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800字5篇_1_第1页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800字5篇_1_第2页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800字5篇_1_第3页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800字5篇_1_第4页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800字5篇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800字5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施行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发。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

2、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升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入,同时也有所不理解。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不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

3、,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但这些就是整个教育的全部吗? 2、“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

4、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依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依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

5、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这场教育改革实验虽然是科学家发动的,但在教学中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在课堂里,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对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在学生面前说:“我也不太清楚,明天我再告诉你。“我不知道,让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吧。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2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睿

6、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施行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发。每当读到一段出色之处总是感到有一位老人在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心得。或娓娓道来,或一脸严正。先生说:“以教人者教己是根本方法,先生也正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先生的言行理论对我们这些教师来说无疑是最明亮的灯塔。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要用心去学、去体会、去施行,这样才会进步。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天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思想有没有进步?天天都问问自己进步了吗?陶行

7、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育学生,总是不会错的。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施行,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奉献精神是我们的一种庞大的精神动力,他的那些极具时代精神、创造精神,又极富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见,都体现了当今素养教育的精髓内涵,成为我们不断吸取教育改革营养的源泉,给予我们深入的启发。“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这一至理格言,正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显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

8、问题。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注重知行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包涵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 拿到陶行知文集这本书的时候,有些犯难情绪。因为不知该从哪儿入手。于是就翻开了目录,立即地,就被师范生第二变变个小孩子这个题目所吸引。 “不可忽视小孩子的情感,当此句跃入眼帘时,我陷入了深思,思绪也不由千

9、回百转,那一幕幕、一句句不由在脑海中回荡:每当下课后,孩子总爱围在身边,顶着那一张张无与伦比的灿烂笑脸,连太阳都为之失色。他爱说笑话给你听,希望换得你的一笑;他爱为你捏肩捶背,换得一句轻声的“谢谢,然后再欢呼雀跃般的回句“不用谢;他爱兴奋地向你展示他在生活中点滴的成果,希望听到你的一句赞美:“你真是了不起!;他爱向你报告同学们之间发生地你一再禁令的小事,希望你赋予他神圣的使命;他爱将自己带来的水果与你分享,眨着明亮的眼睛期待你能接受;他爱不厌其烦地向你介绍着家庭成员最近的动向,以期你对他有更深层的了解。他爱,在他犯了错被批评后,滴落下悔恨的眼泪,再伴上一句深切的忏悔:“老师,我知道错了。以期得

10、到你的原谅,然后转身,又是一片欢声笑语。 可是,每当在短暂的课间休息时间里,我们总是埋首于作业堆中,或者在训斥那几个“惯犯。所以,当他要说笑话时,一句“下次吧,冻结了孩子的笑颜;当他给你水果时,你的拒绝接受让他心伤;当他.总之,他们的满腔热情总是被我的敷衍而大打折扣。其实,孩子的心思很单纯,是希望与你多亲近,而我们不停歇的脚步,让他们抓不住,于是,距离就越拉越远,或许,长此以往下去,孩子再也无法怀有当时的盛情。 如假设,放慢脚步,降低身姿,变成他们中的一员,或许,学校将成为师生共同的乐园。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4 陶行知常说:“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尊重学生,作为教

11、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够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罚非爱,而是对学习的伤害。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 当然,爱不

12、是放任,爱里有纪律,爱里有教育。作为现代的教师,在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能去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才干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 老师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吧!当我们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而一时不理智地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这学生或许是一块特别的铁块,需要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呢?当一些学生辍学,是否反思自己将爱洒向他的心间去了呢?有一个乡村女教师为走访学生翻山越岭,不幸摔伤,但第二天又冒雪走访了,她硬是以满腔的爱找回20多个辍学生。我们能否用自己的爱将孩子牢牢留住,不让他们流失呢? 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需要“制的,否则既无补于事又伤神

13、伤身,久之反倒说明自身无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自己的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将来。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5 近期在读陶行知教育文集,关于其中关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心得颇深。我心得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他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而“生活即教育也正是陶先生生活教育的核心。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