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集镇社区教育中心乡土教材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实用技2_第1页
黄集镇社区教育中心乡土教材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实用技2_第2页
黄集镇社区教育中心乡土教材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实用技2_第3页
黄集镇社区教育中心乡土教材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实用技2_第4页
黄集镇社区教育中心乡土教材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实用技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集镇社区教育中心乡土教材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实用技术(下)第十八节 大蒜病害 一、叶枯病 1.症状 主要为害叶和花梗。叶片染病多始于叶尖或叶的其它部位,病斑初具花白色圆形斑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其上生出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枯死。花梗染病易从病部折断,最后在病部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为害严重时大蒜不抽苔。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病原菌属子囊菌亚门的枯叶格孢腔真菌。以菌丝体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翌年散发出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后病部产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该菌系弱寄生菌,常伴随霜霉或紫斑病混合发生。 3.防治方法 加强田间管理,增施肥料,合理密植,排除积水,增强植株

2、抗病能力。 收获后烧毁病株,及时清除被害叶和花梗。 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二、灰叶斑病 1.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长椭圆形,初呈淡褐色,后变灰白色,叶两面病斑生微细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子实体,严重时病斑汇合,叶片局部枯死。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为半知菌亚门蒜尾孢真菌。以菌丝块在寄主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播蔓延。日暖夜凉、雾大露重的天气发病重。 3.防治方法 收获后

3、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加强管理,采用配方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雨后及时排水。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2次。 三、煤斑病 1.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为苍白色小点,逐渐扩大形成以长轴平行于叶脉的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中央枯黄色,边缘红褐色,外围黄色,并迅速向叶片两端扩展,尤以向叶尖方向扩展的速度最快,致叶尖扭曲枯死。病斑中央深橄榄色,温度大时呈绒毛状,干燥时呈粉状。病害流行时一张

4、叶片往往有数个病斑,致全株枯死。其上着生较厚的深橄榄色绒毛状物,别于引起大蒜叶枯病的枯叶格孢腔菌。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病菌为半知菌亚门葱芽枝孢真菌。病菌以病残体上的休眠菌丝及分生孢子在干燥的地方越冬或越夏,播种时随肥料进入田间成为初侵染源。从苗期到鳞茎膨大期均可发病,植株生长不良或阴雨潮湿天气及生长后期发病重。 3、防治方法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施足底肥,及时追肥,增施钾肥及腐殖质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洁田园,将病残体烧毁或深埋,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避免肥料带菌。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

5、06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四、锈病 1、症状 主要侵染叶片和假茎。病部初为梭形褪绿斑,后在表皮下现出圆形或椭圆形稍凸起的夏孢子堆,表皮在破裂后散出橙黄色粉状物,即夏孢子,病斑四周具黄色晕圈,严重时病斑连片致全叶黄枯,植株提前枯死。生长后期,在未破裂的夏孢子堆上产出表皮不破裂的黑色冬孢子堆。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病菌为担子菌亚门葱柄锈菌,可侵染葱蒜类蔬菜。多以夏孢子在留种葱和越冬季葱及大蒜病组织上越冬。翌年入夏形成多次再侵染,此时正值蒜头形成或膨大,危害严重。蒜收获后侵染葱或其它植物,气温高时则以菌丝在病组织内越夏。 3、防治方法 合理轮作,避免葱蒜混种,及时清洁田园,

6、减少初侵染源。 适时晚播,合理施肥,减少灌水次数,杜绝大水漫灌。遇降雨多的年份,早春要及时检查以发现发病中心,喷药预防。发病初期喷施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9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12次。 五、花叶病 1、症状 发病初期,沿叶脉出现断续黄条点,后连接成黄绿相同长条纹,植株矮化,且个别植株心叶被邻近叶片包住,呈卷曲状畸形,长期不能完全伸展,致叶片

7、扭曲。病株鳞茎变小,或蒜瓣及须根减少,严重的蒜瓣僵硬,贮藏期尤为明显,大蒜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造成种性退化。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大蒜花叶病毒(GMV)及大蒜潜隐病毒(GLV)引起。播种带毒鳞茎,出苗后即染病。田间主要通过桃蚜、葱蚜等进行非持久性传毒,以汁液摩擦传毒。管理条件差,蚜虫发生量大,与其他葱属植物连作与邻作发病重。由于大蒜采用无性繁殖,以鳞茎作为播种材料,植株带毒可长期随其营养体蒜瓣传至下代,以至造成田间植株普遍受病毒感染,且不断扩大病毒繁殖系数,使大蒜退化变小。 3、防治方法 严格选种,尽可能建立原种基地,采用轻病区大蒜的鳞茎做种,降低鳞茎带毒率。 可采用大蒜茎尖分生组织的离体

