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金属教案一_第1页
碱金属教案一_第2页
碱金属教案一_第3页
碱金属教案一_第4页
碱金属教案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碱金属教案一第一章:钠v目标: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及用途v 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v 3.了解钠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v重点: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v方法:阅读、实验、归纳v课时:3-4课时第一课时钠的性质v内容:一、碱金属元素v 锂 钠 钾 铷 铯 钫v Li Na K Rb Cs Frv二、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v 化合物:NaCl Na2CO3 NaHCO3v 三、钠的物理性质v 演示实验1-1、1-3,归纳:v 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密度小于水,熔点较低,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v 四、钠的化学性质v 1.钠与氧气的反应v 4Na+O2=2Na2Ov 2Na+O2Na2O2v 演示实验

2、1-2,归纳:v 光亮的表面失去光泽,变暗,点燃后,钠在空气里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v 2.钠于水的反应v 演示实验1-3,1-4,学生观察,讨论,分析:v 2Na+2H2O=2NaOH+H2 v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v 放热反应:有热量发出的化学反应v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v 六、钠的保存方法:v 保存在煤油中或石蜡油中v七、练习v P17-1.2v八、金属钠的用途 :金属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金属钠用于制造一种抗爆剂四乙基铅,它能降低汽油的爆震性,减少在汽油发动机使用汽油时发生的噪音.金属钠能从钛,锆,铌,钽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中把它们置换出来. 钠和钾组成的合金在常温时液体,导热性能好

3、,常用于快中子增殖反应堆作热交换流体,即导热剂.钠还用于制造过氧化钠等化合物. 高压钠灯现在已大量应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由于它不降低照度水平而又能减少能源消耗,所以有取代高压汞灯的趋势.早在1950年就在实验室中解决了钠蒸气的气体放电发光问题,但由于需要解决在高温,高压下钠蒸气有很强的腐蚀性的问题,直到1965年才制出了第一支高压钠灯.高压钠灯虽问世较晚,但发展很快. 钠灯也可用于洗相的暗室,因为这种黄光不会使相纸曝光. 第二课时钠的化合物v内容:一、过氧化钠(Na2O2)v 1、性质及用途:v 淡黄色固体v 2Na2O2+2CO2=2Na2CO3+O2v 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v 2Na2O

4、2+2H2O=4NaOH+O2v 强氧化剂,用于漂白织物,麦秆,羽毛v2、危害危害 :v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v健康危害:本品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v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能与可燃物有机物或易氧化物质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经磨擦和与少量水接触可导致燃烧或爆炸。与硫黄、酸性腐蚀液体接触时,能发生燃烧或爆炸。遇潮气、酸类会分解并放出氧气而助燃。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v 二、氢氧化钠(NaOH)v v氢氧化钠(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因另一名称caustic soda而在香港称为哥士的。v常温下是一种白色晶体,具有

5、强腐蚀性。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氢氧化钠是一种极常用的碱,是化学实验室的必备药品之一。v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对其必须密封保存,且要用橡胶瓶塞。v易潮解,可用于作气体干燥剂, 强腐蚀性,可去油垢,用于炉具清洁。它的溶液可以用作洗涤液。v 三、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v 学生观察两种固体,并演示实验【16】: v 实验演示: 取少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放入两支干净的试管 中,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盐酸,观察比较它们放出二氧化碳的快慢程度。实验现象:碳酸氢钠遇到盐酸放出气体比碳酸钠剧烈得多 。v实验结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放出CO2比碳酸钠与

6、盐酸反应放出CO2快,是因为在碳酸氢钠溶液中存在碳酸氢根离子,加入盐酸后,与氢离子结合生成H2CO3,不稳定分解生成CO2。而碳酸钠溶液中存在大量碳酸根离子,加入盐酸后,首先与氢离子结合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再与氢离子结合才能生成H2CO3,所以放出CO2速度慢。v教师演示实验【17】,学生观察并填写下表:v(1)加热一段时间后,烧杯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 。v(2)实验结束时的正确操作是 (填序号)v 先将导管从液体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v 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液体中移出 。 v(3)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_。v归纳总结学生填写下表:Na2CO3 NaHCO3v俗称 苏打,纯

7、碱 小苏打v外观 白色粉末 白色晶体v与HCl反应 Na2CO3+2HCl=2NaCl+CO2+H2O NaHCO3+HCl=NaCl+CO2+H2O v热稳定性 稳定 2NaHCO3=NaCO3+CO2+H2Ov水溶性 Na2CO3 NaHCO3v用途 化工原料 发酵粉,中和胃酸v练习:P18二(1),三(2.3) 五v作业:P18四v资料泡沫灭火器简介灭火原理: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适用范围: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此类灭火器是通过筒体内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将生成的泡沫压出喷嘴,喷射出去进

