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科学三级试题_第1页
草业科学三级试题_第2页
草业科学三级试题_第3页
草业科学三级试题_第4页
草业科学三级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P1-1 草地: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木和稀疏乔木,可以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产场所,并可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其它生物产品等多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与草业生产基地。CP1-2 天然草地:自然形成草地;人工草地:人工种植草地。CP1-3 上繁草:植株较高(50-170厘米),茎上的叶片分布比较均匀,割草后留茬的产量不超过总产量的5-10%;下繁草:不超过50厘米,株丛多半是短营养枝,大量叶片集中于株丛基部,刈割后留茬占总产量的20-60%。CP1-4 根茎型与根蘖型。根茎型:根茎分布在距地表520cm深处,根茎自母枝长出,形成节和节间,在根茎的节上生长的垂直的更新芽,并可形成枝条,根

2、茎状草类每年从老的根茎上生长出新的根茎,而新的根茎上又长出新的枝条,这样就形成具有大量枝条的根茎网。根蘖型:具垂直根且在地面以下5-30厘米处生出水平根,在其上形成更新芽,向上生长到地面形成枝条。CP1-5疏丛型:分蘖节位于地表以下1-5cm处,分蘖芽形成的侧枝与主枝以锐角方向向上生长,能产生多级分蘖,形成株丛。疏丛型牧草适宜在土壤肥沃和通气良好的地块上生长。可形成草皮,但不耐牧。密丛型:分蘖节位于地表以上(干旱草原地区分蘖位于地表附近),形成的侧枝彼此紧贴,垂直地面向上生长,形成密集的丘状株丛。CP1-6草地植物的再生:牧草被刈割或被家畜采食后,重新生长的特性。CP1-7进展演替:演替的结果

3、是牧草繁茂,层次和种类组成复杂,品质好、产草量高、土地日渐肥沃的有利于生产的演替。CP1-8草地封育:就是把草地暂时封闭一段时期,在此期间不进行放牧或割草,使牧草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积累足够的贮藏营养物质,逐渐恢复草地生产力,并使牧草有进行结籽或营养繁殖的机会,促进草群自然更新。CP1-9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合理和适度的开发利用,在保持草地稳定生产的同时,又不使草地出现退化,从而实现草地的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P1-10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CP1-11放牧:是家畜在草地的一种牧食

4、行为,是使人工管护下的草食动物在放牧地上采食牧草并将其转化成畜产品的一种生产方式。CP1-12放牧强度:放牧强度就是草地放牧利用的轻重程度。CP1-14 合理载畜量:在放牧适当的情况下,每单位面积草地所能饲养的家畜头数和放牧时间。CP1-15 放牧制度:草地用于放牧时的基本利用体系,制度规定了家畜对放牧草地的利用时间和空间上的通盘安排。CP1-16 划区轮牧:把一个季节牧场或全年牧场划分成若干轮牧分区,每一分区内放牧若干天,几个或几十个轮牧分区为一个放牧单元,由一个畜群利用,逐区采食,轮回利用。CP1-17 季节牧场:将放牧场划分为若干个季节牧场,各季节牧场分别在一定时期放牧。CP1-18 放

5、牧家畜的结构:指放牧畜牧业生产实体中放牧家畜的畜重.品种和畜群的结构。CP1-19 混合放牧和更替放牧:混合放牧,是有计划地使用不同种类的家畜在同一时期内放牧同一块草地。更替放牧是不同种类的家畜在同一时期内放牧同一块草地或不用时期内放牧同一块草地。CP1-20 割草地:以生产干草为主的草地地段,生产上称为割草地或割草场。CP1-21草地松耙:改善生草土通气透水条件,提高土壤肥力的一种草地培育措施。CP1-22 补播:是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原有植被的情况下,在草群中播种一些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有价值的优良牧草,以增加草群中牧草种类和草地覆盖度,达到提高草地生产力和改善牧草品质的目的。CP1-23 草地

6、杂草:在草原管理中,一些家畜不食的和有毒有害的植物。CP1-24 草地退化与草地沙漠化:草地退化,草地物理因子和生物因子的改变所导致的生产力,经济潜力,服务性能和健康状况的下降或丧失。草地沙漠化是草地退化的一种,是指沙质地表出现流沙活动的沙漠景观。CP1-25 草地围栏:控制家畜活动,保护草地牧草和进行草地建设的基本设施。CD1-1 草地生产力 是指草地植物利用日光能和二氧化碳无机物等进行植物生产、动物生产以及环境产品生产的能力大小。CD1-2 草地资源 天然草地是自然界中存在的、非人类创造的自然体,它蕴藏着能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的能量与物质,是一类自然资源,只有当人类去开发利用,能产生产品

7、和效益,使蕴藏的生产价值得以体现,才能成为现实的草地资源。CD1-3 草地的自然特性 指草地作为农业业自然资源所固有的、本质方面的外在和内在的特性和关系,主要表现在构成的多组分性、数量的巨大性、质量的差异性、位置的固定性及发展的阶段性。CD1-4 草地的经济特性 草原资源是容易退化的农业自然资源,给予适宜的管理措施草地发生进展演替,草地的这种可更新性是其主要的经济特征,还具有利用的适宜性与限制性、资产性和增值性的特点。CD1-5 草地演替 一种植被被另一种植被所代替的现象。有进展演替和退化演替之分。CD1-6 草原湿润度指数 草原湿润度指数反映热量和降水的一个综合指标,计算公式为k=r/0.1