8、培养,脱除大蒜鳞茎中的病毒,形成脱毒蒜种。 避免与大葱、韭菜等和物邻作或连作,减少田间自然传毒。 在蒜田及周围作物喷洒杀虫剂防治蚜虫,防止病毒的重复感染。 加强肥水管理,避免早衰,提高植株抗病力。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抗毒剂1号水剂250300倍液,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六、细菌性软腐病 1、症状 大蒜染病从叶缘或中脉发病、沿叶缘或中脉形成黄白色条斑,可贯穿整个叶片,湿度大时,病部呈黄褐色软腐状。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致全株枯黄或死亡。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病原为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

9、病菌主要在遗落土中尚未腐烂的病残体上存活越冬,进入雨季引起大蒜软腐,尤以早播、排水不良,或生长过旺的田块发病重,干旱时可自行缓解。 3、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 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绿乳铜油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隔710天1次,视病情连续防治23次。 七、黄叶和干尖 1、症状 大蒜苗期发生黄叶、叶片黄化;成株发生干尖。 2、病因 根部受地蛆为害,或重茬,或烂母所致。 3、防治方法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种植大蒜的地要轮作。注意及时防治地蛆为害。 为防止烂母黄尖,应在烂

10、母前,开始追肥灌水,以减轻黄叶和干尖的发生,促进花苔和蒜瓣分化。 八、二次生长 1、症状 大蒜的二次生长主要从蒜头膨大初期开始发生,紧包鳞芽的鳞片向上生长,形成新叶片,构成次级植株,从叶鞘间伸出。剥开大蒜植株的叶鞘,可观察到二次生长形成的细长植株,形似“马尾”,习惯上将其称为“马尾蒜”。 2、原因 冬春温度偏高剌激原基分化提早和再次分化;地壤含水量趋于饱和致使下部根系早衰或死亡;种瓣小、种性差,形成植株瘦弱;氮肥施用偏多,磷钾偏少;蒜种受病毒侵染对大蒜生长产生不良剌激加重二次生长。 3、防治方法 更换新品种,种植脱毒蒜,或选择种性良好,未发生二次生长的大蒜瓣做种,培育壮苗。 适期播种,避免播期

11、过早或过迟,减轻气候因素对二次生长的作用。 合理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不辅,以有机肥为主,速效肥为辅。做到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施用大蒜专用肥,适量追施速效化肥。并注意清沟理墒,排除田间积水。  第十九节 马铃薯病害 一、环腐病 1.症状 又名轮腐病。俗称转圈烂,是一种检疫性病害苗期发病,病株生长停滞,植株矮小,节间缩短,分枝少,叶片变小,叶上产生褐色斑块,皱缩,叶缘焦枯上卷,严重时可导致死苗。开花后发病,叶片自下往上由叶尖、叶缘向中心发展。叶片初呈水浸状,后变灰绿色,枯黄色死亡,但枯叶不脱落。病株茎杆绿色,剖视维管束呈黄褐色。病薯缩小,皮色稍暗,病薯切开后靠近表皮部分形成乳黄色环状

12、变色部分,用手挤压可出现乳黄色菌脓,播种前切块时病薯症状明显,轻者可见部分维管束变色,重者几乎整个环完全腐烂,均有软腐细菌二次感染,使皮层与髓部成环状分离。 2.传播途径及病条件 由棒状杆菌属马铃薯环腐菌细菌引起。病菌主要在种薯内越冬或越夏,种薯带菌、切刀传染是发病的主要原因。阴雨连绵、排水不良及地下害虫为害重的地块发病重。 3.防治方法 严格选种,播种前彻底淘汰病薯,切种块时准备备用切刀,切到病薯的刀用2%4%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播种前用2540ppm春雷霉素溶液浸种1530分钟或用草木灰拌薯块后催芽播种。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发病初期用5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敌克松

13、原粉5001000倍液喷洒防治,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二、晚疫病 1.症状 叶片发病,先从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浸状暗褐色病斑,叶背病斑边缘产生一圈白粉状霉,严重时,整株叶片变黑褐色枯死。茎部受害产生稍凹陷的褐色条斑。块茎受害,产生褐色或紫黑色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组织变褐,干腐或腐烂。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由致病疫霉真菌引起。病菌以菌丝体在马铃薯块茎中越冬或越夏,带菌种薯是病害初侵染源。在马铃薯开花前后遇连阴雨、气温较低易发病蔓延,低洼地、重茬地及茎叶徒长的田块发病重。 3.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如克新1号、克新4号、荷兰15等。 选留无病种薯,播前晒种或用200倍福尔马林溶液浸种

14、。 发现病株及时清理,带出田外并深埋。 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57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第二十节 山药病害  一、黑斑病 1、症状 从播种到收获均可为害。初期为害种茎、幼芽、根系及地下茎,严重时造成缺株断垄。后期主要为害块茎,在块茎上形成不规则的黑褐病斑,深达木质部,降低块茎的商品价值。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由一种短体线虫侵染致病。线虫在种薯、病残体及土中越冬,病种薯及病苗是传播的主要媒介,线虫从种薯芽苗的附着点侵入,沿皮下层及髓向上活动,寄生生活。进入结薯期,线虫由蔓进入新薯块顶端,并向薯块纵深发展,

