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_第1页
课时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_第2页
课时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_第3页
课时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_第4页
课时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教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设计 杨孝枝授课者 杨孝枝一、 创设词境,酝酿情感 首先我想冒昧的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心目中有偶像吗?偶像在你们的心中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呢?曾经 有一个才貌双全的现代女子叫刘艳琴,她如此对偶像说:“佛说,修五百年方能同舟,修一千年才能共枕。他在他的千年里倏忽而过,我在我的千年里苦苦修行,虽然我不知道在这千年的轮回中,有多少人曾经如我一样地期盼过,但我仍愿意倾尽我的全部虔诚来祈祷:来生让我嫁给苏东坡,嫁给这个上帝唯一的骄傲。”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一个千年前历尽坎坷的落魄文人用什么在叩动着现代女子的芳心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东坡居士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感受东坡居

2、士跳动的脉搏。二、 穿越时空,走进苏轼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

3、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

4、师,非细事也”。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元佑元年(1086),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 三、初读感知 梳理词意朗诵先找两个

5、同学朗诵,再进行点评,然后听名家泛读,注意节奏和轻重缓急。再大家一起齐读全词整体感知:词中哪几句体现了序中内容?(简单介绍词序,联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词前小序,述作词原因、时间,领起一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很,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提示1:在苏轼其他的作品中,还有哪些也写到喝酒,为什么喝酒?( 酒酣胸胆场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

6、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忧愁)念奴娇赤壁怀古;料峭春风吹酒醒  定风波)        提示2:苏轼为什么喝酒,他忧愁什么呢?注意序中日期,结合注释思考。明确本词写作的目的: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兼怀子由表达了亲人的怀念之情以及“但愿人长久”的美好愿望。四、研读文本 质疑探究 自读词的上片并思考:苏轼“把酒问天“问什么了?词的下阕,苏轼“把酒问月”:又问了什么?从哪一个关键个词语中,我们看到了苏轼的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或者什么样的精神。找出这个关键词,说出你的理解。明月几

7、时有?此问有四疑: 1,明月今夜即有,何以要问? 2.天不能言,问之谁答? 3.欲去而迟疑,又恐? 4.顾月而舞,是在人间还是天上?总结人物形象1:孤独苦闷中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明确:孤寂苦闷中东坡以豁达的心胸、以乐观旷达的情怀面对人生的劫难和挑战。(板书)自读下片并思考:“无眠”的东坡居士,在亲人离散的中秋之夜,借着杯中的苦酒,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总结人物形象2:作者真的是在问天、问月吗?还是另有深意?      明确:问天、问月,只是一种表象归根到底是在问人生。(板书)(四)激凝思辨 体

8、悟人生回首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悟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真谛,他决心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去抵抗纷扰的世界。苏轼的“归去”是归向何处?预设学生回答:1。归朝廷 因为在苏轼的一生中,都信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浣溪纱: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江城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2归田园。喜好庄子,纵情山水,每到一个贬谪处,都能敞开胸怀,尽情走进 深山,寻找一种解脱,在山水间,淡泊名利,皈依心灵。如记承天诗夜游:何处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

9、吾两人者耳。3归佛门。如菩提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4.、“归去”回归自我 面对风雨,谢灵运归去了工丽的山水诗中消磨个体生命,陶渊明归去了世外桃源独善其身归隐田园,苏轼的归去遵循心灵的指引,积极实现人生的关照和超越,在生命的左岸和右岸之间,独守那份朴拙、持重、超然、旷达的自我。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10、;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处处是家)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心安是家)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心如海天)再让同学有感情的自由朗诵,背诵出来。(2分钟)走过漫长的黑夜,苏轼放飞心灵的扁舟,穿越世俗的海洋而不至于触礁,让我们激扬文字,抒写出你对苏轼的感悟的情怀。(五)开拓想象,手写我心:苏轼,不仅给我们以文学之美的享受,他的人格精神也是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财富,从定风波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诗词中你获得了苏轼的一些怎样的精神财富?请写一段话。(六)结语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烟雨任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