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思维》课程】第三次预习作业_第1页
【《我们如何思维》课程】第三次预习作业_第2页
【《我们如何思维》课程】第三次预习作业_第3页
【《我们如何思维》课程】第三次预习作业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们如何思维课程】我们如何思维第三次预习作业第六章:完整思维行为的分析导读题:一、自己撰写一个实际思维的事例,并用杜威的“思维五步”理论进行分析。解答:比如教学生理解“生物”这个概念时:1、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钟乳石是不是生物?石头上开的鲜花是不是生 物?一一用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思维困惑,使其产生并明确问题。什么是生 物?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如何鉴定一个物体是不是生物?2、通过观看生物的图片和列举生活中许多生物的例子然后分析这些生物的共同 特征:能呼吸、进行新陈代谢,能生长,能繁殖和变异,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 应进行分析推理这是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3、再回到刚才的问题,针对生物的共

2、同特征来验证钟乳石和石头上的鲜花是否 都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比较分析后发现,钟乳石虽能逐渐变大,但其不能主动 获取食物,不能呼吸,不能繁殖和变异,更不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它不具备 生物的共同特征,而石头上的鲜花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所以肯定了石头上的鲜 花是生物,钟乳石不是生物。这是思维的初步验证阶段。4、再根据对生物这个概念的理解,学生自己从生活中独自举例来判定是否为生 物,并能说明理由。当他再观察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时能很快并正确的判定它是否 为生物,并这种生物的作用价值用途等产生兴趣或作出相应的行动,这是思维中 产生信念的阶段。二、说一说杜威的“思维五步”对你的教学有哪些启发?可以举例说明。

3、解答:杜威的“思维五步”对我的教学的启发是:尽量避免对学生大量的灌输知 识,开始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逐渐学会放慢教学节奏多给学生思考和应 用知识的时间。比如我以前讲作文,总是先给一个题目后,就开始讲写作要求和思路,然后就让 学生写,写完后改个分数再念几篇范文就算完成任务了。结果每次总是只有少数 学生能达到要求写出令我满意的作文,很多学生一到写作的实际过程中就忘了老 师的要求,效果不好。如今,我在讲写作要求时,比如要进行细节描写,我会先 让学生看几个有细节描写和没有细节描写的片段,让其对细节描写的概念和及好 处有具体感知。这时再要求他们在写作时运用细节描写,他们写作时才动脑筋想 怎样进行细

4、节描写。我再讲细节描写的方法时他们听讲会更认真些。我再对学生 进行细节描写的句子练习后再让他们写作时运用细节描写,写完后再修改,对不 符合要求的作文再次进行面批举例,再让其重写,直到学生对细节描写的概念和 方法及运用技巧真正掌握才结束。第七章:系统推理:归纳和演绎导读题:1、如何理解“思维的双向运动”?解答:思维的双向运动是指从一些既定的局部性的和凌乱的资讯,联想到综合的 整体的情况;再从这一整体情况回过头来思索那些具体的事实,使它们互相连接, 而且与留心联想到的事实相连接。用我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对现象进行分析综合后 再回头思索现象并调整思想或行动的过程。2、如何理解“对于联想形成的引导必然是间

5、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是不完善的, 而不是完善的”?(P69)解答:因为对于事物的新的思维的发现和领悟都是从已知的、现有的事物走向未 知的、不在眼前的事物,因此这种引导都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一个人在一 定情况下有什么样的想法,这取决于他的素质、性情,主要兴趣,阅历,原先所 处的环境,专业知识,他近来一直操心的事情等等,这里面有许多偶然因素的组 合,所以联想的形成引导是不完善的,有很多偶然因素的存在。3、在“归纳性思维运动的引导”一节中,引导的目的何在?如何引导才算合宜? 解答:归纳性思维运动的引导目的在于:间接调控联想功能,或者说间接调控概 念的形成。引导时要注意:1)通过分析,排除那些很可

6、能造成误导和不相干的 事实;2)收集情况并加以对照,突出重要的事情;3)实验变异,慎重构建资讯。 其中进行实验是最佳的调控引导办法,要按照预先设想好的计戈IJ,采取有规则的 步骤,构成典型的、关键性的实例,使之能明显启迪我们解决面临的难题。4、如何对演绎性思维进行引导?解答:对演绎性思维进行引导要有系统的知识,要将演绎的结果构成与观察到的 结果相对比,要有一套可用的原理,有一套相关连的概念,能按照通常的或分级 的步骤进行彼此互换。最后进行实验观察。5、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举例说明错误的逻辑理论在教学中有哪些表现?正确 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解答:如我所教授的语文学科在运用归纳推理时比较重视事实材

7、料的收集,分析 归纳时学生刚回答对几个关键词,教师就急忙给予肯定,正确的做法是应该给学 生留够充足的时间让其思考,并用一句清晰流畅的话语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 以反思验证自己观点的机会。进行知识点的拓展延伸运用的是演绎推理,以往这 一部分的教学,许多学生会跟不让教师的上课思维,反应慢,拓展面窄,所以教 师会急于代替学生说出答案。正确做法应该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 是错误的答案也是有价值的,可以明确的看出来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了所讲知识 点。比如讲词语“迥乎不同”的意思时补充问题:迥乎不同的近义词是什么?有 回答“截然不同”这时再把问题延伸一下,这两个词相同中乂有什么区别呢? “截 然不

