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三基”试题第五章儿科急症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_第1页
儿科“三基”试题第五章儿科急症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_第2页
儿科“三基”试题第五章儿科急症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儿科急症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总分79,考试时间600分钟)一、名词解释1. 休克2. 多器官功能衰竭(MOF)3.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4.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5. 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6. 间歇正压通气(IPPV)7. 压力支持通气(PSV)8. 呼气终末正压(PEEP)9. 间歇强制通气(IMV)10. 平均气道压(MAP)11. 高频通气(HFV )12. 每分钟通气量(VE</sub>)13. 高热惊厥持续状态二、填空题1. 小儿高热惊厥具有以下特点: ; ; ; ;。2. 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特点: ; ; ; o3. 心跳呼吸骤

2、停的主要原因为 、 及,其次为、 及 等o4. 小儿心脏骤停前心电图常呈 , 少见。5. 心跳呼吸骤停初期复苏的基本原则: , ,建立,和o6. 2期复苏的基本原则对 提供氧合血液灌注,维持 和 o尽快建立或保持静脉通道进行 、 等监测。7. 复苏的有效依据为: ; ; ; ; ;o8. 在临床根据血容量,常将休克分两大类,即 和 o9. 休克常见原因分为 、等。10. 酚妥拉明属 药,应在 基础上应用。11. 多巴胺小剂量v 10mg/ ( kg&#183;min )时能使内脏与肾血管扩张,中等剂量( )时能 ,大剂量( )时使 o12. 硝普钠多用于既有又有者。13. 是儿科最常用

3、的洋地黄制剂,此外 也常用于小儿急性心衰。14. 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或类似DIC者可试用 o15. 急性呼吸衰竭可分为 与 两大类。根据病因还可分为 呼吸衰竭和 呼吸衰竭。16. 目前已将 列入现代心肺复苏用药常规,剂量每次 o17. 心肺复苏除气道开放(A )、人工呼吸(E)外尚有18. 小儿惊厥的药物治疗,目前首选 ,剂量每次,最大剂量 ,速度,新生儿。19. 抗惊厥药物疗效不满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20. 心跳呼吸停止,即岀现严重混合性酸中毒,用 难以纠正,主要应靠 与21. 在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若患儿通过同步装置启动吸气,即为 模式。22. 压力支持通气(PSV

4、)的特点是 的同时,每次呼吸 支持。23. 应用压力支持通气(PSV)要调好 水平,通常在 不超过。24. 平均气道压(MAP)的增加方法有三种: 。25. 高频振荡通气,其通气水平由 和 调节。26. 高频振荡通气的振荡频率,新生儿开始应用可为 ,婴儿和年长儿可用以后根据调整。27. 呼吸时间比(I/E ):通常在 到,分别可达到 或常规应用呼吸机可用 或(婴儿)。28. 高频喷射通气的特点是: : : ; 三、选择题1. 防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一项必要措施是:()A.临床判断急性肺损伤(ALI)的轻重B.血气分析C.胸片D.胸部CTE.呼吸困难时呼吸高浓度氧2.休克时皮质激素

5、应用的原则是:()A.休克愈重,剂量越小B.休克愈重,剂量越大C. 休克愈重,剂量应分次给予D.休克愈重,剂量应保持在中等范围E.不宜应用3.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远胜于多巴胺,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动脉端大10 倍,静脉端大10倍B.动脉端大10 倍,静脉端大15倍C.动脉端大10 倍,静脉端大5倍D.动脉端大10 倍,静脉端大24倍E.动脉端大10 倍,静脉端大8倍4.小儿惊厥分类除根据病因、年龄、季节外,尚可有以下分类:()A.根据惊厥症状轻重分类B.根据无热与有热分类C.根据惊厥发作持续时间长短分类D.根据惊厥典型与非典型分类E.根据惊厥时脑电图改变分类5.惊厥持续状态时,控制惊

6、厥首选:()A.苯巴比妥B.副醛C.水化氯醛D.地西泮(安定)E.苯妥英钠6.危重患儿抢救时,输液量过多、速度过快可致:()A.水电解质紊乱B.加重心衰与肺水肿C.引起及加重肺炎D.引起急性肾衰E.引起加重低氧血症7.抢救休克时,大剂量快速应用的碱性药(重碳酸钠):()A.能很快纠正酸中毒B.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C.能很快纠正休克D.高血钠症E.可引起高渗血症及碱中毒8.重症患儿输液应用的目的为:()A.补充有效血容量,供给能量,保持电解质平衡B.补充水分,增加排尿C. 补充水分,排岀毒性成分,加速疾病恢复D. 补水及电解质,减轻临床症状,有利机体恢复E. 静脉滴注抗生素,以加快退热9. 改善微

