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我所了解的江南_第1页
格非我所了解的江南_第2页
格非我所了解的江南_第3页
格非我所了解的江南_第4页
格非我所了解的江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格非我所了解的江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有关这首诗和它背后的故事,早已为世人所知,而“人面桃花”这个美丽的意象从此就在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心中定格了。当回首往昔的追梦生涯,记忆渐又清晰起来,格非就是沿着这条民族记忆的路线,重写时代的心灵史,追忆梦中的桃花源。关于格非的评论太多了,作为 1980 年代崛起的实验小说家, 从成名作短篇小说 迷舟 到长篇小说 春尽江南 ,二十多年笔耕不辍,一直受到读者的青睐;作为一名学者,从散文塞壬的歌声到专著小说艺术面面观 ,治学严谨睿智,颇为学界所认可。如果说一部好的小说背后一定有一个神秘的作家,那么,除却你

2、手中的小说,你所知道的格非,是怎样的?你所了解的桃花,又是从哪里飘落的?江南好,风景曾旧谙不知从什么时候,我们开始迁徙,远离那些浸透了天真 和灵气的故地。而时光飞逝,青春沉寂,当我们渐渐学会转 身,才发现自己走得太远,差点遗忘了自己曾经的样子。单 单一句“能不忆?”就可以卡住自己的感情,至少有空回味 一下,家乡的味道。家乡对于一个作家的意义非常大,用格非的话说,那是 一个人成长的记忆。在格非的小说中,总会由现他的家乡“江 南”,那是江苏丹徒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村子里保留着古老 的房子,天空永远是晴空万里,所有的河流都能游泳,不通 公路,也没有电灯。格非在读大学之前,没有去过任何城市, 最远也就到

3、镇江。童年的记忆是鲜活的,对格非来说,让他印象最深的就 是大自然,还有大自然晕染下淳朴的人情。“我觉得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智慧的最深来源就是大自然,风雨雷 电、晨昏朝夕,你会在其中感受到很多很深的东西。这种自 然跟你的生活、你的生命是息息相关的,跟今天很多人喜欢 去旅游去感受大自然是不一样的,它能对人的成长、情感发 生很大的作用。”旅游文学也会写自然,但膨胀的视欲会弱化我们的感知 能力,在所谓的攻略锦囊面前,我们逐渐失去自我。“旅游对我来说是一个很不好的东西,太商业化了,它把我们的欲 望放大,在旅游中所看到的新奇的东西,感受到的自然风景,跟我说的大自然是完全不同的。比方说我们那边有一座山

4、, 山上有个宝塔,蹲在清澈的河水边,看着宝塔倒映在河水中, 会倒映由无数东西,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与之相关的还有融洽的人际关系,“我们村庄有很多从旧社会过来的老人,通过他们的记忆可以了解中国的旧社会, 因为他们都受了很多宗法制度的影响,家庭伦理关系非常复 杂,这些东西当然今天是看不到了,但它所形成的一个特殊 的经验范围,我觉得也很重要。”上海:迷舟迷不走梦上海是一个奇妙的城市,在这座城里所容纳的符号是形 形色色的。川流不息的陌路人总是戴着别具一格的面具,默 默地飘向花香的地方,格非就是在这座巨大又小巧的城里开 始了探秘桃花源的旅程。在华师大读书的日子里,格非开始 慢慢进入写作的状态。除了

5、“人面桃花”三部曲,大部分作品如迷舟 、边 缘、欲望的旗帜等都是在上海期间创作的。在成名作迷 舟发表之前,格非已经发表过不少作品。 如果说之前是“写 着玩”,到迷舟这个阶段,他开始自觉去“创作” 了。刚进华师大教书那几年,有大量的空闲时间,他那会儿对学 术研究也没什么兴趣。格非想,与其把时间浪费掉,还不如 认真写点什么。几经周转,迷舟在收获杂志上发表,从那以后,开始有人给他写信,有人给他写评论,写作这件 事慢慢成了他的一个行当。在上海的二十年里,格非认为自己算不得上海作家,最多算是一个寄居的人。 “我没有历史感,不知道这座城市是怎么变化的。比如说上海的老人怎么讲述过去,所有过去的遗迹是怎么把它

