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2刖日3正文4一、设计目的和设计原理 41.1设计目的41.2设计原理4二、总体设计7三、详细设计83.1运算器的物理结构 83.2存储器系统的组成与说明 113.3指令系统的设计与指令分析 123.4微程序控制器的逻辑结构及功能 143.5微程序的设计与实现18四、系统调试27总结29参考文献30致 谢3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设计要实现完成一个简单计算机的设计,主要设计 部分有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以及微指令的设计。其中运算器由运算芯片和寄存器来完成,存储器由总线和寄存器构成,使用硬 布线的方式实现控制器,从而完成设计要求。关键词:基本模型机的设计;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21、八刖
2、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从课程的 地位来说,它在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讲授单处理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课程教学具有知识面 广,内容多,难度大,更新快等特点。此次课程设计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对计算机 的时间和空间概念的理解,增强对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系统的更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目的是为加深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解以及计算机 软硬件之间的交互关系。不仅能加深对计算机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的理解,更能 增加如何实现计算机软件对硬件操作,让计算机有条不紊的工作。一、设计目的和设计原理1.1设计目的融会贯通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各
3、章的内容,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加深对 计算机系统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相互联系的认识,特别是对硬连线控制器的认识, 建立活晰的整机概念。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的设计、部件间的连接、微程 序控制器的设计、微指令和微程序的编制与调试等过程有更深的了解,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组成系统地构造一台基本模 型计算机。1.2设计原理(1) 运算器设计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其中运算器由两片74LS18似并/申形成8位字长的AL曲成。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U33)到ALUO插座,实验时 用8芯排线和内部数据总线BUSD0D7甫座BUS卜6中的任一个相
4、连,内部数据总线 通过LZD卜LZD应示灯显示;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二个锁存器 74LS273 (U29 U3。锁存,两个锁存器的输入并联后连至插座 ALUBUS测试时通过8芯排 线连至外部数据总线EXDS D7甫座EXJ1EXJ3+的任一个;参与运算的数据来自 于8位数据开并KDA KD7并经过一三态门74LS245 (U51)直接连至外部数据总线 EXDS EXD7通过数据开关输入的数据由LD卜LD71示。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发生器 74LS181 (U31、U32的功能控制信号S3 S2、S1、 S CN "行相连后连至SJ2插座,测试时通过6芯排线连至6位功能开关插座UJ
