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太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太原市规划局印制二O O四年八月太原市人民政府令第27 号太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已经2002年9月10日市人民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通过, 现予发布,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市长- 1 -二OO二年九月十八日太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太原市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办法、太 原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家相关技术规定、规范,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太原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其它四县(市)文府疔在地刖戈区电国内应
2、参將阳第三条 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各项 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按总体规划 (或分区规划)和本訓定执第四条 各类专门性用地项目规划应符合已颁布的各类专业技术规范及规定的要求。第二章 建设用地的分类、标准和适 甦范.节第五条 本市建设用地分类,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按照城市用 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执行。第六条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当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已批准的详细 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当按照城市分区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分类和本 规定表一确定的建设用地适
3、建范围执行。凡表一未列入的用地类别或建设项目, 可以由市规划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 的影响和用地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一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意见,按法定审批程 序批准后执行。AVV*第三早第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含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下同)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八条 建筑用地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详细规划的,不予审批。 成片开发地区的详细规划,应先确定建筑总容量控制指标;在不超过建筑总容量控 制指标的前提下, 成片开发地区内各类建设用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参
4、照本规定表二 和表三的规定执行。第九条 建筑用地面积小于或等于 2万平方米的高、多层居住建筑用地和高、多层 公共建筑用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在经批准的详细规划中已确定的,应按批准的详细 规划执行。尚无批准详细规划的,应当编制总平面规划,经批准后实施。其建筑密度控 制指标应按表二的规定执行,其容积率控制指标应按表三规定的指标折减。第十条 表二规定的指标均为上限,适用于单一类型的建筑用地。对混合类型的建 筑用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筑用地按使用性质分类规定后,按不同类型分别执 行;对难以分类执行的建筑用地和综合楼用地,应按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和不 同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换算建筑容量综合控制
5、指标。第十一条 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幼托等设施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应按有关专业技术规定、 规范执行。第十二条 建筑用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 一) 低层居住建筑为 1000平方米;( 二) 多层居住建筑、多层公共建筑为 1500平方米;( 三) 高层居住建筑为 2500平方米;( 四) 高层公共建筑为 3000平方米。建筑用地未达到前款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确实不影响城市规划 实施的,规划部门可予核准建设:( 一) 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 河道或有其它类似情况, 确实无法调整、 合并的;(二)
