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规划_第1页
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规划_第2页
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规划_第3页
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规划_第4页
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合肥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规划合肥市科技局2017年4月1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合肥当前正站在一个新的创新历史起点上,省市领导提出建设合肥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是一项大的战略举措,对提升合肥、安徽 创新驱动有着重大意义。、建设意义合肥定位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合肥是省会省城市中唯一完整拥有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城市。大湖与创新是合肥两张靓丽的名片。二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二已在科技创新的成果、二主体、平台、 生态环境等方面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创新体系,这为建设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奠定了坚实基础。科

2、技与生态正呈现出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从全球范围看,当前在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两者之间面临一种两难境地,而科技创新为治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源源不 断的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模式;生态环境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基础的物质和材料,更成为科技创新研究的重要对象和关键领域。科技与生态两者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从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看,良好的生态环境能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为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促使其获得更多的创造性成果,从而推动科技创新事业的迅速发展。现代科技与生态文明的融合是合肥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合肥科教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

3、地,同时,合肥是全国唯一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一一巢湖的省会城市,生态环境本底良好,具有优越的发展空间。当前,合肥在科技创新与生态、生活、生产的关系上存在融合深度不够、共生形态不强的现象,这已经制约了合肥在国家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提升。因此,建设合肥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不仅是推动安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合肥全面加速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的重大战略举措,更是探索构建科技与生态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和新路径、引领科技与生态实现双赢发展的关键抓手和空间载体,其将为合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动力转换和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提供重要的科技创新支撑,这对于合肥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实现“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4、”发展目标、 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副中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建设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有利于将合肥创新、生态、产业三大优势有机整合。合肥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发展、 城市建设对资源、能源平衡和环境承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节能减 排、环境整治等将面临更多考验,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 加速科技与生态的融合已经迫在眉睫。合肥在继续夯实“创新高地”的同时,必须研究和探索环巢湖区域的开发利用,在确保巢湖“一湖清水”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找出一条科技与生态有机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巢湖生态资源利用率不高, 巢湖这一合肥最大的生态资源在创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没有 得到显著提升、作用没有得到有效

5、发挥,特别是在生态与科技深度融合上没有发挥关键作用, 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科技创新支撑力不强。二是科教资源创新辐射力不强,创新对生产、生活、生态的影响力不够,科技金融、科技中 介等服务功能仍需完善,为科技创新服务的各级各类公共设施仍要加大建设力度。二是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力较弱。科技创新资源“碎片化”、“孤岛化”现象依然存在,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运用能力和整体综合效益仍需提高。相关案例借鉴:美国硅谷科技园区。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中部的旧金山湾附近,区域总面积约4800平方公里。硅谷模式的关键是建立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不寻常的伙伴关系,在发展建设上采用了细胞式生长的路径: 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和

6、空间拓展,使硅谷由一个个分散布置的独立小镇连成成片的城镇群。每个城镇均具有相对完整的结构与功能,由核心向外布局商业服务业区、科研办公区、居住区以及产业区等功能片区,如同一个个“细胞”。 各“细胞”由生 态廊道相隔,是城市用地增长的弹性化边界,主要交通干线以“TOD模式将各“细胞”串联起来。英国M4高科技走廊。M4高科技走廊被描绘为英国的硅谷,其空间范围从伦敦向南、 沿着M4高速公路直到海滨城市布里斯特,是由一批中小城市连缀而成的高新科技产业聚集区。M4走廊的交通条件极好,是很多大科技公司如Cisco、微软、惠普等的总部所在地,一大批科技精英人群聚集在此。这里也由此成为英国最有活力的科技发展区。

7、M4走廊的重点功能区包括高科技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生活配套设施以及空港区等,共同构成了英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以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为主体,东西向长约30公里,南北向宽约7公里,总面积约224平方公里。空间范围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经未来科技城、青 山湖科技城,西至浙江农林大学,是一条东西向的带状科技创新集聚区。其空间布局为“一带、三城、多镇”,其中“一带”是东西向的主轴发展带,“三城”包括浙大科技城、未来 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多镇”即走廊沿线具备不同功能的特色小镇和创新区块。在发展路径上,主要是强化需求导向的创新链、拓展高端融合的产业链、部署渠道活跃的资本链、 打造外

