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结缔组织病治验举隅_第1页
中医药治疗结缔组织病治验举隅_第2页
中医药治疗结缔组织病治验举隅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药治疗结缔组织病治验举隅1 类风湿性关节炎案患者,女, 65 岁,20 余年前从左小手指中间关节开始肿胀, 随之侵犯所有手指关节, 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服用强的松片半年 多,症状减轻停药。之后间断服过芬必得、正清风痛宁等药止痛 治疗,逐渐双手手指关节变形,腕关节僵直。近23 年肘、肩关节活动障碍,不能梳头、筷子不能送到口,局部封闭、止痛贴膏 均无效。 2006 年 9 月始指、腕、肘、肩关节疼痛加重,手指肿 胀、肘关节略红肿,只能屈到 60 度70 度,不能完全伸展,肩 关节不能上抬。类风湿因子阴性,血常规、血沉、抗“ 0”、 C 反应蛋白、自身抗体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舌淡苔白,脉沉细。

2、证属肝肾亏虚、 邪阻经络。 治宜补益肝肾, 温经活血, 通络止痛: 熟地 12 g 、仙灵脾 12 g 、鹿含草 15 g 、补骨子 12 g 、肉苁蓉 12 g 、鸡血藤 15 g 、当归 10 g 、露蜂房 12 g 、地鳖虫 6 g 、穿 山甲 10 g 、僵蚕 10 g 、附子 15 g 、干姜 15 g 、炙甘草 12 g 、 防风 15 g 、黑大豆 20 g 。服药 1 周,关节肿胀疼痛症状减轻, 便溏,去当归,加丹参 12 g 。再服药半月肘关节红肿减退,关 节疼痛明显好转,加威灵仙 15 g,增强通经络之功。1月后患者 手、肘关节肿胀全部消退,肘关节可屈至 30 度,肩关节可

3、明显 抬起,能梳头,用筷子吃饭。思路辨析:老年久病,肝肾亏虚,阳气不足,腠理不密,卫 外不固,以致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凝滞经络、关节,阻碍气 血运行而发病。故用仙灵脾、鹿含草、补骨子、肉苁蓉、熟地补 肝肾;鸡血藤、当归养血活血,通络止痛,久病入络者,治风先 治血,血行风自灭,血活寒散;顽痹日久加露蜂房、穿山甲、土 鳖虫,增强活血散瘀、祛风消肿通络之功;僵蚕透发风寒,活络 通经;加四逆汤温经散寒。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关节红肿一般多认为风湿热痹, 多给以清热利湿之药,但此患者舌苔、脉象表现虚寒,温补之剂 即显疗效。从而减轻患者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2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案患者,女, 39 岁,

4、风湿性关节炎病史 15 余年,反复出现膝 关节酸痛,时有肘、腕、踝关节游走性、不对称性疼痛,遇天气 变化、负重及上楼症状加重,加强保暖或用频谱仪局部热疗,当 抗“0”增高时,静脉滴注青霉素 G,症状可改善。血沉,C反应 蛋白及其它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关节X 线片无异常改变。4年来因疲劳感冒,有低热,之后大腿内侧出现约1 cmx 1 cm左右大小略红色皮下结节数个, 消退后过 12个月又会出现, 常 有坐骨疼痛, 四季座位上需要棉垫, 夏季用空调, 关节疼痛加重, 要求中药调治。舌胖嫩、苔白涎,脉沉细。2005年 6月 14 日处方:黄芪30 g、制半夏12 g、陈皮6 g、甘草6 g、茯苓

5、12 g、 独活 10 g 、附子 12 g 、细辛 6 g 、当归 12 g 、白芍 15 g 、川芎10 g 、何首乌 15 g 、牛膝 12 g 、 ?莶草 15 g 、虎杖 15 g , 7 剂 后关节疼痛减轻,皮下结节无变化。原方去何首乌,加制川乌12 g 、忍冬藤 15 g 、补骨脂 12 g 、熟地黄 12 g 14 剂后,皮下 结节逐渐消退, 近 2 年未再出现皮下结节, 用空调时可不再用护 膝和穿长裤,关节疼痛未再发作。除此之外,该患者从小到大的 痛经、经前乳房胀痛、 晨起便溏均好转, 以往不能饮食冷的东西, 现可适当食用。思路辨析:治痹景岳全书张景岳述“风湿之症,大抵因 虚