6、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第十三条 原有建筑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超出或达到本规定要求的, 不得在原有 建筑用地范围内扩建、加层。第十四条 各类建设用地内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开放空间的,在符合消防、卫生、 交通等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按表四的规定增加建筑面积,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 超过批准总建筑面积的 20%。公共开放空间是指在建筑用地内, 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广场、 绿地、通道、停车场 ( 库) 等公共使用的室内外空间 ( 包括平地、下沉式广场和屋顶平台 ) 。开放空间必须同时符合 下列条件:(一)沿城市道路、广场留设;(二)任一方向的净宽度在6米以上,实际
7、使用面积不小于150ml:(三)以净宽1.5米以上的开放性楼梯或坡道连接地面或道路,且与地面或道路的高 差在土 5.0米以内(含土 5.0米):(四)同公众卄枚绿地广场的应I殳岂匝杵些休殳诫;(五)建设竣工后,应设置相应的标志,并交有关部门管理或经批准由建设单位代管;(六) iT:年打放,不攻变使用件帧.第四章建筑间距第十五条 根据对日照、采光、消防、管线埋设、减少视线干扰等要求的综合考虑 和本市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多层居住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时,被遮挡居住建筑不再考虑大寒日日照影响问题。(一)多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1. 朝向为南北向的(指正南方向并包括南偏东或南
8、偏西0-15 ° ),其间距在旧区不小 于南侧建筑物高度的1.3倍,新区不小于南侧建筑物高度的1.54倍(见示意图1)。示意图1 iIB区新区备注1岭IZZTbc>L3HsLL54Hs缶:南侧建筑 物商度2. 朝向为南偏东或南偏西方位角在15° -60。的住宅正面间距,新区可按不同方位 进行折减,旧区不得折减(见示意图2)示意图2IH区新区备注Lx>1.31Lx>1.4压Lxl, 35Hs15°<3OD< a<45°45D<3. 朝向为东西向的(包括南偏东或南偏西在60度以上的),其间距新区不小于影响日- 3 -
9、照的建筑物高度的1.54倍,旧区不小于1.3倍(见示意图3)示意图3旧区新区备注0Q1.54HH:为影响日 照建筑的建 筑物高度4. 新区建设多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建筑的最小间距,四层以下(含四层)不论建 筑方位角大小,不得小于18米;五层以上(含五层)按本款1-3项执行;多层与低层不 得小于15.米5. 多层条式居住建筑,当阳台累计长度大于居住建筑长度的2/3时,按本款1-4项计算的建筑间距,应自遮挡建筑物阳台边算起(见示意图4)。示意图4旧区新区备注1n1.3Hs + a.LK>k54Hs + a日:阳台宽度6. 位于南侧多层条式居住建筑长度超过60米时,建筑间距系数在原计算系数上增
10、加 0.1,长度每增长10米,系数再增加0.05。(二)埶瓦居住建筑卫Ml登的间川1. 山墙与朝向为南北向的多层居住建筑的北向(含北偏东,北偏西),其间距不得小 于15米,且不小于北侧建筑山墙的宽度Bn;与南向(含南偏东,南偏西),其间距不得小 于18米,且不小于南侧建筑山墙宽度Bs的1.2倍(见示意图5)。示意图5旧区新区备注山墙宽度啕113米且 Ln>Bi(包括阳台)1 1Ls>18 米且 Ls>1.2Ife小于等于丘米2. 山墙与朝向为东西向的多层居住建筑, 其山墙与东西向居住建筑的间距不得小于15米(见示意图6) o示意图6旧区新区备注N1匚Ls>15 米山墙宽
11、度 (包括阳台) 小于等于丘 米3. 山墙宽度大于15米的其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 间曲控討1 -(三)多层居住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间距(见示意图7)示意期旧区新E备注当 DCaOO'flMx.LySrtf 北向和东两向平行布牲的 居住建竝计算当30叱已£抄时,工3L.2J-I.:、补|一阳东西向 当Q仃垂直布11的建如计算Lx、UfSrJft 窄赴间距1. 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30。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2. 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大于30 °,小于或等于60°时,其最窄处间距南北向的应不小 于南面建筑物高度的1.2倍,东西向
