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导学案例_第1页
《兰亭集序》导学案例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兰亭集序导学案(第一课时)科组:语文执笔:xxxxxx 时间:20XX20XX 年 9 9 月 7 7 日学习目标1 1、了解作者和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及相关知识,2 2、了解本文句法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学习重点、难点1 1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学法指导1 1、借助资料,自学课文,读懂文章,掌握重点字、词、句,找出疑点、难点,准备交流、讨论。2 2、小组一对一讨论、交流所学内容,确定自己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将疑难问题交给小组 集体讨论,小组谈论未果,将疑难问题写在黑板上,提交全班同学讨论。知识积累1.1. 作者简介:王羲之(公元 3213

2、21379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世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出身于士族名门,是王旷 之子,王敦、王导之侄。青年时期有美誉,朝廷召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 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借鉴前代名家书法,博 采众长,备精诸体,“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书法艺术影响之大, 罕有能与之相比者, 故有“书圣”之称。书法刻本以乐毅论、兰亭序、十七帖为著。 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王羲之爱好自然山水,喜爱服食养性,因会稽山水秀丽,便和一些名士筑室住于彼,他

3、关心政事和民生疾苦,当时“东土饥荒,羲之开仓赈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 每上书争之,事多见从”。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 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2.2. 背景介绍: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 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 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玄言文学泛滥。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 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

4、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 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 353353 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的文士名流为过修禊日,在会稽山阴县境内的兰亭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集会,共有司徒(官名)谢安、司徒左西属谢万、右司马孙绰、佛家即色宗代表支遁、高士许询及王羲之子侄凝之、涣之、元之、献之等四十余人参加。会稽郡是当时北方士族聚居的名郡,山阴是江南风光秀美之地,兰亭在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兰渚山麓兰溪江畔,是我国最早的兰花产地。暮春三月,稽山披翠,鉴 水淙碧,兰花吐香。王羲之一行于此举行盛会绝非偶然。与会人士临流嬉戏,兴致勃勃,饮 酒赋诗

5、,各抒怀抱。余姚令谢胜等十五人不能赋诗,各罚酒三巨觥。王羲之、孙绰等二十六 人当场赋诗,其中一人各赋两篇,十五人各赋一篇,共计三十七篇,编订为兰亭集诗王羲之为之写序,即兰亭集序,此外孙绰还写了兰亭集跋。后兰亭集序真迹为唐 太宗所得,太宗死,兰亭集2序真迹用以殉葬。今传世所见者为摹写本,宋代人称为禊 序、禊贴。3.3.“序”简称“序言”,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 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 卷末叫 跋”。跋,也称 题跋”、跋尾”或 书后”。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 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

6、;也有请他人写的,叫 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 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属于 序跋”之序,但它并没有仅仅停留于对兰亭集的写作因由、 过程、作者等情况的泛泛交待,而是将写景抒情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密切地交融起来,成就了一篇极富艺术美感和思想启迪价值的千古至文。在序这种应用文中有如此成就,是令人赞叹的。学习过程:一、知识积累1.听录音,注意听清文章语气、节奏和读音,准下列生字:癸(gu 1)丑 修楔(x 1)流觞(shmg)游目骋(ch和g)怀 趣(q舍万殊 齐彭殇(sh mg)二、朗读课文,了解大意。【第一部分(1 1、2 2 自然段):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

7、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第二部分(3 3、4 4 自然段):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三、积累文言字词【一词多义】修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2修书一封官修史书事也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 竹4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4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致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 千里临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 崩寄臣以大3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4身临其境是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2定国是诏3惟利是图 唯马首是瞻4安能辨

8、我是.雄雌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凡用兵之法 :全军位上,破军次之【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觞一咏觞:喝洒。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之人。少长咸集少:少者;长:长者死生亦大矣大:大事。数词活用为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用作动词,看做一样。意动用法:齐彭殇为妄作 齐:形容词用动词,看作相等。兰亭集序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学习重点、难点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学习过程:一、研读课文,思考:1.

9、学生齐读第一段:(修禊)之乐。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兰亭盛 会的?明确:第一句: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地点、集会的原因。 第二 句:交待与会者. .第三句:写兰亭周围地形环境 第四句:写宴饮之乐 。第五句:天气。 第六句:作者的主观感受。第一自然段,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岭”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 最后由 是日地”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本段中作者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摄其神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可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特殊句式】1介词结构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不能喻之于怀亦将有感于斯文2定语后置:仰视宇宙之

10、大俯察品类之盛(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于怀不能喻)(于斯文有感)(广大的宇宙)(丰富的万物)4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2 2默读第二段:(死生)之痛。思考:本段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是如何逐层阐 述的?明确:第一句:眼前聚会盛况,引起人生感悟。第二句:两种生活态度:晤言一室与放浪形骸第三句:两种生活感受:快然自足与感慨系之第四句:过渡深化:生之无常-死之无奈 第五、六句:得出死生亦大的结论,令人悲痛。第二自然段,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 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 快然自足”,及其 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