6、者多,因寒者多。唯血气不充, 故风寒得以入之; 唯阴邪留滞, 故经脉为之不利,此痛痹之大端也”。 患者因素体亏虚易感受 风、寒、湿邪,而致寒凝气血瘀、湿浊化痰、痰瘀组络,故以调 和气血,祛风散寒为治则。选金贵要略的独活寄生汤和乌头 汤之意,考虑夏季多汗, 未用麻黄; 苔白涎、痰湿之体用二陈汤; 附子大辛大热能温经散寒; ?莶草祛风湿、强筋骨,用于风湿痹 病,本草经疏誉其为“祛风湿兼活血的要药”;虎杖、忍冬 藤活血通络止痛,用于治风湿痹痛,经脉瘀阻,关节不利之症。3 风湿性多肌痛案 患者,男, 62岁, 2005年 5月 9日初诊。双下肢、颈部肌 肉僵硬疼痛近 1年。 2004年 6月始,两髋胯

7、部开始僵硬重着, 疼痛逐渐加重,继而不能蹲跨,无法弯腰,累及双下肢,难以步 行,不能逾越 5 cm 以上的台阶,外出无法乘车打的。 3 月后颈 肩部不能转侧,肩背疼痛,遇寒加剧,渐致身体难以屈伸,移步 困难,洗澡亦需家人完成,生活不能自理,痛不欲生。多家医院内科、神经科、骨伤科就诊,查抗链球菌溶血素0测定、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生化等检查,肌电图、头颅 CT、颈椎磁共 振、腰椎平片等皆正常,各项免疫功能检测指标无异常,血沉偏 高,皆诊断为“风湿性多肌痛”。曾服过多种药物,忍受过艾叶 等火灸痛苦,无效。肌肤关节颇凉,苔白腻,脉弦紧尺弱,从寒 痹论治,治宜祛风寒,补肝肾:桂枝 12 g 、炒白

8、芍 15 g 、知母 15 g、麻黄10 g、防风10 g、附子12 g、制首乌12 g、当归 12 g、川芎12 g、补骨脂12 g、独活10 g、制草乌12 g、狗脊 12 g、葛根30 g、威灵仙12 g、茯苓12 g、生半夏12 g、生南 星15 g、细辛6 g 5齐腹5月14日复诊,颈部稍能转动,疼痛 略微减轻,此后附子逐渐加大剂量,症状也随之明显减轻,当附 子加大至每齐 50 g (先煎 2 小时)时,僵硬疼痛重着消失,能 敏捷快速弯腰拾地面之卡片,每周 1 次复诊,经 5 个月治疗,病 告痊愈。患者仔细地做了附子统计, 5月中共用附子 4 549 g , 服用过程未出现任何不良反

9、应, 肝肾功能、 血常规及电解质几次 检查皆正常。 治疗中先后还用过蕲蛇、 补骨脂、 菟丝子、 仙灵脾、 淮牛膝、 ?莶草、鸡血藤、老鹳草、海风藤、参芪、秦艽、黑大豆、防风、炙甘草、蜂蜜等,中成药用过通心络胶囊,扎冲十三 味。思路辨析: (1)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患者以痛痹为主。(2)金匮要略“诸肢节疼痛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古今录验:“续命 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 急不得转侧”。 以上三方加减以补益肝肾、 温里散寒、 透发寒邪。 (3)当附子用至每剂 50 g ,川草