15、土壤中的线虫从薯块、根的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寄主,多在块根上形成黑褐色斑块。 3.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建立无病繁殖田。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及时消除田间病残株。 播种前,种薯在阳光下晾晒后用1:1:150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消毒。 结合整地或挖土回填时,离地表2030厘米处,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的甲基异柳磷,每亩0.5公斤,进行土壤消毒。但两种农药对人畜有毒,使用时须注意安全。 二、炭疽病 1.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茎蔓。在叶片的叶脉上,初生褐色凹陷的小斑,后变为黑褐色,扩大后病斑中央褐色,斑面散生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盘)。茎蔓发病多在距地面较近部分,病斑黑

16、褐色,略凹陷,为害严重时叶片早落,茎蔓枯死,导致株死亡。叶片或茎蔓上的病斑,在空气潮湿时常产生淡红色的粘稠状物质(分生孢子块)。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属剌盘孢菌和薯蓣盘长孢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分生孢子借风和降雨回溅传播,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 3.防治方法 发病地块实行1年以上的轮作。收获后将留在园田中的病残体集中烧毁,并深翻土壤,减少越冬菌源。采用高支架管理,改善田间小气候。药剂防治: 出苗后,喷洒1:1:150的波尔多液保护,每10天一次连喷23次。发病后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7天一次,连喷2

17、3次。 第二十一节 芦笋病害 一、茎枯病 1.症状 病菌主要为害茎部。发病初期嫩茎上产生水渍状椭圆形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展成梭形或纺锤形斑,大小可达1.5厘米。病斑淡褐色或深褐色,中心部灰褐色至黄白色,斑面散生黑小粒点(分后孢子器),如病斑环绕茎部一周,其上方的茎叶将迅速枯死。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属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随同病残体遗留在土中越冬。翌年春季条件适宜,从分生孢子器中涌出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从伤口侵入寄主。植株发病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借风或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芦笋出土后,在整个生长期间都可能发病,但在高温多雨或

18、潮湿季节发病最重。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用UC157、UC800和全雄系等较抗病品种;合理运筹肥料;彻底清洁田园,把冬季地上部枯死植株残体集中烧毁,然后扒根晒盘12天,再覆盖23厘米厚的新土;采笋期间,选择健壮的植株留作母茎,避开发病高峰期;当留作的母茎或秋发进植株长到70厘米高时应及时打顶,同时摘除边心,可减少营养消耗,以利通风透光,防止病虫害蔓延。 化学防治。药剂涂茎:在采笋初期留母茎后,母茎长至2030厘米时,用毛笔蘸1:40的多菌灵溶液环涂在嫩茎上,达到防治目的。喷雾:秋季笋芽出土5天左右即行喷药,效果最好。常用药剂有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

19、剂500倍液,78天喷一次,连续喷药三次,可有效地控制病情。 二、枯萎病 1.症状 典型症状为根和茎部腐烂和整株枯萎。发病初期茎基部变黄褐色,后转深褐色,植株自下而上变黄,最后呈白色而死亡。病株明显矮化、扭曲。温度大时茎杆基部表面密生粉红色霉层,病茎内呈褐色坏死。病根表面为褐色湿腐状。枯萎病多发生在灌水条件好,平畦栽培的园内,一般7月中下旬开始出现枯死病株,轻者在成簇健株中可见少数植株枯死,重者成簇、成片死亡。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属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病菌在土壤中越冬,靠流水传播。温度在2428适合繁殖,阴雨天发病重。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注意田间排水

20、,切断传染媒介。 药剂防治,可用50%的代森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洒苗畦,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药液0.5公斤;50%代森铵可湿性剂1000倍液浸苗23分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三、芦笋锈病 1.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及小枝。发病初期产生黄色或橙红色,略隆起小斑点状的病斑 (夏孢子堆) ,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赤色粉状物(夏孢子)。生长后期或在秋冬季,在病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冬孢子堆)。发病严重时茎叶变黄枯死。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属锈菌传染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以冬孢子在枯茎部内越冬,翌年春季温度1522,湿度65%80%时萌发产生担孢子,借气流传播到芦笋的茎叶上浸染发病,在茎上形成夏孢子,

21、再时行浸染,继续为害。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秋冬季将地上茎叶割除烧毁,处理苗床中残留的幼苗,减少病原物。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与芦笋枯病相同。   第二十二节 牛蒡病害  一、黑斑病 1.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苗期发病重。发病初期,叶片或叶柄上出现灰白至灰褐色圆形病斑,有时病斑上出现不整齐的轮纹,病斑扩展后,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其周围有时产生黄色晕环,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黑色茸毛状物(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柄受害时病斑呈梭形,暗褐色、稍凹陷,隐约可见环纹。在潮湿条件下,病斑可轻度腐烂。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属真菌病害。病菌主要附着于残