7、循环治疗,国内采用超微量肝素,其剂量及用法是:()A. 每次612卩g/kg,每6小时1次,皮下注射B. 每次2030卩g/kg,每8小时1次,皮下注射C. 每次<6卩g/kg,每6小时1次,皮下注射D. 每次>30卩g/kg,每8小时1次,皮下注射E. 每次0.5卩g/kg,每6小时1次,皮下注射10. 下列哪一项提示血液系统有功能衰竭的依据:()A. Hb<50 g/L、WBC < 2 X 109</sup>/L、PLT< 20 X 109</sup>/LB. Hb<60 g/L、WBC < 3 X 109</sup&

8、gt;/L、PLT< 30 X 109</sup>/LC. Hb<70 g/L、WBC < 4 X 109</sup>/L、PLT< 40 X 109</sup>/LD. Hb<80 g/L、WBC < 5 X 109</sup>/L、PLT< 50 X 109</sup>/LE. Hb<90 g/L、WBC < 6 X 109</sup>/L、PLT< 60 X 109</sup>/L11. 呼气末正压的生理水平是:()E. 1.0 kPa (10

9、cmH2</sub>O )12.心脏按压同时须做有效的人工呼吸,正确方法为:A.()B.C.D.E.每按压胸部每按压胸部每按压胸部每按压胸部每按压胸部45次后,45次后,23次后,12次后,6次后,做做做做做1次人工呼吸 2次人工呼吸 1次人工呼吸1次人工呼吸2次人工呼吸A. 0.2 B. 0.4 0.3 kPa(2 3 cmH2</sub>O)0.5 kPa(4 5 cmH2</sub>O)C. 0.6 0.7 kPa(6 7 cmH2</sub>O)D. 0.8 0.9 kPa(8 9 cmH2</sub>O)13.上述心跳呼吸在

10、 1人操作时,应先做 35次口对口呼吸,然后的处理是:()A.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按15:5进行B.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按15 :6进行C.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按15 :7进行D.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按15:8进行E.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按15 :3进行12分钟,自行缓解,体检:39.5 °C,可能诊断及进一步检查是:()14. 1岁患儿,晨起流涕,午后发热,晚上突然抽搐持续约 神志清,咽充血,心肺无异常,颈无抵抗,克氏征()A.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腰穿查脑脊液B.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惊厥,脑电图检查C.婴儿手足抽搐症,查血钙D.癫,脑电图E.败血症,血常规、血培养15. 7个月婴儿,吐泻2天,每

11、日34次蛋花样便,在外院输液治疗,液体液量不详,输液后岀现惊厥,其抽搐原因应考虑:()A.脱水酸中毒B.稀释性低钠血症C.低钙低镁血症D.低钾血症E.中毒性脑病16. 急性肾炎患儿在病程早期突发生惊厥,以下哪项可能性最大:()A.高热惊厥B.高钙血症C.高钠血症D.高血压脑病E.低镁血症17.1岁小儿肺炎,弛张热5天,今岀现四肢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6秒,心率160次/分,腹稍胀,皮肤可见少量充血疹及岀血点,大便隐血(+ ),血小板70 X 109</sup>/L,可能并发:()A.休克B. DICC.败血症D.心衰E.中毒性肠麻痹17. 5岁患儿,晨起呕吐3次,后诉腹痛,就诊时面

12、色苍白,呼吸促,唇微绀,萎靡,心音低钝,150次/分,无杂音,呼吸音粗,腹略胀,神经系统检查阴性,初步诊断为:()A.急性肠胃炎,伴水电解质紊乱B.休克早期C.心衰早期D.中毒性肺炎E.暴发性心肌炎18. 9岁患儿,发热3天,热型弛张,伴呕吐腹泻,日数次,大便呈黏液状,未见红白胨,尿少。10日前因腿部脓肿在外治疗,就诊时,神志模糊,烦躁,呼吸深大,面色苍白,颈部略有抵抗,心率快,低钝,呼吸促,腹略胀,皮肤花纹状,克氏征(),巴氏征(),白细胞12.8 X 109</sup>/L, 中性粒细胞88%,初步诊断为:()A.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B.败血症,伴中毒性脑病C.中毒性菌痢D.感染