8、行灭火的。它除了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火灾外,还能扑救油类等可燃液体火灾,但不能扑救带电设备和醇、酮、酯、醚等有机溶剂引起的火灾。由于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含有大量水分,它不如二氧化碳液体灭火器,后者灭火后不污染物质,不留痕迹。泡沫灭火器有MP型手提式、MPZ型手提舟车式和MPT型推车式三种类型。下面以MP型手提式为例简单说明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vMP型手提式泡沫灭火器主要由筒体、器盖,瓶胆和喷嘴等组成。筒体内装碱性溶液,瓶胆内装酸性溶液,瓶胆用瓶盖盖上,以防酸性溶液蒸发或因震荡溅出而与碱性溶液混合。除了两种反应物外,灭火器中还加入了一些发泡剂。使用灭火器时,应一手握提环,一手抓底部,把灭火器

9、颠倒过来,轻轻抖动几下,喷出泡沫,覆盖在燃烧物品上,使燃着的物质与空气隔离,并降低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进行灭火。v泡沫灭火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Al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根据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人们研制了各种各样的二氧化碳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及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第二节 碱金属元素v目标:1.了解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物理性质的规律性。v 2.掌握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及递变规律。v 3.学会用焰色反应检验Na+,K+v重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及性质的递变规律。v方法:实验、对比、归纳v课时:2课时v第一课时第一

10、课时v内容:一、碱金属元素的院子结构和性质v v 阅读表1-1,分析并填写下表v 元素名称 锂 钠 钾 铷 铯元素符号 Li Na K Rb Csv 核电荷数 3 11 19 37 55v 电子层数 2 3 4 5 6v 最外层电子数 1 1 1 1 1v原子半径 逐渐递增v颜色 银白色v密度 逐渐增大(K Na)v熔沸点 逐渐降低v失电子能力 逐渐增强v金属性 逐渐增强v 教师归纳总结v特性:碱金属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它在化学反应中常用作还原剂。v保存方法 :锂:液体石蜡;v钠、钾:放入煤油v练习:vP23一、1.2.3 二、1.2第二课时:二、焰色反应v内容: 演示 1-10, 分析

11、,总结。v定义v 很多金属以及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v焰色反应的实验步骤v1、用盐酸洗净铂丝v2、在火焰上灼烧到没有颜色v3、蘸盐酸溶液放在火焰上灼烧v4、观察火焰的颜色v3、几种金属及其离子的焰色 Li(Li+) 紫红 Na(Na+) 黄色v K(K+)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Cu(Cu2+) 绿色 Ca(Ca2+) 砖红色v Ba(Ba2+) 黄绿色v Sr(Sr2+) 洋红色 v4、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焰色是因为金属原子或离子外围电子发生跃迁,然后回落到原位时放出的能量。由于电子回落过程放出能量的频率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光。所以焰色反应属

12、于物理变化(但单质进行焰色反应时,由于金属活泼则易生成氧化物,此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v5、焰色反应实验的注意事项 a火焰最好是无色的或浅色的,以免干扰观察离子的焰色。vb每次实验前要将铂丝在盐酸中洗净并在灯焰上灼烧至火焰无色(在酒精灯焰上烧至不改变焰色)。 c观察K的焰色应透过蓝色钴玻璃片,以滤去对紫色光有遮盖作用的黄光,避免杂质Na所造成的干扰。v练习:P24三、四第二章卤素第二章卤素 第一节 氯气v目标:v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用途。v2.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v内容:一、认识卤素v 氟(F) 氯(Cl) 溴(Br) 碘(I) 砹(At).v 二、氯气的发现v P

13、40-41 学生阅读v 三、氯气的物理性质v 1.外观v 氯气 液氯 固态氯 状态:气态(常温)气味:剧烈的刺激性颜色:黄绿色C6 .34C101v2.密度:大于空气v3、水溶性:易溶于水(1:2)v 其水溶液称为“氯水”v4、毒性:有毒v危害:(1)少量会使鼻和喉头的粘膜受到刺激v (2)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v (3)大量会中毒致死v 四、收集方法:排空气法(向上)v v五、闻气体的方法: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及少量的氯飘进鼻孔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v内容:六、氯气的化学性质+172 8 7+1e- +172 8 8v Cl Cle1v具有较强的氧化性v与金属的反应v分

