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佛山市农业农村发展“十二五 ”规划( 2011-2015 )二 一一年四月目录序言第一篇回顾与展望 .1第一章发展基础 .1第二章发展环境 .7第一节发展机遇 .7第二节面临挑战 .9第三章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10第一节指导思想 .10第二节基本原则 .11第三节发展目标 .11第二篇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 .15第四章统筹规划,优化农业产业布局.15第一节一核辐射 .15第二节四带驱动 .16第三节五区差异互动发展 .19第五章合理定位,协调农村区域发展.22第一节鼓励和支持禅城区和顺德区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23第二节鼓励和支持南海区作为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 .23第三节鼓励和支持高明区
2、作为奔康致富示范区 .23第四节鼓励和支持三水区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24第三篇主要任务与措施 .25第六章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农村转型升级.25第一节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 .25第二节建设观光休闲农业公园 .25第三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26第四节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27第五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291/13第六节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 .29第七节加快农产品物流业发展 .30第八节发展外延农业 .31第九节积极推动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32第十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33第十一节创新农村管理体制机制 .33第十二节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 .34第四篇规划实施保障 .3
3、6第七章强化领导与服务,确保规划有效落实. 36序言“十二五 ”时期是佛山市改革开放30 年后的新起点,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五年,也是佛山市把握战略机遇期,全面实现“民富市强,幸福佛山”目标的关键5 年。做好农业农村发展“十二五 ”规划是把握佛山人均gdp 超过 1 万美元后社会经济大发展机遇的关键性工作,也是实现佛山农业农村发展方式转变,建设“智慧三农 ”的战略性举措。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实现“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和“民富市强,幸福佛山”的目标,为加快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特制定佛山市农业农村发展 “十二五 ”规划。本
4、规划编制的依据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 2020 ),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意见和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本规划立足佛山市农业局部门职能,是指导 “十二五 ”期间佛山 “三农 ”工作的重要依据,规划期限为2011 2015年,规划基准年为 2010年。第一篇回顾与展望第一章发展基础“十一五 ”时期,佛山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各项农业农村方针政策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精神,坚持把解决好“三农 ”问题
5、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对 “三农 ”工作带来的挑战,有效抑制了影响农业农村发展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使“十一五 ”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得到全面实现,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十一五 ”期间,佛山市以信息化、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初显成效,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201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11.02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7% ,农村经济总收入10590亿
6、元,五年年均增长 17.9% 。农用地产出率达到 1.62 万元 / 亩,居全省前列。现代农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比重达到 84%。人均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 7.79 万元。主要农产品肉类、水产品、蔬菜人均占有量按户籍人口计分别达81.5公斤、 155.9公斤和399.9公斤,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规划和铺开建设农业园区26个,面积 13.8万亩。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3家,其中国家级 2 家、省级 11 家。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1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20 个。全2/13市 6 个农业科技示范平台建设顺利推进。建成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1 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16 个,绿色食
7、品8 个,获省(农业类)名牌产品29 个。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 ,优质鱼养殖比例为43 。 60%的耕地和鱼塘已完成标准化改造,已有大棚面积达6500亩,节水灌溉设施面积1 万亩。鲮鱼加工量和鳗鱼、加州鲈、年桔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农业部定点市场 4 个,供港淡水鱼占香港市场份额的 1/3 。顺德长鹿农庄、高明塘伙农家旅游度假村等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经济和社会效益凸显。图 1 佛山市 “十一五 ”时期农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十一五 ”时期,佛山各地坚持先行先试,加快消除城乡体制性障碍,先后制定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全市城乡一体化
8、发展向纵深推进,初步迈向城乡户籍管理、规划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劳动力管理、人居环境建设和义务教育 “六个一体化 ”。 全市 55 个镇(街)撤并为33 个, 620 个村(居)撤并为565 个。实现城乡户籍统一管理,全市户籍人口统一登记为“佛山居民户口 ”,消除了城乡居民享受平等待遇的体制性障碍。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门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 96%。实现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全覆盖,建立了全征土地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居民(以灵活就业形式)“大社保 ”和“新农保 ”三套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免费培训,累计培训12.13万人,培训后转移就