5、2, 以手动方式用二进制开关 S3 S2、S1、Sd CN 咻模拟74LS181 (U31、U32)的 功能控制信号S3 S2、S1、SO、CN M 其它电平控制信号LDDR1 LDDR2 ALUB'、 SWB以手动方式用二进制开关LDDR1 LDDR2 ALUB SWB模拟,这几个信号有自 动和手动两种方式产生,通过跳线器切换,其中ALUB'、SWB低电平有效,LDDR1LDDR2高电平有效。另有信号T4为脉冲信号,在手动方式下进行实验时,只需将跳线器J23上T4 与手动脉冲发生开关的输出端 SD相连,按动手动脉冲开关,即可获得实验所需的 单脉冲。带进位控制运算器增加进位控制
6、部分,其中高位 74LS181 (U31)的进位CN4 通过门UN4E UN2C UN3M入UN5由勺输入端D,其写入脉冲由T4和AR信号控制, T4是脉冲信号,在手动方式下进行实验时,只需将跳线器J23上T4与手动脉冲发 生开关的输出端SD相连,按动手动脉冲开关,即可获得测试所需的单脉冲。AR是电平控制信号(低电平有效),可用于实现带进位控制实验。从图中可以看出, AR 必须为“0”电平,D型触发器74LS74 (UN5B的时钟端CLKt有脉冲信号输入。 才可以将本次运算的进位结果 CY锁存到进位锁存器74LS74 (UN5B中。(2) 存储器主存储器单元电路主要用于存放实验机的机器指令,它
7、的数据总线挂在外部 数据总线EXDSEXD7E;它的地址总线由地址寄存器单元电路中的地址寄存器 74LS273 (U370给出,地址值由8个LED丁LADS LAD乱示,高电平亮,低电平灭; 在手动方式下,输入数据由键盘提供,并经一三态门 74LS245 (U51)连至外部数 据总线EXDS EXD7实验时将外部数据总线EXDS EXD用8芯排线连到内部数据总 线BUSD0BUSD7分时给出地址和数据。它的读信号直接接地;它的写信号和片 选信号由写入方式确定。该存储器中机器指令的读写分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手 动方式下,写信号由W/R'提供,片选信号由CE'提供;自动方式下,写信
8、号由控 制CPU勺P1.2提供,片选信号由控制CPU勺P1.1提供。由于地址寄存器为8位,故接入6264的地址为A0A7,而高4位A8A12接 地,所以其实际使用容量为256字节。6264有四个控制线:CS1第一片选线、CS2 第二片选线、OE读线、W如线。其功能如表3-4所示。CS1片选线由CE'控制(对 应开关CE、OE读线直接接地、WEg线由 W/R控制(对应开关 WE、CS2直接 接+5V。(3) 部件测试过程中,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是人为模拟产生的,而总体测 试将能在微程序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控制信号,实现特定指令的功能。这 里,测试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
9、完成,CPIA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为了向主存储器RA帕装入程序或数据,并且检查写入是否正确以及能运行主 存储器中的程序,必须设计三个控制操作微程序。存储器读操作:拨动总活开关后,置控制开关 SWB SWA "0 0”时,按要 求连线后,连续按“启动运行”开关,可对主存储器 RA陲续手动读操作。存储器写操作:拨动总活开关后,置控制开关 SWB SWA "0 1 ”时,按要 求连线后,再按“启动运行”开关,可对主存储器 RAM行连续手动写入。运行程序:拨动总活开关后,置控制开关 SWB S
10、WA "1 1 ”时,按要求连 线后,再按“启动运行”开关,即可转入到第 01号“取址”微指令,启动程序运 行。上述三条控制指令用两个开关 SWC SWA勺状态来设置,其定义如下:SWBSWA控制台命令00读内存01写内存11启动程序(4)指令寄存器指令寄存器用来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当执行一条指令时,先把它 从内存取到缓冲寄存器中,然后再传送到指令寄存器。指令划分为操作码和地址 码字段,由二进制构成,为了执行任何一条给定的指令,必须对操作码进行测试 P(1),通过节拍脉冲T4的控制以便识别所要求的操作。“指令译码器”根据指令 中的操作码进行译码,强置微控器单元的微地址,使下一
11、条微指令指向相应的微 程序首地址。二、总体设计基本整机模型数据框图如图2-1所示,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 器来完成,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 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地址总线I LOAD PC LDPCCEOUTMEMLED-GI WEWESW-G图2-1 :模型机的数据通路图数据的通路从程序计数器PC的地址送到主存的地址寄存器,根据地址寄存器 的内容找到相应的存储单元。存储器中的数据是指令时,那么数据是从RAM到总线,再从总线送到IR中。存储器中的数据是需要加工的数据时, 那么数据是从RA曜到总线,再动总线 送