8、联内畅的交通体系、导入高品质的服务功能和完善保障机制。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该走廊是G60高速公路的松江段,全长 40公里,区域面积约 283平方公里,形成了 “一廊九区”的建设框架。“一廊”:东起临港松江科技城,西至西部科技园区,形成产城融合的科创走廊;“九区”包括临港松江科技城板块、洞泾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松江新城总部研发功能区、 松江新城国际生态商务区、国家级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松江出口加工区、松江大学城双创集聚区、 松江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园区、松江西部科技园区。国内外典型科技创新走廊的发展建设经验及对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的启示包括以下方面。科技生态融合。根据科技人才流动的相关理论

9、可知,科技创新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能够取得更优秀的绩效和成果。国内外的科技创新走廊基本上都位于生态环境优美的区域,这为区内企业和居民提供了优质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保证了科技创新走廊拥有“第一资源”和“天然吸引力”。辐射影响巨大。已有的典型科技创新走廊都具有明确的地域空间,尽管其物理空间规模有限,但其创造的无形辐射影响空间巨大,都成为一个区域、国家乃至全球性的科技创新发源地。创新要素集聚。科技创新走廊的本质是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集聚和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要素, 串珠成链,把产业、技术、科技和人才等创新要素通过轴线或者轴带有机串联和融合起来。服务设施完善。强调以人为本,在保护好区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不断

10、完善科技中介、交通、居住、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娱乐等服务设施,消除创新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二、关于建设思路的考虑(一)建设思路。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中国创湾,全球智廊”的总体定位,以创新转型升级发展为导向,以优化和增强科技创新供给为抓手,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一条主线”,紧扣现代科技和生态文明“两大主题”,坚持三个统筹,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现生产空间高效、生活空间宜居、生态空间优美,把长廊建成 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美丽家园;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 力,培育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结合历史传承、特色文

11、化打造特色长廊; 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强化区域协同协作和创新合作机制,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资源共享网络,以协同创新牵引长廊发展,打造全国一流、全球知名的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不断提升合肥经济实力、创新动力、开放活力、人文魅力、环境吸引力和品牌影响力,成为全国科技生态深度融合发展的示范区、中国参与全球科技发展的新平台、安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动机。(二)基本原则。国际视野,合肥特色。积极吸纳和借鉴国际区域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用国际思维、国际理念、国际规则引领发展, 以国际化创新平台为载体,加强与国内外高端研发机构和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

12、,加速各类创新资源的集聚融合,进一步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提升创新发展国际化水平。生态优先,深度融合。要把科技与生态的深度融合作为建设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的首要原则。在坚守生态红线的前提下, 要一手抓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手抓生态环境建设, 改变科技与生态“两张皮”的现象。既要用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又要用不断改善的生态环境来吸引高端人才、科研机构、企业等创新要素集聚, 由此促进科技与生态的深度融合与双赢发展。改革引领,重点突破。加大科技创新改革力度,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先易后难,补齐发展短 板,率先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突破,尽快构筑包括源头研发、孵化培育、转化 应用、科技

13、中介、公共服务等在内的系统的科技创新体系,由此显著提升科技创新资源的整 合运用能力和整体综合效益,进而实现“生活愉快”和“创新愉快”的有机融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要科学编制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规划,对发展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落实,形成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同时,要处理好近期建设 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分步分区实施建设。 近期建设要明确重点,确保能看到实效,远期建设要可行,由此确保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得到科学规划和有序建设。(三)发展定位。1、科技生态深度融合发展的示范区要紧扣科技与生态两大关键命题,贯彻两者深度融合发展这一核心建设脉络,打造世界级的科技生态深度融合发展示范

14、区。要学习借鉴美国硅谷-旧金山湾的成功发展模式和经验,在巢湖湾打造中国内陆地区创新第一湾。要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和重大项目布局,密切跟踪国际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前沿,未雨绸缪,超前布局,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力争做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领跑者。2、中国参与全球科技发展的新平台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位于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合肥市,这就要求其要能够代表中国参与到全球科技发展的竞争与合作中。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要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要面向全球吸引和整合创新资源,积极引进世界一流创新创业人才。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利用全球创新资源,联合建立国际化研发机构和开放式创新平台,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市场

15、化、国际化进程。要引导各级各类创新要素在科创走廊的集聚交融,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联盟和全球性的科技创新高地。3、安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动机"十三五”期间,安徽全面融入长三角, 正站在新的发展历史起点上,迫切需要新的创新动能和创新载体。因此,建设合肥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既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安徽省的 具体落实,又是安徽全面融入长三角、持续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动机和主引擎。4、合肥全力提升城市能级的着力点国家科学中心的获批建设标志着合肥已经逐渐实现“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但是,基于巢湖这一合肥最大生态资源的“大湖名城”的战略目标仍需努力实现。因此,合肥在继续夯实“创新高地”的同时,