11、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以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第二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新的认识,才可扬长避短,在有限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3自由朗读第三段:(今昔)之悲。思考:作者因何而悲?编辑兰亭诗集的目的 是什么?明确:第一句:指出古今兴感相同这一现象。第二句:批驳死生一体的观点,解释兴感之由。第三句:死生之大,千古同慨,人们将永远处于困境之中。第三、四句:指出结 集的目的:引起后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与

12、共鸣。第三自然段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人 生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 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之又发出 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悲乎 ”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 ”,总结全文。第三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 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 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这应该看作是积极的。4.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千古同心,千古同慨,作者的思绪从有限转入无限,又归结到兰亭集的撰集上,既点出了作

13、序的缘起,又留下了无穷的回味。随着时光的流逝,人的生命也终有尽期。作者在感时之余,转为伤逝。把庄子之言斥为“虚诞”和“妄作。”不能学太上之忘情,忘掉生和死的界限。5概括本文三个特点。(1 1)立意高远,蕴藉深长: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2 2 )文笔洗练,自然有致:本文仅325325 字,文中先记兰亭之会的概况,而后就死生问题发5表议论;虽是书序,却以抒情笔调出之,淋漓满纸,美不胜收;加以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更足以发人深思。写景。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14、” 写水,短短的 1616 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叙 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记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 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语,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 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抒情。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这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又如“临文嗟悼”,也写出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时的共同体验,即在感情上跟作者发生共鸣。作者的文笔如此洗练并非有意而为,而是句句顺乎自然,出自真情, 使

15、人觉得有无穷逸趣。有这种自然清新的风格,也是本文能够流传 千古的一个重要的原因。(3)多用短句,节奏简洁明快。对偶修辞。例如:清流激 湍、游目骋怀、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引用。1 1“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 2“死生亦大矣”庄子?德充符引孔子之言:“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原是用来形容“道”的作用兰亭集序导学案(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 1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2 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

16、的协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学习重点、难点1 1、 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重点)2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进行确定,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难点)知识积累1、文体知识:古代纪年方法: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地支则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个字。纪年的方法, 从天干中的甲开始,配地支中的子依次搭配,得出:甲子、乙丑、丙寅、 丁卯、戊辰、己巳 等等六十个组合,俗称作六十花甲。这种天干地支纪年法, 六十年为一周期。6女口: 是庚辰年; 是辛巳年;

17、20XX20XX 年是庚寅年。2.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季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载。孔子的得意门生曾点将春禊视为其志,得到孔子的赞赏。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以后春禊定在三月三,活动内容也改为在水边宴饮、赋诗等。学习过程一、研习课本。1.作者抒写宴集后的感触,他的抒情基调由乐转痛转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 化? 明确:以“悲”为抒情基调,上文兰亭聚饮,赋诗,是乐事,但有聚就有散,聚会难而短, 分散易而长。这种欢聚难常的感触已经使人情绪低落,由此, 进而想到人生短促, 所以聚散 生死始终笼

18、罩文学家的心,故作者有乐转悲。2.怎样看待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不为玄学家们的论凋所蔽, 阐明他的生死观,是他性格旷达的表现; 但他毕竟生 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时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没有影响,因 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说死,这是难以苛求的。3.作者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你还读过哪些抒人生无常之感、发 时不我待之叹的诗文?(学生举例,互相交流。)明确:“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 (徐干室思)“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 ”。 (阮籍咏怀)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19、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 (王勃滕王阁序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苏轼前赤壁赋)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 一一(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4.讨论: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览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 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 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 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 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

20、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诗经、 周礼中都有记 莫 (暮) 春者, 春服既 ( 论语 ? ?先进)三国魏6女口: 是庚辰年; 是辛巳年;20XX年是庚寅年。2.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季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载。孔子的得意门生曾点将春禊视为其志,得到孔子的赞赏。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以后春禊定在三月三,活动内容也改为在水边宴饮、赋诗等。学习过程一、研习课本。1.作者抒写宴集后的感触,他的抒情基调由乐转痛转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明确:以“悲”为抒情基调,上文兰亭聚饮,赋诗,是乐事,但

21、有聚就有散,聚会难而短,分散易而长。这种欢聚难常的感触已经使人情绪低落,由此,进而想到人生短促,所以聚散生死始终笼罩文学家的心,故作者有乐转悲。2.怎样看待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不为玄学家们的论凋所蔽,阐明他的生死观,是他性格旷达的表现; 但他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时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没有影响,因 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说死,这是难以苛求的。3.作者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你还读过哪些抒人生无常之感、发 时不我待之叹的诗文?(学生举例,互相交流。)明确:対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一(曹操短歌行)臾生一世间,忽若

22、暮春草”一一(徐干室思)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一一(阮籍咏怀)矢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一一(王勃滕王阁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臾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一一(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4.讨论:文章最后一句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是 “后之览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 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 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诗中写道 “人生几何,对酒当歌, 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 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莫(暮)春者,春服既(论语冼进)三国魏6女口: 是庚辰年; 是辛巳年;20XX年是庚寅年。2.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季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载。孔子的得意门生曾点将春禊视为其志,得到孔子的赞赏。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以后春禊定在三月三,活动内容也改为在水边宴饮、赋诗等。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