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维祥创新团队简介_第1页
徐维祥创新团队简介_第2页
徐维祥创新团队简介_第3页
徐维祥创新团队简介_第4页
徐维祥创新团队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徐维祥创新团队简介负责人简介徐维祥 :1963 年 3月生,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现任浙 江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兼健行学院院长。目前聘任岗位: 校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 负责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 点研究基地方向负责人。人才培养背景: 151 人才工程。团队简介创新团队以“产业集群、 产业组织与区域联动发展”作为课题研究的出发点 和理论展开轴线, 利用中国东南沿海、 特别是浙江、 江苏、 广东三省集群经济发 展较为发达的有利条件, 研究产业集群生存基础、 演进模式和基于产业集群、 产 业组织的区域互动发展模式, 期望对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 城镇化的推进、 城乡 统筹发展、社

2、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本创新团队有以下特点 : (1)科研合作密切型创新团队 本创新团队是在长 期、密切的科研合作基础上形成的实质性研究 GROUP团队成员至少参加过2次 以上的合作科研项目。(2)高学力人才密集型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 9 位成员中有 8人拥有博士学位, 1 人为在读博士。(3)学术梯队层次结构合理型创新团队 创 新团队由 3 位教授、 3位副教授和 3位讲师组成,形成合理的方向、层次、年龄 梯队。研究方向及目标产业集群、 产业组织与区域发展是本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 团队研究密切关 注和追踪国际产业集群、 产业组织与区域发展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前沿, 依托浙江 省

3、及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集群培育、 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有利条件, 围绕产业集 群、产业组织与区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包括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中的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证研究。1 、研究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发展机制及运作模式,对区域乃至全国产业 集群与城市化互动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实践借鉴和理 论指导;2 、研究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提升,从产业集群健康培育的视角,寻求区 域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有效路径,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3 、研究产业集群创新与产业优化组织,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体系、促进 产业优化优化组织,从而提高产业组织能力和企业整体生产率。通过理论研究和应用开

4、发研究相结合, 使本团队的理论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应用开发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设目标 以学科动态为导向、队伍建设为基础、人才培养为支撑、研究开发为目的, 使团队结构进一步优化, 形成更为合理的方向、 层次、年龄梯队; 加强跨学科交 流,研究项目向高(国家级) 、大(大型、重点) 、新(新理论、新方法)发展, 在主要研究方向上有重大进展和创新, 在国际国内知名杂志上发表高档次的学术 论文,出版高水平的专著。 建设好产业经济学硕士点, 为成功申报经济学博士点 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决策咨询和国际合作交 流,为浙江经济发展, 尤其是为新时期城乡统筹发展、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 有力的人才支持、 智力支持和创新与决策支持, 使本团队成为服务于我省经济建 设,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产业优化组织, 提升我省整体竞争力水平的一 支重要力量。活动简报2007年9月22号晚上,在朝晖校区A区318教室召开了团队成立以来的第 一次研讨会。 会议由团队主要成员之一: 郑胜华副教授作主要汇报人, 主题为杭 州市休闲产业链整合研究。 会上先由郑胜华副教授作了主体汇报, 然后根据汇报 的主要研究内容, 团队成员展开热烈讨论, 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一次研讨会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后,决定两周一次的例会制度。2007年10月7号下午,团队成员利用国庆假期在

6、朝晖校区 A区318教室召 开了主题为浙江省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及对策研究的研讨会。 会上许 强副教授介绍了课题的立项背景、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内容。 团队成员对课 题的研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展开热烈讨论。研讨会取得了预期的效果。2007年10月20号晚上,在朝晖校区 A区318教室召开了团队成立以来的 第三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主要针对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新问题研讨。 主题为“长 三角制造业集聚适度预警及产业转移方略研究”。 唐根年教授先抛砖引玉, 从收 集的文献资料进行了理论性总结, 团队成员对产业集聚效应及集聚度的计算等方 面提出新观点。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2007 年 1