12、的应不小于影响日照的建筑物高度的1.0倍,且不低 于垂直布置时的间距要求。3. 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大于60°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四)多层居住建筑处于被遮挡位置,且底层有商店或其他非居住用房时,其间距计 算可扣除底层相应高度后再按本条(一)、(二)、(三)款规定计算,但不小于18米。(五) 处于被遮挡位置的多层条形居住建筑与遮挡建筑平行且错位布置,或虽不平行 但在被遮挡建筑朝向方向有遮挡,其重叠部分小于 6米时,其间距可不按本条(一)规定 执行,但不小于15米(东西向)或18米(南北向)(见示意图8)。示意禺呂旧区新区备注当Y瞇时91琲&:谴把重整(六)多
13、层条形居住建筑的山墙之间,其间距一般不小于 10米,旧区改造的不小于8 米,有规划道路的,间距不小于12米。山墙面不应开窗,已有窗洞的,不考虑遮挡因素 (见示意图9)。点式居住建筑的东(西)侧面有居室窗户的,其与相邻居住建筑东西向的 间距不适用本款规定的山墙间距,应按本条第 (七)规定执行。示意图9旧区新区备注匚二be工眯Lx>lQ米含山墻面开 窗,有阳台 或开门的, 山墙宽度不 大于15米(七)多层点式居住建筑(建筑高度与面宽比大于1)与其相邻多层条形居住建筑的间 距,按本条(一)执行;当作为被遮挡建筑时,与其东、西、南向遮挡建筑的间距要求, 按本条(一)、(二)、(三)、(四)、(五
14、)执行;多层点式之间建筑间距按较高建筑的1.0 倍控制,最小间距不小于18米,且不小于南侧点式建筑的宽度(见示意图10)。示意图10旧区新区备注3H为较髙建31且18*并斗B觀物高度点式居住建筑成组布置时,应保证其北侧点式居住建筑至少一个南向居室窗户满足 大寒日2小时日照时间;其东、西侧窗户不按大寒日日照时间考虑,而视具体情况考虑。第十六条除按规划划定的一类住宅用地、已有的干休所改造和村镇建设外,原则 上不予审批低层居住建筑。新建建筑与低层建筑的间距,按多层建筑间距的要求执行。第十七条 南北朝向的中高层居住建筑(层数在7-9层)与北侧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 间距,旧区应不小于遮挡建筑物高度的1.3
15、倍,新区应不小于1.54倍,同时应满足日照 时间要求;其它方式布置时按第十五条执行。第十八条 高层居住建筑(层数在10层以上含10层)与低层、多、高层居住建筑间距, 应保证被遮挡的低、多、高层居住建筑至少一个南向居室在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内满窗 日照时间不少于2小时,同时满足下列要求:(一)单座高层居住建筑与其北侧多、低层居住建筑 (朝向为正南北,包括南偏东向或南偏西向30度以内)平行布置的间距,旧区不小于36米,新区不小于45米;高层建筑 与其东、西侧多、低层居住建筑(朝向为东西向的,包括朝向为南偏东向或南偏西向30度以上)的建筑间距应结合周围环境具体确定。(二)多、低层居住建筑在朝向方向受单
16、幢高层居住建筑遮挡且二者平面有错位,遮 挡面宽度小于或等于6米时,间距可不按本条(一)规定执行,但不小于高层建筑物高度 的0.8倍,并不小于24米(见示意图11)。示意图旧区新区备注I3买6米时H为高层建髙层it賊L>0+ 8H且弋24米筑高度(三)高层居住建筑山墙面宽度不大于18米时,其山墙与多、低层居住建筑间距应不 小于24米;与多、低层居住建筑山墙间距不小于18米。高层居住建筑山墙面宽度大于18 米时按平行布置控制(见示意图12)。示意图121日区新区备注« | MJgaal P , w 3J| 站4|a<18米时 米 LIS 米(四)高层居住建筑之间平行布置时,朝
17、向为南北向的旧区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 0.8倍,新区应不小于1.0倍,且不小于45米;朝向为东西向的旧区应不小于0.6倍,新 区应不小于0.8倍,且不小于30米。第十九条对托儿所、幼儿园和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住宅的主要居室、医院病房楼、 休(疗)养院住宿楼、大中小学教学楼等国家规范有特殊规定的其它建筑,应保证其在冬 至日有效日照时间内满窗日照时间新区不少于 3小时;旧区应保证冬至日有效日照时间 内满窗日照时间不少于2小时。第二十条 非居住建筑(第十九条所列的非居住建筑除外)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疋:(一)非居住建筑北侧为居住建筑时,按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居住建筑间距要求执行。(
18、二) 高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南北向的,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8倍, 且不小于30米;东西向的,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6倍,且不小于24米。(三) 高层非居住建筑非平行向布置的,其最窄处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0.5倍,且不 小于20米。(四) 高层居住建筑与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间距不小于20米;非平行时的最窄 处间距不小于18米。(五) 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1.2倍,且不小于15米;非平行布置时最窄处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1.2倍,且不小于12米。(六)低层非居住建筑与多、低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10米。 第二十一条 非居住建筑南
