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解剖及正常X线表现PPT学习教案_第1页
消化道解剖及正常X线表现PPT学习教案_第2页
消化道解剖及正常X线表现PPT学习教案_第3页
消化道解剖及正常X线表现PPT学习教案_第4页
消化道解剖及正常X线表现PPT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左迷走N左头臂V左颈总A左锁骨下A右头臂干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奇V膝部气管食管下腔V肝 V食 管右迷走N第1页/共144页前面观左侧面观气管、支气管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左主支气管食 管主动脉弓食管左 心 房第2页/共144页胃粘膜胃小区胃小沟胃粘膜间沟第3页/共144页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下层浆膜层第4页/共144页胃底胃体胃小弯胃大弯胃窦幽门贲门第5页/共144页第6页/共144页第7页/共144页左肾上腺胰腺左肾肠系膜上V肠系膜上A右肾上腺十二指肠第8页/共144页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降部十二指肠升部十二指肠水平部胃的幽门2 结 构第9页/共144页3 韧带胆囊肝十二指肠韧 带十二指肠球

2、部第10页/共144页3 韧带下腔静脉贲 门降主动脉肠系膜上A腹 腔 干十二指肠与空肠交界处十二指肠悬韧带 十二指肠悬韧带又叫屈氏韧带、特赖氏韧带、TreitzLig,是上下消化道分界点。第11页/共144页2 结 构 大网膜空肠回肠小肠粘膜下层小肠粘膜淋巴滤泡小肠粘膜层横结肠第12页/共144页2 结 构十二指肠肠系膜结肠袋回盲瓣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 结肠直肠结肠肝曲结肠脾曲第13页/共144页4 回盲瓣和阑尾回盲瓣回盲瓣回肠阑尾阑尾的开口回盲瓣回盲瓣第14页/共144页精囊腺前列腺6 直肠结构膀胱直肠膀胱子宫直肠肛窦齿状线痔静脉丛第15页/共144页第16页/共144页概 述 :1.必须

3、通过造影检查,显示的是消化管“内腔面”,“面”以外组织(粘膜下组织、肌层、浆膜等)均不显示。2.摄片所记录的瞬时“形态”,必须与检查过程中所观察到的胃肠“功能”并重、综合分析。检查方法:1.平片:主要观察有无积气(特别是游离气体消化管腔外气体)、积液、异物、钙化等。2.造影:粘膜相:粘膜变化情况早期病变。 充盈相:轮廓改变。第17页/共144页第18页/共144页第19页/共144页第20页/共144页露醇混合钡剂服用亦可。露醇混合钡剂服用亦可。第21页/共144页造影造影第22页/共144页第23页/共144页粘膜相:消化管/腔内涂布少而适量造影剂后,凹陷的粘膜沟内存积造影剂,而隆起的粘膜上

4、几无造影剂,前者不透X线(白影),后者透X线(黑/亮影),复合投影相像上则形成黑白相间的条纹状影粘膜相。 第24页/共144页第25页/共144页第26页/共144页观察胃壁的观察胃壁的伸展性伸展性第27页/共144页第28页/共144页n食管的粘膜皱襞食管的粘膜皱襞:纵行透亮条纵行透亮条纹纹。第29页/共144页造 影 表 现 充盈相 概貌:可塑弯管状结构,壁光、滑、柔软,弧度自然。 定位:C6-T11、25cm、中线偏左。 压迹:主动脉弓 压迹:左前缘,半月形,T4-5平面。 左主支气管压迹:左前缘,斜行,较深、多变。 两者之间略膨出假憩室样改变。 左 心 房 压迹:光而浅。 降主动脉 压