22、枝落叶上在土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栽培密度过大,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或植株生长衰弱时发病较重。 3.防治方法 实行轮作。种植密度不宜过大,使行间通风透光,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种子消毒。可用相当于种子重量0.4%的福美双或0.3%的瑞毒霉拌种剂拌种。 发病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用1:1:140波尔多液喷洒,每隔7天一次,连续喷药23次,可控制病情。 二、菌核病 1.症状 病害首先在下部衰老叶片上发生,产生大型污斑,并引起腐烂。进而危害叶柄,最后为害茎部,使全株腐烂、折倒。病

23、部一般集中在植株下部,有时全株感病。被害株表面覆盖浓密的白霉,潮湿时白霉可通过叶片接触而传播。后期腐烂茎很快失水,白霉聚结,在中空的茎外形成鼠粪状的黑色菌核。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属真菌病害。病菌在种子和土壤中越冬。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产生子囊及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菌核也可以直接产生菌丝,菌丝与寄主接触后直接侵入。气温在20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时,利于病菌生长发育,病害发生严重。 3.防治方法 不从病区引种。播种前作种子消毒,用50温浸种10分钟,可杀死菌核。 土壤消毒,用70%的五氯硝基苯粉剂250克,混入15公斤细土处理土壤。 田间药剂防治。

24、田间发现病株,即喷药保护,防止扩大侵染。可选用的药剂有50%的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每7天喷一次,连续喷药23次。   第二十三节 莲藕病害 一、莲藕枯萎病 1.症状 枯萎病是莲藕上的一个重要病害,主要为害地下部分,受害的肉质须根呈深褐色,有的变黑色,莲鞭输导组织变褐色。其地上部分,造成花蕾枯死,荷叶开始表现青枯,荷叶边缘上卷,病叶最后全部枯黄,发病轻者,顶芽又可继续生长,抽出新的荷叶,以后再由青枯转为黄枯,如此反复23次,最后全株枯萎死亡。 2.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莲藕枯萎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镰孢霉属真菌侵染引起的。枯萎病菌以菌

25、丝或厚孢子附着在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种藕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种藕后,病菌主要通过藕鞭造成机械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并通过地下茎的生长相互接触或人在田间耕作接触传播。一般在沿河潮沙泥田和村庄附近的泥田里发病较重。种植历史较长的老莲区,菌量积累多,发病重。一般用绿肥和作物秸秆,特别是豆科作物秸秆作基肥,发病轻,使用化肥发病率高。 3.防治方法 采用综合防治: 选择无病留种田,用无病种藕,或避免种苗带菌,减少初侵染源。 进行种藕消毒。种藕挖起后用1000倍的托布津喷雾或闷种,待药液干后再栽藕。 合理施肥,施足基肥,避免单一使用化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提倡使用氮、磷、钾复合肥。

26、 拔除或切割中心病株 初期发现少数病株可及时拔除, 并集中堆沤处理,病株较多时,可在病荷与健荷之间、紧靠健荷的地下茎节前切断,将病荷拔除。 药剂防治 在莲田开始发现病株时,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拌土撒施或兑水喷雾。具体做法:用50%托布津可湿粉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200克,拌细土25公斤,拌匀,堆沤2小时后撒施。2天后,再用上述药剂之一150克,加水60公斤,喷洒莲茎秆。  二、莲藕败腐病 1.症状 莲藕败腐病是莲藕的一个重要病害,本病主要为害地下茎部,开始地下茎症状不明显,但剖开病部进行横切面检查,在靠近中心处的维管束部分,为淡褐色或褐色,以后变色部位逐渐蔓延、扩展,初

27、从种藕起,后蔓延到新的地下茎。后来病茎为害部位呈不规则形紫黑色或褐色的病斑,造成病茎被害部纵皱或者腐烂。从病茎抽生出来的叶片颜色变淡,叶缘开始产生褐色干枯,整个叶片最后卷转枯死。叶柄也跟着枯死,在靠近顶端处多向下弯曲。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蓬藕败腐病是由半知菌亚门藕球茎状镰孢菌侵染引起的。病菌以菌丝或厚垣孢子附着在病部遗留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在种藕上越冬,成为初侵染来源。种藕后,土壤中的镰刀菌侵染寄主,发病后根株腐烂,产生的病菌又通过水或接触进行传播和再侵染。 3.防治方法 合理轮作 发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可减轻发病。 栽种无病藕 留种藕要经过选择,应在无病田上留藕种,外地调来的藕种,要

28、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闷种,待药液干后再栽。 清洁田园 发现个别病株应及时拔去, 收获后,对病田要彻底清除病残体,将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深耕翻耙 栽藕前必须将地深耕翻耙, 并施足有机肥和适当施氮、磷、钾复合肥,增施硅质肥,使植株生长良好,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粉6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粉600倍液,进行喷茎防治。  三 莲藕叶枯病 1.症状 本病为害叶片,被害后,荷叶表现深褐色,后来叶片枯死。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出现淡黄色斑纹,以后逐渐变成黄色、黄褐色,叶缘受到破坏,最后变成深褐色,以致枯死。被害时,发病从叶的边缘向中

