山飞扬跗阳继,昆仑仆参申脉堂,金门京骨束骨跟,通谷至阴小趾旁。睛 明定位: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作用:疏风清热,活血明目。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眩,近视,夜盲,色盲;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刺灸法:嘱患者闭目,医者押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刺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30.5寸。一般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本穴禁灸。附注:本穴为治疗各种目疾的常用穴。

4、配合谷、四白治疗目生翳膜;配肝俞、肾俞、风池、太出、角孙、合谷治疗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青光眼。攒攒 竹竹 定位:眉头凹陷中,目内眦直上。作用:祛风清热,通络明目。主治:前额头痛,眉棱骨痛;视物不明,目赤肿痛,流泪,口眼歪斜,眼睑瞤动,眼睑下垂;呃逆。刺灸法:平刺0.50.8寸,禁灸。附注:本穴是治疗眉棱骨疼痛的常用穴。配头维治眉棱骨痛;目视不明配光明、养老。天天 柱柱v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v作用:清头散风,通经活络。v主治:头痛,项强,肩背痛;热病;鼻塞;癫狂,痫证。v刺灸法:直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防伤及延髓;可灸。v附注:配风

5、池、百会、太阳、合谷治疗头痛、颈项强痛;配后溪、绝骨治疗落枕。风 门定位: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祛风散寒,宣肺解表。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鼻塞多涕,项强;胸背痛。刺灸法:向内或向下斜刺0.50.8寸,可灸。附注:配大椎、肺俞、中府、孔最、外关汉发热、咳嗽、胸痛;配期门、少府治胸痛彻背;化脓灸风门穴防治感冒。肺 俞 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疏散风热,养阴清肺。主治:咳嗽,气喘,鼻塞; 胸满,背痛; 骨蒸,潮热,盗汗,咯血。刺灸法:向下或向内斜刺0.50.8寸;可灸。附注:本穴为治疗肺疾的常用穴。咳嗽,气喘配中府; 鼻塞配迎香、合谷。 肺经之背俞穴。心心 俞俞

6、 定位:定位:第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寸。作用:理气活血,化痰宁心。作用:理气活血,化痰宁心。主治:心烦,心痛,惊悸主治:心烦,心痛,惊悸; 咳嗽,吐血咳嗽,吐血; 失眠,健忘,癫痫失眠,健忘,癫痫; 盗汗,梦遗盗汗,梦遗; 胸背痛。胸背痛。刺灸法:斜刺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寸,可灸。附注:本穴为治疗心神疾患的常用穴。失眠配内关、神门;附注:本穴为治疗心神疾患的常用穴。失眠配内关、神门;痫证配肝俞、丰隆;痫证配肝俞、丰隆; 心痛、惊悸配巨阙、内关心痛、惊悸配巨阙、内关;神经衰弱神经衰弱配肾俞、风池、百会、足三里、三阴交。配肾俞、风池、百会、足三里、三阴交。

7、心经之背俞穴。心经之背俞穴。膈膈 俞俞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第7胸椎平肩胛骨下角。作用:和胃降逆,宽胸理血。主治:呕吐,呃逆,胃脘痛,饮食不下; 气喘,咳嗽,吐血; 潮热,盗汗。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附注:配大椎、脾俞、郄门、血海、足三里治贫血、紫斑;配巨阙、内关、胃俞、足三里治噎膈;配内关、中脘、足三里治呕吐、呃逆; 配肺俞、膻中治咳嗽、气喘。 八会穴之一,血会穴。肝 俞 定位:第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清泻肝胆,养血明目。主治:黄疸,胁痛; 目赤,目眩,目视不明,夜盲; 吐血,鼻衄; 癫狂,痫证; 背痛。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附注:本穴常用于

8、肝胆疾患。胁痛配支沟、阳陵泉;目眩配太冲;夜盲配胆俞、风池、睛明、合谷、足三里。 肝经之背俞穴。脾脾 俞俞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健脾利湿,益气统血。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吐,泄泻,痢疾,便血; 水肿; 黄疸; 背痛。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附注:本穴为治疗脾胃疾患的常用穴。配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治反胃;配胃俞、中脘、足三里、公孙治呃逆;配膈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治糖尿病;配胃俞、中脘、内关、公孙治腹胀、腹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背痛配天宗。脾经之背俞穴。胃胃 俞俞 定位: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滋养胃阴,健脾助运。主治:胃脘痛,腹胀

9、,呕吐,完谷不化,肠鸣; 胸胁痛。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附注:本穴为治疗脾胃疾患的要穴。配脾俞、中脘、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治胃炎,胃溃疡,小儿消化不良。 胃经之背俞穴。肾 俞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肋弓下缘平第二腰椎。作用:益肾固精,清热利湿。主治:遗尿,水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白带,遗精,阳萎,早泄,不育,不孕;头晕,耳鸣,耳聋;腰背酸痛。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附注:本穴为治疗肾气不足引起的各种疾病的 主穴之一。配气海治阳痿; 配膀胱俞、中极、 三阴交、大敦治遗尿; 配气海、关元、丰隆治 虚喘; 配阴陵泉、三阴交治带下、水肿; 配 太溪、听宫治耳鸣耳聋;