6、显露出来的,然后让我们感知到。这些东西我跟上海的同学相比,要贫乏得多。 ”离开上海已经十几年了,现在再去回忆上海,对格非来说,似乎是一件很遥远的事。在上海读书的那些年,他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上海非常拥挤,因为有特殊的人文气息,又使得上海市民文化别具一格。在他的眼里,上海人是细腻的, “很讲究规矩、章法,特别容易互相模仿,很容易形成一种固定的看法,它本能地对外来文化有一种排斥。这种排斥会让你不得不做一种痛苦的选择,要么融入到里面去,要么游离于它之外。上海人会告诉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怎么点菜,怎么举止得体,它的时尚感对人的压迫是很强烈的,比如你想吃蛋糕、吃西餐要到什么地方去,它有自己

7、的规定,这是生活细腻所决定的。 ”北京:从荒凉到自由2000 年, 格非调到清华大学任教, 结束了他在上海的寄居生活。面对一个传说中的城市,自幼生活在南方圈子中的格非,倒着实费了一番周折去适应它。对他来说, 1980 年代的北京是一个荒凉的地方。格非说,在北京,春节去买菜,可能只有两三种菜能选择;逛街下馆子,总有一种很糟糕的感觉。而后来逐渐喜欢上北京是因为它没有上海那种既成的规定,于是,最初的荒凉印象转成了自由的欢笑。 “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做,你怎么做都行。你在北京的大街上穿什么都行,没有人嘲笑你,大大咧咧的这么一种感觉。上海很容易形成一个圈子,而在北方你跟任何人都能打交道。我觉得北京是一个乡

8、村化的城市。 ”在北京呆久了,连生活习性都发生了变化。 “我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喜欢玩、下围棋什么的,在上海的时候还下军棋、打各种牌,比较贪玩。在华师大有很多年轻教师,一到晚上就会约你去打牌、跳舞、聚会。但是到了清华之后就不怎么玩了,因为很多教师是老先生、很严谨的学者,我在清华到目前为止还是最小的。现在除了泡咖啡馆,也没有别的娱乐了。我有一个最大的爱好是听音乐,在家里听音乐,有朋友来也一起聚会聊天。 ”聊起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格非说: “我不是严师,跟学生比较容易相处。华师大培养了我一个特点,就是特别民主化地与人交流的方式。我偶尔也会发脾气,这种情况可能好几年才会发生一次吧。 ”作为老师,格非也

9、鼓励年轻人创作,他觉得当下的 80后作家确实开创了一个新局面,但还没有成熟。年轻作家在消费产业的刺激下容易受到诱惑,缺乏自我反省,会陷入自我迷恋的境地,这是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江南:开到荼靡花事了春尽江南于 2011 年 8 月出版,网上粉丝云集,声称此书“千呼万唤始出来” , “人面桃花三部曲”至此告一段落。 “刚开始是打算写一部作品,涵盖从辛亥革命到往后的一百年这段时间。起初觉得很荒谬,跨度太大。要表现一百年的历史,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采用现代主义。 ”经过深思熟虑,格非最终选择了三部曲的结构来表现。“在北京适应了以后,我觉得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便开始写。这件事情最初是一个动机,我很珍惜自己的

10、想法,一旦产生一个想法,就会反复琢磨值不值得去做。所以说一开始并没有三部曲这个想法,是在后来慢慢的构思过程中,才开始成形。实际上,作家构思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坐在桌前苦思冥想,另一种是看似在做别的事情,没有在想,实际上是在想。我可能属于第二种。 ”格非小说中的女人形象都有一种悲剧意味,而且内心强大、个性鲜明。依稀记得人面桃花中秀米冷漠的面庞,春尽江南中庞家玉近乎疯狂的歇斯底里。格非认为这是 性别带给他的东西。 “我比较倾向于认为一个有作为的女性,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内容会比男性更深入。 ”“总体而言,我们的社会还是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女性在这个社会上面临的障碍会更多。所以我在塑造女性的时候,会赋予她们更多的份量。看起来第一主人公是男性,但我会悄悄把他转换成女性。第二部谭功达是主角,但实际上在塑造姚佩佩的形象上,我投入的感情、下的功夫都比谭功达多得多。 春尽江南也是如此。 ”人面桃花中的秀米爱养花,总疑其前世为掌管花司的女神。格非是爱花的,因为少不了大自然纯净的味道,可能是气候的原因,他自己总也养不好,蓦地还要难过一回,干脆就不养了。“荼靡花事” 是春尽江南 中谭端午会见绿珠的茶馆,繁华落尽, 甚是悲凉。 春尽江南 的卷尾有一首诗 睡莲 ,“假如注定了不再相遇就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