29、心扩展,从叶肉扩展到叶脉,后来全叶发病枯死。早期削弱植株生长势,后期造成早衰。严重的似火烧,一片枯黄。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藕叶枯病是由一种子囊菌真菌侵染所致。病菌子囊壳球形,暗褐色。子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来源。本病5月底6月初开始发病,6月中下旬迅速蔓延,78月为发病高峰。一般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此病发生,高温多雨或暴雨季节病害容易流行。另外,重茬地,管理不善,肥力不足、种植过密的莲藕田,病害也比较严重。 3、防治方法 实行轮作 可与粮食作物轮作2年以上。施足肥料 施足有机肥,增放速效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加强管理,适时种植,合理密植,使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发病

30、初期,对于少数病叶可及时摘除,避免再侵染。摘除的病叶及收获后的病残体要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50%托布津可湿粉800倍液喷洒,隔6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第二十四节 茭白病害  一、茭白纹枯病 1.症状 为害叶片和叶鞘,以分蘖期至结茭期易发病。病斑初呈圆形至椭圆形,后扩大为不定形,外观似地图或呈虎斑状,斑中部于露水干后呈草黄色,湿度大时呈墨绿色,边缘深褐色,病健部分界明显。病部可见蛛丝状菌丝缠绕,或由菌丝纠结成菌核。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主要以菌核遗落土中,或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残体或杂草及田间其他寄主上越冬,成为初侵染源。再侵

31、染主要靠田间病株,病菌借菌丝攀缘,或菌核借水流传播。田间遗落的菌核数量多,高温高湿或长期深灌及偏施氮肥的茭田发病重。 3.防治方法 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底肥,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及长期深灌,并根据促茭株分蘖、控无分蘖和促孕茭的需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水浆管理原则。结合中耕等农事操作,及时摘除下部黄叶病叶,增加田间通透性。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田安水剂400倍液, 或5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 5%井冈霉素水剂 50100ppm,注意喷匀喷足,每亩喷兑好的药液75100升,隔1015天1次,共喷23次。  二、茭白锈病 1. 为害症状 主要为

32、害叶片。叶片及叶鞘散生黄色隆起的小疱斑,后疱斑破裂,散出锈色粉状物,后期叶片、叶鞘现黑色小疱斑,表皮不易破裂。 2.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及孢子在老株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在茭白生长期间,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病部产生的夏孢子不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蔓延,生长季节结束后,病菌又在老株和病残体上越冬。通常高温高湿,偏施氮肥有利发病。 3.防治方法 彻底清除病残体及田间杂草, 适当 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高温季节适当深灌降低水温和土温,控制发病。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9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33、1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三、茭白黑粉病 1. 症状 被害茭株长势减弱,叶片较宽,叶色深绿,叶鞘发黑,长到老也不开裂,茭肉变短,切开可见黑色孢子堆。 2.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在茭白体内发育产出厚垣孢子,再由厚垣孢子产生小孢子侵入茭白的嫩茎,随着茭白的生长扩展到生长点,发病及症状显示程度与病菌侵入时间,数量有关,当茭白抽薹后,花茎内产生的黑点程度不同,严重的茭肉全被厚坦孢子所充满,成为一包黑粉不能食用。该病多由种茭带菌,分蘖过多或肥力不足及灌水不当发

34、病重。 3.防治方法 选用键壮不带菌的优良茭种,春季要割老墩,压茭墩,降低分蘖节位。在老墩萌芽初期,疏除过密分蘖,使养分集中,萌芽整齐。分蘖前期灌浅水,大量施肥,猛促分蘖生长。高温期控制追肥,防止植株徒长,并宜深灌水,抑制后期分蘖,夏秋季节,去除黄叶,改善秋茭株间环境。   第二十五节 慈姑病害  一、慈姑黑粉病 1.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花器和球茎。叶上初生黄色至橙色大小不等略隆起的疱斑,后疱斑枯黄破裂,散出黑色小粉粒,即病菌孢子团。有的病叶畸形扭曲,叶柄生球状肿瘤或产生黑色条斑。花器受害,子房变黑褐色。球茎受害,多在植株基部与匍匐茎结处发病,造成茎皮开裂。

35、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病菌以孢子团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附在种球上越冬。翌春,温度适宜时,孢子团萌发产生担孢子,通过气流、雨水或田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后病部产生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偏施过施氮肥,植株生长嫩绿的田块及连作地发病早而重;高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因素;过度密植发病重。 3.防治方法 加强水浆管理,避免长期深灌,做到干干湿湿,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抵抗力。收获时从无病田选择种用球茎。因地制宜换种抗病品种。采收后尤应彻底收集病残物集中烧毁。 发病初期及早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抗菌剂402乳油150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性粉剂600倍