9、业率近70%。实现农村电网覆盖率、电视和电话通信网络覆盖率、通邮率、行政村(居)道路硬底化率、公交通车率等 5 个 100%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2007 年秋季起,全市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三)农村改革不断深化。 “十一五 ”时期,佛山各地继续深化农村体制机制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试点建设进展顺利。全市有18个村(居)完成了 “培育、整合、改造、规范 ”四种类型的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改革,2951个村民小组(经济社)完成“两确权”的基础工作,占集体经济组织总数的2/3。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
10、不断深化。全市有74.25%的集体经济组织推进完善股份制改革工作,禅城、南海区开展了“股权固化到户 ”试点工作。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全市村(居)、组的集体账务全面移交中介组织代管,2007 年度被评为 “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提名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顺德、高明、三水区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南海、三水区率先建立农业贷款信用担保基金,其中三水区建立的 “政银保 ”合作农业贷款模式成为国内首例通过保监会批准推出的合作农业贷款模式,农业信贷曙光初现。(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下乡有新突破。“十一五 ”时期,佛山市启动了公路网、交通站场、天然气管网、生态建设等10大类
11、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项目建设,加大在农村地区的投资和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预计总投入资金达335亿元。全市122 个旧村(居)改造试点顺利推进,已选定26个村(居)开展宅基地换房试点工作。全市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化管理改革,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南海区已率先在224个村(居)全面建成农村社区行政服务中心,实现行政服务城乡全覆盖。(五)农村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十一五 ”时期,佛山市大力实施农村民生工程,广大农村居民较好地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2010年,佛山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202元,五年年均递增10%;城乡收入比为2.23:1 。全市已全面解决720户无房渔民和
12、 175户人均居住面积低于12 平方米的渔民居住问题。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出台佛山市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意见,政策性水稻保险覆盖率达100% 。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覆盖率达 80%以上,政策性生猪保险率先在顺德区试点。全市实施了基本农田财政补贴制度。扶持革命老区建设工作初见成效,扶持工作全面铺开,老区群众饮水不安全等生产生活困难逐步解决。表 1珠三角城市 “十一五 ”时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较表3/13注: 2005-2009年数据来自佛山统计年鉴,2010年数据来自各市 2011 年政府工作报告(肇庆除外)。(六)城乡社会生态环境稳步改造。“十一五 ”时期,佛山市积极开展义
13、务植树和营造主题林活动、生态公益林建设、林分改造工程和“万村绿 ”行动,城乡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全市共组织 625.6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种植树木1064.5万株,营造主题林413个,完成造林面积 11.6 万亩;全市共完成绿化建设和改造项目1041项,新增绿地面积913万平方米,改造提升绿地面积2147万平方米,完成绿化总投资22.4 亿元,林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三水、南海、顺德、高明区先后通过创建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区)检查验收。森林防火工作取得较好成绩,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和受害率均低于省下达的控制指标。经过 “十一五 ”期间的努力,佛山农业已经具备了现代农业初期阶段的主要特征,正朝着现代农
14、业中期阶段发展;统筹城乡向纵深推进,城乡一体化已具雏形,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农业的功能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的食物保障、原料供给和就业增收功能不断强化的同时,农业的生态保护、生活休闲、观光旅游和文化传承功能日益彰显。二是农业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生产方式逐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农业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是农产品供给能力发生深刻变化,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佛山市农产品供给逐步从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向提供品种多样、优质安全农产品转变。四是农民生活水平发生深刻变化,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收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向
15、全面小康水平迈进。五是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向农村延伸,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格局初步形成,农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大局稳定和谐。六是农村体制机制发生深刻变化,以“股份合作制改革 ”、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金融服务 “三农 ”等为代表的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农村社区城市化管理新机制逐步形成。与此同时,农业农村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第二章发展环境“十二五 ”时期,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在新的历史阶段,佛山市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新的特征,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第
16、一节 发展机遇从中央到地方的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解决“三农 ”工作,把 “三农 ”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对“三农 ”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优惠。 2010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现代农业强省,为佛山市农业发展指明了新坐标、新起点。这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给佛山市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农民收入明显增长,农村土地利用率明显提高,农村基层干群关系明显好转等等,为佛山市加快农业农村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逐步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统筹城乡发展