8、,其中k表示草原湿润度指数,r表示全年降水量mm, 表示大于度的年积温CD1-7 垂直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的变化是随山地水热条件的变化而相应发生的,温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其递减梯度一般为0.50.6/100m。降水和相对湿度随海拔升高而增长,从而在山地不同的高度形成了不同的垂直气候带,相应地形成了不同山地草地类型的垂直地带性分布。CD1-8 纬度地带性 沿地理纬度温度和降水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称为纬度地带性。CD1-9 经度地带性 沿经度表现出距海远近的不同,植被类型也发生相应变化,称为草原分布的经度地带性;在同一纬度范围内,降水一般从沿海到内地依次减少CD1-10 层片 层片:是由群落中属

9、于同一生活型而且数量很多的同一和不同种的个体组合而成,每一层片占据群落中的不同空间。CD1-11 植物生态经济类群 11类,1)短生及类短生草本类群;2)一年生长营养期草本类群;3)多年生禾本科草本类群;4)多年生豆科草本类群;5)多年生莎草类草本类群;6)多年生杂类草类群;7)半灌木类群;8)灌木类群;9)乔木类群;10)苔藓地衣、蕨类类群;11)有害有毒植物;CD1-12 植物生活型 依据植物种群外貌对植物划分的类型,常用的是克涅尔分类系统,如乔木、灌木、半灌木、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苔蘚、地衣等。CD1-13 草地类型 草地类型:就是在草原发生与发展的规律指导下,根据草原的自然特征与经

10、济特征,加以抽象类比,按其实质的区别与联系,探讨草原这一生产资料所包含的各类草地的发生学关系,确定其发生的系列,从而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和动态地认识和反映草原这一生产资料的科学,是合理开发利用的理论基础。CD1-14 遥感 遥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通过各种探测仪器,从不同高度的平台接收来自地球表面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再将这些电磁波信息传输到地面进行加工,从而达到对不同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的探测和识别的全过程,这一过程称为遥感技术。遥感三要素:传感器、遥感平台和信息接受和处理系统三部分称为遥感三要素。CD1-15 传感器 传感器:是收集、量测和记录地物各种电磁波特征的装置,是遥感技术系统的

11、眼睛。在电磁波传感器中接收可见光、红外信号的传感器应用最广。在日常生活中,照相机、摄像机都属于传感器。CD1-16 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承载传感器的装置。如卫星、飞机、水塔、汽车等。CD1-17 大气窗口 当地物发出的电磁波经过大气的吸收和散射后,只有特定波段的的电磁波未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我们把这些波段范围称为大气窗口。CD1-18 草原区划 草地区划是对草地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的分区划片工作,它根据和地不同的自然条件、草地资源特点、社会经济和草地生产的特性,按照区别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归纳一个地区内的共同性,进行草地的分区划片,这就是草地的区划工作。CD1-19 草地动态产量 在不同

12、时间测定的一组牧草产量,如年动态、季节动态、月动态等CD1-20 绝对高度 由于牧草茎干和地面存在一定夹角,或者花序有弯曲现象,在植物测量中将茎秆拉直后测得的平均高度。TR1-1-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TR1-2-土壤剖面: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称之为土壤剖面。TR1-3-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矿物。TR1-4-风化作用: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生物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TR1-5-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TR1-6-土壤质地:各粒级土粒占土壤的重量的百分数称为该

13、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TR1-7-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TR1-8-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容积)的质量称为土壤密度。TR1-9-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称为土壤容重。TR1-10-土壤结构体:是土粒(单粒和复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TR1-11-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尤其是团粒结构的数量)及结构体的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TR1-12-吸湿系数:是

14、吸湿水的最大含量。TR1-13-凋萎系数:当植物因根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系数,TR1-14-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多时的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TR1-15-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其关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TR1-16-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TR1-17-土壤导热率:在单位厚度(1)土层,温差为1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通过的热量焦耳数。TR1-18-土壤母质:是指原生基岩经过风化、搬运、堆积等过程于地表形成的一层疏松、最年轻的地质矿物质层,它是形成

15、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的前身。TR1-19-地质大循环: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进而产生成岩作用,这是地球表面恒定的周而复始的大循环。TR1-20-生物小循环:是植物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的循环。TR1-21-原始成土过程:从岩石露出地表着生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称为原始成土过程。TR1-22-钙积过程: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钙的碳酸盐发生移动积累的过程。TR1-23-盐化过程:地表水、地下水及母质中的余有的盐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通过土壤水的垂直和水平移动逐渐向地表积聚的过程。TR1-24-碱化过程:交换性钠或交换性镁不断进入土壤吸

16、收复合体的过程。TR1-25-潜育化过程:土壤长期淹水,有机质嫌氧分体,铁锰强烈还原,形成一种灰蓝灰绿土体的过程。TR1-26-土壤退化过程: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生长力减退的过程。TR1-27-土壤发育:地壳表面的岩石分化体及再积体接受其所处的环境因素的作用而形成具有一定剖面形态和肥力特征的土壤。TR1-28-土壤个体发育:具体的土壤从岩石分化产物或其他新的母质开始发育的时候起,直到目前状态的真实土壤的具体过程。TR1-29-土壤系统发育:土壤的发育发生类型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内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TR1-30-永久电荷:土壤中来自粘土矿物的