12、到通用寄存器中等待加工。数据加工过程中,两个数据是从总线上将数据分别分时压入两个暂存器中, 等待运算部件的加工,在数据加工完成以后。运算结果是通过三太门送到总线上。 三态门的控制时由微控制器来控制。三、详细设计3.1运算器的物理结构运算器模块主要由两片74LS181、暂存器两片74LS273等构成。其中74LS181可通过控制器相应的控制指令来进行某种运算,具体由SD S1、S2、S3、S4 M来决定。T4是它的工作脉冲,正跳变有效。寄存器堆模块为实验计算机提供了2个8位通用寄存器。它们用来保存操作数及其中间运算结果,它对运算器的运算 速度、指令系统的设计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卜面是芯片74LS1
13、81的控制逻辑引脚的功能表以及逻辑引脚图如表3-1所示:表3-1: 74LS181的控制逻辑引脚的功能表S3S2S1 SOM=0 (一尊术运M)M=l(逻辑运算)Cn=1:出nCn=0 右淋心L L L LF=AF=A 加 1F=/AL L L HF=A+BF= <A+B) IjJ IF-4A+B)L L H LF=A+/BF= (A+/B)加 1F=/A*BL L H HF=2的补F=0F=0L H L LF=A 加(A”B)F=A 加1F=/(A*B)值ALUL H L HF=(A+B)加(A* 间F= (A+B) iH(A*/B)加 1F=/BL H H LF=A减B减1F=A 减
14、 BF=(A B)L H H HF=(A 叩B)喊 1F=(A*/B)F=(A* 谜H L L LF=A 加 A*BF=A加AB加1F=/A+BH L L HF=A 加 BF=A加B加1F=/ (A B)H L H LF= (A+/B)加 A*BF= (A+/B)加 A汨加 1F=BH L H HF=A*B 减 1F=ABF=ABH H L LF = A Ll AF=A帅硕1F=lCn+4,A0A3)B0B3F0F3 74LS181Cn M S0 S1 S2 S3图3-1: 74LS181的逻辑引脚图其中各个引脚的功能如下所示:M算术/逻辑运算选择输入M=OB术运算M=1逻辑运算Cn:带或不带
15、进位运算选择输入Cn =0 带进位 Cn =1不带进位S3S0:函数选择输入,A3A0: 4位输入数据,B3B0: 4位输入数据F3F0: 4位表示运算结果的输出,Cn+4:进位输出mmQ1 Q2 Q3 Q4 Q5 Q6 Q7 Q874LS273D0 D1 D2 D3 D4 D5 D6 D7 CLK CLR图3-2 : 74LS273的引脚图其中,Q0-Q7表示寄存器的8位数据输出,D卜D7表示向寄存器中输入8位 数据的引脚,CLK是用来进行寄存器的选定操作,当其为高电位时和 T4信号一起 选定哪个寄存器进行数据输入。8位运算器的结构框图如图3-3所示:Q a &Q Ck&PS
16、图3-3: 8位运算器的结构框图在该运算器中,有两片74LS181组成算术和逻辑运算。数据的来源由74LS273 寄存器提供,74LS273产生8位数据,分别送入到74LS181运算器中进行相应的运算,而如何进行数据的传送是由LDDR1和LDDR2以及T4信号控制的,当LDDR1和T4都为高电平时,选定相应的寄存器来进行数据输入,同理, LDDR2和T4o然后经过相应的运算之后将产生的结果通过总线送回到寄存器中。整个数据的运送过程有相应的控制信号提供,SCK S1、S2、S3 S4 M都是通过控制器的相关指令来控制。让其进行某种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整个数据和指令都是通 过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和地
17、址总线来进行传送。3.2存储器系统的组成与说明3.2.1存储器的详细设计LADO'UD;皿-LLD?图3-4:存储器的结构框图说明:该主存储器采用一级 cache-存储器结构。主要用丁存放试验机的机器 指令。它的数据总线挂在外部数据总线 EXDO EXD"它的地址总线由地址寄存 器单元电路中的地址寄存器 74LS273U370给出,地址值由8个LED灯LAD6 LAD7 显示,高电平亮,低电平灭;在手动方式下,输入数据由8位数据开关KDA KD7提供,并经一三态门74LS245 (U51)连至外部数据总线EXDS EXD7实验时将外 部数据总线EXDS EXD则8芯排线连到内