36、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1:1.5:200250波尔多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二、慈姑褐斑病 1.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和叶柄,叶片病斑近圆形,深褐色,后斑中部转为灰白色,病健部分界明晰,严重时病斑密布并连结成斑块,终致叶柄倒折。潮时病部表面生白色薄层隐约可见。 2.传播途径及发条件 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座在球茎或病残体上越冬,种子也可带菌,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自病部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及雨水溅射传播,在生长季节中,再侵染频繁。通常温暖高湿的天气和偏施过施氮肥,植株生长过于茂密,利于发病,江苏一带7月始病,810月

37、流行。 3.防治方法 选育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根据慈菇发芽期、抽叶至球茎开始膨大和球茎形成期的生育需要管好水层,避免长期深灌。 苗期病害始发后开始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上述药剂除波尔多液外,可加入0.2%洗衣粉以增加展着性,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三、慈姑叶柄基腐病 1.症状 病菌侵害叶柄基部造成软腐。病害先从外部老叶叶柄处始发,逐渐向内叶扩展,叶柄病部表面或病组织内生白色菌丝,逐渐集结

38、成小颗粒,初为白色,后呈黄褐色至黑色,即病原菌的菌核。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以菌核随病残株遗落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菌核漂浮水面,气温回升后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害叶柄。病菌发育最适温度2530,夏秋高湿多雨季节易发病。 3.防治方法 减少菌源, 采收时清除病残叶,深埋或集中烧毁。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6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第二十六节 荸荠病害  一、荸荠球茎灰霉病 1.症状 主要发生在采收及贮藏期的荸荠球茎上,多在伤口处产生鼠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

39、梗和分生孢子,被害球茎内部深褐色软腐。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荸荠的球茎及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从伤口侵入致病。贮藏期湿度大发病重。 3.防治方法 选无病种荠,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800倍液,浸泡种荠1824小时后,按常规播种。田间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7008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贮藏期球茎用45%特克多悬浮剂3000倍液喷淋并结合冷藏防病效果好。 

40、 二、荸荠杆枯病 1.症状 主要为害叶鞘、茎、花器等部位。叶鞘染病,基部初现暗绿色不规则形水渍状斑,后扩展到整个叶鞘,病部干燥后呈灰白色并现短条状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茎杆染病,初呈水渍状,梭形或椭圆形至不规则形暗绿色斑,病茎变软或凹陷,其上也生小黑点。花器染病症状与茎部类似,多发生在鳞片或穗颈部,致花器黄枯。湿度大时病斑上可产生浅灰色霉层,即病菌繁殖体。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在病组织里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出分生孢子,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由气孔或穿透表皮直接侵入,经613天潜育,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田间1729,连阴雨或浓雾及重露天气,利于该病发

41、生流行。此外,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气不良,早期追施氮肥过多,或缺乏磷钾肥等都会使病情加重。 3.防治方法 推行轮作, 特别是老产区,实行3年以上轮作,是防治该病经济有效的措施。选用抗病品种,结合生产或加工所需,因地制宜选用番瓜荠等抗病品种。 加强管理,田块宜小,做到排灌分开,避免串灌或漫灌,田间及时拔除病株防止病害传播蔓延。 球茎或荠苗药剂处理。 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淮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于育苗前把种球茎浸泡1824小时,定植前再把荠苗浸泡18小时。 发病初期喷洒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重点

42、保护新生荠杆免遭病菌侵染,雨后及时补喷。   第二章 蔬菜主要害虫 第一节       菜粉蝶 菜粉蝶又名菜白蝶、白粉蝶,其幼虫叫菜青虫,属鳞翅目粉蝶科。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一、为害特点 菜粉蝶以其幼虫- 菜青虫为害甘蓝、菜花、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12龄幼虫只啃食叶肉, 留下一层薄而透明的表皮。3龄以后可食整个叶片,轻则虫孔累累,重则仅剩叶脉和叶柄。此外,虫粪污染蔬菜,虫伤易引起软腐病的发生。 二、形态特征 皮虫:体长1220毫米,触角棒状,体黑色,前后翅均为粉白色,顶角有三角形黑斑。

43、卵瓶状,高约1毫米,表面具纵脊及网络,初产乳白色,后变橙黄色。幼虫共五龄,体青绿色,腹部绿白色,体表密布细小黑色毛瘤,上生细毛,沿气门线有黄色斑。蛹纺缍形,长1821毫米,多固定于叶背。 三、生活习性 菜粉蝶一般年发生56代, 世代重叠现象严重。以蛹越冬,翌年3月上旬羽化出成虫, 田间3月底可见其卵。成虫白天活动取食花蜜,交尾产卵,卵多产在叶背面,春秋气温低时也产在叶面上。每 只雌蛾可产卵100200粒,卵期38天。幼虫共五龄,幼虫期1520天,幼虫多在叶背和叶心危害。老熟幼虫化蛹前停止取食,蛹期57天。一年中有春末夏初及秋季两个危害高峰。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收后及时处理残