19、邻居住建筑时,其建筑间距应综合考虑消防、防震、管线敷设、视线干扰等因素确定。第二十二条 市区道路规划红线宽度在30米(含30米)以上的道路两侧沿路同侧同 向布置的建筑山墙之间的间距,按相关规范执行。第二十三条在居住建筑间距内,不宜再建设任何其它建筑。第五章建筑物退让第二十四条 沿建筑基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 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日照、消防、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 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一)新建或改建建筑物时,建筑物应从用地界线后退相应的距离,满足表五规定。 高层南向用地界线后退距离按满足日照间距要求退距确定。表五、退地界低层多层中高
20、层30-50 米高层50-90 米高层90米以上高层山墙> 4> 5> 60.25H且玄9> 0.25H且玄13> 0.25H且玄15长边> 0.8H且玄6> 0.7H且玄12> 0.7H且玄15> 0.6H> 0.5H> 0.4H注:H为建筑物高度有围墙的应满足消防规定。(二)界外是居住建筑或者第十九条所列建筑时,高层、多层、低层建筑之间的建筑 间距须符合第十五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原有建筑未退足地界时,新建建筑应 按其高度退足四周全部间距。第二十五条 在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物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最小距离,按 表六规
21、定确定:表六后主体高度度 米)-低层多层中高层30<H< 50m50<H< 70m70<H< 90mH> 90m短 边长 边短 边长 边短 边长 边LW 20米3335581010122020米 <L< 30 米3335581012152030米 <L< 40 米33585101215182540米 <L< 50 米555881015182035注:短边:小于等于15米,长边:大于15米;多层以下建筑底层或裙房向道路开门的,其门厅、台阶退红线距离不得小于5米,并按建筑使用性质留出相应的停车场地。建筑主体高度(H)在2
22、4m陈30n范围内的公共建筑按中高层标准执行。第二十六条 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车流集散的多、 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中作为大型商场的裙房),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方向的建 筑控制线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15米,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且与城市道路相连。传达室、警卫室、书报亭、公共厕所等建筑物的退线要求,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 门具体确定。第二十七条 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控制线退让道路规划红线距离,在表六规定的基础上,中高、多、低层建筑增加2米,高层建筑增加5米(均自道路规划红线直线段与 曲线段的连接点算起)。沿街建筑物的台
23、阶、平台、窗井和除用地范围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它地下管线( 包括管沟、管井等构筑物 ) ,均应在划定的道路红线范围外建设。 建筑物的阳台、雨篷、挑檐、凸形封窗,不应突出道路红线。第二十八条 在村镇、城镇范围之外的公路规划红线两侧应划定隔离带,隔离带宽 度的具体规定如下:( 一 ) 国道、快速公路两侧各 50米;( 二) 主要公路两侧各 20米;( 三) 次要公路两侧各 10米。公路规划红线和隔离带内,不得新建、扩建、改建任何建筑物,但可耕种或绿化造 林;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也可开挖沟渠、埋设管道、架设杆线、开辟服务性车道 等。沿穿越村镇、城镇的公路两侧兴建建筑工程,可按村镇、城镇规划进行
24、管理,但建 筑物后退公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 5米。第二十九条 沿河道规划蓝线 ( 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长期保留 的河边规划线 ) 两侧新建建筑物,其后退河道规划蓝线的距离除有关规划另有规定外, 不得小于 6米。建筑控制线退让道路隔离带控制线、 绿地绿线的距离不得小于 3米( 不包括居住小区 级及以下绿地 ) 。第三十条 沿铁路两侧新建建筑工程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 铁路干线两侧的建筑工程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 20米;铁路支线、专用 线两侧的建筑工程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 15米;铁路两侧的围墙与轨道中心线的 距离不得小于 10米,围墙的高度不得大于 3米。(二)