18、部数据总线 BUSD0BUSD7分时给出地 址和数据。它的读信号直接接地;它的写信号和片选信号由写入方式确定。该存 储器中机器指令的读写分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手动方式下,写信号由 W/R'提供,片选信号由CE'提供;自动方式下,写信号由控制 CPU的P1.2提供,片选信 号由控制CPU勺P1.1提供。由丁地址寄存器为8位,故接入6264的地址为A0A7,而高4位A8A12接 地,所以其实际使用容量为256字节。6264有四个控制线:CS1第一片选线、CS2 第二片选线、OE读线、WEg线。CS1片选线由CE'控制(对应开关CE、OE读线直接接地、WEg线由W/R'
19、;控制(对应开关WE、CS2直接接+5V。图中信号线LDAR由开关LDA啾供,T3由试验机上时序模块电路TS3提供。3.3指令系统的设计与指令分析机器指令格式的设计3.3.1数据格式数据格式如表3-2所示:表3-2:数据格式76 5 4 3 2 1 0符号尾数3.3.2指令格式模型机设计四大类指令共十条,其中包括算术指令逻辑指令,I/O指令,存算指令,取算指令,转移指令。(1)算术指令设计7条算术指令并用单字节表示,寻址方式采用寄存器寻址,其格式如表3-3所示:表3-3:算数指令格式7 6 5 43210OP-CODERSDS其中,OP-CODE为操作码,RS为源寄存器,DS目的寄存器,其规定
20、如下所示:RS 或 RD选定的寄存器00R001R110R2(2)访存指令及转移指令设计2条访问指令:即存算STA,取算LDA;2条转移指令:即无条件转移指令JMP,有进位跳转指令BZC,指令格式如表3-4所示:表3-4:访问指令及转移指令格式7654321000MOP-CODERDD其中,OP-CODE为操作码,RD为源寄存器的地址(LAD,STA指令用),D为位移量,M为寻址模式,其定义如下所示:寻址模式M有效地址说明00E=D直接寻址01E=(D)间接寻址10E=(RI)+DRI变址寻址11E=(RD)+D相对选址本模型机规定变址RI为寄存器R2。(3) I/O指令输入IN指令和输出指令
21、OUT指令采用单字节指令,其格式如表3-5所示:表3-5: I/O指令格式76543 210OP-CODEaddrRD其中,addr=01时,选中输入数据开关 KD0KD7作为输入设备,addr=10选中2位数码管作为输出设备。3.3.3指令系统本模型机共有13条基本指令,其中算术指令7条,访存指令和程序控制指令4条,输入输出指令2条。表3-6列出了各条指令的格式,汇编符合,指令功能。表3-6指令格式汇编符号指令格式功能CLRrd0111 00 rd0t rdMOV rsrd0110 rs rdrs t rdADD rsrd1000 rs rdrs+rd t rdSUB rsrd1001 rs
22、 rdrd-rs t rdXOR rsrd1010 rs rdrs 异或 rd t rdAND rsrd1o11 rs rdrs A rd rdORrsrd1100 rs rdrs V rd rdLDA M D rd00 M 00 rd(E) t rdSTAMD00 M 01 rdrdT (E)rd00 M 10 rdEt PCJMP M D00 M 11 rd当 cy=1 时 E t PCJMP M DINaddr rd0100 01 rdaddL rdOUT addr rd0101 10 rdrd t addr3.4微程序控制器的逻辑结构及功能微程序控制器的结构与微指令的格式密切相关。微程
23、序控制器的结构框图如图 3-5所示。它由控制存储器、微地址寄存器、 微命令寄存器和地址转移逻辑几部分组成。微地址寄存器和微命令寄存器两者的 总长度即为一条微指令的长度,二者合在一起称为微指令寄存器。l _TLrLrLTLrLr图3-5 :微程序控制器的结构框图1 .控制存储器RO"存放微程序,也就是全部的微指令。ROM勺容量取决丁微指令的总数。 假如控制器需要128条微指令,则微地址寄存器长度为7位。ROM勺字长取决丁微 指令长度。如果微指令为32位,则ROM勺字长就是32位。实际应用中ROMT采 用EPROMS E2PROM EAROM用户写入和修改微程序比较方便。2. 微命令寄存
24、器微命令寄存器暂存由控制存储器中读出的当前微指令中控制字段与测试判别 字段信息,可由8D寄存器组成。3. 微地址寄存器微地址寄存器暂存由控制存储器读出的当前微指令的下址字段信息。它可由带压&强置端的D触发器组成。其中时钟端和 D端配合用做ROM勺读出打入, 用Sd进行下址修改。4. 地址转移逻辑微指令由ROM卖出后直接给出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这个地址就放在微地址 寄存器中。当微程序出现分支时通过地址转移逻辑去修改微地址寄存器内容,并 按修改好的微地址读出下条微指令。地址转移逻辑是一个组合逻辑电路,其输入 是当前微指令的判别测试字段 P、执行部件反馈的“状态条件”及时间因素 T405.