44、株、老叶和杂草,减少虫源。深耕细耙,减少越冬虫源。 2、药剂防治 由于菜青虫世代重叠现象严重, 3龄后幼虫食量加大、耐药性增强。因此,施药应在2龄之前。防治菜青虫可喷洒:1%阿维虫清乳油2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1500倍液;5%卡死克乳油1500倍液;BT乳剂500倍液;净叶宝1号1500倍液。 第二节       蚜虫 蚜虫属同翅目蚜科,俗称腻虫。危害蔬菜的蚜虫主要有桃蚜(烟蚜)、萝卜蚜和瓜蚜。三种蚜虫都是世界性害虫,分布范围极广。 一、为害特点 蚜虫以刺吸式口器吸食蔬菜汁液。其繁殖力强,又群聚为害,常造成叶片卷缩、变

45、形、植株生长不良。同时蚜虫可传播多种病毒,引起病毒病的发生。 二、形态特征 萝卜蚜呈绿色至黑绿色,背有白色蜡质。桃蚜呈黄绿色与红褐色。瓜蚜呈黄色、黑绿色至蓝黑色多种体色,体表有蜡质。 三、生活习性 桃蚜属乔迁式蚜虫, 可为害350种植物。萝卜蚜、瓜蚜属留守式蚜虫,即终年生活在一种或近缘的寄主植物上。萝卜蚜喜欢在叶面多毛而蜡质少的十字花科蔬菜上危害。三种蚜虫在保护地每年可发生2030代,在具备繁殖的条件下可周年发生并为害,无滞育现象。在露地以成蚜或卵在过冬蔬菜上或桃树上越冬。一般在春秋两季各有一个发生高峰。 四、防治方法 防治蚜虫宜及早用药,将其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 1.农业防治 蔬菜收获后及时

46、清理田间残株败叶, 铲除杂草。 2.物理防治 利用蚜虫对黄色有较强趋性的原理,在田间设置黄板,上涂机油或其他粘性剂吸引蚜虫并杀灭。 利用蚜虫对银灰色有负趋性的原理, 在田间悬挂或覆盖银灰膜,每亩用膜5公斤,在大棚周围挂银灰色薄膜条(1015厘米宽),每亩用膜1.5公斤,驱避蚜虫。 利用银灰色遮阳网、防虫网覆盖栽培。 3.药剂防治 喷粉(保护地):5%灭蚜粉尘剂,每亩(次)0.81.0公斤。熏烟(保护地):傍晚每亩地用80%敌敌畏乳油0.25公斤加锯末适量点燃(无明火),闭棚至第二天早晨。 喷雾: 净叶宝号1500倍液或20%绿保素2500倍液,或10%安绿宝4000倍液,或50%抗蚜威2000

47、倍液,或50%溴氰菊酯3000倍液。 第三节       小菜蛾 小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又称小青虫,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一、为害特点 初孵幼虫啃食叶肉,残留表皮,呈透明斑。34龄幼虫食叶成孔洞,甚至网状。苗期常集中心叶为害,也可危害嫩茎、幼荚和籽粒。 二、形态特征 成虫为灰褐色小蛾,体长67毫米,前后翅狭长。前翅中央有黄白色三度曲折的波纹,两翅折合呈屋脊状。卵:扁平,椭圆形,表面光滑,黄绿色。幼虫:体长10毫米左右,黄绿色,体节明显,两头尖细,虫体呈纺缍形。蛹:长58毫米,黄绿色至灰褐色,茧薄如网。 三、生活习

48、性 一般年发生10代左右。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不善飞翔。产卵期可达10天,每雌可产卵200粒,卵散产或数粒在一起,多产于叶背脉间凹陷处,卵期310天。幼虫活跃,遇惊忧扭动、倒退或翻滚落下。老熟幼虫在叶脉附近或落叶上结茧化蛹,蛹期9天左右。以成虫、幼虫或蛹越冬。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清洁田间,减少虫源。利用防虫网覆盖栽培。在成虫发生期,利用小菜蛾性诱剂诱杀成虫。将诱芯悬挂于诱蛾盆上,盆口径30厘米,盆深10厘米,盆内加水至盆口34厘米处,水中加少许洗衣粉,每亩地放23盆。 2.药剂防治 可选用1%阿维虫清乳油1500倍液; 5%锐劲特悬浮剂5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10

49、%除尽悬浮剂1500倍液;净叶宝号1500倍液。 第四节       菜 螟 菜螟又名剜心虫、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尤以秋萝卜、甘蓝、大白菜受害最重。 一、为害特点 幼虫吐丝结网取食心叶, 易形成“无头苗”。3龄后幼虫可从心叶向下钻蛀茎髓,形成隧道,甚至钻食根部而造成根部腐烂,常有转株为害的习性,造成缺苗断垄。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毫米,翅展15毫米左右,灰褐色。前翅有3条白色横波纹,中部有一深褐色肾形斑, 镶有白边。后翅灰白色。卵:扁平,椭圆形,高0.3毫米,上有不规则网状花纹。幼虫:头部黑色