16、 必须研究和探索环巢湖区域的开发利用,在确保巢湖“一湖清水”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找出一条科技与生态有机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建设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是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的必由之路,是合肥建设“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开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新局面的战略抉择。(四)发展目标1、近期目标经过5年的建设,基本建成合肥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的框架体系,基本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规划建设一批环巢湖科技创新小镇,成为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平台先进、创新人才汇 聚、创新体制完善、创新服务全面、基础设施完备的科技创新走廊。同时,要能成为带动合 肥城市发展、提升合肥城市能级的关键抓手, 并在推动安徽创新驱动发

17、展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进而建成为长三角创新网络体系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示范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超导核聚变中心、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联合微电子中心、离子医学中心、分布式智慧能源创新平台、大基因中心等国家级创新中心建设取得突破进展,建成自由开放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制度环境,形成围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的国际化前沿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机构群,产生一批初具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 高端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清华大学合 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安徽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中国农科院合肥食品科学与营养

18、创新研究院、中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热物理所合肥先进能源装备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中央研究院等协同创新平台要建成并实现高效运转。空间载体建设。安徽创新馆建成使用, 并能发挥科技创新展示窗口、实用平台和先验模型作用。中科大高新校区、北航合肥校区、滨湖卓越城、中安创谷、侨梦苑、清华启迪科技城等 科技创新的物质空间载体要全面建成,带动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的快速发展。特色科技小镇建设。重点以中庙街道和黄麓镇为核心区域,基本建成巢湖半岛国家健康城和特色高教城。完成长临河镇、炯炀镇、三河镇的特色科技小镇项目建设,为后续环巢湖特色 科技小镇集群建设作出示范和表率。2、中期目标再用510年

19、的建设,进一步夯实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的框架体系。前期建成的国家创新中 心要能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发源地,协同创新平台要能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平台。 特色科技小镇要能发挥明显的创新效益,成为全国著名的创客家园和创新创业基地,同时要加快其余环湖小镇的特色科技建设,将环湖小镇建成为国家级的特色科技小镇集群。同时, 要基本建成世界级的产业创新中心,诞生若干个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融创新长廊、 生态长廊、智慧长廊于一体的创新高地。3、远期目标到2035年左右,全面建成合肥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其要能代表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最高 水平,要能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全球整合配置,要着力在前沿技术领域掌握一批核

20、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的科技创新企业,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的制高点,努力建成为全球知名的科技生态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三、空间布局紧扣“中国创湾,全球智廊”的总体定位, 根据合肥市科技创新资源的空间分布现状和未来 城市发展战略要求,合肥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的空间布局为:合肥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为:一湾,一带;两源,八核,十镇。一湾即环巢湖的创新湾,一带即一条 倒L形的智慧带,两者有机融合,共同构成了整个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的基本框架。两源为两大生态源地,八核是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中的八大创新极核,十镇是环巢湖的十个特色科技小镇。总体上,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区域总面积约21

21、27平安公里(不含巢湖水面)。合肥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的规划选址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在科技创新要素上, 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内各类创新要素集聚,资源丰富。目前, 走廊 内已拥有中科大、合工大、安大等众多高校以及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中电科38所、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知名科研院所,同时还拥有合肥新站高新区、合肥高新区、合肥经开区、合巢经开区等产业开发园区,在科技研发、科技成果 转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平台、科技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在产学研一体化集 成发展上具有先夭优势。专栏1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创新资源集聚情况高校资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

22、、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学院等37所。二科研院所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中电科 38所、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安徽省生物研究所、安徽创新发展研究院、 安徽电子科学研究所、安徽省林科院等 117家。开发园区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 二是在创新产业上,长廊贯通四大开发区,拥有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语音等4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型显示、光伏及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战 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国内领先, 新型显示、机器人成为国家战

23、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语音、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创意文化等6个产业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三是在生态环境上,走廊内拥有巢湖、翡翠湖、天鹅湖、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大蜀山等 山水资源,生态环境优越,易于塑造宜居、和谐、优美的发展环境。凭借环巢湖区域良好的 生态环境优势,其必然能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优质的工作、学习、 生活环境,最终形成推动 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源,进而为实现科技和生态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在交通体系上,走廊内已经具有较为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环巢湖大道贯通,合淮阜高速、312国道、合安高速、北外环高速等构成了便

