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头部正面及背面所有穴位中医理论认为, 人体中的十二条经脉,皆上会于头部,而且头部上还汇集了众多的穴位,这 些穴位与经脉联系在一起,起到了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抗御外邪、沟通表里上下的作用。 因头部穴位较多,通过梳理,可起到按摩、刺激作用,能平肝、熄风、开窍守神、止痛明目 等。早晚用双手手指梳到头皮发红、发热,可疏通头部血流,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能力,促 进发根营养,减少脱发,消除大脑疲劳,早入梦乡。下面就针对一些典型的穴位做一下简单的介绍:1、头维穴:在头侧部发际里,位于发际点向上一指宽处。 主治疾病:指压头维穴可以治疗脸部痉挛、疼痛等面部疾病。2、发际穴:发际穴位于太阳穴上部发际的前额发际点
2、,也就是用手按发角会感到疼痛之处。主治疾病:指压发际点可以除去睡意,即时见效,非常灵验。3、阳白穴:取穴时患者一般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 上方,离眉毛上缘约 2 厘米处穴。主治疾病:对于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等病征的治疗都有显著的效果。4、印堂穴:位于面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疾病:健脑醒神,安神定志,明目开窍。适用于前头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 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压等病症。按压有酸胀感。5、攒竹穴:位于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主治疾病:迎风流泪(俗称漏风眼) 、眼睛充血、眼睛疲劳、眼部常见疾病、假性近视6、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主治
3、疾病:迎风流泪、偏头痛、结膜炎、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三叉神经痛、 近视等。7、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与下眼眶边缘之间。 主治疾病:近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 泪、老花眼、白内障等常见的多种眼部疾病。8、四白穴:位于面部,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2 厘米处。主治病症: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9、迎香穴:位于鼻翼外旁约 1 厘米处,鼻唇沟内。 主治疾病: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 眼歪斜等病症。鼻子不闻香臭,按压此穴有 通气 感。10、耳门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前
4、部,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微张口时取穴。在听宫的 稍上方。主治疾病: 耳鸣、聋哑、牙痛以及其他常见的耳部疾病等,该穴是治疗多种耳疾重要的 首选穴位之一。11、翳风穴:位于头部侧面,耳朵下方耳垂后遮住之处,当耳后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主治病症:指压翳风穴对去除慵懒感、产生活力非常有效。12、大迎穴:位于头部侧面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处。 主治病症:指压大迎穴,有增进脸部血液循环和使皮肤紧缩的功能,可以消除双下巴。13、人迎穴:位于颈部,前颈喉结外侧大约3 厘米处。主治病症: 指压人迎穴, 有利于增进面部血液循环和使脸部皮肤紧缩的功能, 可以去除 双下巴。14、瞳子穴:位于面部,眼睛
5、外侧1 厘米处。主治病症: 指压此穴,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治疗常见的眼部疾病, 并可以去除眼角 皱纹。15、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叉点处。 主治病症:升阳固脱,振奋阳气,清热开窍,健脑通络。适用于健忘失眠、精神不振、 头昏脑胀、目眩耳鸣、中气下陷、内脏垂脱、头痛、高血压、中风、久泄等病症,为人体阳 气聚会之气。16、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移约一横指凹陷处。主治病症: 醒脑明目, 风镇痛, 清堵除烦。 适用于头痛头晕、 偏头痛、 神经衰弱、 感冒、 视物不清、口眼歪斜等病症。局部按压有酸胀感,重按较痛,有时向四周发散。17、下关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前一横指,颧
6、弓下陷处,张口时隆起,闭口取穴。 主治疾病:下颚关节炎、面颊肌肤麻木、口眼歪斜、上牙痛、耳鸣耳聋等病症。18、客主人穴:位于头部侧面,在戴眼镜脸侧中央骨洼处。主治疾病为: 只要指压此处视神经, 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 经常按摩此穴对于矫正青少 年的假性近视效果显著。19、风池穴:颈项后枕骨下,与乳突下缘相平,项肌外侧凹陷处。 主治疾病:风解表,清窍明目,通脑活络。适用于颈项强痛,头痛眩晕、失眠健忘、高 血压、风湿病等病症。20、风府穴: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 3 厘米,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 陷处。主治疾病: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 喉肿痛,