25、铁路两侧的高层建筑、高大构筑物 (水塔、烟囱等 ) 、危险品仓库和厂房与轨道 中心线的距离须经铁路主管部门审核后确定。(三)在铁路道口附近进行建设的,须符合铁路道口管理的有关规定。第三十一条 在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不得新建建筑物。 电力线路保护区的范围按 相关规范执行。第六章 建筑高度第三十二条 建筑物的高度除必须符合日照、建筑间距、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第三十三条 在有净空高度限制的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它无线电通讯(包括微波通道)设施周围的新建、改建建筑物、构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限 制的规定。第三十四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建筑保护单位周围的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
26、、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建筑和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并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 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先编制城市设计或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视线分析,提出控制 咼度和保护措施,并经批准后执行。第三十五条 沿城市道路(宽度在30米以上)两侧新建、改建建筑物时,建筑物除必 须满足用地地块规定的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以外,其中沿路建筑的控制高度一般按下 式计算H< 1.2 X (W+S)H为建筑物的控制高度;W为道路规划红线宽度;S为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第三十六条 建筑物临接两条以上道路的,可按较宽的道路规划红线计算其控制高度。第七章建筑基地的绿地第三十七条 太原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实施绿
27、地率指标控制。各类用地的绿地率必须符合表七的规定, 对于表七以外的其它用地的绿地率由市规 划部门按有关规范执行。第三十八条 一个街区内的公共绿地按规定的指标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 建设、综合平衡。第三十九条居住(小)区内公共绿地的控制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执行。第四十条 在建筑用地内,必须建设一定比例的集中绿地,其用地面积不应小于建 筑用地面积的5%第八章 停车场及出入口设置第四一条 太原市城市规划区建设项目实施停车场面积指标控制。本规定中停车 - 11 -场面积系指各类建设项目必须配建的最小车辆停放面积。 停车场面积包括室外停车场和 室内停车库,且室外停车场面
28、积不得低于总配建停车场面积的 1/3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各类建筑,必须配建相应的停车场 ( 库) 。配建的停车场 (库)应 在本建设项目所属用地范围内。太原市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停车面积按表八执行。 在太原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 设置标准与准则未出台前,按表八规定执行。第四十二条 建筑用地机动车出入口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 应在用地周边较低级别的道路上安排, 如需在不同等级的道路上开设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机动车出入口时,应当按照道路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安排;( 二) 距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直线段起点不应小于 70米;( 三) 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 20米;(