17、,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方针,并在 2010 年首次成为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点内容。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尤其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佛山市各级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形成了统一共识,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于打破城乡 “二元 ”体制结构,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的新机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为佛山市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规划纲要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
18、要将佛山市确定为 “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市 ”,为佛山市坚持 “科学发展,先行先试 ”,打破城乡 “二元 ”体制结构,消除城乡差别,推进城乡规划、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三农 ”体制机制,推动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等等,提供了良好的战略机遇和政策支撑,注入了强大动力。4/13农业农村发展已具备良好的基础。近年来,佛山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两个反哺 ”的力度,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加快发展,道路、饮水、电网、通讯等基础公共设施明显改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培训就
19、业、读书难、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同时,佛山市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总体实力显著增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财力,为佛山市农业农村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第二节 面临挑战宏观不确定因素增加。国际金融危机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带来的冲击仍没完全消除,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波动,对佛山市农产品发展也带来较大影响。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通货膨胀预期、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叠加冲击等突出问题,将可能导致 “十二五 ”期间佛山农业农村经济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环境下运行。同时,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与紧缺的资金、
20、资源配臵等矛盾日益凸显,农村市场潜力尚未得到有效释放,农村劳动力的多向需求难以满足,农村消费力仍不足,对佛山市农业农村的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严峻考验。城乡 “二元 ”体制尚未根本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 “二元 ”体制结构, “就三农论三农 ”的思维定势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各部门职能向农村延伸的职责尚待落实。城市偏向政策体系难以在短期内纠正,用现行的城市管理政策来解决涉农问题的现象仍然突出,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后管理 ”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致使短期内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局面难以扭转。目前,佛山市城乡收入比达 2.23:1 ,落后于珠三角部分市和长三角部分同等发展水平地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收入
21、差距仍任重道远。农业发展越来越受资源与市场约束。近年来,随着佛山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农用资源越来越短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内部的污染,严重威胁农业可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农产品优质化、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佛山市农业的弱质产业局面仍未根本改变,农业产业化、信息化、组织化和专业化水平不够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谈判地位仍然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连村带户的能力不强、利益关系松散,现代农业园区载体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三章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各级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规划纲要精神,围
22、绕实现“民富市强,幸福佛山”的战略目标,坚持“三着力一推进”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发展、先行先试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园区化发展农业,以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以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和外汇农业,着力提升农业生态和生活服务功能,推动统筹城乡向纵深发展,有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让农村居民分享改革开放成果,推动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第二节基本原则四化融合、智慧发展。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快信息化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
23、国际化的融合,提升“三农 ”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三农 ”。城乡统筹、协调兼顾。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合理利用开发农业资源,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三大产业、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大胆创新,先行先试,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创新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村资源依法合理流转,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探索新型农业发展机制和管理体制。5/13以人为本、授惠于民。坚持把让农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着力解
24、决好农村民生问题,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缩小城乡差距,增进农民福祉。第三节发展目标到 2015 年,现代农业建设水平明显优化提升,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较高,农业科技化、设施化明显加快,都市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外汇农业和品牌农业取得明显成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土地产出率处于全省前列,现代农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较高比重,农业的生产功能充分发挥,生态、生活服务功能日益增强,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显著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农村民生问题有效解决,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大局和谐稳定。统筹城乡发展向纵深推进,以城带乡、