17、同晶代替,一旦产生电荷数量密度不再变化的电荷。TR1-31-可变电荷:由于介质的酸碱度变化而引起电荷,又称为PH依变电荷。TR1-32-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用每千克土壤的一价离子的厘摩数表示。TR1-33-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TR1-34-离子饱和度:土壤中一种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数。TR1-35-活性酸:指游离于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所表现出的酸度。TR1-36-潜在酸: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氢离子数和铝离子数。TR1-37-碱化度: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TR1-38-土壤分类:根据土壤性质和特征对

18、土壤进行的分门别类。SH1-1有效辐射:在太阳总辐射中,植物光合作用所能利用的400700 nm的可见光称作光合作用的有效辐射。SH1-2第一性生产:从日光能投入到植物未被动物采食以前这一阶段的转化,称作第一性生产。SH1-3牧草体内的自由水:牧草体内的自由水存在于细胞组织中,且与糖和有机酸等结合,较为活动,在风干时或6065烘箱条件下可失去。SH1-4牧草需水量:牧草需水量是指牧草生产单位重量的干物质所需要的水量,单位用g/g表示。SH1-5必需氨基酸:指在家畜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和数量不能满足正常生长需要,必须由牧草饲料中供给的氨基酸。如赖氨酸、色氨酸等。SH1-6光合潜力:

19、在其它自然条件(环境因素)都处于适宜条件(其中包括土壤湿度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CO2浓度为0.03%),当地的光合产量可能达到的最高值。SH1-7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指构成植物体组织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绝少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SH1-8已糖互变:动物体内的一些已糖如半乳糖、甘露糖和果糖等经磷酸化、异构化和其他反应转化为葡萄糖的反应。SH1-9畜体需水量:家畜食入1公斤饲料干物质所需要的水量。SH1-10非必需氨基酸:指家畜体内可以合成的,或虽合成的数量不多,但可满足需要,即使饲料中缺乏,也能保持家畜正常生长的氨基酸。SH1-11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包括还原糖(果糖、葡萄糖等)

20、、蔗糖和淀粉。它们是在植物体组织中所贮存的营养物质,是植物代谢活动的主要参与者。SH1-12第二性生产:植物被动物采食后,经消化、吸收、转化为动物性产品的过程称为第二性生产。SH1-13牧草体内的束缚水:牧草体内的束缚水与胶体物质结合,并形成胶体外面的水膜,在100105加热时,才能彻底除去。SH1-14牧草粗蛋白质:牧草粗蛋白质是牧草中含氮物质的总称,包括纯蛋白质与氨化物。SH1-15能量元素:生物材料中含量在1%以上的大量元素称作能量元素。因为由它们构成的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中,贮存着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SH1-16有机酸:有机酸是乙酸、丙酸、丁酸和乳酸的总称。SH1-17可溶性糖类:

21、是在植物体组织中所贮存的营养物质,以供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使用,是植物代谢活动的主要参与者。SH1-18牧草含水量:即构成牧草体组织的水分,它包括自由水和束缚水两种形式。SH1-19微量元素:是指在生物体内含量在0.01%以下的矿物元素,包括铁、锰、钼、铜、锌、硒等。SH1-20植物营养物质的热价:一克营养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单位:Kcal/g。SH1-21糖异生作用:由非糖物质乳酸、甘油和生糖氨基酸转变为葡萄糖的生化反应。SH1-22酮体:是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的总称。SH1-23氨化物:氨化物是指牧草中含有的非蛋白质含氮物。SH1-24有效磷:是指近期内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磷的形态。

22、它包括正磷酸盐、偏磷酸盐、焦磷酸盐和少量的有机磷化合物。CP2-6:学习草地培育学的意义?1.学习草地培育学可以更好的利用草地这项农业资源;2.学习草地可以更好的合理利用草地,改良和保护草地,为我国的生态平衡作出贡献;3.合理的利用好草地对维护边疆各民族团结,进行共同繁荣起着重要作用;4.中国的草地可利用面积比例较低。优良草地面积小,草地品质偏低,人工草地比例过小,天然草地的质量在不断下降。CP2-7:草地植物分类的方法有哪些?1、植物系统分类法;2、生活型分类法;3、人为分类法。1)依叶片位置及植株高矮分:上繁草、下繁草、莲座叶丛草;2)依寿命分类:一年生、两年生、多年生、短寿命牧草、中寿命

23、牧草、长寿命牧草牧草;3)依分枝类型分类(分蘖类型)。CP2-8:草地植物的分枝类型(分蘖类型)有哪些?根茎型、疏丛型、密丛型、根茎疏丛型、匍匐型、轴根型(根颈) 、根蘖型、粗状须根系根茎型:根茎分布在距地表520cm深处。根茎自母枝长出,形成节和节间。在根茎的节上生长的垂直的更新芽,并可形成枝条。疏丛型:分蘖节位于地表以下1-5cm处,分蘖芽形成的侧枝与主枝以锐角方向向上生长,能产生多级分蘖,形成株丛。密丛型:分蘖节位于地表以上(干旱草原地区分蘖位于地表附近),形成的侧枝彼此紧贴,垂直地面向上生长,形成密集的丘状株丛。根茎疏丛型:茎基部的分蘖节位于地表以下2-3厘米处,分蘖节可以形成疏丛型草