29、 四 ) 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 10 米;( 五 ) 距人行过街天桥、人行过街地道、人行横道线不应小于 20米;( 六 ) 距铁路道口、桥梁、隧道、引道端点等不应小于 50米;( 七) 应有良好通行条件;当用地出入道路坡度较大时, 应设缓冲段与用地外道路连接。第九章 附 则第四十三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对用地规划和建筑管理有特别要求的地区,按批准 的详细规划执行。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施行前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按原批准 内容执行。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的具体应用由太原市规划局负责解释。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 30日后施行。- 13 -14-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表一序号用地
30、类别建设瑁 目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绿M第R1教科 文卫 G-05第i Ml第M2普 通Wl俺ft品TOG1G21低层居住建筑7OOXOXXXxXXXX2多层居住建筑XJXOoXXXXXXX3高层居住建筑XJVXOoXXXXXXX4第身宿舍XJXJ1 J'OXo.XOXX5居住小区教育设施(中小学、幼托机沟)7 1JJXoo"XXXXXXX6居注小区商业僵务设施丿JJOooOXoXXXX7居柱小区文化设ififir少年和老年活动室、文化馆尊JJOooXXXXXXX8居性可、区悴育设施JXooXXXXXXo"g居住小区医疗卫生设卫生站、街道医院*养老院尊
31、)JX1 o1 oXXXXXXX10七住小区市政公用设施(含出租汽车站)VJJOooooooOXo11居住小区斤政管理设施(派出所、居委会等)7 |JJOoo0XoXoXX12居住小区日用品修理,加工场XJVo j1 oooXoXXXX13小型农贸市场XJX XJoXo1XXXX 114小商品市场XJ'VOoQoXoXXXXIS居性区级以上(含居性区SL下同行政办公建筑XOFolJO :ooXXXXXX16居住区级以上商业服务设施X1 OoJXoo冥oXXXX17居性区级以上文化设謹(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纪念 性定筑等)XOo 0JXXXXXXXX18居住区级以上娱乐设施(
32、影剧院、游乐场、俱乐部、舞厅、夜总会)XXXoo '1oXX'oXKXX19居住区:级以上体育设施X"o'bXJoXXXXXXX20居住区级以上医疗卫生设施X0oX7oXXXXXXX21特殊病院(精神病院*传染病院)需单选址XXXXOXXXXXXXX表一(续)序号别 / 上用目地L第RI第二类R2召脚1谶第一类Ml_第二类M2第三类NB普通wl危险品W2GlG222XOoVeo一-X一XoXxXX23Xg0Jo0LXoX 一XXXX00,一21o一oXXXXXX楼XJ7J0oXXXXXXX-XXXXV0X LXXXXX27-X na0oJoL0.XoXXX-X
33、计X0o4VoXXX$XXX29XooX0JoXoXo一LXX30K* tn“ XXXXXoJXo_0XXtl-33?<XxXXX_xILXXX32I:-XXX丄0oXILXoXFA33terXXL-XXXx.XX.7XX34-批-XXXX0oXo一XXX35Xoo-ooo0o0_XXX36站 油 fill一Xooooo©Xo一 X-JX1X37XX-XXXo一oXoxJX138X-LxJX_ .XX0p-_XOJXJXL2X-399.-%.i一XX一XXXoLoXno.XJXX<iXXXXXXoo-oJXXL-一X4Xxooo00J4X注:I. J表冠允许设置;X表示禁
34、止设置*0允许或禁止设置,由規划部门規据具挥条件和規划要茨确定口2.本表中未列出的其它建设用地不能设畫与其用地性质不同的建设项目o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控制指标表表二巴筑容县'区位内环线以内地区内环线与中环线之间地区中环线以外地区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容积率低层独立式住宅250.5280.7280.7其它低层居住建筑351.133L0300.9多h281.7271.625L5居住建筑申高层252024E9 j22L8髙层* 203.5203,520一般办公建筑多层 高层38362.34.035332.13-533302.03.5公寓式办公多层382.3352.1 1
35、332.0建筑、旅馆高层404.0333.5303.5商业建筑多层50Ir 2.7452+4402.1高层455*0404.5354.0商住综合楼3035综合换算2833综合换算*2532综合换算工业建筑 (一般通用厂房)501.245L040L0层谢 多匍40302.03.035301.62.530L450L245L040L0普通仓库402.0351,6351.4302.5302.0公共绿地按照建设部CJJ48 -92公园设计规范中公园内部用地比例的规定执行注本表控制指标均为上限内环线、中环线的解释见附图及附录一;3、综合换算的解释见附录二。-19-表三亠用地面积(品)调整系数C1000J
36、J 1x J ' i '"i. ' r 'iil :,0.85 >1000,3000690>3000 ,<50000.95 勺:>5000, <8000. .1 'k - '>1: .' '40.98,J.p.&11 .-1>8000X10000LOO:->10000, <12000;jF 宀.一r-0.98>12000 ,<140000.95':'-'>14000, <16000;.: . « . .