8、同”侧重于强调两者之间是对立的完全相反的,毫无共同之处的关系,“迥 乎不同”是强调差别大。学生再举例造句就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到 底透彻没有。6、理论应用:(1)干国祥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会渗透一些“高深”的概念,比如:儒 家的担当、道家的逍遥自适、无我之境等。有专家认为,这些东西是远离学生的 生活经验,学生无法理解,不应该过早地给予学生。你认为杜威会支持哪一方? 依据何在?解读:我认为知识来源于生活,每个人的生活背景和阅历不一样,对于有些孩子 来说是远离生活的高深概念,对有些学生来说也许是可以理解的。杜威应该会支 持干老师的做法。把这些概念渗透在教学中,有不是特意强调,学生及时

9、如今不 能很好的理解这些概念,只要能从生活现象中引发这些方面的联想和思考也行, 等他们阅历足够时再产生疑惑后回过头来再思考这些概念或许会多一些体会。依 据是:杜威的教育理论是“儿童是教育的基础。教育以儿童为中心。教育是生活、 生长、经验的改造。”从思维的过程来说,思维是双向的运动,不是教师单方面 的灌输。(2)以地理教学为例,让学生记住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等地理信息, 是常用的教学方法。杜威对此做何批判?如果从杜威的教育视角出发,地理应该 如何教?解答:对此现象,杜威做出的批判是:学生记住的是零碎的知识,“只见树木不 见森林。”没有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地理知识在一个整体中是如何联结在一起的。

10、 从杜威的教育视角出发,地理知识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先观察自己生 活的周围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与气候特征,然后归纳出本地区环境的性质,逐 渐澄清和扩大更大的地理范围的概念与了解更多地区的环境性质,再比较观察本 地区的地理特征,这样他们对本地区的地理特征理解的会更透彻更深入。第八章:判断:对事实的解释导读题:1、思维、判断、推理、观念、分析、综合,这些概念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解答: 对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判断一一推理,形成观念;分析、综合类似的、 典型的、不同的事实现象,对照之前的观念再进行观察、比较,判断,推理,乂 形成新的更完善的观念。对新的观念分析、综合后开始指导行动。这整个过程

11、叫 做思维。2、构成判断的三个要素指什么?解答:构成判断的三个要素是:机警、灵活和好奇心。3、一方面,杜威说单纯的知觉和知识,不构成判断;另一方面,杜威乂说,直 觉判断是判断能力的最完美形式。直觉和知觉有什么不同么?如何理解这两种说 法?解答:直觉是一种预判断,是对事情凭感觉或经验的一种快速的判断。知觉是经 过多次练习后形成固定习惯的一种判断。因为没有对某种事物的疑惑,对于情境一下子就能了如指掌,一眼就能看明 白,所以说单纯的知觉和知识没有判断。直觉判断如果是立足于明智的选择和估 量之后,以解决问题为控制的标准,这种伴有某种特殊的感觉,伴随区别某些特 质的试验,伴随谋求得到最后的客观评价的期望

12、,这种直觉判断是判断能力的最 完美形式。4、P87中“观念”和“观点”是同一个概念么?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在杜威那 里,观念的理智性质指什么?为什么说“若习惯地使用观念,观念就可能失去它 的理性性质”?解答:观念是人们观察事物之后形成的信念,这种信念会支配人的行为;观点是 人们观察事物之后形成的认识要点,观点可以有很多,观点比较具体。观点是判 断中使用的推测。观念是能够在令人费解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解释工具。观念的形成需要假设和推理,形成观念需要指导探索和调查。观念的理智性质是指:给探究提供了一个立足点,一个立场和一种方法。它是研 究事实,解决问题的工具。习惯性的使用观念,观念中的事物和意义便完全

13、融合在一起,就只有机械的自动 认识。不能成为经过反思思维避免或克服障碍的方法,所以观念就可能失去它的 理性性质。5、为什么说“试图把分析和综合看作是彼此对立的观点是愚蠢的"(P94) ? 解答:因为分析和综合是相互关联的,分析导向综合,综合改善分析。所以把分 析和综合看作对立的观点是愚蠢的。6、理论应用:(1)用杜威的思维理论辨析当下常用的教学方式:出示概念一一借用事例理解 概念一一在实践中运用概念。解答:直接出示概念后用事例理解概念,然后再运用概念的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 思维的训练,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没有受到思维过程与方法的训练。学生体会 不到寻求、搜查、预测和试探的思维过程,所以他们运用知识的方法差,拓展知 识的能力很弱,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也被扼杀了。(3)为什么有人读书不少,却开不出一朵花来(在教育实践中把书中精髓显现 出来)?杜威会如何解释?解答:因为这些人是全盘的认同与接受了书籍作者的观念,没有结合自己的生活 实际进行再观察与思考,没有分析与综合别人的知识和经验,更没有验证别人的 理论是否与自己的生活是否匹配,更谈不上完善和补充,改造和创新。用杜威的 理论来解释就是他们学到的是死知识,没学到思维方法,没有进行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