25、控制时序信号上图中标明了一个基本机器周期中的控制时序信号。例如用上一周期的T4时间按微地址寄存器内容从 ROMfr读一条微指令,经过一段时间后被读出,用当前T4周期的Ti时间打入到微指令寄存器。T2、T3时间用来控制执行部件进行操作 时间修改微地址寄存器内容并读出下一条微指令。微控制器寄存器使用的是两片 74LS273和一片74LS175构成它们从微命令存 储器中读出并保存,为后续模块提供信息。它是根据节拍信号进行读的。地址转移部分是由一个74LS245作为6的带强制端的触发器构成寄存器和 构成在强制端没有输入时使用的是从微存储器读出下一条地址。如果强制端有输 入就是强制端给定的地址。强制端给
26、地址主要是在分支的时候给出。还有三个74LS138够成地址译码部分。分别对应 A,B,C字段。微控制器的物理设计微控制器的设计中根据其要求,使用的微控制的微控存使用的是3片2816构成。其中每一片使用的是 256个字节并没有全使用。这主要考虑到是整个 模型机都使用的都是8位的。三片2816实现的位扩张,构成24长度微指令。因 此根据起设计的要求物理设计的逻辑图如图 3-6所示:cgqsqsHHE9&9阳引日9旧图3-6物理设计图R 5*0 0CLR甘霏 I B5&5EtEt Ete富号喟|巳三薰啪?:,至已己已MI £iJSnrri *-FTH0丑,ABS 0 r B
27、 A3 MH!* 0 CEAW M 5 M 时 5 占 E;ritS怕W辱吕_QJ>/Q Q Q Q Q Q Q I以3.5微程序的设计与实现3.5.1指令格式微指令长共24位,其控制位顺序如表3-7所示:表3-7:微指令的格式A字段B字段C字段15_1413选择Fo00001LDRi00LDDR1011LDDR200LD1R101LOAD1 110LDAR1.21110选择0。0Io01RSE010RD-B011RI-B1002P9-B101ALU-B110PC-B9Fa7选择100o1P0i0P0i1P(3)i n0QP(4>i01ARi10LDPtq微程序2423222120
28、19181716151413控制信号3210MCNWEB1B0A微程序121110987654321控制信号BCuA5uA4uA3uA2uA1uA0对表3-7解释:S3 S2 S1 S0 M微运算器74LS181芯片的控制信号,详见表3-7 微WR信号对RAM和OUT进行写操作,高电平为写有效B1,B0:为对外部设备(RAM, OUTPUT, INPUT )地址进行译码,B0B1=00时, INPUT 选中;B0B1 =01 时,RAM (CE)选中;B0B1=10 的,OUTPUT 选中;B0B1=11时,外部设备不选中。A字段:LDRi:寄存器输入选中,具体选择同指令寄存器(IR)的最低2
29、位(I1 , I0) 配合,当I1 , 10=00时为输入到R0寄存器;I1 , 10=01时为R1; I1 , 10=10时为 R2LDDR1暂存器DR1选中。LDDR2暂存器DR谜中。LDIR:指令寄存器IR选中。LOAD总线数据直接装载到PC计数器。LDAR地址寄存器AR选。B字段:RS-B:为源寄存器输出选中。具体选择同指令寄存器(IR)的3, 4位(I3, I2)配合,当I3 , I2=00时为输入到R0寄存器;I3 , I2=01时为R1; I3 , I2=10 时为R2RD-B:为目的寄存器输出选中。具体选择同指令寄存器(IR)的最低2位(I1 , I0)配合,当I1 , I0=
30、00时为输入到R0寄存器;I1 , I0=01时为R1; I1 , I0=10 时为R2RI-B:为变址寄存器选中。本机定固定为 R2。299-B:移位寄存器输出选中。ALU-B:逻辑运算单元结果输出。PC-B : PC计数器输出。C字段:P (1):分支判断1,和指令寄存器(IR)的高四位(IR7-IR4)作为测试条 件。可分16个分支。P (2):分支判断2,和指令寄存器(IR)的三四位(IR3, IR2)作为测试条 件,有4个分支。P (3):分支判断3,和CY或ZI作为测试条件,有两个分支。P (4):分支判断4,和开关SWB SBA作为测试条件,有4个分支。用于控 制台控制区(读程序
31、,写程序,和运行程序)。AR进行算术运算时是否影响进位和判零标志的控制位。选中时进行带进位运算。LDPC为PC计数信号选中。UA5UAQ为下一步微地址。指令的后续地址的产生方法是:在没有跳转的指令中后六位就是下一条微指令 的入口地址。在有跳转的指令根据跳转的条件微控制器根据相应的条件和地址将 下地址直接送到为控制器的地址强制端得到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微程序是按顺序在在为控存中存放在系统初始化的是时候指令是从00H地址开始的00H地址中存放的是一条跳转指令直接可以跳转到01H的中存放的就是真正在控制程序功能的指令。机器就根据指令一条的执行。在微控制器的控制下 让机器根据指令的来进行有条不紊的工作。