5、迹:右后缘,螺旋形。粘膜相 2-5条、纵行、相互平行、细条状透亮影、2mm。第30页/共144页蠕 动第一蠕动波:由下咽动作激发,下行极快,数秒钟达胃内。原发蠕动波。第二蠕动波:由腔内食物团对食道管壁的压力激发,始于主动脉弓平面。继发蠕动波。第三收缩波:食管环状肌不规则收缩,来去迅速,呈波浪状或锯齿状,食管下段多发。常见于老年人和贲门失弛缓症者膈壶腹:深吸气食管裂孔收缩膈上食管(5cm)一过性扩张。呼气时消失,属正常表现。胃食管前庭段:跨于食管裂孔上下,贲门上方3-5cm,上界相当于下食管括约肌,下界至胃。粘膜较粗多。此段是一高压区,有防止胃内容物返流的作用,它的左侧壁与胃底形成一个锐角切迹,

6、称之为食管胃角或贲门切迹。第31页/共144页第32页/共144页第33页/共144页主动脉弓 左主支气管左心房粘膜皱襞 第34页/共144页第35页/共144页。第36页/共144页第37页/共144页充盈相 (形态、轮廓、蠕动、扩张、柔软度等)。胃形 据胃张力大小视胃下缘是否低于髂嵴水平线来分形: 牛角形胃:高张力,下缘线高,角切迹不明显。 无力形胃:低张力,下缘线低,角切迹明显,体细,窦部大呈囊袋状。 钩形胃 (中间型):中张力,胃角清晰,下缘线在髂嵴线上。 瀑布型胃:胃底后下翻转,角切迹不明显,钡餐时,造影剂充满胃底后再“飞流”倾入胃体,状如飞瀑,故名。第38页/共144页粘膜相贲门区

7、: 收缩状态:星芒状“贲门星”; 半环状+垂柳影。 开放状态:上凸浅弧影横架于纵行皱褶上。 食管纵行皱褶终于喇叭口弧形边缘。 贲门左侧弯钩状改变。胃底:粗大,网状/脑回状/麻花状,与胃体粘膜相续。胃小弯:纵行,“胃路”,5mm。胃大弯:扭曲、粗大、锯齿状,10mm。胃体前后壁:斜行、交叉,5mm。第39页/共144页第40页/共144页蠕动起点:胃体上部(近端1/3处)。形状:胃体部:不对称波浪状(小弯侧深、大弯侧浅)。 幽门区:整体向心收缩。数量 :2-3个。胃小区胃粘膜微细结构:胃小沟所勾画出来的微小结构。形状:小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大小:数mm,小沟宽1mm。分布:胃窦部较多,体部稀少

8、。影响因素:胃形、张力、体积等。第41页/共144页第42页/共144页角形胃钩形胃无力形胃瀑布形胃第43页/共144页-第44页/共144页胃的形态第45页/共144页胃的形态第46页/共144页胃的形态第47页/共144页胃的形态第48页/共144页第49页/共144页( (可逆蠕动可逆蠕动) )。第50页/共144页充盈相/粘膜相/低张球 部: 形状:三角形/圆锥形。 边缘:左上边(小弯侧)、右下边(大弯侧)胆囊压迹,底边幽门星(点)。 交界:上、下球尖部球后部;左、右与底两侧穹隆。 部位:L1平面。 粘膜:菊花状(纵/斜行),小石榴样增生的布氏腺,球尖(向心集聚)球后段(纵形) 降部(

9、环形)。 降 部:形状:纵条形(扭曲/半弧形)。 边缘:外缘:较光/浅距齿状; 内缘:距齿状/肩样突起胛部。 第51页/共144页 部位:L1-3,右侧。 粘膜:羽毛状/环状(低张),纵形胆胰管共同管道。 卵圆形透亮区十二指肠乳头,其上横行皱褶 包皮,其下纵行皱褶乳头内小带。 水平部和升部: 形状:横行条带状, 粘膜:羽毛状,中部纵行带状透亮影肠系膜上动脉压迹 部位:L3斜升至L1/2升部屈氏韧带空肠。 第52页/共144页第53页/共144页第54页/共144页第55页/共144页第56页/共144页空、回肠X线解剖充盈相 形状:腊肠状 分布(Cole法): 第一组:十二指肠; 第二组:上段