7、目痛,鼻衄。按摩此穴道对于治疗多种颈部疾病、头部疾病都很有疗效,是人体督 脉上重要的穴道之一。21、完骨穴:耳后高骨,即颞骨乳突。穴在其后下方凹陷中,故名。 位置:头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处。当乳突后缘直下,平乳突下缘处,与风府相平。 功效:祛风,清热,宁神。主治:失眠,面瘫 "> 面瘫,流行性腮腺炎,脑发育不全,脑瘫,癔病。22 、角孙穴: 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位于面部 , 嘴角外侧 , 上直对瞳孔。首先正坐,腹 由后向前将耳朵上翼折屈 , 并顺势向上滑到耳翼尖的区域,连于头顶正中线上。主治疾病: 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胸腹部所有穴位膻中穴 位置
8、:胸部前正中线,两乳头之间,平第四肋间隙。 主治:宽胸理气,宣肺降逆,宁心除烦。适用于情志不舒、胸部胀闷。心悸气短、失眠 多梦、气喘、呃逆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微胀感。中脘穴 位置:腹正中线,脐上 4 寸处,详见上述图解。 主治:调理脾胃,健脾化湿,和胃降逆,安神定志。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胃痛胃炎、 便秘腹泻、呕吐、肠鸣、心慌失眠等病症。是中医治疗脾胃疾病的重要人体穴位之一。感觉:局部按压有胀麻感。天枢穴 位置:肚脐旁开 2 寸处。 主治:调理脾胃,理气和中。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肠鸣腹泻、腹痛腹胀、大便不畅、 肠炎、水肿、月经不调等病症,对减肥有一定作用。感觉:局部按压有沉胀感,有时可向下发
9、散。气海穴 位置:腹正中线,肚脐下寸处。 主治:升阳补气,益肾固精。适用于气虚乏力、脘腹胀满、肠鸣腹泻、月经不调、阳痿 遗精等病症。为补气要穴,有强壮和保健的作用。感觉:局部按压有沉胀感并向下腹发散。-V*关元穴 位置:腹正中线,肚脐下 3 寸处。主治: 温肾减阳, 回阳固脱, 增补元气, 通调冲任。 适用于虚症、 神疲乏力、 元气不足、 性功能低下、腹泻肠鸣、遗精、阳痿、小便频数、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不孕及慢性病的 恢复,有强壮作用。乳上穴位置:位于胸部,在锁骨中线上,第四肋间隙直上 1 口寸处( 1 口寸即两口角间距离) 作用:清热解毒,理气止痛。主治疾病:乳痈妬乳,肋间神经痛。胸膛穴
10、位置:位于胸部,两乳头之间,胸骨体的两侧缘,与乳头相平处。 作用:宣肺止咳,和胃降逆,温通胸阳。主治疾病:咳嗽、喘息、咳血、吐血、呕吐、食不下、咽干、噎膈、食管痉挛、胸痹、 心悸、怔忡、背痛、乳痈、少乳、消渴。龙颔穴 位置:位于胸部,胸骨中线,当胸骨剑突直上寸处。 作用:温中散寒,和胃降逆。主治疾病:胃脘寒痛、噎膈、呕吐、喘息、胸痛。肋头穴 位置:位于胸骨两侧,平第二及第三肋骨头上缘处,左右共 4 穴。 作用:止咳平喘、化痰散结。主治疾病:咳嗽、支气管哮喘、胸膜炎、呼吸困难、症瘕、呃逆、肋间神经痛。脐上脐下穴 位置: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寸与脐下寸处。作用:补益肝肾,理气调肠。 主治疾病:腹
11、部膨胀、肠鸣下痢、肠炎、腹直肌痉挛、水肿、疝气、小儿陷囟、囟门不 合、妇科病。脐中四边穴位置:位于腹部,脐中上、下、左、右各开 1 寸处(包括水分穴、阴交穴两穴) 。 作用: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息风止痉。主治疾病: 消化不良、 胃脘疼痛、 腹中雷鸣、 泄泻、 急性胃肠炎、 慢性胃肠炎、 胃痉挛、 胃扩张、痢疾、疝气、小儿暴痫、一切痉挛性病症、水肿、食物中毒。三角灸穴位置: 位于腹中部, 以患者两口角的长度为一边,作一等边三角形,将顶角置于患者脐 心,底边呈水平线,两底角处是该穴。作用:调理气机,温里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疾病:绕脐痛、腹痛、冷心痛、肠炎泄泻、胃痉挛、疝气偏坠、奔豚气绕脐上冲、
12、妇人不孕、两丸蹇塞、狐疝。子宫穴位置:位于下腹部,正中线,脐中下 4 寸,中极穴旁开 3 寸处。 作用:调经止带,理气和血,升提下陷。主治疾病:月经不调、子宫下垂(脱垂) 、崩漏、阴挺、痛经、不孕症、子宫内膜炎、 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血肿、附件炎、慢性盆腔炎、睾丸炎、前列腺炎、臌胀虚肿、腰痛、 阑尾炎等。大椎穴、至阳穴、曲垣穴、腰阳关穴、陶道穴、脊中穴、天宗穴、身柱穴、治喘穴、命门穴、 神道穴、肩井穴、腰俞穴、风门穴、肝俞穴、肾俞穴、厥阴俞穴 、小肠俞穴、肺俞穴、胆 俞穴、膏肓穴、三焦俞穴、心俞穴、脾俞穴、志室穴、大肠俞穴、膈俞穴、胃俞穴、肩外俞 穴、关元俞穴、膀胱俞穴、灵台穴、筋缩穴、中枢穴
