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 第5部分:省级业务系统交换接口 征求编制说明_第1页
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 第5部分:省级业务系统交换接口 征求编制说明_第2页
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 第5部分:省级业务系统交换接口 征求编制说明_第3页
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 第5部分:省级业务系统交换接口 征求编制说明_第4页
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 第5部分:省级业务系统交换接口 征求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 第5部分:省级业务系统交换接口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2016年4月29日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 第5部分:省级业务系统交换接口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 任务来源2014年8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了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指南的通知(交运发2014155号),指南中明确“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标准由交通运输部编制,其负责基础性行业性和协调性的标准制定”,同时要求“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负责组织成立全国道路运政信息系统标准化工作小组”。2015年4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了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开展关于全国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工作的通知(交运发

2、201563号),通知中明确要求“加快做好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采集接口标准、数据资源目录服务接口标准、跨省数据交换接口标准等相关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根据2015年度交通运输标准化计划,由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负责起草“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规范”系列标准共分为五个标准,包括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 第1部分:总体技术要求、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 第2部分:数据资源采集接口、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 第3部分:数据资源目录服务接口、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 第4部分:跨省数据交换、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 第5部分:省级业务系统数据交换接口。二 目的和意义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现有部、省道路运政管理信息

3、化基础上,建设一个部、省、市、县四级联动的业务应用与协同平台,完善道路运政基础数据、执法数据部省交换体系,实现道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机动车维修、驾驶员培训、从业资格、车辆技术、外商投资、国际道路运输等业务的行政许可、日常监管、运政执法管理的统一化、标准化,为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规范化、高效化、科学化管理提供手段,为提升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服务水平奠定基础。按照“整体规划、统一接入,统一开发、复制推广,重在主体、兼顾个体的联网思路”,为保障全国范围运政系统建设的顺利实施,实现数据交换共享,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有效性,达到跨地区业务协同的目的,需建设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系列标准。标准化建设是

4、全国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保障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共享与协同的必要依据。制定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统一的总体技术要求,指导和规范运政系统建设,统一系统建设技术路线和技术架构,明确系统运行维护机制。制定全国范围内经营业户、营运车辆、从业人员、经营线路、执法等信息的采集标准,规划采集数据项、制定数据元标准及相应数据接口标准。制定运政数据资源查询接口标准及跨省业务接口,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查询及运政业务协同。制定省级业务系统数据交换接口标准,制定省级运政系统与相关系统互联互通的接口标准,确保系统建设与推广的标准化。通过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制定统一的总体技术要求、数据资源采集接口、数据资

5、源目录服务接口、跨省数据交换、省级业务系统接口,通过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实现全国道路运政信息系统的部、省、市、县四级联动,最大程度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业务协同。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 第5部分:省级业务系统交换接口为全国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省级业务系统与行业相关业务系统数据信息交换接口的技术及格式要求。省级业务系统交换接口标准主要定义了省级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接口、与运政相关的道路运输行业相关系统接口、与运政相关的道路运输行业外部关联系统接口三个部分内容。本标准为省级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基础数据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标准,各省可根据此接口标准依托本省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与省级道路运输行业等相关业

6、务系统进行日常数据交换服务,实现相关数据的有效关联与共享,为省内道路运输行业业务数据的交换共享与协同提供了规范依据和指导。三 编写过程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于2014年8月初成立标准编制课题组,开始标准编制工作。课题组首先进行了交通运输部道路运政相关业务规范和标准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重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4年第406号)、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流程图集(省级、地市级),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指南(交办运2014155号)梳理了系统建设需求。课题组分别赴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湖北、广州、重庆等省进行关于部级系统与升级系统的广泛深入的调

7、研,以应用为导向,在兼顾政府管理需求、企业经营需求,提高行政办理效率的基础上,确定了部级平台及省级平台建设框架及内容。并于2016年4月编写完成了省级业务系统交换接口草案。2016年5月5日,课题组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省级业务系统交换接口第一次技术讨论会,会上各单位对标准草案进行了认真审阅,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课题组汇总形成省级业务系统交换接口的征求意见草稿。四 标准制定的原则和依据1、以服务系统建设为导向,广泛适用。由于各省、各地市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差异较大。本标准充分考虑到各省、各地市的信息化建设现状,数据质量与业务差异,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充分分析了标准中各项数据采集接口要求的可行性

8、。将相对核心业务数据字段规定为必填项,部分字段规定为非必填项,是满足各省运政业务基本信息采集的技术标准要求。2、适当前瞻,循序渐进。标准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本着成熟先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原则,将目前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中已经相对成熟和必需的数据资源采集接口做了规定,而个别道路运政信息系统中存在不具备共性需求的数据资源,则结合未来发展需要,待时机成熟后再纳入标准。3、保持一致原则。标准中规定的数据交换方法和报文格式定义已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发展的最新水平之后确定,符合中国国家标准、道路运输行业标准,为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与不同厂商开发的省级运政系统实现有效的连接提供依据。4

9、、规定,标准规范、通俗易懂。五 标准主要内容说明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 第5部分:省级业务系统交换接口为全国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省级业务系统与行业相关业务系统数据信息交换接口的技术及格式要求。1) 范围。适用于省级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省级运政系统)及省级道路运输行业相关业务系统之间的建设、日常数据交换服务、业务扩展应用等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按照道路运输行业信息系统间信息交互的统一性、标准性,在第5部分省级业务系统交换接口要求中,信息指标编目编码主要依据JT T 415-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平台编目编码规则。基础数据元与数据元值域代码依据JT T 697-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第七部分

10、:道路运输信息基础数据元。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证件编码依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证件编码规则和印制发放办法的通知。3) 缩略语。列举了本标准中用到的业务和技术术语和缩略语。4) 接口要求。主要对本标准提供说明各省运政系统与运政相关系统的数据交换接口协议。协议采用的是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另外说明了基于信息安全考虑,接口数据传输中使用MD5和数据签名的过程。5) 业务功能。本部分主要定义说明了省级业务系统交换接口标准中应用的数据接口技术规格和通用格式,主要包括省级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接口、与运政相关的道路运输行业相关系统接口、与运政相关的道路运输行业外部关联系统接口3个

11、部分。6) 附录部分。本部分主要列举了在标准中应用到的业务扩展表、道路运输业务数据证件类型、接口应答报文中应答与响应代码等信息以及道路运输业务元数据目录编码。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交通运输部印发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指南的通知(交运发2014155号)和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开展关于全国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工作的通知(交运发201563号),本标准是对建设指南和通知的有力补充,能够有效地推进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工作。七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八 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本标准按照标准计划和标准审查会专家意见及国家标准性质的相关规定,建议为推荐性行业标准。九 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本标准是对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