10、空肠(左上腹); 第三组:下段空肠(左中腹); 第四组:上段回肠(右中腹); 第五组:中段回肠(右中、下腹); 第六组:末段回肠(盆腔)。第57页/共144页空、回肠X线解剖粘膜相 羽毛状静止状态。 环 状 舒张状态。 纵 行 收缩状态。 雪花/斑点状排空后残留状态。 以上主要指空肠形态,回肠肠腔略小,皱襞少而浅,蠕动不活跃,常显示为充盈相。运动(3种):蠕动:收缩快进。 分节/摆动:肠壁收/舒(钡剂原地不动)。排空(至盲肠):正常:26h;过快: 1h;过缓:6h。第58页/共144页第59页/共144页第60页/共144页结肠的正常X线表现第61页/共144页充盈相 X线特征:结肠带(3条

11、)+半月襞 结肠袋:分节状外观。 分 部: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 (右左) 整体形状:位于腹部周边,呈“门框状”。 痉挛好发点:升、横、乙状结肠中段及各结肠交界处。 (假性狭窄)粘膜相(气钡双重) 粘膜形态:纵/横/斜相互交错。 轮廓线/边缘线:气体衬托下,结肠边缘呈一连续、光滑的 线状阴影,1mm。 无名沟:粘膜表面微皱褶,1mm。切线位呈无数细毛刺突 出于边缘线外。第62页/共144页第63页/共144页第64页/共144页第65页/共144页 A 充盈相B 排空相结肠粘膜呈花朵样第66页/共144页 回盲部回盲瓣回肠升结肠第67页/共144页阑尾第68页/共144页左侧卧正位

12、右侧卧正位第69页/共144页第70页/共144页第71页/共144页第72页/共144页第73页/共144页胃肠道钡餐检查的操作规范第74页/共144页 近年来影像医学发展很快,特别是多层CT和高场MR。如64排的多层CT和3.0T的MR已应用于临床,使胃肠道的影像学检查有了很大的进展。第75页/共144页 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不但用于胃肠道病变的诊断,还可用于某些病变的治疗,其直观、清晰,假阳性率很低,对粘膜发生的病变检出率高。 超声内镜还可用于粘膜下病变的检测及肿瘤的分期。第76页/共144页 虽然CT和MR进展很快,在胃肠道病变的检测中有了很多新的应用,但胃肠道钡餐检查仍是胃肠道病变最常

13、用的影像学检测方法。第77页/共144页 胃肠钡餐检查显示胃肠道的大体解剖形态有其优势,并可进行动态和功能观察,和内镜检查有很好的互补作用。高质量的上消化道钡剂检查和内镜相比,两者诊断的正确性非常接近。第78页/共144页胃肠道钡剂检查的规范化有利于 提高胃肠钡剂检查的质量 提高检查的效率 节约人力、物质和其他各种资源 使各种统计数据更为准确和可靠第79页/共144页第80页/共144页数字化图像的重建第81页/共144页 上消化道造影 第82页/共144页常用的上消化道钡剂检查摄片体位第83页/共144页食管双对比相(站立左右前斜位)食管充盈相或粘膜相(站立左右前斜位)胃双对比相(仰卧左前斜

14、位)胃双对比相(仰卧右前斜位)胃体、胃窦充盈相(俯卧位)胃底、贲门双对比相(左前斜位)第84页/共144页胃底、贲门双对比相(右前斜位)十二指肠球和圈充盈相十二指肠球和圈双对比相十二指肠球和胃窦部加压相全胃充盈相(半卧位、立位)不同角度的全胃充盈相或作加压第85页/共144页 胃窦前壁双对比相俯卧右后斜位第86页/共144页将床放置水平位,嘱病人在床上翻滚23周(先向左转身,防止钡剂过早流入小肠)或左右来回180度转动45次,但以前者为好。1.俯卧,身体右侧抬高呈右后斜2.床面头低足高位(负2030度)以显示胃窦部、胃体下部大弯侧前壁的双对比相。俯卧正位时显示以胃角为中心的胃窦、胃体下部前壁双