24、捷的对外交通体系。区内创新大道、集贤路、金寨路、徽州大道、包河大道、新蚌埠路、蒙城路等构成了南北向交通主干道,魏武路、长江西路、望江西路、繁华大道、紫云路、方兴大道等构成了东西向的交通主干道,其中,方兴大道可以直达合肥新桥机场。在轨道交通上,区域内地铁1号线已经开通,地铁2号线将于今年开通,其他如 4号线、5号线等多条地铁线路也已规划建设。(一)一湾:创新生态湾。创新湾的规划选址范围即传统的环巢湖沿线区域,包括滨湖新区、巢湖半岛、环湖小镇集群、巢湖市区等,区域总面积约1625平方公里(不含巢湖水面)。该区域以环巢湖大道为交通主 轴,以滨湖新区为创新极核,以环湖小镇群为战略节点,构成串珠状的创新

25、要素集聚湾。创新湾的主体功能定位是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展示交流,同时,规划建设一批环巢湖特色科技小镇,并配套建设居住、教育、医疗、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一体化的、 国际化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二)一带:智慧产业带。智慧带北至北外环高速,西到合淮阜高速、创新大道和方兴大道,东到董铺路、西二环路、马鞍山路,南至规划的巢湖创新湾,呈现出倒L形的空间形态。区域南北平均长约 35公里,东西平均长约13公里,总面积约 502平方公里。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智慧带的主体功能定位是科技研发带、高新技术产业和未来先导产业发展带,同时配套完善交通、居住、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集聚高质量、高密度 的科

26、创人才要素,加强已有科技平台、装置的优化提升,加快已批科技项目的建设速度,打造“科技、产业、配套”全面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示范带。(三)两源:两大生态源地1. 巢湖生态源巢湖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是合肥市最大的生态资源。2014年7月,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被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5年8月,环巢湖获批创建我国首个国家级旅游休闲区,显然,巢湖是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的第一品牌标志。要进一步提升巢湖生态景观,加强原生态湿地环境保护, 严格控制建筑密度,继续完善国家级滨湖湿地公园各项建设, 适度开展休闲游憩功能,保障绿色景观本底的可持续发展。要继续加大巢湖治理力度,加强入湖河流综合治理,加强

27、环巢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持续改善巢湖水质,由此将巢湖打造成全国生态环境最美的淡水湖,将环巢湖打造成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为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实现生态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夯实基础。2. 大房郢一董铺水库生态源大房郢水库和董铺水库是合肥市的两大主要水源地,也是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的另一个重要生态源。其中,中国科学院安徽合肥董铺科学岛就位于董铺水库内,雄厚的科技创新能力与优美的董铺水库浑然一体,为实现科技与生态的深度融合做出了表率。要进一步严格按照相关保护要求划定两大水库的保护界限,严控周边建设开发行为,同时应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措施,构建可持续的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体系。 通过建设两大生态源地,

28、不仅能优化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的生态环境、增强生态供给,更可以把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深度融合起来,把创新创业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 让创新创业者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生态红利,从而为实现“生活愉快”和“创新愉快”奠定基(四)八核:八大创新极核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建设八大创新极核,具体包括:未来科技城创新核、科学岛创新核、高新区创新核、老城大学城创新核、经开区创新核、滨湖新区创新核、巢湖半岛创新核、合 巢经开区创新核。其中, 科学岛、高新区、经开区和滨湖新区四大创新核构成了整个环巢湖 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区。1. 未来科技城创新核位于合肥新站高新区内,要依托新站高新区发达的产业基础,打造环巢湖

29、科技创新走廊的“产创中心”。要继续提升新型显示、 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产业的内涵质量和科技创新水平, 建成国家级的产业创新基地。要加快北航合肥校区建设, 加大著名大学、科研院所的引进力度,重点打造科研创新、成果转化、高端教育、国际交流等四大科技创新板块平台。要积极 布局量子传感、微电子、航空大数据(低空空域管理)、通用航空、智能交通等一批科技前沿领域,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一个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创新型、生态型的科学城。2. 科学岛创新核依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董铺水库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进一步加快建设合肥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

30、,打造科技与生态深度融合发展的示范区。要支持合肥物质院对现有大科学装置进行更新、 改造和整合,争取国家大科学工程及大科学装置落户布局,建设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成立超导核聚变研究中心, 搭建世界一流的大型聚变工程综合测试 与应用平台,提升合肥基础科研和前沿科研的实力与层级。3. 高新区创新核依托国家级合肥高新区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进一步着力打造“双创特区”和都市区国际化先行区。要加快推进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中科大高新校区等重大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新能源、公共安全、汽车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 备和高技术服务业, 努力建设成为全市、 全省的创新驱动示