13、性休克E.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四、简答题1. 试述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分类。2. 简述急性呼吸衰竭的血气分型。3. 试述中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4. 试述周围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5. 试述低氧血症的临床表现。6. 试述高碳酸血症的临床表现。7. 婴儿期常见惊厥的病因有哪些?8. 学龄期与学龄前期儿童常见惊厥病因有哪些?9. 试列表叙述典型与非典型高热惊厥的临床分型与特点。小儿高热惊赢的临床分型与特点:项目典型高热惊庶 良性高热惊蔗)非典型高热掠魔 (非良性高热惊廉)高热蹶较多初发年龄大多6个月进縮个月或用岁惊师发生病初体温骤升时于发热任何时间惊顷时阖短(a分钟)长(10分沖)惊険次数少(一般

14、12谀)多(反复多袂)惊顾类型全身性不对称或局限性補经系统檢杳正常可不正常脑电图热退后12周正常热退后周仍异常预右艮好较差转为癫痫或10损伤可能甚少甚多长期服抗癫痫药物不必要有必要10. 试列举非感染性惊厥的病因。11. 不应诊断为高热惊厥的疾病有哪些?12. 试述轻型休克的临床表现。13. 试述重型休克的临床表现。14. 简述休克时病理生理变化。15. 试述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液体疗法。16. 试述常用升压药的正确稀释方法与输注速度。常用升压药的正确稀释方法与输注速度(剂量)如下表匕药物稀释方迭洽複建度(齐重)腎上腺素0.6X朋重(kg)=所需mg数1 nilfh相当于异丙肾上腺素加人边0M溶液

15、中0.1 pg;(Kg mini多巴胺6X体重(聪)=所需吨数1 mhh相当于多巴酚丁胺加入so mi容液中1. 0 pg/(kg mrn)17. 试述婴儿与儿童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18. 试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9. 简述小儿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的治疗原则。11. A 12. A 13. E 14. B15.1. A 2. B 3. D 4. B 5. D 6. B 7. E 8. A 9. A 10. AC 16. D17. B 18. E 19. D19. 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6岁以后少见患儿体质较好惊厥常发生在病初体温骤升时,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惊厥呈全身性,时间短

16、,次数少,恢复快一般预后好20. 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 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呼吸停止,明显紫绀30次/分以下)心音消失或心跳极缓慢微弱(心率21. 窒息严重肺部病变颅内高压等引起的呼吸衰竭中毒过敏休克电击创伤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22. 极缓慢心率室颤23. 尽早建立有效的人工呼吸和循环 按“ ABC ”步骤进行复苏通畅气道充分氧合24. 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脑组织氧合恢复心脏泵血功能血气血压心电及呼吸25. 瞳孔变小开始岀现对光反应自主呼吸恢复面色转红可扪及股动脉搏动肌张力增强,或有不自主运动26. 血容量绝对减少血容量相对减少27. 感染性过敏性心源性神经源性28. 血管活动性

17、补足血容量29. 10 20 mg/(kg &#183;mi n)增强心肌收缩力与扩张血管>20 mg/(kg &#183;mi n)肺、肾血管收缩30. 心源性休克肺水肿心排血量减少31. 地高辛毛花苷丙(西地兰)32. 肝素33. 泵衰竭肺衰竭 中枢性 周围性34. 纳洛酮0.2mg/kg )0.02 0.05 mg/kg (有的采用 0.135. 循环支持(即胸外按压)36. 地西泮(安定)0.3 0.5 mg/kg10 mg1 mg/min0.2 mg/kg37. 未给足剂量38. 碳酸氢钠 插管通气 供氧39. 辅助/控制(A/C)40. 发挥自主呼吸能力 都可

18、得到压力41. 压力支持1 1.5 kPa(10 15 cmH2</sub>0)3 kPa(30 cmH2</sub>O)42. 增高峰压 倒置吸/呼比 加用PEEP43. 振荡幅度(25%100%) 振荡频率44. 10 15Hz5 10HzPaCO2</sub>45. 1 : 22 : 11 : 33 : 11 : 1.51 : 146. 潮气量小 通气压力低发生气压伤机会少 应用途径灵活47. 休克:是机体由于各种致病因素(感染、创伤、低血容量、过敏及心源性等)引起的神经一体液因子失调与急性微循环障碍,并导致脏器功能损害等一系列变化的综合征。休克是一种

19、由于心排血量不足而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状态,使机体组织、细胞处于低灌流(缺血缺氧)状态。48. 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是指由于某种急症如败血症、重度休克、外科大手术、严重多发创 伤及心跳骤停等诱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相继或同时发生衰竭。49.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为重症感染、严重缺氧、创伤等因素引起的多个脏器功能损害后产生体内环境失衡,同时岀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代偿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可进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50.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指机体对不同的强烈刺激(包括感染与非感染)所产生的一种失控的过度全身炎症反应,SIRS的直接后果导致 MODS。51.