32、为指令的入口地址的形成是根据机器指令的高四位进行判断后得出的。每一 条微指令都对应相应的一个地址。地址的编制和每一微指令是一一对应。不存在 冲突。3.5.2微程序流程图根据以上的指令设计,得出的微程序流程图如图3-7所示:DR TszmT ardirdczAuDR Tszm T 9RD+1RD921RD tsubSUB22_4KD SUB SUB T DRQIBusdol60,对DDArlc2 NRr SUB SUB T mamr241sR UD -S RU7RR”i SR uD B1RD TsgSUB tsrRASUBSUB 1RD1RD SUB SUB T marCP tsub SUB T
33、 marCNBPY_DR - ORVOM2U1O图程流序程微73图R tsub SUB T MARmamr subSUB tr002_hel truo1RD 一 SH RA SUB 2RD+1RDRA - SUB TRnxIRDram $ razs OOCSJ DAA ARCRAM ; rocs ODCZSl DA0 fRRRA SUB sg T mamrRA tsub SUB T marDR tsub SUB ws1+9.RA T81+9.RA 一81+CPRA T81+CPRA T8在微程序流程图中总共涉及到13条机器指令它们分别是:INOUTSTALDAJMPBZCCLRMOVEADDO
34、R其中的指令的格式在上面已经介绍。SUBXORAND这些机器指令指令都是遵循从取址译码执行访存写回5个步骤。在取址总它们都有相同的的操作如图中标号01H的作用是从地址指针寄存器中得到指令地址根据指令地址得出取出指令。这个取址过程是所用的指令的需要执行的 公操作。图中在执行完公操作后乂给“ P(1)”的功能就是译码。这里的译码工作是使用 微控制器的外围电路中分支的方式。得到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指令中的STA、LDA JMP BZC是四条双字长的指令。他们有四种寻址 方式分别是直接、间接、变址、相对。指令在操作地址的时候都是先得到地址然 才能操作。在这里设计的过程使用的也是同样的思想。在指令译码的
35、过程中对这 四条指令使用的方式不是直接判断应该执行什么指令,而是先判断应该使用怎样 的寻址方式先找到应该操作的主存地址再进行操作。间接寻址的方式的STA指令如下:第一步:(01H)从地址指针(PC)中得到地址,送到地址寄存器(AR)中,PC自 动加一。第二步:(02H)主存(RAM )中读出东西送到总线上,送到指令寄存器(IR) 中。第三步:(10H)将(IR)中的内容进行译码。判断下一条指令的地址。第四步:(12H)由于是STA指令是一条双子长指令。所以在此再次执行第一 步即可。第五步:(06H)将主存中的数据写到 DR1中。第六步:(07H)将日2中的内容送到DR2中。第七步:(08H)将
36、DR1与DR2中的数据相加后送到 AR中,是STA指令操 作地址。并进行判断执行的是哪种地址。第八步:(20H)将相应的寄存器中的内容送到 RAM中。第九步:回到原操作。243.5.3微指令微指令的格式表3-8所示:表3-8:微指令格式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15 14 1312 11 109 8 76 5 4 3 2 1微地址S3 S2 S1 S0 M CN WE B1 B0ABCuA5Ua0010000010111101101100000100200000100110000000101000010000001011110110110000011110000010
37、1111011011000010012000001011110110110000110130000010111101101100010011400000100000100000000000115000001110000010000000001160000010110010010000000011700111001100110100000000118000001011010001000100110190000010110110010001010001A0000010110100010001011001B0000010110100010001011101C000001011010001000110
38、00003000001001110000101100000040000010011100000000001010500000100111000001010000006000001001110000000000111070000010110110010000010002508100101011110101010100000090000010010100000000010100A0000010110111100000010110B1001010111101010101000002000000110100001000000000121000001001001000000000001220000110