25、以工促农机制有效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综合效益稳步提高。农业总产值达238 亿元,年均递增2.4% (按现行价计算,与2010年比,下同);力争现代农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比重达88%以上;农村劳动生产率达10 万元以上,年均递增5.1% ;农地产出率达2 万元 / 亩以上(不计林地),年均递增3.7% 。农业产业稳定发展。蔬菜总产量达162 万吨,年均递增2 ;肉类总产量达27 万吨;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达到80%以上,鱼塘面积基本稳定在59 万亩左右,水产品总产量60 万吨左右;林地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其中生态公益林70 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9.2以上。农民人
26、均纯收入实现倍增。力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0000元以上,年均递增9%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1以内。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协调发展,城乡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覆盖率达到 80%以上。农村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管理关系进一步理顺。2015年,宅基地换房试点扩大到50 个,试点村居小区式农民公寓建设基本完成,宅基地换房农村居民100% 参加养老保障体系。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革命老区“一保五难 ”问题基本解决,老区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欠发达农村集体经
27、济实力显著增强,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 万元以下的贫困村 100% 实现脱贫目标。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险种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能繁母猪保险、水稻保险、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 100% ;生猪保险在全市推开,并积极扩大农业保险范围。表 2 佛山市 “十二五 ”期间 “三农 ”工作的总体目标第二篇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第四章统筹规划,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优化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实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坚持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形成优势互补、差异发展、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空间布局。总体上建设成为“一核辐射、四带驱动、五区差异互动发展”新格局。第一节一核辐射结合广东省佛山海峡两岸农
28、业合作试验区建设,以顺德区为核心区,借助顺德水产、陈村花卉的品牌和成熟的市场、对台农业合作基础和广佛同城化的地缘优势,以花卉苗木、水产良种及技术引进、研发为重点,着力做大做强种子种苗科技产业,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新品种展示中心和种苗中心,将核心区建设成为佛山农业硅谷。发挥核心区的辐射作用,带动禅城南庄罗南生态园、南海里水万顷洋广佛园艺新天地,高明荷城旺林园艺和三水乐平创意农业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搭建物流平台,发展总部经济,辐射带动全省乃至“9+2”区域农业的发展。图 2 佛山农业产业布局示意图(一核辐射)6/13第二节四带驱动水产养殖带。以顺德的鳗鱼、甲鱼、加州鲈,南海里水、高明区的罗
29、非鱼,以及南海九江、西樵和顺德勒流、龙江、杏坛一带的鳜鱼(桂花鱼)等优质鱼为重点,大力引进推广褐塘鳢(笋壳鱼)、黄颡鱼(黄骨鱼)、宝石鲈、龟鳖、观赏鱼类等优质品种,改善佛山市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提高优质鱼养殖比例;加强水产良种繁育场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做好优良养殖品种的提纯复壮,完善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加快水产品加工发展,形成区域发展优势;建立工厂化养殖示范点,推广现代化养殖模式;培育一批水产品流通龙头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种植产业带。按照省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等指标任务组织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生产能力。加快推进顺德陈村、伦教、北滘,南海里水、狮山、桂城平洲,高明
30、荷城、明城,三水西南、乐平为重点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建设,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花卉苗木产业带;引进、示范和推广高值花卉品种,提高花卉种植效益;加快建设海峡两岸国兰产业园,配套完善陈村花卉世界市场、顺德花卉博览园等花卉交易市场,扩大花卉苗木生产、销售、出口规模。推进农业园区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引进、示范和推广蔬菜名优新品种,加快大田喷灌、大棚种植等设施蔬菜发展,推行蔬菜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生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畜牧养殖带。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引导畜禽养殖区域由城郊、围田区向山区、丘陵地区转移;大力推行养殖小区建设,加快农村沼气发展,推行养殖新技术和生态模式,提高生产效益,保护水资
31、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牧业可持续发展;推行标准化生产规程,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确保肉品卫生质量安全。加强种畜禽生产基地的建设。稳定和充实现有的种猪生产基地,逐步提高猪苗自给率,提高商品肉猪整体品质水平;稳定种禽生产,逐步扩大地方原种繁育场生产规模,提高种苗的品质和市场占有率。推动牧业支撑体系发展。引导饲料、兽药企业研究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新品种,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产量及质量档次,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城乡生态林带。结合“绿道 ”建设,大力实施林业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恢复三大重点工程,建设生态基地、林产加工、森林生态游三大特色林业产业体系,形成“山、城、乡、田、路 ”的生
32、态网络构架,构建 “一城(以主城区和中心镇区绿化为主的城市绿色生态圈)、两江(西江、北江及其支流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所构成的森林生态景观廊道)、三区(西、北两翼山地的城市生态森林屏障保护区,中部丘岗台地的城市生态森林防护控制区,东南部平原地的城市生态森林缓冲协调区等三大林业生态功能区)”的林业生态格局,实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 “双增 ”计划,努力创建宜居城乡。图 3 佛山农业产业布局示意图(四带驱动)第三节 五区差异互动发展推进佛山市五区农业布局与五种农业、五大农业园区的互动互补。依托五区农业产业基础和资源比较优势,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发展都市农业、观光农业