13、、悬枢穴、肩中俞穴、附分穴、天髎穴、 秉风穴、臑俞穴、肩贞穴、大杼穴、督俞穴、气海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 会阳穴、长强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 胃仓穴、肓门穴、胞肓穴、秩边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大椎穴 位置:穴在第七颈椎棘突起最高最处而得名。 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 两肩峰连线的中点。 为人体阳经之汇所有阳经在这里交汇的一大要穴。主治:热病、感冒、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头痛项强、疟疾、癫狂、小儿惊风、阳危 诸证。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调理感冒、 疟疾、颈椎病、痤疮、小儿舞蹈病等。 配曲池、 列缺、 风门主治感冒;配后溪、间使主治疟疾。
14、腰阳关穴定位:第 4 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 4 腰动、静脉背侧支,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 4 腰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1、腰骶疼痛,下肢痿痹;2、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3、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调理腰骶部病变、 坐骨神经痛、 盆腔炎等。 配肾俞、 次髎、 委中主治腰腿痛。天宗穴 定位: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 1/3 折点处取穴。 指压手法: 上半身保持直立,左手搭上右肩, 左手掌贴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 手指自然 垂直,中指指尖所碰触之处就是天宗穴。解剖:在冈下窝中央冈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
15、;布有肩胛神经。 主治: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气喘。操作:直刺或向四周斜刺I寸。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调理肩胛部疼痛、 肩关节周围炎、 慢性支气管炎等。配秉风主治 肩胛疼痛。命门穴取穴方法: 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 命门穴位于人体的腰部, 当后正中线上, 第二腰椎 棘突下凹陷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解剖: 在腰背筋膜、 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 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 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疾病: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 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肩井穴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主治疾病: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日常保健:按摩: 按揉肩井穴时先以左手食指压于中指上, 按揉右侧肩井穴五分钟, 再以右手按揉 左侧肩井穴五分钟,力量要均匀,以穴位局部出现酸胀感为佳。每日早晚各一次。温灸: 滴大林经络通穴位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口才结课课件
- 2025广东深圳证券交易所及其下属单位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近视防控宣讲课件
- 郑州市中医院招聘真题2024
- 新乡市市直事业单位选聘真题2024
- 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普通高校招聘应届护理毕业生真题2024
- 思想道德教育课程解读
- 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真题2024
- 河南郑州南开高级中学招聘教师真题2024
- 2024年金华市东阳市教育系统普通招聘教师考试真题
- 掌握重点中职电子商务教师资格证试题与答案
-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2024-2025学年级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数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隔音涂料施工方案
- 甘肃卷2024年高考真题化学试题(含答案)
- T-CCTAS 61-2023 桥梁承重缆索抗火密封综合防护技术规程
- 医院品管圈(QCC)活动成果报告书-基于QFD 润心服务改善 ICU 患者及家属就医体验
- JJG 693-201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 第七章--展示的版面和色彩设计
- DBT29-295-2021 600MPa级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
- Q∕GDW 12164-2021 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系统技术规范
- 钢格构柱组合式塔吊方案(专家认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