39、01101000110000001230000010110000000111001002400000101100000000000000125000001001101000110000001260000010110110100001001112710010101100110110100000128000001011010010000101001290000100111011010001010102A0000000110101010001010112B1001010110011010001010112C0000010110110100001011012D011010011001101000000
40、0012E0000010110110100001011112F1011100110011010000000013000000101101101000011000131111010011001101000000001设计复杂模型机的监控软件,详细如下:$P00 44 IN 01,R026$P01 46 IN 01,R2$P02 88 ADD R2,R0$P03 61 MOV RO,R1$P04 A4 XOR R1,R0$P05 3C BZC 00,00$P06 00微程序:$ M01 82ED05$ M02 50C004$ M1083ED05$ M1184ED05$ M12 86ED05$ M1
41、389ED05$ M14 011004$ M15 010407$ M16 019205$ M17 019A39$ M18 23B205$ M19 28A205$ M1A 2CA205$ M1B 2EA205$ M1C 30E005$ M03 A0E004$ M04 05E004$ M05 A0A004$ M06 07B204$ M07 08EA05$ M08 A0A005$ M09 0ABC04$ M0A 0BEA0528$ M0B A08455$ M20 019006$ M21 019004$ M22 81D108$ M23 E48005$ M24 018005$ M25 81E104$ M
42、26 27B405$ M27 419B95$ M28 29A405$ M29 2AAA09$ M2A 2BAA01$ M2B 019A95$ M2C 2EB405$ M2D 019A69$ M2E 2FB405$ M2F 019AB9$ M30 31B405$ M31 019CE934四、系统调试PC=00PC=01->AR=00->RAM(44)RAM(44)->IR=44-> 微控器INPUT(01)->R0=01PC=02->AR=01->RAM(46)RAM(45)->IR=46-> 微控器INPUT(02)->R0=02PC=03->AR=02->RAM(B4)RAM(88)->IR=88-> 微控器R0=01->DR1R1=02->DR2AUL=03->R1PC=04->AR=03-&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对讲机主机壳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十七氟辛烷磺酸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制动阀总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伊维虫净针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串排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不锈钢风口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鸡蛋蛋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门式手动液压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通风座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绿玉兰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装修垃圾清运方案
- 2024年三违人员培训制度(四篇)
- 急救药品课件教学课件
-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课件)
- 电工(中级工)理论知识习题库+参考答案
- 《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 数字出版概论 课件 第七章 数字内容服务相关技术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语法填空含答案
- 《2024版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 儿童福利机构安全管理规范
- 鞋类制造过程的节能与减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