24、丛,同时产生横走根茎,根茎节上的腋芽可向上生长,钻出地面形成株丛。匍匐型:由母株根颈、分蘖节或枝条的叶腋处向周围生出平伏于地面的匍匐茎,匍匐茎的节可向下长出不定根,腋芽向上产生枝条或叶簇,从而形成新的植株。轴根型(根颈):具垂直而粗壮的主根。在茎的下部(土表以下1-3厘米)与根融合处有一膨大部分,称为根颈,根颈上的更新芽向上生长,形成多枝的稀疏的株丛。根蘖型:具垂直根且在地面以下5-30厘米处生出水平根,在其上形成更新芽,向上生长到地面形成枝条,这类牧草繁殖能力极强,在疏松和通气良好的土壤上生长极为茂盛。粗状须根系:与禾本科类似的须根系,但根系比较粗壮。Cp2-9:多年生草地植物营养贮藏的动态

25、变化有何规律?两个低谷:萌发结束大量叶丛形成前,拨节抽穗后;两个高峰:分蘖结束拨节抽穗前、入冬前植株枯萎)。因此,贮藏营养物质的积累,在牧草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营养物质积累的动态规律,对我们在草地的合理利用,管理等方面是个基础理论知识。Cp2-10:如何评价多年生草类的饲用价值?对多年生草类的饲用价值的科学准确的评价是合理利用、正确经营草地的重要依据。1 适口性评价;2 采食率评价;3 植物的营养价值评价;4综合评价。Cp2-11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内涵?是由构成草地资源的大气、土地(非生物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生物因素)及人类经济活动(生产劳动因素)所组成的开放系统。它们通

26、过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联结在一起。CP2-12四个生产层理论的基本内涵与外延?1前植物生产层(前初级):以草原动植物及土壤、大气所构成的草原景观(旅游)及生态服务功能(水土保持、自然保护区、城市绿地草坪)、人文历史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2植物生产层:传统的草产品生产(牧草或其它饲用植物。如青草、青干草、草粉、青贮等)3动物生产层:传统的畜产品生产(家畜等草食动物的肉、奶、蛋和皮毛等)4外生物生产层(后动物):动、植物产品的深加工(叶蛋白、色素、酶、生长激素、纤维素、蔬菜汁液(作保健饮料)与流通环节。即畜产品加工业。动物生产层是传统畜牧业主要方面,植物生产层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则在当前退牧还草、

27、和前植物生产层与外生物生产层生产潜力远没发掘(草产品加工、旅游等方面已有较大发展)。CP2-13演替理论对草地培育有何指导意义?1、加强草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草地资源的利用开发,不应超过其生态系统内性和稳定性的阈值,保持保持其更新能力;3、打破部门、行业界限,实施草地资源综合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开展人工种草;实现草地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林牧全面结合;实施草地配套建设;4、建立健全资源系统的法制管理。CP2-14实行季节畜牧业有何意义?“季节畜牧业”就是在草地植物大量生长, 牧草供给充足, 营养价值高的时期,饲养比较多的家畜, 而在饲草数量少, 品质差的时期,大大减少饲养的家畜数量,其核

28、心是组织肥羔生产, 秋季屠宰肥羔和淘汰其它不必要过冬的牲畜。实行季节畜牧业既充分地利用了草地的可利用饲草, 使其转化为尽可能多的畜产品, 又减少了对饲草的需求, 使得冬春季的补饲成为可能,从而有效地增加家畜产品的数量和冬春季的成活率; 同时也减轻了草地的放牧压力, 有利于草地生产力的维持和提高。如果结合家畜改良, 提高优良品种的比重,那么, 家畜的单产的提高, 不但可以补偿家畜总数减少所造成的产量下降, 而且可以超过家畜总数减少前的总产。CP2-15 草地生物多样性与草地健康、稳定及生产力间有何关系?维护草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是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前提;适度的放牧活动调节着不同植物间的相互关

29、系,使草地维持着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一定的稳定性。过度放牧则破坏草地植被,草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下降。在最优放牧强度下,由于草地植物的补偿性生长,特别是植物的超补偿性生长,家畜的放牧采食活动不仅不会导致草地初级生产力的下降,反而能够促进草地初级生产力的增长,使之高于未放牧时的初级生产力。CP2-16 如何看待放牧的地位和现实意义?放牧是家畜在草地的一种牧食行为,是使人工管护下的草食动物在放牧地上草食牧草并将其转化成畜产品的一种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中,放牧家畜以草地为生活条件,一方面采食牧草,从放牧地摄取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家畜在放牧中得到适当的运动,并接受日照和各种气候环境的锻炼,为机体健