31、范区、 大众创业引领区、产城融 合样板区。4. 老城大学城创新核 该区域包括中科大、合工大、安大、安医大、安建大等众多高校,科教资源丰富。要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大学等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加快安医大、安建大、安农大等高校建设国家知名的专业性大学,形成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的重要基地。5. 经开区创新核要进一步提升经开区的科技创新能力,重点推动清华启迪科技城二期项目、哈工大机器人项目(包括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华东区域中心、华东制造基地及中央研究院三大板块)的落地建设,建成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以及高 新技术企业研发办公

32、总部、各类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和载体。6. 滨湖新区创新核该区域位于走廊内一湾和一带的结合部,北临312国道,西靠徽州大道与合安高速, 东至重庆路,南面则面向巢湖,是合肥市新兴的重要创新核。其以安徽创新馆为中心,拟布局五大 科技创新板块,包括会议会展服务区、生态国际社区、科技培育孵化区、金融集聚区和科技 成果转化区。要加快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中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尽快推进安徽创新馆、 滨湖卓越城等重大创新平台和载体的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快配套居住、教育、医疗、商业、商务等公共设施建设, 建成国际化的生态人文社区。7. 巢湖半岛创新核该区域涵

33、盖中庙街道和黄麓镇行政区划范围,山湖相连,绿脉相承,地理位置优越,距新省政务中心所在地滨湖新区仅 20分钟车程,距离巢湖市区仅约 30分钟车程,位居巢湖北岸黄 金中点。要依托中庙街道和黄麓镇得大独厚的生态条件,打造巢湖半岛国际健康城和特色高教城。要重点发展健康养老、旅游休闲和教育文化,尽快布局大健康科学领域的相关研发平 台,构建高端科技创新孵化器,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吸引集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同时要继续加快黄麓大学城的后续建设,由此将巢湖半岛打造成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核心区、全国知名的智慧型健康养老产业基地和长三角地区知名的特色高教城,进而成为促进巢湖北岸崛起的重要支撑。8. 合巢经开区创

34、新核该区域位于巢湖市东北部,是合肥四大市属开发区之一,也是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内最东边 的一个重要创新核。要抓住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7大平台之一的大基因中心的落户机遇,建设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中国农科院合肥食品科学与营养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协同创新平台;合作建设运营合肥半汤国际青年创业村。同时,要继续推动国家4A级旅游度假区半汤郁金香高地的各项建设,加快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的深度融合,打造世界首个生物经济试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和五大发展行动的新标杆。(五)十镇:十个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正成为当前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业态和模式。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要抓住这一新机遇,依托长临河镇、炯炀镇、柘

35、皋镇、中堤镇、三河镇等十个环湖小镇的现有产业基础,凝 练科技创新特色方向,建设成为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科技小镇。这 些特色小镇将成为巢湖创新湾上的璀璨明珠,构成了环巢湖沿线上一条科技创新的“珍珠项链”。1. 长临河镇特色资源:长临河镇是距离合肥市区最近的环巢湖小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拥有合福高铁站点,未来的地铁7号线将在长临河设站。同时,拥有四顶山、南测河等优质生态资源以及六家阪古民居建筑群、长临老街等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意向:拟将长临河镇打造成物流小镇和总部小镇,引入世界大型企业、中国500强、大型央企和民企落户,规划建设总部基地,设立管理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等企业总部

36、机 构,打造世界一流的企业总部基地集群。同时,要积极建立特色种植研发基地、物联网运输中心和移动协同系统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二2. 炯炀镇特色资源:拥有炯炀老街、李鸿章当铺、实验农民文化馆、唐嘴水下古城遗址等优质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农业经济与旅游商贸经济共同发展,工业集聚产业包括建材、服装棉纺、机械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建设意向:充分利用已有文化旅游资源,重点打造文旅小镇,同时开展历史遗存建筑复原的相关技术研究。3. 柘皋镇特色资源:具有晒书墩、玉栏桥、九步三眼井、而山白龙洞、北闸老街等多个历史文化景点; 同时早茶文化和特色美食在周边区域享誉盛名。建设意向:重点打造美食小镇,