33、、生态农业、创汇农业、品牌农业为方向,统筹考虑一市5 个区产业布局,推进5 个市级农业园区的互动互补,强化产业内部有机联系,增强各区优势农业辐射带动作用,构筑有区域特色、五区互动、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鼓励和支持禅城区发展观光型农业。利用岭南水乡天然资源,以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为中心,以罗南生态园项目、南庄上元生态观光农业园区、罗格生态宜居水乡新村园区和台湾农产品流通交易中心为载体,推进该区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着力发展观光农业、旅游业、休闲度假业等,全力打造农业旅游品牌,使之建设成为独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休闲胜地。鼓励和支持南海区发展都市型农业。按照 “一园多区 ”的思路
34、,把农业发展规划与不开发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结合起来,科学确定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有区位优势、适应城乡消费和出口市场需要的优质高效7/13农业和精品农业。继续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建设一批上档次、上规模、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项目,并积极培育发展上市农业企业。规划建设万顷洋广佛园艺新天地项目,将其打造成为华南花卉交易中心。鼓励和支持顺德区发展外汇型农业。以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为载体,坚持“引进来 ”和“走出去 ”相结合,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扩大佛广、佛台、佛港现代农业合作与交流,促进区域农业优势互补共赢。以陈村花卉世界、
35、国通物流城为平台,加快推进花卉、园艺、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加大对农产品出口的扶持和保护,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推进农产品电子交易,加强农业产供销一体化建设,加快外向型、创汇农业发展。鼓励农业企业家和农民走出国外、市外,开发紧缺农业资源,发展外延农业。鼓励和支持高明区发展品牌型和休闲型农业。按照 “一园四区一带 ”的思路,利用 “合水粉葛 ”、“三洲黑鹅 ”、 “丽堂蔬菜 ”、 “自然谷大米 ”、 “茶地鸡 ”等品牌基础,实施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战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珍、稀、特、优农产品生产布局。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力度,加快农业良种良法推广应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
36、全管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创建农产品名优品牌,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利用高明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以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高档花卉,绿色名优水果、蔬菜为园区主产业,逐步把崇步园区打造成“乡村美景、田园风光 ”的休闲农业园区。鼓励和支持三水区发展生态型农业。按照 “一园七区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形成基础设施完善、生产条件良好、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农业体系。加快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发展设施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模式,使农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7、根据三水自然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休闲垂钓、种养采摘等生态农业园。加快迳口华侨经济区的规划建设,着力发展生态型观光休闲农业。图4佛山农业产业布局示意图(五区差异互动发展)第五章合理定位,协调农村区域发展鼓励和支持各区立足本地实际,合理定位,突出特色,创造性地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形成“统筹协调、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亮点纷呈”的发展格局。第一节鼓励和支持禅城区和顺德区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坚持城乡建设发展的整体性,深化村(社区)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基层自治体制建设,加快农村向社区、农民向市民、传统向现代转型。重点推进“村改居 ”、宅基地换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等工
38、作,着力解决户籍制度改革的“后管理 ”问题,剥离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城乡有别的子女入学、医疗卫生、文化教育、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和综合治理等职能,逐步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管理,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先行探索经验。完善农村土地开发利益分配机制,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创新征地拆迁补偿安臵新机制。第二节鼓励和支持南海区建设成为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着力推动农村体制综合改革,重点推进农村集体资产 “两确权 ”、农村社区化建设、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 “三旧 ”改造等工作,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金融管理体系改革、农村基层组织改革,为全市健全农村管理体制、改善农村服务环境、优化农
39、村资源配臵作好试验总结。第三节鼓励和支持高明区建设成为奔康致富示范区以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大财政投入和社会反哺力度,加快实施市委关于革命老区扶贫开发 “规划到户责任到人 ”工作的意见,全力推进革命老区建设,深入开展扶贫济困工程,加大扶持农民就业创业,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实现佛山市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发挥推动作用。第四节鼓励和支持三水区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8/13从编制村居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入手,重点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民主管理等工作,健全财政投入机制、激励奖惩机制、考核验收机制,逐步实现 “五通”、 “五化
40、”、 “五有 ”、 “五村 ”的建设目标,引领有佛山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图 5 佛山农村区域发展布局示意图第三篇主要任务与措施第六章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农村转型升级第一节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加大规划实施和资金投入力度,全市标准化改造农田和鱼塘51 万亩,在2015年以前将佛山市基本农田保护区按照“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全部改造成为现代高标准良田。强化标准农田规划。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现代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并将“十二五 ”期间现代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及进度分解落实到各区。拓宽建设项目投入渠道。建立农田和鱼塘标准化改造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
