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详案(共5页)_第1页
蝙蝠和雷达详案(共5页)_第2页
蝙蝠和雷达详案(共5页)_第3页
蝙蝠和雷达详案(共5页)_第4页
蝙蝠和雷达详案(共5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26.蝙蝠和雷达一教材分析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小节):通过飞机夜行这一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36小节):主要讲科学家是怎样通过反复试验和研究,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即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第7小节):主要讲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文章层次清楚

2、,结构严谨,用朴实、严谨的语言将一个比较复杂的科学知识写得通俗易懂。本文所处的单元是第六册第六单元。单元重点训练目标是继续学习理解词句。二教学目标1. 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10个生字,认清“摹”的字形,结合语境中理解“启示”、“摹仿”、“横七竖八”等词语的意思。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清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能借助板书说说蝙蝠和雷达探路的秘密,知道蝙蝠和雷达的相似之处。3. 知道飞机靠雷达在夜间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初步懂得事物之间有着普遍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三教学设计课前热身:1.(出示几组图片:草和锯、鸟和飞机、鲸和潜水艇)上课前,我们先

3、来玩一个游戏“好朋友手拉手”。PPT中谁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点评:PPT动画出示: 草和锯(形状相似)鸟和飞机(本领一样)鲸鱼和潜水艇()(一个“和”字体现了这两种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2、了解“仿生学”。从草的样子中得到了启示,我们发明了从鸟的飞行中得到了启示,我们发明了从鲸鱼的身上得到了启示,我们发明了师: 是呀! 人们从生物的身体结构以及特殊的本领中,得到了启示,发明新的科学技术,这就是仿生学。有趣吗?好,上课!一 板书课题,检查预习1. 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ppt出示课题。谁来读课题?点评:真好,蝙是第一声,你读准了。2. (板书:蝙蝠和雷达)跟老师写一写边写边说:蝙和

4、蝠,注意都是虫字旁,写的时候要做到左窄右宽。它是一种哺乳动物,喜欢在夜间觅食。雷达是一种可应用于探测的“电子设备”。师过渡:这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物,它们也有着特殊的联系。3.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1. 蝙蝠和雷达之间到底有什么紧密的联系?打开书本,自己认真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划相关句子。(老师提醒一下,哪些句子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2不急,和同桌先交流交流指名交流:预设: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齐读) (随机贴板书:启示、模仿)3.理解“启示”和“模仿”:同学们,启示是什么

5、意思?预设:启发。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点评:你是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它的。那“模仿”呢?预设: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师:你能不能联系文章说说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呢?预设:科学家从蝙蝠的身上受到了启发。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师:跳黄句子,根据你读到的内容,抓住两个关键词,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以科学家开头。小结:说的简洁、清晰,作者就是围绕这两个关键词向我们揭开蝙蝠和雷达间的紧密联系。(板书箭头)三、 品读语段,体会表达(一)感受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并不是重点,处理得快一些)1.那么蝙蝠身上究竟有什么秘密,值得科学家研究呢?读读这一小节,在前面加上一句话来夸夸蝙蝠的本领。你

6、能不能在这段的开头加一句感叹句,夸夸蝙蝠的本领?师:蝙蝠飞行的本领真厉害!作者举了个例子,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飞行时遇到什么也能安全避开?预设:蝙蝠飞行的本领真厉害!引读: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预设:树枝的枝丫.小结:无论大的,还是小的,它们对于蝙蝠而言都有个共同的名字,障碍物。 (板书)无论已经将所有障碍物包括在里面了,可是为什么作者还要说这句话呢?指名学生读:即使.也.预设:强调东西在校,它也能灵巧地避开。师:再来读读这段!(二)聚焦三次试验是本课的重难点,要用足时间,使学生体会表达的精妙)小结:如此高强的本领,科学

7、家当然要研究啦!100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来了解蝙蝠飞行的秘密。让我们走进第一次试验。默读,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1.自由朗读2指名交流(提示:交流的时候要注意按照顺序来说)。(1)生围绕“条件、过程、结果”交流1.交流条件师关注点:“横七竖八”“许多”师:指导读好“系”。“系”就是把一样东西绑、扣在另外一样东西上,念xi 预设:横七竖八、许多。追问:他的记录中试验条件漏了写“横七竖八、许多”,可以么?师:为什么对障碍物有如此多的限制? 预设: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形容杂乱没有规律。铃铛多是为了检测是否碰到绳子,蝙蝠一碰到就能被发现。 绳子多是因为障碍物很多,障碍物复杂,难度高,试验结论

8、才科学。总结:说明科学家做的准备很充分。预设:了解到了给蝙蝠蒙上眼睛属于试验的方式 铃铛没有响,绳子没碰到属于试验的结论小结:这一部分介绍了做试验的条件、方式、结论。为了更方便大家了解,老师制作了一张表格。后来科学家还做了两次试验,你能否读读课文,根据两次图表的内容自己试着说说看?(2)交流第二次试验1.预设:塞上耳朵,结果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师:把两次试验放在一起,你有什么发现?2.师:科学家通过这两次试验,得出了结论,发现蝙蝠飞行不靠眼睛,而是靠嘴巴。那么联系第三次试验,科学家又想到了什么?预设:蝙蝠飞行不靠眼睛,会不会是靠耳朵或者嘴巴?小结:科学家每次试验前先猜想,再根据猜想去做试

9、验,最后得出了结果,从而引发了新的研究。这是小朋友通过试验结论了解到的信息。那么再看看条件或者方式,说说你的发现。预设:条件相同师:试验条件一样,因方式不同,造成了结果不同。两次试验条件一样,条件可以归并。试验方式和结果其实是试验的情况,两次试验情况是不同的,我们要分开罗列。谁来说说第三次试验的情况?(3)交流第三次试验指名2人预设:第三次试验,科学家封住蝙蝠的嘴,结果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师:再来看看表格,发现什么?预设:表格中,2、3次结果一样,也可以把他们合起来说,这样更清楚。师:科学家为了研究蝙蝠,做了一次三组试验,它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出示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读:_。师:是

10、呀,来让我们再读读试验的证明。师总结:通过这两次试验,科学家进一步得出了结论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也就是它既要靠又要靠像这样互相合作就是“配合”。嘴和耳朵相互配合才能在夜间安全地飞行。这是试验的结论,我们放在这儿,再来读好结论。看看表格请你自己说说科学家做的三次试验。(三)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小结:刚才我们用表格的形式,梳理了三次试验的内容。现在请大家读读6.7小节。说说看你能不能用上表格的形式来梳理这两小节的内容呢?预设:不能,比较复杂。师:那么你有什么更简洁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梳理6.7节的内容吗?预设:画图。师:是的,我们还可以使用画图的方法帮助我们理清科普类文章的内容,画图也是学习的好帮手。请一个同学上来画画蝙蝠夜晚飞行的秘密。1.指导学生上台画图;2.提醒画图时的波段,用这样的线条表示波段。3.说说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指导学生边说边贴文字贴)小结:瞧,xxx把文字非常形象地转换成了图画呢!师:你能否学着同学的样子自己试着画画雷达是如何工作的?注意标上雷达部件的名称。4.指名上台利用投影来说说。点评:刚才xxx同学借助图画说清了蝙蝠和雷达在夜间如何工作。那么现在你能够用上“相当于”说说蝙蝠身体各部分和飞行部件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