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政府与分配_第1页
第 6 章 政府与分配_第2页
第 6 章 政府与分配_第3页
第 6 章 政府与分配_第4页
第 6 章 政府与分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 第六章第六章 政府与分配政府与分配 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 本章主题本章主题 财政政策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公平,公共提供和公共生产都可以成为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方式。独立于公共提供和公共生产过程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收入进行再分配。本章讨论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本章目录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提供与收入再分配公共提供与收入再分配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生产与收入再分配公共生产与收入再分配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保障与收入再分配社会保障与收入再分配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提供与收入再分配公共提供与收入再分配 公共提供是政府通过税收的方式筹集资金,并用以免费或部分免费地为社会公

2、众提供产品或服务,这一过程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可以从政府税收以及支出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税收与收入分配一、税收与收入分配 二、公共产品的公共提供二、公共产品的公共提供 三、混合产品的公共提供三、混合产品的公共提供 四、私人产品的公共提供四、私人产品的公共提供一、税收与再分配一、税收与再分配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来调节收入分配。税收能否改善以及在什么样从程度上改善收入分配状况,主要和课税对象的选择与税率选择有关。(一)从课税对象来看: 1.所得税课税 2.商品课税 3.财产课税(二)从税率来看: 1.比例 2.累进 3.累退一、税收与再分配一、税收与再分配 (三)不同税种再分配效应分析1.所得

3、税:能够比较方便地实行累进税率,因此,可以比较有效地 达到收入再分配的目标。2.商品税:通常采用比例税率。(1)分配中性:)分配中性:如果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的金额与他们各自的收入成同一比例。(2)负担的累退性:)负担的累退性:统一课征的一般商品税,税负是累退的。(3 3)差别税率:)差别税率:高档消费品征高税3.财产税:财产的数量通常可以衡量个人或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是造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征收财产税和遗产税 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强有力手段。二、公共产品的公共提供二、公共产品的公共提供 公共产品的公共提供是以非排他和非竞争的但不同的人从中获得的效用却是不同的。(一) 公共产品边

4、际效用评价 :收入边际效用弹性 收入增加与对公共品效用增加的关系: (1) 弹性等于:支付与效用相等; (2)弹性小于:支付大于效用; (3)弹性大于:支付小于效用。 人们对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用一般是随收入水平而递增的(弹性大于1),因此高收入群体对公共品的效用评价更高;低收入群体来说,最为迫切的是保障基本生活的需要,满足这一需要的主要是私人产品 。(主要是指一些纯公共品)二、公共产品的公共提供二、公共产品的公共提供 (二)要实现公平目标仅有公共产品提供还不够1.当公共产品的收入边际效用弹性为或小于时: 累进的税收使公共提供具有有利于低收入者的再分配效应。 2.当公共产品的收入边际效用弹性大于时

5、: 即使税收是累进的,公共提供过程也未必能够实现促进公平。 纯公共品的收入边际效用弹性往往是大于1的三、混合产品的公共提供三、混合产品的公共提供(一)外部效益部分的公共提供:与公共品相同 (一)收费标准按内部边际效益来制定: 这项混合产品提供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中性的。 (二)混合产品的提供要实现收入再分配目标: 1)收费标准定得低于内部边际效益,即提高这一产品的公共提供程度; 2)该产品至少能为社会公众平等地享用,或者产品消费者中的低收入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三)混合品中的收入边际效用弹性差别很大 1)弹性小于等于1的公共提供更有利于收入再分配 2)弹性大的适当收费更有利

6、于收入再分配。四、私人产品的公共提供四、私人产品的公共提供 (一)私人品公共提供的含义: 私人产品的部分公共提供,主要是指通过价格补贴的方式来提供某些私人产品。价格补贴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取决于补贴产品的性质。 (二)价格补贴私人品时的收入分配影响 1.补贴收入需求弹性大于的产品: 高收入群体受益更多 2.补贴收入需求弹性小于1 的产品:低收入群体受益更多 (三)私人产品的价格补贴在公平效果不理想 为了要使低收入家庭得到一定的利益,就不可避免地也要使中高收入家庭得利。最佳办法是直接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资助。公共提供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公共提供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谨慎选择进行公共提供的产品的种类,