30、康和良好生长、发育提供了优越条件.因此,放牧是家畜依赖放牧所提供的丰富营养和适宜的生活条件,在适当的饲养管理下,将利用光能生产的牧草转化成畜产品,达到草原生产目的的主要生产方式。CP2-17 放牧对草地有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积极作用:刺激草丛分蘖,保持旺盛的生机;有计划放牧可控制杂草;排泄粪尿起到均匀施肥的作用;畜蹄践踏(蹄耕作用);消极作用:影响产量、影响繁殖、畜蹄践踏(对土壤及植物)、粪尿污染影响采食面积。CP2-18 载畜量与放牧强度、利用率、放牧留茬高度的关系?草原载畜量是指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原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原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所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放牧强

31、度:放牧强度就是草地放牧利用的轻重程度。草地利用率就是适宜载畜量所代表的放牧强度。放牧后牧草应剩余(留茬)的高度可以作为放牧强度的度量指标。CP2-19 如何理解科学利用草地的放牧时间问题?答:草地的放牧时间有适宜于开始放牧的时期和适宜于结束放牧的时期。因早春牧草刚萌发,还不能制造营养,只能利用去年入冬前贮存于根部和越冬芽里的养料。如果这时放牧,就会使其养料耗尽,影响再生性,从而使牧草产量降低停止放牧也不能过早过迟。如果过早,将造成牧草的浪费;停止放牧过迟,则多年生牧草没有足够的时间储存养料,会影响第二年牧草的产量。宜在生长季结束前30天停止放牧。CP 2-20 放牧制度的类型及特点?1自由放

32、牧。主要类型为连续放牧,是指在整个放牧季内有时甚至是全年,家畜在同一块牧场上连续不断的放牧这种方式只有在与牧草生产相联系的载畜量很低的条件下采用。因此牧草生长往往超过家畜的需要。牧草成熟、枯萎并减少了可利用的饲料。另外,还会因草地利用不足而导致草地组成变劣,营养价值下降。因此,连续放牧方式,往往使放牧地遭受到严重破坏。2计划放牧(划区轮牧)把一个季节牧场或全年牧场划分成若干个轮牧分区,每一分区内放牧若干天,几个或几十个轮牧分区为一个放牧单元,由一个畜群利用,逐区采食,轮回利用。CP2-21季节牧场划分中应考虑的因素?(1)、地形和地势:地形和地势是影响放牧地水热条件的主要因素,也是划分季节牧场

33、的主要依据。(2)、植被特点:“四季气候四季草”。(3)、水源条件:放牧场的适宜利用期与其水源条件有密切关系。CP2-22放牧家畜的结构有那些层次?科学设置家畜结构需要考虑那些因素?(1)草地放牧家畜结构包括畜种结构、品种结构和畜群结构三个方面。科学设置家畜结构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畜种结构调整,应以草地资源类型、饲草供应量为基础,根据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基本要求,合理配置。草地植物学组成(高度、营养价值、适口性);放牧家畜的经济效益;政策导向。品种结构的改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良家畜品种,提高饲料报酬,增加单位草地畜产品产量,保证草地畜牧业的高效、优质。畜群结构(畜龄、性

34、别)的调整,应根据饲养目的、家畜种类、家畜生产性能、经营管理水平及畜产品市场等加以区别。CP2-23放牧家畜的营养管理有何意义?答:放牧家畜的营养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畜舔盐;(2)家畜补饲;(3)家畜饮水维持正常功能;生长发育;生产;繁殖;增强奶牛免疫和抗病能力。Cp2-24:放牧家畜的卫生与健康管理的措施和技术措施?驱虫:放牧家畜的寄生虫是影响其生产性能的重大隐患,患内外寄生虫的家畜重者会死亡,轻者瘦弱,发育受阻,繁殖能力低下,生产性能底。药浴 是防治家畜提外寄生虫和皮肤病的主要措施,对绵羊,山羊类的家畜的痒螨病害等皮肤寄生虫病的防治尤为重要。以及预防接种、既防疫、补饲等。CP2

35、-25:割草地有那些意义1)有利于提高草地利用效率,或者能补充放牧利用的某些缺陷;2)刈割利用的牧草可以作到适时收获,并加工成各种类型的饲料,能有效地保存营养物质;3)容易加工,便于运输,饲喂和保存。CP2-26:如何理解草地的综合培育?答:所谓草地的综合培育,就是把草地的合理利用,科学的经营管理与草地的改良结合起来。CP2-27草地封育为何能产生明显效果?草地封育能取得明显效果的原因是:草地封育后防止了随意抢牧、滥牧的无计划放牧,牧草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植物生长茂盛,覆盖度增大,草地环境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植被盖度和土壤表面有机物的增加,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使土壤免遭风蚀和水蚀。植物根系得

36、到较好的生长,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和渗水性能。草地封育后,由于消除了家畜过牧的不利因素,植物就有一个正常生长发育的机会。CP2-28改善草地通气状况的方法和措施为了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加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进土壤中有机物质分解,对草地必须进行松土改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松耕(耙)措施主要有三种:划破草皮;草地松耙;草地浅耕翻。CP2-29草原旅游资源有哪些?物种资源(动植物)群落外貌欣赏、群落季相变化;特定地表景观(地貌、水文);人文风情、民族风情;社会风情;历史名胜古迹;饮食;文化;民族服装;狩猎运动 Cp2-30 草地杂草分为哪几类?有毒植物:在自然状况下,以青草或者干草