37、 1 -T * " 0.93.- -. . -1 'J=“- 一1>16000 ,<18000:|. >_ *1 . - - ia 90- - - - -;1;> 18000 ,C20000;.- . Io.sa:用地面积容积率调整系数表-匸匸. J :小.!«->-'- -'4提供公共开放空间允许增加建筑面积表表四1建设项目容积率每提供1平方米开放空间有效 面积允许增加的建筑面积<L27"r'-:"1平方米1.2-2J -1.5平方米L .- i.L、 r_i“fI ! rii.1 &
38、quot;2.7-4.22平方米4.2-5,02.5平方米建设用地绿地率控制指标表表七用地类别旧区新区社会停车场库用地(S3)>25%130%1对外交通用地(丁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商业金融业用地(C2)市场用地(C26)一类工业用地(Ml)二类工业用地(M2)三类工业用地(M3)>30%>35%仓储用地(W)行政办公用地(C1)-文化娱乐用地(C3)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二类居住用地(R2)体育用地(C4)>35%$40%医疗卫生用地(C5)一类居住用地(R1)建筑物配建停车面积控制指标*A建筑类别1计算单位机动车自行车高、中档啟馆车位號房0.40.8普通旅馆(招待
39、所)车位帝房0.20.5餐饮、娱乐车位/100m2建筑面积34商业办公楼(写字楼)车位/100m2建筑面积0.63普通办公楼车位/100m2建筑而积0.54商业大楼车位/100m2建筑面积0.68肉、菜、农贸市场车位/100m2建筑面积0.48大型体育场馆(馆大于4000 座)(场大于15000座)车i/ioo座530小型体育场馆(馆小于4000 座)(场小于15000座)车位/100座330»影剧院车位7100座6 :40展览馆车位/100m2建筑面积0.85医院车位/100m2建筑面积0.45游泳区、渡假村车位/I公顷占地面积8-121.5城市公园车位/I公顷占地面积520火车站
40、车位倘峰日每千旅客24中学车位/100学生0.660小学车位Z1(X)学生0.620商品住宅车位炉0.81一般住宅车位/户0,52工业厂房区车位/100m3建筑面积0.170附录术语、名词解释1. 建筑用地面积:规划征地范围内,除城市道路、河道、电力走廊、轻轨控制线、 绿化隔离带等城市规划控制用地外的净用地面积。2. 规划道路红线:一般称道路红线,指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规划道路红线内指城市道路路幅据度内;规划道路红线外指城市道路路幅宽度外“3. 建筑控制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或构筑物 (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 界线。4. 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5
41、. 建筑密度: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6. 绿地率: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7. 低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M的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8. 多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M,小于、等于24M的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9. 高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4M勺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10. 低层住宅建筑:指层数为1层至3层的住宅建筑。11. 多层住宅建筑:指层数为4层至6层的住宅建筑。12. 中高层住宅建筑:指层数为7层至9层的住宅建筑。13. 高层住宅建筑:指层数等于或大于10层的住宅建筑。14. 公寓式办公建筑:指单元式小空间划分,并在单元式办公室的基础上设置卧室、 会客室、厨房及厕所等房间的办公建筑。15. 一般办公建筑:指非单元式小空间划分,按层设置卫生设备的办公建筑。16. 商住综合建筑:商业和住宅混合的建筑。17. 旅游宾馆:指旅游、涉外饭店,是按国家有关标准可确定星级的旅馆建筑,或 旅游度假宾馆建筑。18. 封闭阳台:指依据专业设计规范,利用铝合金、铝塑、墙砖、玻璃等材料对挑 阳台三面或对凹阳台单面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病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挑战烟花测试题及答案
- 衛生管理考試策略題目
- 药品检查与检验知识试题及答案
- 考电气的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医技三基知识试题及答案
- 激光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前景试题及答案
- 心理咨询师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与考试试题及答案
- 药剂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试题及答案
- 掌握细节的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造口袋技术要求
- 3.7 移动终端应用安全
- 临水作业安全专项方案
- 第四专题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课件
- 采购工作调研报告(3篇)
- 《遥感导论》全套课件
- 希尔国际商务第11版英文教材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
- 2023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第1套)(含答案)
- 飞行器总体设计(二)
- 奥迪A7L汽车说明书
- 栖居之桥的现象学沉思-海德格尔的栖居之思(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