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6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6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6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6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4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6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6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1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改革开放,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2 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语,能及时追踪学科前沿,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科研和教学工作的能力。3 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二、研究方向1 分子生物学2 生物化学 3 分子遗传学4 人类基因组学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学习年限为2-3年,总学分36-38学分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本

2、专业各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18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时间任课教师0001马列经典著作选读(自然辩证法)3621000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210003第一外国语24051、25801现代生命科学进展5431多名教师580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5431刘德立熊 丽6101基因工程原理5431袁均林夏晓滨(二)指定选修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6102分子免疫学5432杨 旭丁书茂6103分子遗传学5432李学宝刘中来6104细胞工程与分子克隆5432许文亮丁书茂(三)任意选修课程(可选修生命科学学院其他硕士学位点相关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

3、任课教师6105分子毒理学5432熊 丽杨 旭6106分子酶学5432刘德立邹煜平6107基因组学及基因表达调控5432袁均林罗 勤五、教学实践 各研究方向的硕士生必须进行教学实践,为本科生讲授部分章节或指导实验课时间不少于四周,安排在第3、4学期进行。实践合格者计2分。六、调查研究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围绕学位论文选题内容开展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或参加有关学术会议等。调查研究之前,应拟定调研计划。调研结束后,须撰写调研报告交导师评定成绩。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1. 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1篇课程论文,1篇学年论文。其中一篇论文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2.

4、本专业硕士生至迟应在第三学期初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定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3. 本专业硕土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4. 本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国民经济的需要,既反映本学科研究进展和前沿,又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在研究方法上应采用国内外先进方法和手段,在研究对象上要有新内容、新见解,强调创新性。论文写作要求规范,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应达到国内一级刊物上发表的水平。八、培养方式与方法 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教书育人。注重培养独立工作能力九、 其他1、 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

5、硕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3门。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2、 本专业硕士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导师必须定期检查硕士生的阅读笔记,并根据其笔记,评定成绩。3、 本专业硕土生在学期间,必须至少参加1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学业结束前,由导师对其进行考评。4、 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5、 每位硕士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

6、实际,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系、所和研究出生备案。6、 本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本专业硕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序号著作(书刊)名称作者、出版社、时间1分子遗传学盛祖嘉,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2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手册张维铭 科学出版社 20033分子克隆(第三版)黄培堂等译,科学出版社,20034分子细胞生物学韩贻仁主编,高教出版社,19885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Bruce Albert. Carland Publishing Inc.199

7、46Gene Lewin B. Oxford Univ. Press, 19977基因工程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吴乃虎,科学出版社,19988现代医学免疫学余传霖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9分子酶学工程导论 张今 等 科学出版社 200310核酸与基因表达调控张西平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9/1911分子毒理学夏世均,吴中亮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注:硕士生分方向阅读书目,不列入,由导师另行指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生课程简介课程编号:6101 课程名称:基因工程原理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I开课单位:生科院 任课教师:袁均林、夏晓

8、滨内容概要:基因操作的基本技术,基因克隆的酶学基础,基因克隆的载体及选择,目的基因的制备方法,体外重组及筛选、鉴定,动、植物基因工程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基因工程原理(第二版), 吴乃虎,科学出版社,1998植物基因工程原理技术,王关林,科学出版社,1998 Gene ,Lewine B. Oxford Univ. Press, 1997 分子克隆,金东雁等译,科学出版社,1992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课程编号:6102 课程名称:分子免疫学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II开课单位:生科院 任课教师:杨旭、丁书茂内容概要: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黏附分子,主要组

9、织相容性复合体,淋巴细胞表面细胞及细胞亚群,MHC分子提呈途径,免疫应答分子机理,免疫耐受分子机理,分子水平细胞调节,分子免疫学检测原理。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医学免疫学,龚非力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现代医学免疫学,余传霖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课程编号:6103 课程名称:分子遗传学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II开课单位:生科院 任课教师:李学宝、刘中来内容概要:基因与基因组,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遗传重组的分子基础,转座,DNA重排与扩增,DNA损伤、修复与基因突变。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分子遗

10、传学,张玉静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 分子遗传学,孙乃恩等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课程编号:6104 课程名称:细胞工程与分子克隆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II开课单位:生科院 任课教师:许文亮、丁书茂内容概要:细胞工程与分子克隆是一门实验课程,主要开设目的DNA的制备,载体DNA的制备,体外重组,核酸杂交,细胞培养,细胞转化、PCR技术实验等内容。教材及主要参考书:Molecular Cloning(A Lab Manual), Edited by Sambrook . Fristsh .Maniatis,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F. Ausubel等,科学出版社

11、,1998,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P. 马力加,科学出版社,2000,最新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梁国栋,科学出版社,2001。教学方式:实验操作课程编号:6105 课程名称: 分子毒理学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II开课单位:生科院 任课教师:熊丽、杨旭内容概要:系统介绍分子毒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研究进展以及主要研究研究方法;简介其方向和前景,在人体和动物致病机理等方面。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分子毒理学,夏世均,吴中亮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课程编号:6106 课程名称:分子酶学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II开课单位:生科

12、院 任课教师:刘德立、邹煜平内容概要:酶的结构与功能,酶的辅因子,酶的合成与分泌,酶作用动力学,同工酶,酶工程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分子酶学工程导论,张今 等,科学出版社, 2003酶活性部位的柔性,邹承鲁、周筠梅、周海梦, 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4酶工程,罗贵民,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应用酶学导论,禹邦超,刘德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课程编号:6107 课程名称:基因组学及基因表达调控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II开课单位:生科院 任课教师:袁均林、罗勤内容概要:核酸的结构,基因信息的保存与稳定,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

13、构与功能,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核酸与基因表达调控,张西平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9/19 核酸,王德宝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基因表达技术,李高阳,科学出版社,2001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课程编号:5802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I 开课单位:生科院 任课教师:刘德立、熊 丽内容概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生化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课程将分十章介绍生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包括生物大分子制备技术、色谱技术、电泳技术、离心技术、分光光度技术、PCR技术、基因克隆技术、DNA测序技术、标记技术、固定化技术以及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方法。各章选择介绍有代表性的实验。如:核酸、蛋白质(酶)分离提取和生化分析鉴定等,以及分子克隆的常用方法和最新发展。在最后一章新技术中,将介绍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技术和方法。包括FPLC技术、RNA干扰技术、酵母双杂交系统、亲和色谱技术、酶固定化技术、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mRNA差异显示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