37、积极开展食品锁鲜包装技术研究和食品真空保存技术研究。4. 中堤镇特色资源:具有“锚链之乡”、“美食名镇”、“蔬菜基地”的美誉;同时自然资源丰富, 拥有保存完好的2000亩巢湖湿地;文化旅游资源包括温家套惨案旧址、日军碉堡、中共巢 湖第一个基层支部、广严古寺、焦姥故里等。建设意向:中堤镇将以智链小镇作为创新发展的主题。结合全国最大的锚链生产基地,积极建设新型锚链研发制造中心,研究耐腐蚀合金制造方法,以此提升锚链的制造工艺和使用寿 命,力争将中堤锚链打造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品牌。5. 三河镇特色资源:三河镇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和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合肥至黄山、 九华山的旅游黄金线上,合铜公路穿镇

38、而过,京九铁路、合铜黄高速傍镇而过,交通便利,区位条件 优越。建设意向:打造滨湖文创小镇。结合现有历史文化资源和当地景观建立VR旅游体验区,用 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当地文旅特色。6. 同大镇特色资源:东连巢湖、北临“千年古镇”三河,西有京九铁路,合铜、同白公路穿境而过,白石天河、杭埠河左右环绕,水陆交通发达。汽配产业和羽绒产业具有较好基础。建设意向:打造为智造小镇。结合现有产业基础,构建优质稻、汽车配件和新型冶金制造的研发平台。7. 白山镇特色资源:通过合铜公路上 312、318国道可达各大城市,水路经巢湖直达长江,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农业和渔业资源丰富,渔网产业较为发达。建设意向:打造为云网小镇。

39、结合现有产业基础,构建新型渔业研发平台,大力发展新型水产捕捞技术。8. 盛桥镇特色资源:省道庐巢路、盛白路横贯镇中,并与沪蓉高速、合宁高速相连接,水陆运输非常发达。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电子、药材、食品、旅游产业发展较好。建设意向:打造为研创小镇。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开展电子技术、 食品医药技术的研发。9. 槐林镇特色资源:位于巢湖市西南端,巢湖南岸,西南与庐江县一桥之隔;生产粮、油、茶,拥有巢县神墩遗址。合肥首个风力发电场观湖风电场已经投入使用。建设意向:打造为新能源小镇。 构建新能源研发中心,积极开展超高效太阳能、风力发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10. 散兵镇特色资源:散兵镇水陆交通便利,拥有银屏

40、山、高林笑泉(温泉)、银屏牡丹、仙人洞府、子房洞、龙兴庙、楚歌岭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建设意向:打造为康养小镇。借助当地生态资源,积极建设集疗养、休闲、养老为一体的康 养产业,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优质的休闲度假空间。专栏2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特色科技小镇建设意向序号名称功能定位科技创新意向1长临河镇物流小镇总部小镇特色种植研发基地,物联网运输中心,移动协同系统研发2炯炀镇义旅小镇文化修复研究中心,X光探伤技术研发3柘皋镇美食小镇食品锁鲜包装研发,新型食品真空保存技术研究4中堤镇智链小镇新型锚链研发制造中心,耐腐蚀合金制造研究5三河镇文创小镇特色旅游视觉体验6同大镇智造小镇汽车配件研发、新型冶金制造

41、研发7白山镇云网小镇新型水广捕捞技术8盛桥镇研创小镇电子技术、食品医药技术研发9槐林镇新能源小镇超局效太阳能、风力发电技术研发10散兵镇康养小镇现代疗养产业、高端生态旅游四、重点任务基于“一湾,一带;两源,八核,十镇”的总体空间布局,为实现“中国创湾,全球智廊” 的战略目标,合肥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重点任务可以归纳为:生态环境建设,创新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通过这四大重点任务,全面拉开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框架。(一)生态环境建设。 环抱巢湖、生态环境优越是合肥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的先天 优势,也是实现科技与生态深度融合、一体发展的独特资源。因此,要加大走廊内的生态环境建设

42、力度,为全面打造科技与生态深度融合的示范区进一步夯实基础。1. 划定生态保护分区科学划定生态保护分区是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和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全面研究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空间范围内的生态格局特点。 在“生态优先,全域统筹”的理念下,)以保护走廊自然生态基底为前提,二 依据环境承载能力,二 划定不同等级的生态保护分区和生态红线,明确哪些空间需要严格保护,哪些可以开展项目布局和建设,由此确保科学利用山体、河流、湖泊等自然生态资源,塑造宜居、和谐、优美 的发展环境,进而建设绿色生态的创新创业空间示范区。2. 开展巢湖生态修复巢湖是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的一大生