41、金对佛山市基本农田改造的支持,探索以商业信贷解决农田标准化改造资金的路子,鼓励工业、民间资本及外资参与现代标准农田改造。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制定标准农田改造专项资金筹措和管理办法,加强项目和建设资金管理。第二节建设观光休闲农业公园采取政府统筹规划、市场化经营的模式,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在“1+2+5”组团城市区间、城乡结合部等适当地区,全市“十二五 ”期间每个区建成 1 2 个集生态、休闲、旅游、科普教育、生产功能于一体的观光休闲农业公园。总体规划观光休闲农业公园。结合组团城市建设发展实际,对基本农田进行统筹规划,选定适合开发区域作为试点,做好全市观光休闲农业公
42、园总体规划,科学布局,建设观光休闲农业公园。推进农业园区转型升级。结合农业园区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因地制宜,在发挥园区农业生产功能的同时,大力开发农业园区休闲、生态、旅游功能,促进园区转型升级。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建立利益引导机制,以市场化为手段,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促进各种资本投资建设观光休闲农业公园,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加强休闲农业公园政策扶持。实施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家乐 ”休闲旅游业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观光休闲农业公园经营管理税收优惠政策,强化农民利益保护机制,确保农村居民分享到观光休闲农业公园发展成果。第三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工业化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与推广,制定
43、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争取到2015 年,全市简易大棚面积发展到 1 万亩,平均每年增加 1000 亩;智能温室大棚面积发展到 2000 亩,平均每年增加 100 亩;节水喷灌发展到 2 万亩,平均每年增加 2000 亩。建立农业设施建设扶持政策体系。推广三水区对设施农业建设项目给予财政补助的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建设;充分利用市场化方式,建立以社会资金投入为主的投入机制,同时简化农业设施建设项目的报建审批程序,研究制定农业设施抵押贷款办法,解决设施农业建设资金不足、建设通道不畅等问题。妥善解决好农业项目配套设施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推动设施农业集约化发展。积极推动土地承包经
44、营权合理流转,促进土地向农业企业、经营大户集中,实现规模化经营,既为发展设施农业提供土地保障,也让分散的家庭经营农户分享集约化成果。加快工业化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与推广。引进先进的规模化农业生产技术,加快推广工厂化养鱼、 “公司 +农户 ”百合花种植、环保养猪、畜牧养殖小区等新型种养模式的步伐。9/13加强对农民进行设施农业技术培训。按照新一轮设施农业建设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壮大设施农业的农民技术员服务队伍,保证设施农业建设和生产技术人才的供应,不断扩大农民运用农业设施的覆盖面。第四节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推进科技兴农战略,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力争到2015年,全市农作物良种
45、覆盖率达到98%以上,蔬菜品种基本实现良种化,优质鱼养殖面积占塘鱼养殖面积的 80 以上,优质瘦肉型猪的普及率达到90 以上,塑盘育苗抛秧机插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 95%以上,规范化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建立农民生产技能培训长效机制,以市农科所等6 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平台,通过定期举办农业科技推广月活动,大力示范推广良种良法,打造农业品牌,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加快农业机械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农业机械的现代化转型。强化农产品基地建设,促进产业升级。打造优势水产、高档花卉、高效蔬菜、优
46、质水稻等高科技农产品基地。加强种子种苗培育。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利用隔代繁殖、基因育种等科技手段,加强种子种苗的培育和研发,尤其是大力扶持笋壳鱼、胭脂鱼、兰花、香水百合花、水稻等品种的研发,形成品牌效应和产业链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第五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2015 ,全市农资生产经营单位100% 建立管理档案,全市建立完善市、区、镇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测网络和信息监管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面覆盖100% 的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城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7%以上。全市标准化示范区达到 20 个,无公害农产品达到 130 个、有机农产品 50 个、绿色
47、食品 10 个,农业类省级名牌产品达到 40 个。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规范农药、饲料及其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管理,强化日常巡查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与质量监测,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资和添加违禁、有害物质行为,增强农产品生产原料安全保障。推行标准化生产规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程度。加大规划指引力度,加强培训,推行农产品安全规范生产模式。强化原料使用和产品销售记录档案,做好标识管理,提升农产品信息溯源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信息监管平台,制定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加强质量安全信息分析及预警,强化部门协调配合,把好安全上市关。加强宣传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检测技术培训,并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提升监管水平和生产经营者安全意识。大力发展名优农产品,确保消费安全。研究出台相关扶持鼓励政策,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第六节提升农业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钢铁厂钢管架设计与建设合同3篇
- 租地合同协议书范文
- 基于2024年度标准的BIM模型优化咨询合同
- 基于二零二四年度的服务器硬件租赁及维护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劳动合同及社会保障协议
- 二零二四年物业服务合同: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服务内容2篇
- 2024年度智能硬件设备研发与制造合同2篇
- 2024小产权房屋买卖合同书范文
- 2024年度工程合作开发合同3篇
- 个人劳动合同范本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松香药芯焊锡丝行业产销状况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竞赛题库
- 幼儿园园安全培训
- 旧平房拆除施工方案
- 人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 预习-21《蝉》导学案
- 期中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 二年级上册-第7课-对折剪纸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药食同源市场运行现状及营销策略分析研究报告
- 幼小衔接背景下体验式学习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 2024-2025形势与政策: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