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球体的理论知识和写生讲解_第1页
圆球体的理论知识和写生讲解_第2页
圆球体的理论知识和写生讲解_第3页
圆球体的理论知识和写生讲解_第4页
圆球体的理论知识和写生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圆球体是立方体的变化。它是以立方体的中心对角线的交点为心点,均匀旋转的形式。因此本质上圆球体是由无数个方形面组合而成的,它具有多面性和多向性。圆球体仍有六个基本的方向面,不过是六个规范的弧面罢了(图45 )。图(45)2、圆球体的透视与立方体不同,从任何角度观察圆球体,都具有同样的圆形的轮廊,这一轮廊都与视点距离 相等。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圆球体的明暗交界线是处于透视变形状态的,即近弧大远弧小,参照(图46)就能了解明暗交界线实际是两个半圆球的结合线(即球体剖面)。这个剖面 的透视在方形面的透视中就能发现它的正确透视规律。圆球体的明暗交界线和投影,随光源的投射角的变化而转换不同的位置,其交界线

2、有不同的倾角透视, 而阴影则总是与其摆置的平面,消失在同一视平线上。DEDE C M S.X U M图(46)3、圆球体的明暗规律在一定角度的固定光源下,圆球体明暗交界线的球体剖面总是与光源呈垂直状态的。这是一个圆形的暗色调带,由这个交界处向暗部转就产生了渐亮的反光色调,接着由于转向了阴影区又渐暗;在交界处向明部转去,色调由顺光弧面的亮灰色明度逐渐增强到明亮的亮光带。圆球体的色调转变是极细微的,其细微程度,就如人们在圆球面上看不到一个实在的平面一 样难以观察。我们试把圆球的明暗色调变化比作地球上的昼夜轮回,其明部是白昼,其中有太阳初升的晨曦,日上中天的正午(高光)和日落西山的傍晚,明暗交界线的

3、另一方是夜的 黑暗,而暗中也有月亮升起的反光(图47)。图(47) 圆球体的明暗交界线实际并非单一的暗色调, 它向两侧的弧线是渐明的, 最暗的部分只是一 个椭圆形的面。而其它的中间色,也是以一种有规则的新月形的面, 由中间向两侧渐亮或渐还会受到周围物体反射光的弥这种多向的光照射就使最强的必须沿球体旋转的轨迹去看,多暗转变的。这是因为,圆球体除受到主体光源的直接照射外, 漫性的照射。任何一种光源都会形成一种新的明暗转变系统, 明暗体系发生了明度的变化。 因此,观察圆球体明暗变化, 方位地观察这些明暗色调交叉的层次。4、圆球体写生圆球体的轮廊是极难画准的,因为人的眼睛视圆锥(即视线明晰视野的范围)

4、是椭圆形的, 往往会在画圆形时产生视差,因此可以先从方形高宽的基本尺度画起,渐次由方及圆(图 48)确定圆球的明暗交界线的位置和比例是决定圆球正确透视的关键。ll *卿内容骨理系域D tDiE C M S. C U M图(48)由明暗交界线向暗部画出基本暗色调的层次,即明暗交界的形和反光的形,这样球体就有了丰富变化的基础(图 49)。在明部确定最亮的形和亮光(辉点)位置,由明暗交界处的顺 光弧面向最明亮部分面, 控制好这一个灰色调的基本明度,使其在向亮部转变时不致越出它的范围而与反光雷同,造成混乱。DEDECMS.CUM图(49)画圆球体,对色调微妙变化层次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需要从控制基本色调关系出发,细心地比较,渐次增加其丰富性。企图一蹴而就的方法会适得其反的。球体的轮廊线与其衔接的弧面色调是自然的吻合。由于轮廊本来就是一个极窄的弧面,因此它不能是实在的线, 与立方体的线比较,它的变化要丰富得多(图 50),当然,要具体观察实物的状态才能得到 正确的依据。图(50)既然圆球体造型趣味的特点,在于其色调和轮廊的微妙渐变与丰富性,那么,排线的方法应是从轻浅的层次开始, 多层反复多方面地增加色阶的浓度才行。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