7、和能够有效实现再分配目标的手段 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生产与收入再分配公共生产与收入再分配 消灭私有制的目标:1.生产的计划化。2.收入分配的公平,不再以财产作为分配的依据。 一、一、 集中计划的公共生产集中计划的公共生产 二、二、 市场竞争的公共生产市场竞争的公共生产一、一、 集中计划的公共生产集中计划的公共生产 、(一)只能按劳分配 集中计划的公共生产体制中,原则上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各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只是体现为劳动能力的差别。(二)高度的平均化 由于计划者试图通过高积累来到达要使积累达到最大的限度,就要将个人收入总量压缩到最低限度,分配必然会趋向平均化。 (三)极大的效率代价 集中计划的公

8、共生产所达到的收入分配的平均化程度是其他体制所不能企及的,但为达到公平目标所付出的效率代价是非常沉重的。二、二、 市场竞争的公共生产市场竞争的公共生产 (一)在理论上利润动机会使企业尽力降低成本,生产市场所需要的产品,从而实现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利润可以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从而实现公平。 (二)在实践中1.公共企业的经理人员谋求私利的动机、2.所有者监管难以到位3.公共企业的利润会被公共生产体系中的各级管理者瓜分 (三)既无公平又损效率私人生产会形成收入分配差距,但可以实现效率目标。公共生产中的以权谋私所造成收入分配的不公不仅会违背公平目标,同时也会严重损害效率。第三节第

9、三节 社会保障与收入再分配社会保障与收入再分配 一、一、 社会保障与人际分配社会保障与人际分配 (一一) 社会救济社会救济(二)强迫储蓄(二)强迫储蓄 (三三)社会保险社会保险二、社会保障与代际分配二、社会保障与代际分配一、一、 社会保障与人际分配社会保障与人际分配 在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有三个主要原因:1)各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不同;2)个人偏好的不同,选择不同;3)不可预见的不确定因素。与这三种原因相对应,社会保障体系一般包含三种不同的成分,即:社会救济、强迫储蓄和社会保险。一、一、 社会保障与人际分配社会保障与人际分配 (一)社会救济1.目标:用于改善由于各个人拥有要素

10、差别而产生的收入差距。2.保障机制:1)政府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向高收入者征税,然后再将取得的收入转移给低收入者。2)征税的累进性越强补助的力度越大,再分配效应越大。3)这种补助对效率损害很大,所以一般仅用于最低生活最低生活保障保障3.救济方法的选择:1)现金救济 2)实物救济一、一、 社会保障与人际分配社会保障与人际分配4.两种救济方法的效果分析1)现金救济: 接受救济者的偏好合理,支出等量时,以现金救济效率更高。2)实物救济: 可以限制被救济者因偏好不当而造成的福利损失;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筛选救济对象提供信息。 应该避免被救济者将实物转化为货币。(二)强迫储蓄的养老制度 1.目的:用于改善个

11、人偏好选择不当产生的老年生活困难 2.方法:强制储蓄 。储蓄是优值品,政府可以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强制地要求社会成员将其收入的一部分储蓄起来,以便在他们丧失劳动能力时能够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 3.特点: 强迫储蓄的显著特点是个人的缴款与个人享受的福利完全对称,因而不具有收入再分配作用。强迫储蓄可以避免让相同收入群体中的理智个人被迫救济那些作出不当选择的个人。 一、一、 社会保障与人际分配社会保障与人际分配(三)社会保险 1.目的:用于求助由于不确定因素造成的生活困难。2.方法:通过社会保险方式来达到收入再分配的作用,让幸运者补贴不幸运者。 3.特点:保险贯彻的是缴款与风险对等的原则。从形式上

12、来看,这一过程不具有收入再分配性质。但从结果来看,绝大多数购买者最终把自己的一部分收入转让给了那些不幸的人。因此具有再分配效应。 一、一、 社会保障与人际分配社会保障与人际分配一、一、 社会保障与人际分配社会保障与人际分配4.运行机制:1)社会保险是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并通过强制性规定建立的保险制度。2)政府参与社会保险的理由:(1)政府的参与可以矫正一些人的偏好不当(优值品)(2)避免逆向选择。 政府通过强制规定可以迫使风险较低的那部分人加入保险,降低整个社会的平均保险费。3)社会保险具有的强制性,实质是让低风险的人去补贴高风险的人。一、一、 社会保障与人际分配社会保障与人际分配 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三种不同的成分,是政府针对不同的原因而采取的三种方式。社会保障体系通常是社会救济、强迫储蓄以及社会保险三种成分的某种混合。混合的方式,即各种不同成分所占的比例,决定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收入再分配功能的强弱,以及它对效率的影响程度。二、社会保障与代际分配二、社会保障与代际分配 (一)现收现付制(pay as you go syste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