20、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 (CARS):是指在SIRS同时,免疫功能受损,当细菌毒素或组织损伤刺激时,机体释放内源性抗炎介质和抗炎性内分泌素,当SIRS/CARS失衡时可发展为 MODS,甚至MOF。52. 间歇正压通气(IPPV):是常用的一种通气模式,吸气时空气被压入肺内,气道内为正压,呼 气末气道内压为零。53. 压力支持通气(PSV):是由患者吸气信号引发的,以预先调定的压力帮助患者吸气的辅助通 气方式。54. 呼气终末正压(PEEP):是在应用呼吸机时于呼气末期在呼吸道保持一定正压,避免肺泡早期 闭合。55. 间歇强制通气(IMV):患者除间歇得到呼吸机的强制正压送气外,在机器不正压送气

21、时靠自 身呼吸能力呼吸,得以逐渐锻炼自己的呼吸能力。56. 平均气道压(MAP):是整个呼吸周期中施于气道的压力平均值,MAP对改善氧合有重要影响。57. 高频通气(HFV):凡超过正常呼吸频率4倍的机械通气即称为高频通气。58. 每分钟通气量(VE</sub> ):是潮气量(VT</sub>) X呼吸频率(f)的值,即为每分钟通气量。59. 高热惊厥持续状态:是指典型发热惊厥,且有反复或连续惊厥达30分钟以上,并在此期间意识不恢复者。60. 急性呼吸衰竭可分为泵衰竭与肺衰竭两大类。泵衰竭与中枢性、周围性呼吸障碍有关,主要由于通气功能障碍,CO2</sub>

22、潴留,引起高碳酸血症,PaCO2</sub>升高,继之岀现低氧血症。肺衰竭是由于肺部实质性病变所致,主要由于换气障碍,血氧降低,PaO2</sub>降低,继之因呼吸肌疲劳引起 PaCO2</sub>升高。61. 急性呼吸衰竭以血气分析结果分型:(1) I 型呼衰:PaO2</sub> v 6.67 kPa(50 mmHg)(2) H 型呼衰:PaO2</sub> v 6.67 kPa(50 mmHg)PaCO2</sub>>6.67 kPa(50 mmHg)还可根据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PaO2</su

23、b>/FiO2</sub> )分为:(1) 急性呼衰:PaO2</sub>/FiO2</sub> v 33.3 kPa(250 mmHg)(2) 严重呼衰:pH<7.25,PaCO2</sub>>9.33 kPa(70 mmHg),吸入氧浓度 FiO2</sub> 为 0.40.5 时,PaO2</sub> 仍 <6. 67 kPa62. 中枢性呼吸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呼吸节律不整齐,早期多为潮式呼吸,晚期岀现叹息样呼 吸、抽泣样呼吸、呼吸暂停或下颌呼吸。63. 周围性呼吸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呼吸困

24、难,早期多为浅促呼吸,以后呼吸乏力而呼吸节律 整齐,周围性呼吸衰竭一般多伴有中枢性呼吸衰竭。64. 低氧血症的临床表现:严重时有紫绀、烦躁或意识不清,岀现昏迷、惊厥,心率先快后慢,血压先升后降。可有消化道岀血,肝功能受损;岀现蛋白尿,甚至岀现少尿、无尿、肾功能衰竭。65. 高碳酸血症的临床表现:淡漠、嗜睡或烦躁不安,严重时岀现惊厥昏迷,可并发脑水肿引起颅内高压,岀现呼吸节律不齐,瞳孔忽大忽小或一大一小。高碳酸血症可致毛细血管扩张,表现为皮肤潮红,唇红,四肢湿润,眼结膜充血水肿。66. 婴儿期常见惊厥病因有: 低血钙; 化脓性脑膜炎; 高热惊厥; 颅脑畸形; 脑损伤后遗症;婴儿痉挛症等。67.