15、对比相。第87页/共144页胃底前壁双对比相胃体下部、胃窦、十二指肠充盈相俯卧左后斜第88页/共144页1.俯卧左侧身体抬高呈轻度左后斜位2.床面头侧抬高20度胃底部及贲门前壁则成双对比相;同时为胃体下部、胃窦部、十二指肠充盈相,观察胃大小弯的轮廓改变,并发现胃壁的柔软度变化。 第89页/共144页 胃窦后壁双对比相仰卧轻度右前斜位第90页/共144页1.仰卧右侧身体抬高,呈轻度右前斜位2.床面水平钡液积聚于胃底部,胃体、胃窦呈双对比相且胃角区获得满意显示,亦使十二指肠降段显示。第91页/共144页 胃体后壁双对比相仰卧轻度左前斜位第92页/共144页1.仰卧轻度左前斜位2.床面水平位胃体展开

16、,钡剂积在胃底与胃窦部,使胃体后壁呈现双对比相,在钡液流注过程中注意小弯情况。第93页/共144页贲门正位相仰卧大角度左前斜位第94页/共144页1.大角度左前斜位或右侧卧位2.床面抬高至20度贲门口正面相及贲门周围胃前后壁可显示。这一位置的转动应缓慢并需要重复作23次,在转动中可见到胃食管返流的发生,是食管胃连接区钡剂检查所必须采用的。 是观察贲门病变的主要体位。第95页/共144页第96页/共144页仰卧状态下将床面立起,此时胃内的气体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位于胃底,一部分被胃角分隔于幽门前区,使幽门前区及十二指肠球部充气,由于立位时钡剂的重力作用,胃窦部被向下拉直,令检查者左转至右前斜位,

17、避免了卧位时的与十二指肠重叠,可获得幽门前区及十二指肠球部的双对比相,同时十二指肠圈也可得到显示。第97页/共144页小肠的观察口服50W/V的钡剂,每隔半小时检查一次,辅以加压法,逐段观察各组小肠,直到钡剂到达回盲部。缺点 费时,间隙检查、肠襻重叠易遗漏病灶,且肠腔内张力不够,回肠区短小、轻微病变不易发现。第98页/共144页 钡剂灌肠造影 第99页/共144页检查前准备:检查前1天晚服轻泻剂(番泻叶1015g,或50硫酸镁顿服)。检查前观察泻出物不含粪便时方可进行钡灌。检查前用过温水灌肠,则必须间隔至少2小时,待进入结肠腔内的水分完全排出或吸收后,才可进行钡灌检查,否则无法得到满意的涂布。

18、 第100页/共144页摄片:1. 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下端:仰卧显示后壁、俯卧显示前壁 ,仰卧右前斜、左前斜位,将乙状结肠展开观察。 2. 结肠脾曲、降结肠上中部、横结肠左侧半:病人俯卧使钡剂流入横结肠,再右侧卧位,之后呈半立左前斜位,使钡剂流入升、降结肠下方,观察并摄片。3. 结肠肝曲、升结肠上中部、横结肠右侧半:从前一体位转至右前斜位,观察并摄片。4. 盲肠、升结肠近段和回盲部:1015度头低位,使盲肠内的钡剂流出至肝曲。第101页/共144页第102页/共144页第103页/共144页第104页/共144页各标准体位图像第105页/共144页食管双对比相(站立右前斜位)第106页/共144页食管充盈相或粘膜相(站立右前斜位)第107页/共144页胃双对比相(仰卧右前斜位)第108页/共144页胃双对比相(仰卧左前斜位)第109页/共144页胃体、胃窦充盈相(俯卧位)第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