10、乌各 15 g 时能弯腰屈膝拾地 面之物,当乌附量减少时,曾一度疼痛反跳,提示寒邪深伏肌肉 骨骼,痹阻血脉已变沉寒痼冷之顽症, 必须大剂量乌附来温通表 里内外, 才能开冰解冻。 此患者痊愈为热药治疗疑难痹症别开径 庭。(4)附子用至3050 g时,加用了炙甘草60 g、防风30 g、 黑大豆30 g、蜂蜜60 g同煎以解附子之毒性。蜂蜜为百花之精 华又为附乌毒性之克星,防风在本经集注中记载“杀附子 毒”,本草求原中记载“解乌头、芫花、野菌诸毒”,黑大 豆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煮汁解砒石、甘遂、天雄、附子 百药之毒。”( 5)患者治愈后用培元胶囊,血肉有情之品培补 真元以收全功。4 腱鞘囊肿案腱鞘囊

11、肿是关节附近一种囊性肿块, 病因尚不太清楚。 慢性 损伤使滑膜腔内滑液增多而形成囊性疝出; 或结缔组织黏液退行 性变可能是发病的重要原因。患者,男, 38岁, 2005年12月 7日初诊。右肘关节外侧触 及一块状物 3 年, 2 月来增大至小鸡蛋大小,质硬推之不移动, 边缘光滑,局部无红肿热痛,但屈伸不舒,即日 B 超示:右肘部 背侧肌肉内可见大小约 3.6 cm X 1.9 cm x 1.4 cm囊性无回声团, 诊断为腱鞘囊肿。苔白腻、脉弦滑,以往局部有外伤史。分别在 西医外科及骨伤科门诊, 认为囊肿太大无法压碎, 必要时手术切 除。患者要求中药治疗。予从痰湿瘀阻之痰核论治:生牡蛎先煎30

12、g、浙贝12 g、玄参12 g、白芥子10 g、片姜黄12 g、胆南 星 12 g 、姜半夏 12 g 、茯苓 30 g 、泽泻 30 g 、留行子 12 g 、 莱菔子21 g、猫爪草15 g、莪术12 g、海藻12 g、夏枯草15 g、 郁金 12 g 、楮实子 30 g 、威灵仙 15 g 、生黄芪 15 g 、穿山甲10 g 、枸橘李 12 g 10 剂。12 月 1 3日复诊述:服药 7剂后明显 缩小,服至 1 0剂时自觉块状物消失。原法出入, 12 月 24日 B 超复查提示:囊肿大小 1.5 cm X 0.9 cm x 0.5 cm ,1月14日再次B超复查为0.8 cm X 0

13、.6 cm x 0.4 cm,症状消失,但囊壁消 除不了。 该患者至今未再出现可触及之腱鞘囊肿。 治疗中曾加减 用过僵蚕、天葵、干姜、玄胡、刘寄奴、黄药子、猫人参等。 1 月下旬以下药研细末,每日 15 g ,煮沸服汤:生黄芪 30 g 、党 参30 g、茯苓30 g、炒白术30 g、穿山甲30 g、片姜黄30 g、 郁金30 g、浙贝30 g、刘寄奴30 g、莱菔子30 g、白芥子30 g、 姜半夏 30 g 、楮实子 30 g 、威灵仙 30 g 1 剂。思路辨析:( 1)丹溪心法:“百病多有挟痰者,世所 不知,人身中有结核,不痛不红不作脓,痰注也”,腱鞘囊肿作 痰核论治,实为中的。 ( 2)患者超重矮胖,肥人多气虚多痰湿, 灵枢 ?口问“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患者原有外伤史,局 部曾有骨折, 局部虚弱, 最虚之处即是留邪之地, 加之脾虚气滞, 痰湿内生,痰气交阻挟痰挟瘀而成大痰核。( 3)方中牡蛎、浙 贝、玄参为消瘰丸,软坚散结;楮实子、威灵仙为化铁丸,一攻 一补,一刚一柔,能治一切坚硬难化之肿块;莱菔子消导化痰有 推墙倒壁之功; 白芥子温化寒痰祛皮里膜外之痰, 痰核非温不消, 片姜黄下气最速, 可用于肩部及上臂痰核; 猫爪草、 海藻、莪术、 夏枯草活血化瘀消除痰核; 穿山甲、 留行子穿透祛瘀; 黄芪益气, 气行则痰行瘀消,朱丹溪云“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