10、配大肠俞、委中治腰痛。 肾经之背俞穴。大 肠 俞定位: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髂脊平第四腰椎。作用:调理大肠,通络止痛。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痢疾; 腰脊疼痛。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附注:本穴为治疗大肠腑病的主穴之一。配天枢、足三里 治小儿急性肠炎; 配百会、长强、肩井、合谷、气冲治脱肛;配天枢、支沟、上巨虚治便秘; 配肾俞、环跳、风市、委中治坐骨神经痛; 配肾俞治洞泄食不化。大肠之背俞穴。次 髎 定位:第二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督脉连线的中点。 作用:理气调经,清利湿热。主治:小便不利; 月经不调,痛经,带下; 遗精,疝气; 腰骶痛,下肢痿痹。刺灸法:直刺l

11、1.5寸。治前阴病要使针感向前阴放射。可灸。附注:本穴主治妇科、前阴病证及腰腿痛。小便不利、遗尿配三阴交、中极、肾俞; 痛经配血海、关元、三阴交。 委 阳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股二头肌腱内缘。作用:调理三焦,疏经利节。主治:腹满; 小便不利; 腰脊强痛,下肢挛痛。刺灸法:直刺l1.5寸,可灸。附注:配委中、肾俞、环跳治腰背疼痛、下肢麻木不仁。 三焦经之下合穴。委 中 定位:腘横纹中央。作用:清热散邪,舒筋利节。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小便不利,遗尿; 腹痛,吐泻; 丹毒; 中风半身不遂。刺灸法:直刺11.5寸,或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可灸。附注:本穴是治疗腰背及下肢疼痛、半身不遂的常用穴。配

12、龈交、压痛点治急性腰扭伤;配肾俞、关元俞、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治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 点刺治疗委中治疗急性吐泻; 配十宣、人中治中暑。 足太阳经之合穴。膏膏 肓肓 定位: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作用:清肺养阴,益气补虚。主治:咳嗽,气喘,吐血,盗汗,肺痨; 肩胛痛; 健忘; 遗精; 完谷不化。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附注:本穴是治疗虚损证的常用穴。配肺俞、定喘、膻中、足三里治哮喘;配中府、肺俞、足三里、肾俞、膻中治肺痨。志志 室室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作用:补肾培元。主治:遗精,阳萎,阴痛; 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刺灸法:直刺0.51寸,可

13、灸。附注:配肾俞、三阴交治肾绞痛; 配肾俞、关元、三阴交治阳痿、遗精。秩秩 边边 定位: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作用:壮腰补肾,通经活络。主治:腰腿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阴痛;便秘,痔疾。刺灸法:直刺1.53寸,可灸。附注:本穴是治疗腰腿疾患及前列腺炎的常用穴。配阳陵泉、环跳等穴治疗腰腿痛。承承 山山 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作用:舒筋理肠,提肛止泻。主治:痔疾,便秘; 腰腿拘急、疼痛; 疝气。刺灸法:直刺12寸,不宜强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 可灸。附注:配长强、二白治痔疮; 配昆仑治腓肠肌痉挛;配复溜、太冲、太白治便血。昆昆 仑仑 定位: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作用:疏风

14、利节,解表散寒。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 肩背拘急,腰骶疼痛,脚跟肿痛; 小儿惊风,癫痫; 难产。刺灸法:直刺0.50.8寸,妊娠慎针(针灸大成:“妇人刺之落胎”);可灸。附注:本穴是治疗头项疾患的常用穴。配百会、风池、合谷、后溪、申脉治头痛;配肾俞、腰俞、风池、合谷、环跳、风市治腰背及腿痛;配太冲、太溪治足跟痛;配至阴治难产。 足太阳经之经穴。申申 脉脉 定位:外踝下缘凹陷中。作用:舒筋活络,安神定志。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癫狂,痫证,失眠;项强,腰腿酸痛,足内翻。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附注:本穴是治疗头项、肩背疼痛的有效穴。配百会、风池、心俞后溪治癫痫。 八脉交会穴

15、之一,通阳跷脉。至至 阴阴 定位:足小趾外侧,距趾甲角.1寸。作用:祛风热,利头项,顺胎产。主治: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难产,胞衣不下。刺灸法:浅刺0.1寸;可灸。附注:本穴是治疗胎位不正的主穴。胎位不正取双侧至阴,用艾条温和灸,以妊娠28周至36周疗效最好,灸前排空小便,松开腰带,正坐垂足位或仰卧屈膝位,每侧腧穴灸1520分钟,每天1次,灸15次收效,见效即止。 足太阳经之井穴。小 结v1.循行概要循行概要v 起于目内眦,经巅顶,夹督脉下项,分成两支,沿背腰部第一侧线(督脉旁开1.5寸)、第二侧线(督脉旁开3寸)下行,经大腿后侧,汇合于腘窝正中,沿小腿后侧、足外侧下行,止于足小趾外侧端,与足少阴肾经相接。v 本经腧穴最多,首穴睛明,末穴至阴,单侧共67穴。左右对称。2.取穴要点取穴要点目内眦稍上方取睛明。眶上切迹取攒竹。背部第一侧线取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距督脉1.5寸。背部第二侧线取膏肓、志室、秩边,距督脉3寸。第二骶后孔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