14、析燃烧的条件,重新定义燃烧。v 定义: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v 例:Cu+Cl2CuCl2 (现象分析)v 2Na+Cl22NaClv 2Fe+3Cl22FeCl3v2、与氢气的反应(1)现象: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并产生大量白雾。(2)反应条件:点燃或光照(3)产物:HClv HCl的物理性质v气味:刺激性气味v颜色:无色v状态:气态v水溶性: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叫做氢氯酸,俗称盐酸(4)识知“雾”。第三课时第三课时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v用途 v氯气与水的反应1、氯气溶于水,氯气的水溶液叫做“氯水”,呈黄绿色。2、溶解的氯气与H2O起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v Cl2+H

15、2O=HCl+HClOv3、HClO的性质v4、HClO的用途 强氧化性不稳定,见光分解漂白棉、麻、纸张杀菌,消毒v氯气与碱的反应v产物: NaCl NaClO H2O v NaCl2 Ca(ClO)2 H2Ov NaClO Ca(ClO)2 的用途:漂白、杀菌v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NaClOv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Ca(ClO)2v七、氯气的用途v1.消毒v2.制造盐酸v3.漂白剂v4.制造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多种农药v八、练习v P41一、1.2 二、1.2.3.4.6第二节:卤族元素第二节:卤族元素v目的:1.了解卤素原子结构的特点及规律v 2.了解卤族元素的单质的物理性质的规律v 3.了解

16、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及其规律v重点:结构及性质规律v方法:对比分析第一课时原子结构及物理性质v内容:一、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v元素符号 F Cl Br I 特点规律v元素名称 氟 氯 溴 碘v核电荷数 9 17 35 53 增多v电子层数 2 3 4 5 增多v最外层电子数 7 7 7 7 相同v原子半径(nm) 0.071 0.099 0.114 0.133 增大v 二、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v 阅读表2-1,分析归纳出一下规律:v 单质 氟 碘v 颜色 由浅入深v 密度 由大到小v 熔沸点 由低到高v 溶解度 由易到难v 状态 气液固v碘单质的特性1碘的升华v 分析: 凝华v 升华气液化气化液凝固

17、溶化固v补充:碘酒(碘酊)v 碘伏(聚维酮碘溶液)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v1、内容:三、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v与氢气的反应vF2 Cl2 Br2 I2v条件 暗处 光照 500C 不断加热v现象 爆炸 爆炸 缓慢 缓慢v2、与水的反应vF2 Cl2 Br2 I2v条件 常温 常温 常温 常温v现象 剧烈 一般 弱 微弱v3、碘的特性2v碘遇淀粉变蓝检验I2的存在v4、练习vP52一、1.2.3第三课时第三课时卤化合物与人体健康卤化合物与人体健康v1、内容:一、氯化钠与人体健康v人体中的钠氯元素的含量v分别为 0.15%v2、钠、氯在人体中的功能v控制细胞组织液和血液

18、内的电解平衡,以保持体液的正常流通和控制体内的酸碱平衡。v3、摄入过多的危害v 导致钾的不足,引起高血压和心脏病。v4、每日用量(食盐)v 2-2.5gv二、碘化合物与人体健康v 1.人体内含量15-20mg,其中三分之二集中在约20-25克重的甲状腺内,其余分布在血清,肌肉,肾上腺,卵巢内。v 2.碘在人体内的功能v 通过形成甲状腺激素而发生。v 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v 3.缺少危害v 可导致一系列生化紊乱及生理功能异常。v4.每日摄入量v 0.1mg-0.2mgv三、氟化合物与人体健康v1.人体内含量v 0.005%,2/3在骨骼中,1/3在牙齿中.v2.来源v饮用水,1.0mg/L1

19、.5mg/L 较为适宜v 3.作用“v 有利于骨骼发育,防龋齿。v4.危害v 过多:斑釉病,氟骨病v 少: 龋齿第三章第三章 物质结构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v目的:1.了解原子的构成及个粒子的关系,性质。v 2.了解质量数的概念v 3.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及排布方法v 4.了解同位素的概念并学会判断同位素v重点:1.质量数,同位素的概念v 2.核外电子的排布方法v方法:讲授法v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原子核v内容:一、原子v定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v构成物质的粒子 Cl.NaO2H2H2O由原子形成如:离子原子由原子组成如:分子v 例:电解水v 2H2O v原子的构成:v原子 2H2+O2 电解核外电子中子质子原子核v构成原子的粒子性质v表3-1分析归纳(由电性归纳)v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v分析:v原子(中性) 一个单位负电荷)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中子(不显电性)点位正电荷)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原子核(带正电荷)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质量数质量数v内容:一、复习v 二、新授v 三、质量数v 1.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的质量归纳v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v b.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v c.忽略电子的质量后,原子的相对质量大小则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v d.质量数(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