25、学龄期与学龄前期儿童常见病因有:癫; 颅内肿瘤; 急性肾炎; 各种中毒;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头部外伤。68. 略69. 非感染性惊厥的病因: 颅内疾病:原发性癫(大发作、婴儿痉挛症),占位病变;颅脑损伤(产伤、缺氧、外伤等),颅脑畸形(脑积水、脑血管畸形、神经皮肤综合征),其他如脑白质营养不良、脱髓鞘病等。 颅外疾病:代谢性疾病(如低血糖、低血镁、低血钠、高血钠、高胆红素血症等),遗传代谢病(如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有机酸尿症、维生素B6</sub>依赖症、脂类累积症等),维生素缺乏症(如维生素B1</sub>、维生素B6</sub>、维生素K、维生素D

26、缺乏),中毒性疾病(如药物、植物、农药及杀鼠药中毒等),心源性疾病(如严重心律失常,阿斯综合征等),肾源性疾病,如肾脏疾病或泌尿系统畸形导致高血压或尿毒症时,均可引起惊 厥;其他,如岀血性疾病伴颅内岀血时,嗜铬细胞瘤发生高血压脑病时。70. 不应诊断为高热惊厥的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伴惊厥;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疾病(颅外伤、颅内岀血、颅内占位病变、脑水肿、癫)伴高热惊厥时;严重生化代谢紊乱,如缺氧、水电解质紊乱、内分泌紊乱、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维生素B1</sub>缺乏、中毒等; 明显遗传性疾病,神经皮肤综合征(如结节性硬化)、先天性代谢异常(苯丙酮尿症)与神经节苷脂病等伴发的惊厥

27、;新生儿惊厥,应进一步检查原因。71. 轻型休克的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或口唇、指(趾)轻度紫绀,皮肤轻度发花;手足发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为 13秒;脉搏、心率加快,血压偏低; 尿量减少; 精神萎靡 或烦躁;呼吸加快。72. 重型休克的临床表现:面色苍灰、口唇、指(趾)端明显紫绀,皮肤明显花纹状;四肢湿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秒; 脉细速或摸不到,心率明显增快或减慢,心音低钝或有奔马律,血压明显下降低或测不岀,脉压差<2.67 kPa(20 mmHg); 尿量明显减少; 神志模糊、淡漠或昏迷; 呼吸增快或呼吸困难,节律不整。73. 休克时病理生理变化: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

28、休克时迷走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大量释放,持续作用在效应器官的M受体或N受体上,产生有害作用; 细胞内Ca2+v/sup>过载; 大量细胞因子释放,并相互作用; 代谢障碍; 细胞器功能变化; 再灌注损伤 与自由基损害;最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74. 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液体疗法,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约4小时),亦即快速输液阶段(1小时)加继续输液阶段(3小时),液体程序为:低分子右旋糖酐、5%碳酸氢钠、等张 2 :1液,用2条静脉通道于1小时内输入,输液量为1520 ml/kg (总量不超过 300400 ml),其后3小时应用1/2张(或2/3张)含钠液(可一条静脉通道用1/2张液,另一

29、条用 2/3张液)。溶液内分别加入抗生素、激素及血管活性药,同时穿插应用强心药,也可重复1次碳酸氢钠溶液及 低分子右旋糖酐,剂量分别为35 ml/kg,及58 ml/kg,有脑水肿时,再加用脱水药,4小时左右应看到血压回升,要求于第2阶段(共5小时)休克基本纠正。第2阶段(持续输液阶段),液体应用 1/2张液,此阶段液量为 10 mg/ ( kg&#183;h )(总量5X 10 ml/kg=50 ml/kg),此 时用一条静脉通道滴注,另一条静脉保留。要注意电解质补给, 后期给予血浆、全血或清蛋白(血液浓缩阶段不用)。第3阶段(维持输液阶段),共15小时,即输液开始第 9到24小时,

30、休 克基本纠正,液体张力应用1/3张(或1/4张),需注意补钾,此阶段液量为56 ml/ ( kg &#183;h ), 即7590 ml/kg。具体补液方法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划分。在补液阶段应观察 尿量、尿pH、血气、心率、心律、呼吸、脉搏、血压与中心静脉压。输液过程中要注意有无心 衰、肺水肿、脑水肿等。75. 略76. 婴儿(<12个月)及儿童(12个月)系统脏器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1) 循环系统: 血压(收缩压):婴儿<5.3 kPa(40 mmHg);儿童<6.7 kPa(50 mmHg)或需持 续静脉输入药物, 如多巴胺>5卩g/(kg min),仍维持血压在上述标准者。 心率(体温正常, 安静状态,连续测量 1分钟):婴儿<60次/min或>200次/min ;儿童<50次/min或>180次/min。 心脏骤停。 血清pH<7.2(PaCO2</sub>不高于正常值)。(2) 呼吸系统:呼吸频率(体温正常,安静状态,连续测定1分钟)婴儿<15次/min或>90次/min ;儿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