37、的形式,被家畜采食,对家畜的正常生理活动发生障碍,从而引起家畜生理上的异常现象。有害植物:本身不含有毒物质,但因植物形态结构特点,造成家畜机械损伤,降低出产品品质。Cp2-31 草地退化的现状如何?草地生产力下降,草原退化更延及虫鼠害、沙化和盐渍化的扩展,使草原陷入人为恶性循环之中。天然草场产草量下降50%70%,牧草高度平均由45cm降到8cm ,单位面积的产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家畜的生产能力(胴体)下降,饲养1个羊单位需草地增大。Cp2-32 草地退化的特征和标志有哪些?草地退化的标志:草地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失调,系统的平衡与稳定遭到破坏,引起产量下降,草群变矮

38、,变稀,草群种类成分发生改变,饲用价值变差,生境条件恶化。草地退化的特征是:1.草群种类成分发生变化,草层结构趋向于简单化;2.草群中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减慢;3.草地生境条件恶化,比如:沙化,旱化,盐碱化以及地表裸露;4.发生鼠害和虫害;5.家畜生产性下降。CD2-1 土壤、地形条件在草地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如何体现的?()为植物直接提供营养;土壤是植被着生的基础,它提供了植物扎根固定的场所,是植物必须的水、肥、气的供应库和贮藏库,又是植物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的主要环节。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对植物生存具有不同影响,如土壤机械组成、与质地、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与矿物质含量,影响植物生长。()

39、局部范围内对水热条件进行再分配;在山地草原地带,地势升高,引起水热条件的垂直梯度变化,以及山地的坡向、坡度、坡面等造成水热条件进行再分配,影响草地类型的发育和放牧利用条件。对隐域性草地的形成和分布,更具有直接影响。CD2-2 气候条件在草地形成中的主导作用是如何体现的?()太阳辐射的不同,地球上形成了个不同的热量带;即一个热带、两个温带、两个寒带、两个永冻区,并呈地带性分布;()由于热量分布的地带性,决定了降水分布的地带性;从纬度地带性上看,在0-10度的范围内,年降水量为1500mm左右,随纬度的增加,降水量迅速减少,到60-90度范围时,年降水仅为270mm 左右;从经度地带性上看,在同一

40、纬度地带上随距海洋远近距离增大,降水递减;这也说明经度地带性是在纬度地带性的基础上产生的;()水热条件的不同决定了植物与土壤类型的分布;如由赤道向两极,地带性植被分别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草原、荒漠等;其土壤也表现出了相应的分布系列;()地球上一切生命都来源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水热条件是形成碳水化合物的基本条件;()大气因素中光、风等因子也对草地产生重要影响;影响草地生长繁殖。从而可见,以水热为主导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草地的性质和分布,在草地形成中起到了主导作用。CD2-3 生物因素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在草地形成中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生物因素是草地发展的核心因素;()植物是草地

41、的主体,它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微生物是分解者;()三者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们的差异决定着草地之间的差异。CD2-4 生产劳动因素在草地形成中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答题要点为()世界上原生草原的形成是非生物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作用的结果,但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影响体现在草地量变方面,植物生长发育强度量衡生产力水平和组成结构的局部变化;人类活动引发了原生草原向现代意义上草原转化。()过度放牧引起草地的退化演替;()人类活动如砍伐森林、开荒造田等可引起草地的沙漠化;()人类经营活动如围栏封育、施肥和翻耕补播等可引起草地向良性方向发展,形成草地进展演替;()发挥人类活动的积极作

42、用,阻止退化演替,促进进展演替,是我们的方向。CD2-5 四项因素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题要点:草原这一生产资料在大气因素、土地因素、生物因素和生产劳动因素所构成的矛盾中,不断地发展着。其中,生物因素居于核心地位,大气因素与土地因素构成草原生物群落的立地条件,生产劳动因素则主要通过农业生产手段及生物活动,对草原施加影响,并不断改变着草原生产能力。CD2-6 草地成因学说主要有哪几类?有三类,1)无机环境成因学说,其代表学说为王栋提出的雨量地形学说;2)无机环境与生物因素说,其代表学说为Davis W.提出的土壤、动物、植物三位一体学说;3)无机环境、生物、人类活动因素说,其代表学说为任继周提

43、出的大气、土地、生物和生产劳动四项因素说。CD2-7 草地植物生态经济类群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植物区系成分、饲用价值(化学成分、营养价值、适口性)、生产价值(产量、出现率、丰富度)。CD2-8 草地分类的总原则是什么?1)草地分类应是草地自然与经济特性结合的综合分类;2)草地自然和经济特性包含着多种因素,要抽象出主导因素做为分类依据;3)类型 之间应反应发生学的联系和演替的规律性。 4)一定的草地类型,必然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并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但不能把草地分类与草地类型地理分布区域等同起来。 5)拟定草地类型分类系统与标准,要尽可能有利于新技术的应用,推进传统分类方法的改革; 6)草地分类既