43、态源地。2011年合肥全面启动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三期工程已全面铺开。要以建设环巢湖科技 创新走廊为契机,坚持“湖清则城美,湖污则城黯”的建设理念,加快“引江济淮”工程, 继续深入实施巢湖生态修复工程。下一步要以小流域治理及环湖周边环境提升为主,加快推进巢湖流域南肥河、派河、丰乐河、十五里河、白石天河、柘皋河等 14个流域“山水林田 路村”综合治理。要突出水污染治理,尽快高质量完成小仓房二期、蔡田铺二期、十五里河三期、西部组团污水厂建设, 同时加快清溪净水厂 PPP项目工程进度,开工建设胡大郢污水 厂,加快巢湖半岛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稳步提升环巢湖

44、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水平,进一步提升污水减排和处理能力。此外,还要继续实施环巢湖防洪工程、兆西河整治工程、环巢湖入湖口截污工程等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确保巢湖生态安全。_J3. 严格保护两大水库大房郢水库(18.24平方公里)和董铺水库(21.76平方公里)是合肥市的两大水源地。要 按照水源地保护的相关法律要求和技术规范,划定两大水库的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其中,一级保护区要禁止建设,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进行限制建设。要进一步完 善水库周边的防护绿地建设,为两大水库增加一个完善系统的绿色屏障。4. 构筑绿色景观体系进一步建设森林公园、 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态空间, 具体包括走廊内的大蜀

45、山森林公园、滨湖森林公园、半岛森林公园、巢湖风景名胜区、大蜀山风景名胜区。同时,大力提升天鹅湖、 南艳湖、翡翠湖等景观节点的绿色生态形象,加快完善道路、园区、社区的绿化水平,构建 点、线、面有机统一的绿色景观体系, 形成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特有的绿色生态网络体系。5. 发展生态科技旅游科学岛已于3月28日获批国家首批十大科技旅游基地。以此为契机,在全域旅游加快发展 的背景下:要进一步挖掘科技旅游资源,打造高品质的科技旅游产品。要在环巢湖科技创新= 走廊内打造一批特色科技旅游基地,近期重点打造三河镇、长临河镇、炯炀镇,从“科技内容、旅游资源、环境容量、基础设施、市场潜力”等方面培育高水平科技旅游产

46、品,推进“旅游+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支撑旅游发展、旅游促进科技创新,由此打造全国 生态科技旅游发展示范区和样板区。(二)创新体系建设。创新体系是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的生命线。要瞄准世界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从前沿技术、 创新平台、产业基地等方面打造完整系统的科技创新体系。特别要建好各级各类载体平台, 这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创新创业的必备条件。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要着力提升 载体平台的层次和水平, 突出重点园区和重大平台,加快完善功能配套,构建全方面、多层次的创新载体和平台体系。1. 聚焦前沿科技在继续推进新型显示、智能语音、量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科技专项和高新技术领域的

47、同时,要瞄准当前世界最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超前谋划,全面布局,力争抢占世界 科技革命的制高点,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领跑者。基于合肥市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平台,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要重点主攻一批世界前沿科学技术,培育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与产品, 并全面做好技术储备, 为打造未来先导产业集 群夯实基础。要重点瞄准以下具有颠覆性的技术领域, 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能源技 术、新一代生命和健康科学技术、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在未来的工业化、信息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也是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的第一个。要积极占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转化和应用的 制高点,

48、重点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工业软件、管理软件等领 域取得突破。新一代能源技术:积极进行煤炭无害化开采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创新,研究大型风电技术、 高效太阳能利用技术、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探索高效燃气轮机技术、先进储能技术、现代电网关键技术、能源互联 网技术等相关前沿科学技术。新一代生命和健康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基因科学研究,主要作物育种与种子繁育技术,种子遗传指纹监测分子技术研究与应用。研发超导质子治疗装备以及精准治疗的高端治疗装备及 系统研发,研发精确定位引导的诊疗一体化设备,研发医疗智能微创服务系统,推进高端康复

49、设备研制。创新药物研发,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创新、重大产业化前景和重大市场效应的化学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和新型药用辅料。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面向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集成开发一批重大成套装备,推进工程应用和产业化。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装备(产品)中的融合应用,促进云制造、智能 网联汽车、服务机器人等产品研发、设计和产业化。新材料技术:新材料技术正朝着研制生产更小、更智能、多功能、环保型以及可定制的产品、元件等方向发展。要积极开展石墨烯、高端功能纳米材料、高效纳米催化材料、高密度存储 材料、稀土功能

