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精编版)_第1页
细胞呼吸(精编版)_第2页
细胞呼吸(精编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与思路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按照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并依据探究性学习、概念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的原理,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采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并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课堂创设情景和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行验证,同时还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究的结果, 提高课堂效率。其设计思路为:(1)多媒体创设情境,提出探索问题;(2)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3)演示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行验证;(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索结果,并概括出相应的概念;( 5)

2、分析所得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二、教材分析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第三章第七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中的一个重点。这一节书主要介绍的是生物体产生atp 的主要方式细胞呼吸的两种呼吸形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并着重的介绍了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场所、条件、 产物和反应方程式以及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的场所、条件、产物和反应方程式。课文最后还介绍了细胞呼吸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节系统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我们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新陈代谢与atp 、光合作用、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

3、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三、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本章第二节学习了新陈代谢的相关知识,对细胞呼吸有了感性的认识,知道动物需要的能量来源于细胞的呼吸 .学生虽然在初中已经学习动物体的呼吸运动相关知识,但对呼吸运动和细胞呼吸两个生理活动的理解容易混淆,同时本节中涉及到有机化学中氧化分解和有机化学方程式知识,但本阶段化学学习内容不同步 ,所以本节相对又比较难.故将采取循序渐进, 层层引导的教学方法.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呼吸作用的意义。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呼吸作用与光

4、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 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 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能通过事物的现象看事物的本质.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五、 教学重难点重点: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和异同。2. 呼吸作用的本质和生理

5、意义。 难点: 有氧呼吸中物质和能量变化六、 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材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2. 比较教学法:利用表格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进行类比、归纳。3. 讲述法:对教材中“意义 ”等了解内容采用此教法。七、 教学准备课件.八、 教学过程导课:在生物界中所有生物要完成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atp 。动物和人类 , 植物,细菌,如果能量供应一旦停止, 生命都将结束。那么,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产生和提供能量的呢? 激起学生的兴趣后引入新课。新课:提出课题:第七节细胞呼吸提问:什么是细胞呼吸,这里指的呼吸是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呼吸运动呢?

6、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基本概念。多媒体展示细胞呼吸的概念及类型。<一> 细胞呼吸的概念及类型1. 细胞呼吸的概念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能量的总过程。有氧呼吸2. 类型无氧呼吸<二> 有氧呼吸提问:有氧呼吸是怎样进行的呢?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 和 h 2o 分别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 中的 c 和 o 分别来自哪里?有氧呼吸的生成物h2o 中的 o从何而来??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 产生?其去向??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atp 产生?最

7、多的是哪一个阶段??c6h 12o6 能否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学生分小组发言 ,教师评价 , 然后教师讲述教师讲述: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细胞呼吸的只要形式,通常所说的细胞呼吸就是指有氧呼吸,而有氧呼吸最常用的物质就是葡萄糖。有氧呼吸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c6h 12o6酶2c3h 4o3 +4h + atp( 少量)第二阶段: 2c3h 4o3+ 6h 2o酶6 co2 + 20h + atp( 少量)第三阶段: 24h+6o 2酶12h2o + atp( 大量)引导学生 :归纳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比较表格,总反应式和概念。展示:1.有氧呼吸场 所反应物产 物释能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c6

8、h12o6丙酮酸, h ,atp少量第二阶段线粒体丙酮酸,水co 2, h , atp少量第三阶段线粒体h , o2水, atp大量2.总反应式:3. 概念c6h12o6 + 6h 2 o + 6o 2酶6 co2 + 12h2 o + 能量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三> 无氧呼吸引入提问 :1. 苹果、苹果储存久了,会有什么气味散发出来?(回答:酒味。)2. 剧烈运动后上肢和下肢骨骼肌往往会产生什么感觉?(回答:酸痛。)转入无氧呼吸的学习,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自学无氧呼吸的概念、场所、过程、物质和能量变化。提出相关问题要求

9、学生回答。为什么无氧呼吸所放出的能量要比有氧呼吸少得多?为什么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教师讲述:无氧呼吸的概念、场所、过程。1. 概念: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2. 场所:细胞质基质3. 过程: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方程式: c6h 12o6酶2c2h5oh(酒精) +2 co 2 + 能量代表生物:大多数植物c6h 12o6 酶2c3h6o3(乳酸) + 能量代表生物:动物和高等植物的某些器

10、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等。教师讲述: 现在生物大多数是以有氧呼吸为主,是不是从生物一出现就出现了有氧呼吸呢? 不是,在原始的大气中没有氧气,所以那时生物只有无氧呼吸,随着蓝藻和绿色植物出现,大气中出现了氧气,才有了有氧呼吸,所以,有氧呼吸是在无氧呼吸的基础上产生的。这说明了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生物具有适应性。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表格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抽学生到黑板绘制表格并填写内容教师评价并展示参考表格以及内容:有 氧 呼 吸无 氧 呼 吸条件o2 ,酶缺 o2,酶区场所主要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别产物co2,h2o酒精, co 2 或乳酸释能大量少量第一阶段的反应完全相

11、同联系 实质相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四> 细胞呼吸的意义 (学生自学 )学生阅读细胞呼吸的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联系所学的新陈代谢与atp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1. 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 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五>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引导学生分析呼吸过程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同时进行的关系,以运动变化和联 系的观点深入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 即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从而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并形成能力。迁移深化 , 通过联系实际,教师引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迁移,形成一个再认识的深化过程。依据此原则,设计了具有不同难

12、度层次的问题:(1) 影响有氧呼吸的因素有哪些?(2) 贮藏水果和粮食时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九、 板书设计(一)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二) 有氧呼吸1. 概念2. 场所:主要在线粒体3总反应式:c6 h12o6 + 6h2 o + 6o2酶6 co2 + 12h 2o + 能量(三) 无氧呼吸1. 概念2. 场所:细胞质基质3. 总反应式:c6h12o6酶2c2h5oh (酒精) +2 co2 + 能量c6h 12o6酶2c3h6o3 (乳酸) + 能量(四) 细胞呼吸的意义1. 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 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十、课堂练习1. 葡萄糖是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 气体的容器内, 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a. 丙酮酸b. 乳酸c. 二氧化碳d. 水2. 在呼吸作用过程中,由co2 放出时,则可判断此过程()a. 一定是有氧呼吸b. 一定是无氧呼吸c. 一定不是酒精发酵d.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