7、1 月中下旬, 在朝晖校区多次召开了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 展的研讨会。 主要探索基金项目如何有效进展, 团队成员如何发挥各自的研究优 势进行分工协作,并对基金项目的研究内容作了深入探讨。2009年 3 月至 2009年底,由创新团队成员带队、硕士生和博士生等组成的 十余人调研小组先后到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区、 昆山经济开发区、平湖经济开发区、 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等地开展调研活动。 这一系列的调研活动目的是为了了解外 商群体投资与地方经济增长关系, 采取了座谈会、 发放调查问卷、 专员访谈等多 渠道方式。在调研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情帮助, 尤其是当地得统计局、 科技局等部门领导, 以及

8、当地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为我们调研小组提供了大力支持 和有益帮助。 这次历时近 1 年的调研活动,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通过对上海、 江 苏、浙江三地几百家企业的深入走访, 对当地吸引外资以及外资带动本地企业发 展的状况有了较全面了解, 并且也到当地政府职能部门收集了大量宝贵的文献资 料和数据资料, 这对于创新团队进一步研究群体投资现象、 顺利开展科研项目有 着巨大的帮助。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徐维祥创新团队喜获 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别是徐维祥教授的“外商群体投资与地方产业升级研究”,唐根年教授的“过度集聚、要素拥挤与 效率改进机制及大国

9、雁阵模式架构研究”,许强副教授的“母子公司知识异质 性、协同创新行为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这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都是围 绕创新团队现有研究方向上开展的进一步研究, 为团队的后续研究打下了扎实的 基础。浙江工业大学创新团队年度进展报告填报日期:2008年12月22日团队名称徐维祥创新团队主攻方向产业集群、产业组织与区域发展依托单位 经贸管理学院起止时间 2007.12-2008.12团队年度进展情况(包括团队建设、科研竞争力、学术或成果影响力、对学科建设的贡献等):徐维祥创新团队在 2008这一年中,经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围绕团队研究的主攻方向,在中小企业集群、产业集群跨区域群体投资、产

10、业集群与城镇化关系研究等领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在团队建设、科学研究、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以下成果:1、团队建设方面在创立之初团队由 3位教授、3位副教授和3位讲师组成,到2008年末,团队成员培 养了一名副教授(由讲师晋升为副教授)。团队培养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1名。有两 名团队成员分别到美国做为期一年和半年的访问学者;有一名团队成员在美国做了半年的 访问学者今年已回到学校,他们在自身科研能力获得提升的同时,也为团队带来了国外前 沿的研究资料和信息,为团队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基础。另外,团队还邀请了越南社科院中国研究所所长杜进森博士等人与团队成员进行了学 术交流,并与团队达成了加

11、强进一步学术交流、互派人员访问的意向。团队今年已资助2名教师去越南社会科学院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徐维祥教授作了题为“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演讲,引起强烈反响;资助3名教师去重庆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会;资助2名青年教师去上海进行为期 3周的短期培训。通过学术交流和学术培训, 拓宽了团队成员的研究领域和大大提高了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2、科研竞争力方面团队在“产业集群、产业组织与区域联动发展”的主攻方向上研究更进一步的深化,今年立项的课题有: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在各类期刊发

12、表论文20多篇,其中EI收录3篇,ISTP/ISSHP收录5篇。出版学术专著 1部,以第二作者出版论著 1部,以第三作 者出版教材1部。在新华社专供省部级以上领导参阅的内部刊物参考清样第506期上发表论文1篇。另外,在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下,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产业集群导向的跨区域群体投资机制研究(编号:70773105)”、国家科技部项目“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编号:2005GQ4D108”、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联动发展研究(项目编号:05JA790072)”等进展顺利。结题的国家基金项目“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机制及运作模式研究

13、”在2008年验收被评为优;浙江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浙江块状经济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编号:2006C20010)”已顺利结题。3、学术或成果影响力创新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得到了冋行的认冋,团队负责人成为国内产业集群理论的浙江学派创始者之一。团队在“产业集群的跨区域群体投资、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发展” 等方面的研究,不仅领先国内本研究领域的理论,而且追赶国际研究前沿,为全国产业集 群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对于“转型期浙江产业结构升级”等课题的研究,对于当前形势下 促进浙江产业结构优化,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具有 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4、对学科建设的贝献本创新团队以学科动态为导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