50、材料、新能源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环保新材料、功能膜、高性能化纤、金 属功能材料、核电工程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在上述五大前沿科技创新领域的框架下,根据合肥的科技研发水平和产业发展现状,拟定了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未来要瞄准的前沿科学技术创新方向,具体如下。专栏3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前沿科技创新意向序号领域科技创新意向1 新一代信息技术视觉模式识别技术,自我学习机器技术,视线转弯技术,慢镜头摄像机技术, 移动协同技术,人工智慧仿人脑深度学习技术,记忆植入技 术,智能手表研发,手机大数据技术,手掌支付技术,X光探伤技术,发现特殊地区的软件研发2 新一代能源技术碳呼吸电池研发,微波火箭研发,小型聚变反应

51、堆研发,高效吸热装置研发, 超高效太阳能板研发,直流电超级电网研发,电动汽车使用 的液体燃料研发,揭示水的核量子效应研究3 新一代生命和健康科学技术全新的抗生素研发, 抗病毒技术,廉价诊断试纸研发, 眼控机器研发,转基因生物的毁灭开关研发,迅速排查病毒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胎儿产前基因检测技术,胚胎发育过程中关键信号通路的表观遗传调控机理研究,水稻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 基于胆固醇代谢调控的肿瘤免疫治疗新技术, 可注射进脑部的柔软电 子探针研发,神经形态芯片研发4 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替代外科手术的微型机器人,敏捷机器人,蓝领机器人,多用途无人机5新材料技术纳米多孔纤维材料研发,用

52、超级原子制造的超级分子技术,微型3D打印技术,单分子电子开关器件研发,新型真空包装技术|2.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大科学装置。重点提升合肥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和稳态强磁场等三大现有科学装 置的性能,积极争取国家在科创走廊内布局建设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先进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X-FEL)、大气环境综合探测与实验模拟设施( AEO$等一批国家重大科学装 置,形成高度集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国家创新中心。 加快建设超导核聚变中心、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 天地一体化合肥信息网络中心、联合微电子中心、离子医学中心、分布式智慧能源创新平台、大基因中心等国家重大创新中心。3. 建

53、设重大协同创新平台加快推进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电子技术研发与测评中心、生物医药共性研发中心、新材料与先进制造工程中心、 信息前沿技术研发中心等战略性平台,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建设大型灾害实验平台、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中心等,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建设 高端医疗装备、智能传感等工程研发中心,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建设国家汽车研发实 验与检测、智能制造、产品检测、公共计算等中心,安徽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建设抗体药、细胞免疫医疗等研发中心。加快建设中国农科院合肥食品科学与营养创新研究院、安徽大学合肥绿色发展研究院、中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 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热物理所合肥先进能源装

54、备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中央研究院、 广州能源所合肥能源研究院、安徽军民融合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协同创新平台建设。4. 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安徽创新馆、安徽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科技展会、科技峰会建设为契机,全面构建环巢湖科技创M廊的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线上线下问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技术、成果、人才、项目、企业、产品等汇聚的新型服务平台。建设安徽创新馆。安徽创新馆要能展示国际前沿创新技术和国家、安徽省的最新创新成果,要能实现线上展示和线下展示、虚拟展示和实体展示、物理展示和网络展示的同步进行。同时,安徽创新馆是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的标杆工程,集展示、路演、孵化、交易和培训等功 能于一体,可一站式实现创新

55、成果展示、项目推介、成果对接、专利拍卖等功能。安徽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中心具有网上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知识产权评估认证、知识产权集成创新四大核心功能,由此推动科创走廊科技成果加快实现网上实时发布、对接洽谈、签约交易等。筹办中国巢湖创新湾科技创新展会。打造一个科技创新展示交流的新平台,全方面展示合肥、安徽、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为科研人员、科技企业、政府、社会 大众提供最新、最全面的科技创新信息。谋划中国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峰会(论坛)。以全球化视野,打造中国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峰会(论坛),以此吸引世界知名大学、科研院所、政府组织、工商界等创新领域的领军人 物参加。峰

56、会(论坛)主会场要永久规划布局在巢湖创新湾内,并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运营体制,由此在全球树立中国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的形象和品牌。5. 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平台-以合肥高新区、合肥经开区、合肥新站高新区、合巢经开区四大开发区为核心载体,大力推 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使其成为创新创业引领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未来先导产 业培育区、产城融合示范区。高新区。要继续发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优势,以中科大高新校区、中科大先研院、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侨梦苑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发挥产业发展的高端引领作用,打造成为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的科技、产业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经开区。要以建设清华启迪科技城二期项目、哈工大机器人项目为契机,着力推进产业高端化,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家电、高端装备、节能和新能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