44、要有严密的科学性,又要注意它在生产实践中的实用性,分类标准,力求简明,直观性强。 7)草地分类在借鉴和吸收有关学科分类方法经验时,要符合草地科学的特点和需要;在拟定草地分类的系统与标准中,又要注意有利于与有关学科之间的交流协调;CD2-9 草地分类单位有哪些?草地分类的单位较多,如类组、类、亚类、型、亚型、微型 等,其中类是高级分类单位,类之间草地自然与经济特性具有质的差别;型是低级分类单位,型之间在草地属性上只具有量的差异,是草地分类的基本单位。CD2-10 论述综合顺序分类法的分类体系。答题要点为)综合顺序分类法分类体系的理论依据是大气、土地、生物生产劳动四项因素学说;)大气因素对草原发生

45、发展起主导作用,所以依据大气因素来划分草原分类中的基本单位类;)土地因素在局部范围内草原的水热条件进行再分配,所以依此来划分亚类;)依据草地因素来划分草地型;CD2-11 综合顺序分类法中分类检索图的发生学意义?)分类检索图横轴为降水量,纵轴为大于零度年积温;个湿润度级(极干、干旱、微干、微润、湿润、潮湿)和个热量级(寒冷、寒温、冷温、微温、暖热、亚热、炎热)将分类检索图分为类草地类型,各类草地的命名原则为热量级湿润度,如寒冷极干类;)沿横轴由左向右各类草地湿润度逐渐增大,表现出了草原分布的经度地带性;沿纵轴由上到下热量级逐渐增大,表现出了草原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各草原类型向其周围的草地进行演

46、替,表现出了不同草原类型间的发生学关系。CD2-12 非地带性草地主要有哪几类?其形成和分布的因素有哪些?非地带性草地分布是在地带性气候下,由于地质构造、地形、土壤基质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形成了不同于地带内水、热、土壤矿质营养的状况,因此在地带性草地分布区内出现隐域性草地。 3类。 沼泽草地出现于低湿积水地、地表常年或了节性积水; 低湿草甸草地出现于中生的土壤水分环境,地带积水,排水条件通常较好的地段;盐土荒漠在大气干旱造成的积盐过程中形成的;CD2-13 草地产草量评价法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草地产草量评价法:通过比较单位面积草地上可食牧草产量或平均产量等指标,来进行草地生产能力评价的方法,称为

47、草地产草量评价法,一般要进行草地平年产量或季节产量较正。CD2-14 草地营养物质评价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草地营养物质评价法:是依据草地牧草中家畜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营养成分的多少来评价草地生产能力的一种方法,可用概略养分指标(如粗蛋白质粗纤维等)或能量指标(如总能、消化能E、代谢能、净能等)来表示。总能消化能粪能,消化能代谢能尿能气能,代谢能净能热增耗。CD2-15 草地载畜量评价法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载畜量在一定的草地面积,在适度利用原则下,能够使家畜正常生长繁殖的饲养天数和头数,它有三中表示方式,家畜单位、时间单位和草地单位。评价草原生产能力的载畜量法中,羊单位的含义是1头体重公斤的母羊

48、及其羔羊作为一个标准羊单位;牛单位含义是1头体重公斤的母牛或等于平均牧草消耗量为每天公斤干物质的当量。CD2-16 草地畜产品评价法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草地畜产品单位法是依据草地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畜产品数量的多少来评价草地生产能力水平的;各类可用畜产品之间可进行折算,其中kg净毛为个畜产品单位,对役用家畜和皮张也可进行估算1个畜产品单位= 110.77 消化能=94.05代谢能=58.10增重净能=1头中等营养状况放牧肥育肉牛1kg的增重。CD2-17 草地基况评价法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草原基况就是指草地生长发育和发展,也可以形象地解释为草地的健康状况。基况评价法中可从植物的增加种、减少种上

49、判定草地健康状况,也可从退化程度方面进行判定。CD2-18 如何通过遥感技术获得草地牧草产量估计结果?对象片建立判读标志。目视判读根据据色调、阴影、图形、形状、纹理等建立判读标志;2)现场验证。检验判读结果的正确性;3)实地选样方,建立牧草产量与把反射率的回归模型;4)利用模型估计草地产量;CD2-19 甘农大草原系方案中全国草地一级区划有哪几类?分别是什么?草地区划是对草地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的分区划片工作,它根据和地不同的自然条件、草地资源特点、社会经济和草地生产的特性,按照区别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归纳一个地区内的共同性,进行草地的分区划片,这就是草地的区划工作。五类,分别)北方干旱草原

50、蒙古系家畜区; )华北落叶阔叶林华北黄牛、绵羊区; )西北荒漠哈萨克系、蒙古系家畜区; )青藏高原藏系家畜区; )南方常绿阔叶林华南黄牛和水牛区;CD2-20 目前草地生产实体具有哪几种形式?1)家庭牧场,主要以放牧为主;2)专业户,种植有人工草地,进行育肥等; 3)专业联户,自愿联合;TR2-1:简述”土壤”和”土地”的区别土壤是指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综合作用下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土地是一个大的概念,它包括土壤,还包括水文、植被、地形、人文等因素,土壤是土地的物质基础。TR2-2:简述在土壤学形成,发展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三个学派。 农业化学土壤学派

