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教案-宋云娟-青州市职工子弟小学_第1页
《古诗词三首》教案-宋云娟-青州市职工子弟小学_第2页
《古诗词三首》教案-宋云娟-青州市职工子弟小学_第3页
《古诗词三首》教案-宋云娟-青州市职工子弟小学_第4页
《古诗词三首》教案-宋云娟-青州市职工子弟小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一、 初读课文,了解诗词大意。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 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3、 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教育方面:1、 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2、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三、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共有三首诗词。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静”是全诗的血脉,“独”是全诗的诗眼。整首诗中流露出了诗人孤寂的心声。望洞庭,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篇。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宁静的山水风貌。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只有

3、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古诗词三首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下载与诗词中景物有关的图片,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四、 教学方法古诗词教学应该提倡“三要”:诗句要反复诵读;诗意要大致了解;诗篇需熟练背诵。首先,古诗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只有出声诵读才能领略到其中的妙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诵读还有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其次,要阅历肤浅

4、的现代儿童去深刻理解古代诗人在特定情境中表达的情感志趣,实在是勉为其难,所以了解大概诗意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再次,教材中选编的古诗都是古诗中的精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经典性。不仅需要熟练背诵,而且应该在以后任何时候都能脱口而出。基于以上“三要”,在古诗教学中,我把诵读贯穿始终,并且层层推进,第一个层次要求“会读”,第二个层次要求“读懂”第三个层次要求“吟诵”。在诵读中读熟诗句,在诵读中理解诗意,在诵读中体会诗韵,在诵读中感悟诗境。五、 教学过程第一节教学要点: 能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两首诗大意;会写4个生字;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一、激趣导入1、 导语:我们先进

5、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2、 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二、 释题,简介背景1、 教师读题,介绍背景,学生欣赏大屏幕课文情景朗读。2、 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三、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1、 自读古诗,做到“五不”。2、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3、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交流诗意。4、 全班交流四、评议交流。1、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

6、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五、 指导朗读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六、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自由吟读。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望洞庭一、 形象感知,揭示诗题3、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学生欣赏二、 自由吟读1、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2

7、、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五、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六、交流课外积累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2、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七、练习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第二节教学

8、要点: 学习忆江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3、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学生欣赏二、读课文,理解内容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四、教师小结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

9、”,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老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怀念吗?大屏幕出示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六、抄写或默写默写独坐敬亭山忆江南六、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是按照运用插图和老师的导语进入诗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感受南方自然风光的美。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拓展了另两首,学生对这首词的了解更深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分角色,在对话中巩固词义。七、 教师个人介绍省份:山东 学校:青州市云门山街道办事处职工子弟小学 姓名: 宋云娟职称: 小学一级 电话: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