50、,胴部淡黄色,体长1214毫米,前胸背板黄褐色,体背有不明显的灰褐色纵纹,各节生有毛瘤。蛹:长8毫米,茶褐色,腹部背面隐约可见5条纵纹,蛹体外有丝茧。 三、生活习性 年发生56代,以老熟幼虫多在避风、向阳、干燥温暖的土中吐丝,将周围的土粒、枯叶缀合成丝囊越冬。翌年春作茧化蛹后羽化。 成虫有趋光性,不善飞。每雌可产卵200粒。 孵散产在嫩叶上,卵期35天,孵化后幼虫爬向心叶为害。幼虫共五龄。老熟后在心叶或土缝中化蛹。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深耕细耙,消灭越冬幼虫,减少一代虫源。收后清洁田园,减少下代虫源。 错开播期,避开害虫盛发期,减轻危害,利用间定苗拔除虫苗。 适当灌水,增加田间湿度,抑

51、制害虫发生。 覆盖防虫网,杜绝害虫侵入。 2.药剂防治在卵孵盛期或初见心叶被害和有丝网时,选用下列药剂喷防:5%卡死克乳油4000倍液;5%抑太保乳剂3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净叶宝号1500倍。重点喷心叶。第五节       瓜绢螟 瓜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瓜螟,是近年来瓜类作物上常见的害虫之一。 一、为害特点 以幼虫为害瓜类作物的嫩头和幼瓜,也可为害叶片,发生严重时可吃光叶片,仅剩叶脉。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1毫米,翅展25毫米,头胸黑色,前后翅白色、半透明,前翅前缘及后翅外缘均黑色。卵:扁平、椭圆形,

52、淡黄色,表面有网纹。幼虫:体长26毫米,头胸背板淡褐色,胸腹部草绿色,各体节上有瘤状突起,上生短毛。幼虫共五龄。蛹:长14毫米,深褐色,头部完整尖瘦,外被薄茧。 三、生活习性 瓜绢螟一般年发生45代,以89月份为害最重。成虫昼伏夜出,卵散于叶背,或20粒左右聚集在一起,卵期46天,幼虫期1012天,初孵幼虫多集中在叶背取食叶肉。3龄后吐丝缀合叶片或侵入嫩头缀叶为害。严重发生时,常为害幼瓜、花或潜入瓜藤。幼虫性活泼,遇惊即吐丝不垂转移他处继续为害。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瓜里收后将枯藤落叶收集集中处理,压低虫口基数。人工防治。在幼虫发生期,人工摘除卷叶,捏杀幼虫。 2.药剂防治

53、应掌握在卵孵盛期施药,并注意将药液喷洒到叶背或嫩头上。可选药剂:1.8%爱福丁乳油3000倍液;40%绿菜保乳油8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 第六节       茄子红蜘蛛 茄子红蜘蛛属蛛形纲叶螨科,主要为害茄子、番茄、辣椒、瓜类、豆类等蔬菜。 一、为害特点 以成螨、幼螨和若螨群集中背吸食汁液,出现褪绿斑点,逐渐变灰灰白斑和红斑,严重时片枯焦脱落。 二、形态特征 成雌螨: 体长0.420.52毫米,雄螨0.26毫米,皆为红褐色,椭圆形,足4对,无爪。幼螨:近圆形,暗绿色,眼红色,足3对。若螨:足4对,体形及体色

54、似成螨,但个体小。卵:圆球形,无色透明。 三、生活习性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年发生约1020代,雌成虫潜伏于菜叶、草根或土缝附近处越冬。春季先在杂草或寄主上繁殖,后迁入菜田为害。初为点片发生,后吐丝下垂或靠爬行借风雨扩散传播等,先为害老叶,再向上扩散。当食料不足时,有迁移习性。以两性生殖为主,有孤雌生殖现象。高温干旱年份发生重。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清除杂草及枯枝落叶,减少虫源。 2.药剂防治 加强虫情检查,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用药剂喷雾防治:1.8%阿维螨清乳油1000倍液;5%天力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1%灭杀毙乳油2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1200倍液;净叶宝号1500倍液。  第七节 茄二十八星瓢虫 茄二十八星瓢虫属鞘翅目瓢虫科,危害茄科及葫芦科蔬菜,以茄子为主,也危害白害。 一、为害特点 以成、幼虫舐食叶肉,残留上表皮成网状,严重时食尽全叶。此外尚舐食瓜果表面,受害部位变硬,带有苦味。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毫米,半球形,黄褐色,体表密生黄色细毛。前胸背板上有6个黑点,中间的两上连成一个横斑,每个鞘翅上有14个黑斑,第二列4个黑斑呈一直线。卵:长约1.2毫米, 弹头形,淡黄至褐色,卵粒排列较紧密。幼虫:初龄淡黄色,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