51、:1840年著名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大田产量随施入土壤的矿质养料数量的多少而相应的变化。土壤是植物养料的贮藏库,植物靠吸收土壤和肥料中的矿质养料而滋养。植物长期吸收消耗土壤中的矿质养料,会使土壤库的矿质养料贮藏量越来越少,为了弥补土壤库贮量减少,可以施用化学肥料和轮栽等方式如数归还土壤,以保持土壤肥力永续不衰。农业地质土壤学观点19世纪后半叶,德国地质学家法鲁,李希霍芬,拉曼等用地质学研究土壤,形成了农业地质土壤学观点。他们把土壤形成过程看作岩石的风化过程,认为土壤是岩石经过风化而形成的地表疏松层,即岩石分化的产物。土壤类型决定于岩石的分化类型,土壤是变化、破碎中的岩石。土壤发生学派19世纪7

52、0-80年代,俄罗斯学者道库恰耶夫创立了土壤发生学观点,认为土壤形成过程是岩石分化过程和成土过程所推动的。影响发生和发育因素概括为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及陆地年龄等5个,提出了五大成土因素学说。还提出了地球上土壤的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创立土壤地带性学说,同时还对土壤分类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拟定了土壤调查和编制土壤图的方法。TR2-3 形成土壤母质的岩石主要有哪几种?主要有三种:1.岩浆岩,如花岗岩,玄武岩;2.沉积岩,是分化,搬运和沉积而来,如砂岩,页岩,砾岩;3.变质岩,指在高温高压下岩浆岩或沉积岩变化而来。TR2-4 构成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晶格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什么?构成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晶

53、格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硅氧四面体简称四面体,其基本结构是由1个硅离子和4个氧离子所构成。排列方式是以3个氧离子构成三角形为底,硅离子位于底部3个氧离子之上的中心低凹处,第四个氧位于硅离子的顶部。铝氧八面体简称八面体,基本的结构是由1个铝离子和6个氧离子所构成。6个氧离子排列成两层,每层都由3个氧离子排列成三角形,上层氧的位置与下层氧交错排列,铝离子位于两层氧的中心孔穴内。TR2-5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因其晶格构造不同而有哪些构型?硅片和铝片以不同的方式在C轴方向上那个堆叠,形成层状铝硅酸盐的单位晶层。两种晶片的配合比例不同,从而形成了1:1型、2:1型和2:1:1型的晶层构型

54、。TR2-6我国土壤质地分类制中把土壤质地分为几组,分别是什么?分为三组,分别是砂土,壤土和粘土。TR2-7构成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构成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的物质是木质素和蛋白质,其次是半纤维素以及乙醚和乙醇可溶性化合物。TR2-8 简述腐殖质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土壤腐殖质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有四种:游离状态的腐殖质;与矿物成分中的强盐基化合成的稳定盐类;与含水的三氧化物化合成复杂的凝胶体;与粘粒结合成有机无机复合体。 TR2-9传统的分组方法将土壤腐殖质物质分为哪3个组分传统的分组方法将土壤腐殖质分成富啡酸,胡敏酸和胡敏素三个组分。TR2-10简述衡量土壤孔隙性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土壤孔隙性

55、是指土壤孔隙的大小,孔隙的搭配比例以及在土壤土层中分布情况的综合反映。衡量土壤孔隙性的数量指标有孔隙度和孔隙比,质量指标指土壤孔隙的分级,一般把土壤孔隙分为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和通气孔隙三级。TR2-11土壤中的粒状结构体根据其粒径大小可分为和。土壤中的粒状结构体根据其粒径大小可分为团粒和微团粒结构体。TR2-12根据引起土水势变化的原因或动力不同,将土水势分为哪些分势。根据引起土水势变化的原因或动力不同,将土水势分为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和重力势。TR2-13在农业生产中,水汽运动有两种现象值得注意,即和。在农业生产中,水汽运动有两种现象值得注意,即夜潮和冻后聚墒。TR2-14简述自然土壤和

56、旱地耕作土壤的发生层。自然土壤的发生层包括:覆盖层(Ao)、淋溶层(A)、淀积层(B)、母质层(C)和母岩层(D)五层;旱地耕作土壤的发生层包括:耕作层(A)、犁底层(P)、心土层(B)和底土层(G)四层。TR2-15简述我国土壤分类系统的分类单元。我国土壤分类系统从上至公设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亚种等七级分类单元。其中土纲亚类土类亚类属高级分类单元,土属为中级分类单元,土种为基层分类的基本单元,以土类土种最为重要。TR2-16简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意义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随土壤含水率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曲线。其意义是可利用他进行土壤水吸力和含水率之间的换算;

57、可间接的反应出土壤空隙的大小的分布;可用来分析不同质地土壤的持水性和土壤的水分的有效性;可应用数学物理方法对土壤中的水运动进行定量分析。TR2-17试述土壤形成的本质。土壤形成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它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矛盾统一的结果。物质的地质大循环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进而产生成岩作用,这是地球表面恒定的周而复始的大循环;而生物小循环是植物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的循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形成植物体,后者供动物生长,而动植物残体回到土壤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植物需要的养分,促进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地质大循环涉及空间大,时间长,植物养料元素不积累;而生物小循环涉及空间小,时间短,可促进植物养料元素的积累,使土壤中有限的养分元素发挥作用。TR2-18简述草甸化成土的过程。草甸化成土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成土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地面生长草甸草本植被,有明显的有机质积聚过程;地下水位较浅,下部土层处于季节性的氧化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